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體鞋面的織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提出一種立體鞋面的織造方法。立體鞋面的織造方法包含下列步驟:通過經編機進行紗線編織,以此經編機的第一部份針床將紗線編織成型為上鞋面,以使上鞋面與經編機的第二部份針床將紗線所編織成型的下鞋面交互編織成型為筒狀織物;裁剪筒狀織物為襪型織物;套設襪型織物于鞋型楦頭;并且高溫加熱襪型織物,以緊縮襪型織物密合鞋型楦頭,進而取得立體鞋面。其中,紗線可利用高收縮紗或熱熔紗遇熱收縮及不可逆的特性,使襪型織物密合鞋型楦頭,并具備足夠物性。而通過此制作過程將鞋面一體成型,可實現降低車工成本及減少織物廢料的效果。
【專利說明】立體鞋面的織造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一種織造方法,特別是有關于一種使鞋面及鞋底一體成型,以省去剪裁布料及針車的人工成本,并且可以達到環保目的的立體鞋面的織造方法。
【背景技術】
[0002]由于生活水平的提升,人們對鞋子的需求越來越多元,使得各種鞋款的市場需求隨之增加。傳統的制鞋方法都是先裁剪各種皮革或織布緹花等鞋子的面料,接著將鞋面各部份的材料針車縫合,最后再進行貼底,以將鞋面與鞋底結合成形。在整個制鞋的過程中,裁斷面料及針車部份的人工成本就占了 65%,而另外的35%則是在于貼底與成型做大底的部分。因此,裁斷面料與針車工是整個制鞋步驟中最花人工成本的部分。
[0003]目前在制鞋的過程中,仍有許多地方需要改善。舉例來說,在裁斷面料的部分,需針對每一個版型、尺寸進行裁斷模具的開模,是一筆不小的成本支出。當面料進行裁斷后,所剩下沒有用的廢棄面料約占總面料比例的20%。也就是說,這些廢料在進行銷毀的同時,不僅占不小比例的面料成本被浪費了之外,也造成環境相當大的負擔。
[0004]另一方面,針車的部分是現今制鞋過程中最重要的部分,由于將鞋面與鞋底結合的部分中需要精細的車工,因此任何一個部分的車線只要有絲毫的偏差,都會造成鞋子在舒適性上相當大的差異。此外,不論鞋子的版型及模具設計有多么精準,都會因為在車工時出現誤差,而影響鞋子原本裁定的尺寸大小,由此可知準確的針車技術有多么重要。而針車生手與熟手之間的熟練度便會影響鞋子的質量。因此,如何克服針車質量不均也是現今制鞋工業中亟需克服的難題。
[0005]再者,為了應鞋子市場的巨大需求,勢必需要大量的勞動人力,才能應付如此勞動密集的產業,因此才有各大制鞋廠的員工動輒數萬人的奇景,而制鞋廠也因此逐漸從發達國家轉向發展中國家,以尋求更便宜的勞動人力。然而,最近由于勞工意識抬頭,出現不少勞資糾紛,而產生許多罷工沖突的紛爭。因此,將制鞋從傳統的手工裁制及針車轉為自動化生產實為勢在必行的趨勢。
[0006]現今制鞋產業上的自動化步驟包含打模、射出成型以及大底貼合的部分,唯獨需要最多人工成本的針車鞋面部份無法自動化。由于鞋面織布的物性需具有耐磨、抗壓等特性,因此需要紗線直徑200?800丹尼的織布才有辦法達到相當的物性。而鞋面的織布是采用經編織法,經編織法與其它織法相比物性較佳、不易延展,且不會脫紗,但與其它織法(如緯編、不織或平織等)相比之下較為復雜,因此自動化的難度較高。
[0007]目前,有廠商研發出一種經編機,以利用這種經編機織出一體成型的成衣或襪子,并且可以于經編織布上織出不同花色的緹花。然而,這種經編機所能喂紗的直徑較細,其直徑大約是20?150丹尼,只能應用于成衣等紗線直徑較細的編織,而鞋面織布為了達到適當的物性,其紗線直徑通常為200?800丹尼。如此一來,若利用此經編機織造鞋面用的織布,則經編機喂紗的勾針會因為丹寧數太高,導致鉤針斷裂。
[0008]綜合上述現行制鞋工程中所具備的問題,需要提出一種可以將鞋面一體成型,且降低鞋面織布經裁斷后的廢料量,以達成環保目的,并克服針車成熟度不均,以增加鞋子尺寸的準確度,并且減低人力成本的立體鞋面的織造方法。
【發明內容】
[0009]有鑒于此,本發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立體鞋面的織造方法,以解決現有技術中針車手熟練度不均,鞋面織布的廢料量過高,以及人力成本太大的問題。
