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豆精品无码国产在线播放,国产亚洲精品成人AA片新蒲金,国模无码大尺度一区二区三区,神马免费午夜福利剧场

補強膜接著裝置以及補強膜接著方法與流程

文檔序號:11140189閱讀:615來源:國知局
補強膜接著裝置以及補強膜接著方法與制造工藝

本發明涉及一種補強膜接著裝置以及補強膜接著方法,更詳細而言,涉及例如在拉鏈鏈條的供安裝可分開下止的空間部安裝合成樹脂制的補強膜的補強膜接著裝置以及補強膜接著方法。



背景技術:

從前,揭示了帶狀物的間歇傳送裝置,所述帶狀物的間歇傳送裝置在間歇搬送的拉鏈鏈條的空間部,將補強膜片超聲波焊接于拉鏈鏈條的上下兩面(例如參照專利文獻1)。所述帶狀物的間歇傳送裝置中,夾持器(gripper)自與拉鏈鏈條的搬送方向正交的方向抽出補強膜等帶狀物,并將所述帶狀物切斷,將所述切斷的補強膜片配置于拉鏈鏈條的空間部。然后,超聲波焊頭與砧座(anvil)靠近配置于空間部的補強膜片,從而將補強膜片焊接于拉鏈鏈條。

現有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特開昭58-188249號公報



技術實現要素:

發明要解決的問題

且說,專利文獻1揭示的帶狀物的間歇傳送裝置中,夾持上下的補強膜片的一對夾持器形成為一體,利用一對夾持器夾持在主框架的移送路上搬送的一對帶狀物后,同時切斷而形成補強膜片。因此,焊接于拉鏈鏈條的上下兩面的上下的補強膜片為相同的長度。

另一方面,拉鏈鏈條上,在安裝于鏈帶的相向的帶側緣部的鏈牙內插通芯線。在為金屬制或合成樹脂制的拉鏈鏈牙的情況下,芯線相對于鏈帶在表背方向上大致對稱地突出,另一方面,在為螺旋狀的拉鏈鏈牙的情況下,芯線偏向鏈帶的表面側或背面側而突出。

因此,在使用螺旋狀的拉鏈鏈牙的拉鏈鏈條的情況下,若將專利文獻1記載的相同長度的一對補強膜片接著于拉鏈鏈條的空間部,則一補強膜片因芯線而彎曲,一對補強膜片的寬度方向端面在鏈帶的表背面并不一致。因此,存在補強膜片的端面部分未被接著而產生白濁的問題,從而存在外觀上欠佳的課題。

本發明鑒于所述課題而完成,其目的在于提供如下的補強膜接著裝置以及補強膜接著方法:即便在芯線偏向鏈帶的表面側或背面側突出的情況下,也能夠使補強膜片的寬度方向端面一致而不發生白濁地進行接著。

解決問題的技術手段

本發明的所述目的由下述構成而達成。

(1)一種補強膜接著裝置,包括:

拉鏈鏈條搬送單元,搬送拉鏈鏈條;

補強膜帶供給單元,供給一對補強膜帶;

切斷機構,將一對補強膜帶切斷而形成一對補強膜片;

補強膜片搬送單元,具有分別夾持一對補強膜帶或一對補強膜片的第1夾持器及第2夾持器,使第1夾持器及第2夾持器在與拉鏈鏈條的搬送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移動,并搬送一對補強膜帶或一對補強膜片;以及

補強膜片接著單元,將一對補強膜片接著于拉鏈鏈條的表面及背面;

其中,所述補強膜接著裝置將一對補強膜片接著于芯線偏向鏈帶的表面側或背面側突出的所述拉鏈鏈條的表面及背面;

所述補強膜接著裝置的特征在于,補強膜片搬送單元包括:

移動基臺,將第1夾持器在正交方向上能夠相對移動地加以支承,并且對第2夾持器進行固定支承;

彈性構件,以第1夾持器的前端部比第2夾持器的前端部突出規定距離的方式,相對于移動基臺對第1夾持器朝向正交方向施力;

