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脫殼設備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粉碎式的油茶果脫殼機。
背景技術:
油茶系山茶科山茶屬植物,油茶籽是油茶樹的種子,經浸出或壓榨可得到茶油(又稱茶籽油、山茶油或油茶籽油)。茶油是一種健康美味的食用油,不僅色、香、味俱佳,且有預防高血壓、冠心病、動脈粥樣硬化等心血管疾病的功效,具有重要的開發利用價值。
隨著市場需求的擴大,油茶果的產量也逐年增加。油茶果成熟季節正是雨季,需要進行大批量油茶果脫殼的工作,而現有的脫殼設備一般都無法大批量連續生產,存在脫殼效率低、無法完全脫殼和破籽率高的缺點,并且不具備粉碎脫殼后的油茶果果殼的功能,使得果殼與茶籽的后序分離過程變得復雜。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種粉碎式的油茶果脫殼機,旨在解決現有的脫殼設備存在的脫殼效率低、脫殼效果差和不具備粉碎脫殼后的油茶果果殼的問題。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出的粉碎式的油茶果脫殼機包括機架和安裝在機架上的脫殼粉碎部件,所述脫殼粉碎部件包括篩筒、滾柱和用于驅動所述滾柱轉動的驅動系統,所述篩筒固定在所述機架上,所述滾柱可旋轉式套設于所述篩筒的內腔中,所述滾柱為外周為兩級以上的圓柱形階梯結構,其外周圓柱形階梯面上設有多個用于打破所述油茶果果殼的刷爪,多個所述刷爪末端與所述篩筒之間形成上大下小的間隙。
優選地,所述篩筒的軸向與水平面呈30°~90°的夾角。
優選地,位于最上端的所述刷爪末端與所述篩筒之間的距離為60mm~100mm;位于最下端的所述刷爪末端與所述篩筒之間的距離為15mm~40mm。
優選地,所述刷爪長度為15mm~30mm。
優選地,所述刷爪呈圓柱形,所述刷爪的直徑為0.3mm~1.5mm,每平方厘米所述滾柱的外周圓柱形階梯面上設有15根~25根所述刷爪。
優選地,所述篩筒包括圓筒基體,所述圓筒基體上開設有多個通孔,多個所述通孔圍繞所述圓筒基體的周向陣列布置。
優選地,所述通孔呈條形,所述通孔的長度為20mm~40mm,寬度為4mm~10mm。
優選地,圓筒基體的兩端貫通,所述脫殼部件還包括蓋設于所述篩筒的上端口的蓋板,所述蓋板上開設有供所述油茶果穿過的進料口。
優選地,還包括安裝在所述蓋板上方的進料斗,所述進料斗通過所述進料口與所述籠筒連通。
優選地,還包括安裝在所述機架上的保護罩,所述篩筒容設于所述保護罩。
本發明技術方案中,粉碎式的油茶果脫殼機不僅具有易脫殼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在脫殼后能及時進行粉碎,因為脫殼后,油茶果的茶籽較重、較小且比較堅硬,而果殼較大,在下沉過程中容易受到刷爪更多的研磨,且因為果殼較脆,脫出來的果殼會很容易被磨碎,而茶籽會保持得比較完好;果殼粉碎后更加有利于果殼與茶籽的后序分離加工。該粉碎式的油茶果脫殼機不僅具有結構簡單、易于制作、成本低、脫殼效率高和脫殼效果好的優點,還兼具粉碎脫殼后的油茶果果殼的優點。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發明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發明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示出的結構獲得其他的附圖。
圖1為本發明實施例粉碎式的油茶果脫殼機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實施例粉碎式的油茶果脫殼機主視結構示意圖;
圖3為圖2中a-a剖視示意圖;
圖4為本發明實施例粉碎式的油茶果脫殼機中滾柱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5為本發明實施例粉碎式的油茶果脫殼機中滾柱的主視結構示意圖;
圖6為圖5中b-b剖視示意圖;
圖7為本發明實施例粉碎式的油茶果脫殼機中篩筒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附圖標號說明:
1、機架;2、篩筒;21、圓筒基體;22、通孔;3、滾柱;31、刷爪;32、轉軸;4、驅動系統;5、蓋板;6、進料斗;7、保護罩。
本發明目的的實現、功能特點及優點將結合實施例,參照附圖做進一步說明。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發明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發明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發明的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發明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作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發明保護的范圍。
需要說明,本發明實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諸如上、下、左、右、前、后……)僅用于解釋在某一特定姿態(如附圖所示)下各部件之間的相對位置關系、運動情況等,如果該特定姿態發生改變時,則該方向性指示也相應地隨之改變。