[0010]為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提出一種立體鞋面的織造方法。通過經編機進行紗線編織,以此經編機的第一部份針床將紗線編織成型為上鞋面,以使上鞋面與經編機的第二部份針床將紗線所編織成型下鞋面交互編織成型為筒狀織物;裁剪筒狀織物為襪型織物;套設襪型織物于鞋型楦頭;以及高溫加熱襪型織物,以緊縮襪型織物密合鞋型楦頭,進而取得立體鞋面。
[0011]優選的,經編機之鉤針口徑為1.9厘米~2.5厘米。
[0012]優選的,紗線受熱后不可逆。
[0013]優選的,襪型織物受熱后完全密合鞋型楦頭。
[0014]優選的,紗線之直徑為200~800丹尼。
[0015]承上所述,立體鞋面的織造方法,其可具有一或多個下述優點:
[0016](I)此立體鞋面的織造方法于紗線中摻雜高收縮紗或熱熔紗,此高收縮紗或熱熔紗可受熱收縮,以完全帖付于鞋型楦頭,并且高收縮紗或熱熔紗具有不可逆的特性,如此一來,已受熱收縮的襪型織物便不會回復至未加熱前的狀態,反而具有鞋面所需的物性。
[0017](2)此立體鞋面的織造方法可將第一部分(鞋面)以及第二部分(中底面)一體成型,以省去裁斷面料的工序,并且藉由此方法克服針車手熟練度不均、準確度不同的問題以及勞工人力成本過高的問題。
[0018](3)此立體鞋面的織造方法可藉由一體成型立體鞋面,而降低鞋面廢料量,進而省去銷毀剩余廢料的成本,以達到環保以及降低銷毀成本的目的。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9]圖1為立體鞋面的織造方法所適用的經編機的示意圖。
[0020]圖2為立體鞋面的織造方法的實施例的第一示意圖。
[0021]圖3為立體鞋面的織造方法的實施例的第二示意圖。
[0022]圖4為立體鞋面的織造方法的實施例的流程圖。
[0023]【主要組件符號說明】
[0024]1:經編機
[0025]10:紗線
[0026]11:第一部份針床
[0027]111:上鞋面
[0028]12:第二部份針床
[0029]121:下鞋面
[0030]20:導紗針織座
[0031]30:緹花座[0032]21、31:鉤針
[0033]41:筒狀織物
[0034]42:襪型織物
[0035]421:鞋型楦頭
[0036]Sll?S14:步驟流程
【具體實施方式】
[0037]為了便于了解本發明的發明特征、內容與優點及其所能達成的功效,現在將本發明配合附圖,并以實施例的表達形式詳細說明如下,而其中所使用的附圖,其主旨僅為示意及輔助說明書之用,未必為本發明實施后的真實比例與精準配置,故不應就所附圖的比例與配置關系解讀、局限本發明于實際實施上的權利范圍,合先敘明。
[0038]下面結合相關附圖對本發明所述的立體鞋面的織造方法進行詳細的說明,為使便于理解,下述實施例中的相同組件用以相同的符號標示來說明。
[0039]如圖1所示,圖1為立體鞋面的織造方法所適用的經編機的示意圖。本發明的立體鞋面是利用經編機I進行紗線編織,在本實施例中,較佳地是使用型號RDPJ6/2的雙針床多導桿拉舍爾經編機來進行紗線編織,其經編機I的針床可以中間為基準,將左右兩邊分為第一部份針床11及第二部份針床12,且第一部份針床11及第二部份針床12各具有兩個導紗針織座20及兩個緹花座30。其中,導紗針織座20的鉤針21及緹花座30的鉤針31的口徑為1.9厘米?2.5厘米,且喂紗的紗線直徑為200?800丹尼,以達到鞋面所需的物性。
[0040]導紗針織座20可用以將紗線10編織為鞋面的網眼基底,再通過緹花座30于網眼基底上偏移編織進行墊紗的動作,以使網眼基底上可以產生較厚的凸出組織,其凸出組織即為緹花。特別的是,緹花的種類、分布及組織可以視使用者的需求設計而輸入經編機I中,以產生不同的緹花效果。第一部分針床11可以編織出具有緹花的上鞋面111,且第二部份針床12可以編織出具有緹花的下鞋面121,通過第一部份針床11及第二部份針床12的交錯編織,可以對上鞋面111及下鞋面121進行無縫連接,而產生出筒狀織物41。
[0041]如圖2及圖3所示,圖2、圖3分別為本發明的實施例的第一示意圖及第二示意圖。圖中,經編機I將上鞋面111及下鞋面121交互編織所形成的筒狀織物41,可以進一步以自動化設備或通過人工的方式進行裁剪。筒狀織物41經剪裁后,可以取得較為彈性的一襪型織物42。在這之后,襪型織物42可對應套設在經尺寸設計過的鞋型楦頭421上,并高溫加熱套設于鞋型楦頭421上的襪型織物42,以使襪型織物42受熱后緊縮,并完全帖付于鞋型楦頭421。其中,加熱的溫度可以視紗線的種類特性而有所改變。透過加熱定型襪型織物42,可取得尺寸精確的立體鞋面。