基臺驅動單元,使移動基臺連同第1夾持器及第2夾持器一并在正交方向上移動;以及

第1夾持器驅動單元,使第1夾持器抵抗彈性構件的彈力而相對于移動基臺在正交方向上相對移動。

(2)根據(1)所述的補強膜接著裝置,其特征在于,第2夾持器夾持補強膜片,所述補強膜片接著于鏈帶的芯線偏向突出的一側的面。

(3)根據(1)或(2)所述的補強膜接著裝置,其特征在于,第1夾持器驅動單元使第1夾持器相對于移動基臺移動規定距離的大致1/2。

(4)根據(1)~(3)任一所述的補強膜接著裝置,其特征在于,第1夾持器驅動單元包括:

氣缸,固定在安裝于第1夾持器的安裝構件;以及活塞桿,自氣缸向正交方向進退;

其中,活塞桿一邊按壓設置于移動基臺的突起部一邊伸長,由此第1夾持器抵抗彈性構件的彈力而向與拉鏈鏈條背離的方向移動。

(5)根據(1)~(4)任一所述的補強膜接著裝置,其特征在于,補強膜帶供給單元包括:

引導構件,將補強膜帶向與拉鏈鏈條的搬送方向正交的方向引導;

引導頭,能夠相對于引導構件而在補強膜帶的抽出方向上相對移動地配設于引導構件的抽出方向端部側,且具備供補強膜帶插通的狹縫;以及

引導頭用彈性構件,相對于引導構件對引導頭向補強膜帶的抽出方向施力。

(6)根據(1)~(5)任一所述的補強膜接著裝置,其特征在于,拉鏈鏈條上安裝著螺旋狀的拉鏈鏈牙。

(7)一種補強膜接著方法,使用補強膜接著裝置,將一對補強膜片接著于芯線偏向鏈帶的表面側或背面側突出的拉鏈鏈條的表面及背面,所述補強膜接著裝置包括:

拉鏈鏈條搬送單元,搬送拉鏈鏈條;

補強膜帶供給單元,供給一對補強膜帶;

切斷機構,將一對補強膜帶切斷而形成一對補強膜片;

補強膜片搬送單元,具有分別夾持一對補強膜帶或一對補強膜片的第1夾持器及第2夾持器,使第1夾持器及第2夾持器在與拉鏈鏈條的搬送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移動,并搬送一對補強膜帶或一對補強膜片;以及

補強膜片接著單元,將一對補強膜片接著于拉鏈鏈條的表面及背面;

且第1夾持器及第2夾持器能夠彼此獨立地在所述正交方向上驅動;

所述補強膜接著方法的特征在于包括下述步驟:

利用第1夾持器及第2夾持器夾持一對補強膜帶;

將由第1夾持器及第2夾持器夾持的一對補強膜帶,分別以不同的規定長度抽出;

將一對補強膜帶切斷為彼此不同的規定長度而形成一對補強膜片;

將由第1夾持器及第2夾持器夾持的一對補強膜片一邊進行中心對準,一邊在拉鏈鏈條與補強膜片接著單元之間進行搬送;以及

利用補強膜片接著單元將一對補強膜片接著于拉鏈鏈條的表面及背面。

(8)根據(7)所述的補強膜接著方法,其特征在于,第2夾持器夾持補強膜片,所述補強膜片接著于鏈帶的芯線偏向突出的一側的面。

(9)根據(7)或(8)所述的補強膜接著方法,其特征在于,中心對準是通過使第1夾持器相對于第2把手相對地移動規定長度的大致1/2來進行。

發明的效果

根據本發明的補強膜接著裝置,包括:拉鏈鏈條搬送單元,供給補強膜帶的補強膜帶供給單元,將補強膜帶切斷而形成補強膜片的切斷機構,將由第1夾持器及第2夾持器夾持的補強膜片向拉鏈鏈條搬送的補強膜片搬送單元,以及將補強膜片接著于拉鏈鏈條的補強膜片接著單元。補強膜片搬送單元包括:移動基臺,將第1夾持器能夠相對移動地加以支承并且將第2夾持器固定;彈性構件,以第1夾持器的前端部比第2夾持器的前端部突出規定距離的方式對第1夾持器施力;基臺驅動單元,使移動基臺移動;以及第1夾持器驅動單元,使第1夾持器相對于移動基臺相對移動。由此,能夠設置彼此長度不同的一對補強膜片,即便在芯線偏向鏈帶的表面側或背面側突出的情況下,也可使補強膜片的寬度方向兩端面一致而不發生白濁地進行接著,且可提高外觀性。

