本發(fā)明涉及一種豆粉加濕機。
背景技術:
目前,豆粉食品加工廠需加濕后才能在使用,加水后再攪拌,使豆粉加水不均勻,使用過程中易出現(xiàn)成團和結疙瘩,使產品質量下降,成本高。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發(fā)明要解決的問題是為了彌補現(xiàn)有的油炸鍋不足,提供了一種具有多功能節(jié)能環(huán)保的一種豆粉加濕機。
本發(fā)明一種豆粉加濕機,其特征在于加濕機本體(1)上設有混合倉(2)和蓋板(5),混合倉(2)內設有通過軸承固定在其內的攪拌軸(3),攪拌軸(3)一端連接著為其提供動力的電機(6),攪拌軸(3)上設有對豆粉進行攪拌的攪拌棒(4),攪拌軸(3)和攪拌棒(4)為中空的且相互連通,攪拌軸(3)另一端通過蒸氣管(7)連接著存貯水蒸氣的貯氣罐(8),攪拌棒(4)上設有小孔洞,水蒸氣從貯氣罐(8)出來通過蒸氣管(7)、攪拌軸(3)和攪拌棒(4)上的小孔洞進入攪拌著的豆粉中。
本發(fā)明一種豆粉加濕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混合倉(2)、攪拌軸(3)、攪拌棒(4)和蓋板(5)為不銹鋼材料制成。
本發(fā)明一種豆粉加濕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攪拌軸(3)兩端設有食品級的橡膠密封圈。
本發(fā)明一種豆粉加濕機,將豆粉放置在加濕機本體的混合倉內,開啟電源使攪拌開啟,開啟水蒸氣開關,水蒸氣從貯氣罐出來通過蒸氣管、攪拌軸和攪拌棒上的小孔洞進入攪拌著的豆粉中,邊攪拌邊加入水蒸氣,使豆粉加水均勻。本發(fā)明設計合理,結構簡單、能方便的解決豆粉加濕的問題,使用方便。
附圖說明
附圖1為一種豆粉加濕機的整體結構示意圖;
附圖2為一種豆粉加濕機的攪拌軸結構示意圖;
附圖中:1-為加濕機本體;2-為混合倉;3-為攪拌軸;4-為攪拌棒;5-為蓋板;6-為電機;7-為蒸氣管;8-為貯氣罐。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發(fā)明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發(fā)明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發(fā)明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發(fā)明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發(fā)明保護的范圍。
實施例1:一種豆粉加濕機,加濕機本體1上設有混合倉2和蓋板5,混合倉2內設有通過軸承固定在其內的攪拌軸3,攪拌軸3一端連接著為其提供動力的電機6上,攪拌軸3上設有對豆粉進行攪拌的攪拌棒4,攪拌軸3和攪拌棒4為中空的且相互連通,攪拌軸3另一端通過蒸氣管7連接著存貯水蒸氣的貯氣罐8,攪拌棒4上設有小孔洞,水蒸氣從貯氣罐8出來通過蒸氣管7、攪拌軸3和攪拌棒4上的小孔洞進入攪拌著的豆粉中。
實施例2:一種豆粉加濕機,加濕機本體1上設有混合倉2和蓋板5,混合倉2內設有通過軸承固定在其內的攪拌軸3,攪拌軸3一端連接著為其提供動力的電機6上,攪拌軸3上設有對豆粉進行攪拌的攪拌棒4,攪拌軸3和攪拌棒4為中空的且相互連通,攪拌軸3另一端通過蒸氣管7連接著存貯水蒸氣的貯氣罐8,攪拌棒4上設有小孔洞,水蒸氣從貯氣罐8出來通過蒸氣管7、攪拌軸3和攪拌棒4上的小孔洞進入攪拌著的豆粉中。所述的混合倉2、攪拌軸3、攪拌棒4和蓋板5為不銹鋼材料制成。
實施例3:一種豆粉加濕機,加濕機本體1上設有混合倉2和蓋板5,混合倉2內設有通過軸承固定在其內的攪拌軸3,攪拌軸3一端連接著為其提供動力的電機6上,攪拌軸3上設有對豆粉進行攪拌的攪拌棒4,攪拌軸3和攪拌棒4為中空的且相互連通,攪拌軸3另一端通過蒸氣管7連接著存貯水蒸氣的貯氣罐8,攪拌棒4上設有小孔洞,水蒸氣從貯氣罐8出來通過蒸氣管7、攪拌軸3和攪拌棒4上的小孔洞進入攪拌著的豆粉中。所述的混合倉2、攪拌軸3、攪拌棒4和蓋板5為不銹鋼材料制成。所述的攪拌軸3兩端設有食品級的橡膠密封圈。
盡管已經示出和描述了本發(fā)明的實施例,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脫離本發(fā)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況下可以對這些實施例進行多種變化、修改、替換和變型,本發(fā)明的范圍由所附權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