[0042]值得一提的是,本發明立體鞋面的織造方法所使用的紗線中可包含高收縮紗或熱熔紗等可遇熱收縮的紗線,不以此為限。如此一來,通過包含高收縮紗或熱熔紗所編織而成的襪型織物42,遇熱收縮后不可逆。也就是說,加熱前的襪型織物42之形狀并不固定,且具有些微的彈性。當襪型織物42遇熱而使其中所包含的高收縮紗或熱熔紗緊縮,并緊密帖付于對應的鞋型楦頭421上時,所產生的立體鞋面可百分之百地吻合鞋型楦頭421的形狀,且襪型織物42經加熱緊縮后的組織較為緊密,并且具有不可逆性,因此可達到鞋子所需的物性。換言之,若鞋型楦頭421的尺寸設計得當,則利用本發明立體鞋面的織造方法所制成的立體鞋面,即可具有尺寸精準的優點,并可克服利用手動車工所產生的質量不均的問題。
[0043]如圖4所示,圖4為本發明實施例的流程圖。圖中,立體鞋面的織造方法包含步驟S11,通過經編機進行紗線編織,以此經編機的第一部份針床將紗線編織成型為上鞋面,以使上鞋面與經編機的第二部份針床將紗線所編織成型的下鞋面交互編織,而形成筒狀織物。其中,紗線可包含高收縮紗或熱熔紗,且紗線的直徑可為200?800丹尼。其中,經編機的鉤針口徑可為1.9厘米?2.5厘米,但不以此為限。
[0044]接著,步驟S12為裁剪筒狀織物為一襪型織物。
[0045]在這之后,步驟S13為套設襪型織物于一鞋型楦頭。
[0046]最后,步驟S14為高溫加熱襪型織物,以緊縮襪型織物密合鞋型楦頭,進而于鞋型楦頭上形成立體鞋面。其中,高溫加熱的溫度可以視紗線的種類及特性而改變。
[0047]綜上所述,本發明立體鞋面的織造方法主要是利用經編機的第一部份針床與第二部份針床交互編織,以將上鞋面與下鞋面無縫接合而形成筒狀織物。筒狀織物經裁剪為襪型織物后,將其套設于對應尺寸的鞋型楦頭上,并通過高溫加熱方式使其中的紗線緊縮,以完全緊密帖付于鞋型楦頭上,進而使立體鞋面達到尺寸精確的目的。此外,由于紗線中所包含的高收縮紗或熱熔紗經加熱后具有不可逆的物性,因此加熱緊縮后可達到鞋子所需的物性。更特別的是,通過本發明立體鞋面的織造方法將鞋面一體成型,不僅可以大幅降低制程中手工裁斷面料及針車的時間、人工及成本,更可進一步達到環保的目的。
[0048]以上所述僅為舉例,而非用于對本發明的保護范圍進行限制。任何未脫離本發明的精神與范疇,而對其進行的等效修改或變更,均應包含于本發明的權利要求書的保護范圍中。
【權利要求】
1.一種立體鞋面的織造方法,其特征在于:通過經編機進行紗線編織,以此經編機的第一部份針床將該紗線編織成型為上鞋面,以使該上鞋面與該經編機的第二部份針床將該紗線所編織成型的下鞋面交互編織,而形成筒狀織物;裁剪該筒狀織物為襪型織物;套設該襪型織物于鞋型楦頭;并且高溫加熱該襪型織物,以緊縮該襪型織物密合該鞋型楦頭,進而于該鞋型楦頭上形成立體鞋面。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立體鞋面的織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經編機的鉤針口徑為1.9厘米?2.5厘米。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立體鞋面的織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紗線受熱后不可逆。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立體鞋面的織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襪型織物受熱后完全密合該鞋型楦頭。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立體鞋面的織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紗線的直徑為200?800丹尼。
【文檔編號】A43B23/02GK103653542SQ201210361434
【公開日】2014年3月26日 申請日期:2012年9月25日 優先權日:2012年9月25日
【發明者】溫文超 申請人:總成實業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