而且,根據本發明的補強膜接著方法,利用第1夾持器及第2夾持器夾持一對補強膜帶,且利用第1夾持器與第2夾持器將一對補強膜帶分別以不同的規定長度抽出并切斷,從而利用第1夾持器與第2夾持器形成彼此不同的規定長度的一對補強膜片。接下來,將一對補強膜片一邊進行中心對準,一邊在拉鏈鏈條與補強膜片接著單元之間進行搬送后,利用補強膜片接著單元而接著于拉鏈鏈條的上表面及下表面。由此,能夠設置彼此長度不同的一對補強膜片,即便在芯線偏向鏈帶的表面側或背面側突出的情況下,也可使補強膜片的寬度方向兩端面一致而不發生白濁地進行接著,且可提高外觀性。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的一實施例的補強膜接著裝置的要部立體圖。

圖2是圖1所示的補強膜接著裝置的前視圖。

圖3是圖2所示的補強膜片搬送單元的平面圖。

圖4是圖3的IV-IV線剖面圖。

圖5是圖4的V-V線剖面圖。

圖6是上部夾持器驅動單元的側視圖。

圖7(a)~(d)是表示補強膜接著裝置的前半的作動程序的說明圖。

圖8(a)~(c)是表示補強膜接著裝置的后半的作動程序的說明圖。

圖9(a)是上部夾持器驅動單元的變形例的平面圖,(b)是其側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根據附圖對本發明的補強膜接著裝置以及補強膜接著方法的一實施例進行詳細說明。

圖1是本發明的補強膜接著裝置的要部立體圖。補強膜接著裝置10為將補強膜片16接著于安裝著未圖示的可分開下止的拉鏈鏈條11的空間部12的接著裝置。所述補強膜接著裝置10包括拉鏈鏈條搬送單元20、感知單元24、補強膜帶供給單元30、切斷機構40、補強膜片搬送單元50、以及作為補強膜片接著單元的超聲波焊接裝置90。

拉鏈鏈條11具有長條的一對鏈帶13、及沿著鏈帶13的相向的帶側緣部13a安裝的拉鏈鏈牙排15。拉鏈鏈牙排15具有在拉鏈鏈條11的長度方向上相鄰的許多個螺旋狀的拉鏈鏈牙14。拉鏈鏈牙14在其內部插通芯線18(參照圖7(a)),利用縫線而將所述芯線18縫接在鏈帶13的帶側緣部13a的下表面。芯線18偏靠鏈帶13的下表面側突出。

而且,拉鏈鏈條11上,每隔拉鏈鏈牙排15的規定的間隔,形成著去除了規定數量的拉鏈鏈牙14的空間部12。

另外,以后的說明中,關于拉鏈鏈條,依照所搬送的方向,上游側為搬送方向近前側,下游側為搬送方向后側。而且,拉鏈鏈條11在將鏈帶13的表面作為下表面、背面作為上表面的狀態下被搬送。

拉鏈鏈條搬送單元20比超聲波焊接裝置90的設置位置配置得靠拉鏈鏈條的11的搬送方向下游側。拉鏈鏈條搬送單元20包括在上下方向上相向配置的驅動輥21及從動輥22。驅動輥21連接于未圖示的馬達。從動輥22將拉鏈鏈條11朝向驅動輥21按壓。即,驅動輥21與從動輥22夾持拉鏈鏈條11。拉鏈鏈條搬送單元20通過使驅動輥21旋轉驅動,而使從動輥22同步地旋轉,并且將拉鏈鏈條11朝向搬送方向下游側搬送。