另外,在本發明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為指示或暗示其相對重要性或者隱含指明所指示的技術特征的數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隱含地包括至少一個該特征。在本發明的描述中,“多個”的含義是至少兩個,例如兩個,三個等,除非另有明確具體的限定。
在本發明中,除非另有明確的規定和限定,術語“連接”、“固定”等應做廣義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連接,也可以是可拆卸連接,或成一體;可以是機械連接,也可以是電連接;可以是直接相連,也可以通過中間媒介間接相連,可以是兩個元件內部的連通或兩個元件的相互作用關系,除非另有明確的限定。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以根據具體情況理解上述術語在本發明中的具體含義。
另外,本發明各個實施例之間的技術方案可以相互結合,但是必須是以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能夠實現為基礎,當技術方案的結合出現相互矛盾或無法實現時應當認為這種技術方案的結合不存在,也不在本發明要求的保護范圍之內。
如圖1至圖3所示,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的粉碎式的油茶果脫殼機包括機架1和脫殼粉碎部件,脫殼粉碎部件安裝在機架1上,脫殼粉碎部件包括篩筒2、滾柱3和驅動系統4,驅動系統4用于驅動滾柱3轉動,篩筒2固定在機架1上,滾柱3可旋轉式套設于篩筒2的內腔中,滾柱3為外周為兩級以上的圓柱形階梯結構,其外周圓柱形階梯面上設有多個用于打破油茶果果殼的刷爪31,多個刷爪31末端與篩筒2之間形成上大下小的間隙,即由上至下,多個刷爪31末端與篩筒2之間的間隙逐漸減小,實現對不同顆粒大小的油茶果都能很好進行脫殼粉碎的目的。
本實施例粉碎式的油茶果脫殼機在使用時,驅動系統4驅動滾柱3轉動,進而帶動多個刷爪31轉動。待脫殼的油茶果從篩筒2的頂部進入篩筒2內,在下沉的過程中由刷爪31打破油茶果的果殼,以起到脫殼的作用,脫殼后的茶籽從篩筒2的底部掉落。按照上述方式,待脫殼的油茶果被不斷地從篩筒2的頂部送入篩筒2內,完全脫殼后再從篩筒2的底部掉落,完成脫殼處理,即該粉碎式的油茶果脫殼機可連續不斷地對油茶果進行脫殼處理,并且使得油茶果脫殼完全,同時,避免油茶果在脫殼過程中發生破籽的情況。
該粉碎式的油茶果脫殼機不僅具有易脫殼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在脫殼后能及時進行粉碎,因為脫殼后,油茶果的茶籽較重、較小且比較堅硬,而果殼較大,在下沉過程中容易受到刷爪31更多的研磨,且因為果殼較脆,脫出來的果殼會很容易被磨碎,而茶籽會保持得比較完好;果殼粉碎后更加有利于果殼與茶籽的后序分離加工。該粉碎式的油茶果脫殼機不僅具有結構簡單、易于制作、成本低、脫殼效率高和脫殼效果好的優點,還兼具粉碎脫殼后的油茶果果殼的優點。
本實施例中,篩筒2的軸向與水平面呈30°~90°的夾角,有利于待脫殼的油茶果下沉。在進一步的技術方案中,位于最上端的刷爪31末端與篩筒2之間的距離為60mm~100mm;位于最下端的刷爪31末端與篩筒2之間的距離為15mm~40mm,該距離與油茶果的大小相適應,便于研磨油茶果果殼。本實施例的滾柱3由四級圓柱臺層疊而成,圓柱臺的外圓直徑由上至下依次增大形成圓柱形階梯結構,在油茶果向下沉的過程中,位于最上端的刷爪31對油茶果進行粗脫殼處理,然后由位于中間位置的刷爪31進一步對油茶果進行脫殼處理和粉碎脫殼后的果殼。在越往下的過程中,刷爪31和篩筒2配合使油茶果脫殼和粉碎脫殼后的果殼。最后由位于最下端位置的刷爪31與篩筒2配合使油茶果完全脫殼和粉碎脫殼后的果殼,脫殼后的得到的茶籽和粉碎的果殼達到后續分離加工的要求。
如圖4至圖6所示,本實施例的刷爪31長度為15mm~30mm;刷爪31呈圓柱形,刷爪31的直徑為0.3mm~1.5mm,每平方厘米滾柱3的外周圓柱形階梯面上設有15根~25根刷爪31,提高脫殼和粉碎果殼的效果。
如圖7所示,本實施例中,篩筒2包括圓筒基體21,圓筒基體21上開設有多個通孔22,多個通孔22圍繞圓筒基體21的周向陣列布置。通孔22呈條形,通孔22的長度為20mm~40mm,寬度為4mm~10mm,便于更多粉碎后的果殼碎片直接從通孔22中排出,起到一定分離效果。
如圖1至圖3所示,圓筒基體21的兩端貫通,該粉碎式的油茶果脫殼機還包括蓋設于篩筒2的上端口的蓋板5和安裝在蓋板5上方的進料斗6,蓋板5上開設有供油茶果穿過的進料口,進料斗6通過進料口與籠筒連通,便于集中進料。
本實施例中,該粉碎式的油茶果脫殼機還包括安裝在機架1上的保護罩7,篩筒2容設于保護罩7,便于收集和消除安全隱患。
如圖1至圖6所示,本實施例中,滾柱3包括轉軸32,轉軸32通過軸承安裝在機架1上,驅動系統4包括馬達,馬達通過皮帶與轉軸32相連。本實施例的驅動系統4安裝在機架1上,使得該該粉碎式的油茶果脫殼機的結構緊湊,占用空間小。
以上僅為本發明的優選實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發明的專利范圍,凡是在本發明的構思下,利用本發明說明書及附圖內容所作的等效結構變換,或直接/間接運用在其他相關的技術領域均包括在本發明的專利保護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