感知單元24比超聲波焊接裝置90的設置位置配置得靠拉鏈鏈條11的搬送方向上游側。感知單元24包括:配置于鏈帶13的上方的感知輥25,及將感知輥25在上下方向上可擺動地加以支承的擺動桿26。感知輥25一邊與所搬送的拉鏈鏈條11的鏈帶13接觸一邊旋轉。在所搬送的拉鏈鏈條11的空間部12到達感知輥25的下方位置時,感知輥25進入空間部12。此時,感知輥25進入至形成于一對鏈帶13的帶側緣部13a間的間隙12a。由此,感知單元24中,感知輥25向下方移動,并且擺動桿26向下方擺動,從而對空間部12進行檢測。

在由感知單元24檢測出空間部12時,拉鏈鏈條搬送單元20將拉鏈鏈條11進一步搬送規定距離。而且,在空間部12移動至俯視時與超聲波焊接裝置90的位置重疊的位置時,拉鏈鏈條搬送單元20停止拉鏈鏈條11的搬送。而且,在如后述那樣超聲波焊接裝置90的接著完成后,拉鏈鏈條搬送單元20重新開始拉鏈鏈條11的搬送。拉鏈鏈條搬送單元20重復進行所述動作,來搬送拉鏈鏈條11。

如圖2所示,補強膜帶供給單元30配置于拉鏈鏈條11的寬度方向側方。補強膜帶供給單元30包括補強膜引導構件31、及裝卸自如地支承補強膜引導構件31的支承單元36。

補強膜引導構件31包括:卷繞著補強膜帶17的一對帶盤(tape reel)38a、38b,對帶盤38a、帶盤38b進行支承的帶盤支承部39,以及將自帶盤38a、帶盤38b抽出的補強膜帶17加以引導的引導桿35及引導頭32。

帶盤支承部39利用其長度方向的一端旋轉自如地支承第1帶盤38a,利用與一端為相反側的另一端支承第2帶盤38b。引導桿35固定于帶盤支承部39的長邊方向中間部,沿與帶盤支承部39的長邊方向正交的方向延伸。即,引導桿35沿補強膜帶17的抽出方向延伸。引導頭32配置于引導桿35的前端側,并且相對于引導桿35而在補強膜帶17的抽出方向上相對移動自如地配設。

另外,補強膜帶17為由尼龍系或聚酯系等熔點相對低的合成樹脂形成的膜帶。

還參照圖7,引導頭32上固定著一對軸33。一對軸33滑動自如地嵌合于設置在引導桿35的前端部分的引導頭支承部37。由此,引導頭32得到支承而能夠移動至與引導頭支承部37接近的位置及背離的位置。而且,引導頭32因螺旋彈簧34(引導頭用彈性構件)的彈力,始終朝向與引導頭支承部37背離的方向(補強膜帶17的抽出方向)被施力。

如圖1所示,引導頭支承部37上形成著插通自帶盤38抽出的補強膜帶17的一對狹縫37a。各狹縫37a將補強膜帶17沿著補強膜帶17的抽出方向加以引導。

而且,引導頭32上還形成著插通補強膜帶17的一對狹縫32a。各狹縫32a在上下方向上隔開間隔而彼此平行地配置。各狹縫32a將補強膜帶17沿著補強膜帶17的抽出方向加以引導。而且,引導頭32的前端面32c側的上下方向緣部被施以倒角32b。倒角32b以輔助切斷機構40的切斷功能的方式形成,以后進行詳述。

切斷機構40將補強膜帶17切斷而形成規定長度的補強膜片16。切斷機構40還參照圖2及圖8(a),配置于引導頭32的下方,包括利用氣缸等驅動裝置42在上下方向上受到驅動的移動刀41。即,移動刀41能夠移動至與引導頭32接近的位置及背離的位置。移動刀41通過彈性構件44而以支承銷43為中心向順時針方向被施力。在移動刀41上下移動時,移動刀41滑動接觸于引導頭32的前端面32c。此時,通過彈性構件44而對移動刀41作用下述按壓力,即,將引導頭32向與補強膜帶17的抽出方向相反的方向按壓的按壓力。

引導頭32的前端面32c作為刀架發揮功能。移動刀41與引導頭32協動,將自引導頭32的一對狹縫32a抽出的一對補強膜帶17切斷,而形成補強膜片16。

另外,設置于引導頭32的前端面32c的上下緣部的倒角32b以移動刀41沿著前端面32c滑動的方式對移動刀41進行引導。而且,在移動刀41沿引導頭32的前端面32c向上方移動時,移動刀41與引導頭32作用對彼此進行按壓的按壓力。由此,移動刀41與引導頭32能夠精度佳地將補強膜帶17切斷。

參照圖2~圖6,補強膜片搬送單元50相對于拉鏈鏈條11配設于與補強膜帶供給單元30為相反的一側。補強膜片搬送單元50包括可夾持一對補強膜帶17或一對補強膜片16的一對夾持器51(51A、51B),使一對夾持器51A、51B沿著補強膜帶17的抽出方向移動,而搬送一對補強膜帶17或一對補強膜片16。

夾持器51包括:配設于后述的移動基臺60的上表面側的上部夾持器(第1夾持器)51A,及固定于移動基臺60的下表面側的下部夾持器(第2夾持器)51B。上部夾持器51A配設成相對于移動基臺60能夠沿著補強膜帶17的抽出方向相對移動。下部夾持器51B固定于移動基臺60,且與移動基臺60成為一體地移動。

使移動基臺60移動的基臺驅動單元80包括:安裝于基臺71的前壁71a的伺服馬達72,固定于基臺71的前壁71a與后壁71b之間的一對導桿73,具有螺桿軸75及滾珠螺母74的滾珠螺桿機構76。

一對導桿73在前壁71a與后壁71b之間固定于與拉鏈鏈條11的搬送方向正交的方向(補強膜帶17的抽出方向)上。在一對導桿73中滑動自如地嵌合移動基臺60。

而且,螺桿軸75轉動自如地支承于基臺71的前壁71a與后壁71b之間,且經由彼此咬合的一對齒輪77A、77B,而由伺服馬達72旋轉驅動。擰接于螺桿軸75的滾珠螺母74經由連結板79而固定于移動基臺60。由此,當通過伺服馬達72的驅動而螺桿軸75旋轉時,連結于滾珠螺母74的移動基臺60由一對導桿73引導而在與拉鏈鏈條11的搬送方向正交的方向上,即,補強膜帶17的抽出方向上,與夾持器51一并移動。

另外,如圖3所示,后壁71b上安裝著限制移動基臺60的移動的止動件87。

夾持器51因通過伺服馬達72而移動,故能夠停止在與拉鏈鏈條11的搬送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多個任意的位置。具體而言,如圖2所示,能夠在如下四處位置停止,即,將由狹縫32a引導的一對補強膜帶17的前端利用夾持器51進行夾持的夾持位置P1,切斷補強膜帶17時的切斷位置P2,將補強膜片16利用超聲波焊接裝置90焊接于拉鏈鏈條11時解除所述夾持的焊接位置P3,及自超聲波焊接裝置90退避的退避位置P4。

如圖4及圖5所示,下部夾持器51B包括下部固定卡爪52及下部可動卡爪53。下部固定卡爪52嵌合并固定于形成在移動基臺60的下表面槽60a中。下表面槽60a在移動基臺60的下表面左右方向大致中央處沿著補強膜帶17的抽出方向而形成。下部可動卡爪53嵌合于形成在下部固定卡爪52的槽52a中。槽52a沿著補強膜帶17的抽出方向形成于下部固定卡爪52的下表面。

下部可動卡爪53的長邊方向中間部通過支承軸54而擺動自如地得到支承。下部可動卡爪53以其前端與下部固定卡爪52的前端背離的方式通過彈簧55被施力。即,下部可動卡爪53的前端與下部固定卡爪52的前端背離,而形成用以夾持補強膜片16的開口部59。

而且,下部固定卡爪52的槽52a中滑動自如地嵌合下部凸輪56。下部凸輪56配置于下部可動卡爪53的后方(圖4中為左側)。下部凸輪56形成為大致L字形棒狀,在其前端部設置著傾斜凸輪面56a,所述傾斜凸輪面56a以隨著朝向前端而高度逐漸降低的方式傾斜。傾斜凸輪面56a抵接于設置在下部可動卡爪53的后部的從動件58。而且,豎立設置于下部凸輪56的后端的縱壁部56b經由連結板56c而連結于下部氣缸57的活塞桿57a。下部氣缸57安裝于固定在移動基臺60的下表面的下部安裝板70D。

而且,連結板56c上設置著止動件用位置調節螺桿85a。止動件用位置調節螺桿85a與止動件85c相向配置,所述止動件85c安裝于固定在下部安裝板70D的L字形固定板85b上。由此,止動件85c限制下部氣缸57的活塞桿57a的移動,即,下部凸輪56的移動。

利用空氣壓作動的下部氣缸57通過拉入活塞桿57a而使下部凸輪56前進(圖4中向右方向移動)。下部凸輪56的傾斜凸輪面56a按壓從動件58,使下部可動卡爪53以支承軸54為中心而向逆時針方向擺動,由此將開口部59閉合。

上部夾持器51A包括上部固定卡爪62及上部可動卡爪63。上部固定卡爪62嵌合于形成在移動基臺60的上表面的上表面槽60b中。上部固定卡爪62的兩側面形成著引導槽62b,所述引導槽62b供固定于移動基臺60的引導板61嵌合。上部固定卡爪62相對于移動基臺60,沿著補強膜帶17的抽出方向滑動自如地得到支承。

上部可動卡爪63嵌合于形成在上部固定卡爪62的上槽62a中。上槽62a沿著補強膜帶17的抽出方向,形成于上部固定卡爪62的上表面。上部可動卡爪63的長邊方向中間部通過支承軸64而擺動自如地得到支承。上部可動卡爪63以其前端與上部固定卡爪62的前端背離的方式通過彈簧65被施力。即,上部可動卡爪63的前端與上部固定卡爪62的前端背離而形成用以夾持補強膜片16的開口部69。

上部固定卡爪62在后端部具備彈簧室62d。彈簧室62d中,在連結板79與移動基臺60之間配設著螺旋彈簧78。螺旋彈簧78相對于移動基臺60而對上部固定卡爪62向前方(圖4中向右方向)施力。利用螺旋彈簧78被施力的上部固定卡爪62通過后述上部夾持器驅動單元(第1夾持器驅動單元)82的活塞桿82a抵接于定位螺桿81而得到定位。定位螺桿81自移動基臺60豎立設置。此時,上部固定卡爪62(上部剪切器)的前端部62c比下部固定卡爪52(下部剪切器)的前端部52c以規定距離2H朝向拉鏈鏈條11突出。

上部固定卡爪62的上槽62a中滑動自如地嵌合有上部凸輪66。上部凸輪66形成為大致L字形棒狀,在其前端部形成著傾斜凸輪面66a,所述傾斜凸輪面66a以隨著朝向前端而高度逐漸降低的方式傾斜。傾斜凸輪面66a抵接于設置在上部可動卡爪63的后部的從動件68。而且,豎立設置于上部凸輪66的后端的縱壁部66b經由連結板66c而連結于上部氣缸67的活塞桿67a。上部氣缸67安裝于一體固定在上部固定卡爪62的上表面的上部安裝板70U。

而且,連結板66c上設置著止動件用位置調節螺桿86a。止動件用位置調節螺桿86a與止動件86c相向配置,所述止動件86c安裝于固定在上部安裝板70U的L字形固定板86b。止動件86c限制上部氣缸67的活塞桿67a的移動,即,上部凸輪66的移動。

利用空氣壓作動的上部氣缸67通過拉入活塞桿67a,而使上部凸輪66前進(圖4中向右方向移動)。上部凸輪66的傾斜凸輪面66a按壓從動件68。上部可動卡爪63通過以支承軸64為中心而向順時針方向擺動,將開口部69閉合。另外,圖4中,為了容易理解,表示下部夾持器51B將開口部59打開的狀態,上部夾持器51A將開口部69閉合的狀態,在進行實際作動時,上部夾持器51A及下部夾持器51B同步地開閉。

下部夾持器51B的開口部59及上部夾持器51A的開口部69分別位于與引導頭32的一對狹縫32a面對面的位置。從而,由狹縫32a引導的一對補強膜帶17的前端可插入至分別對應的開口部59、開口部69。

而且,當一對補強膜帶17插入至開口的開口部59、開口部69時,下部氣缸57及上部氣缸67拉入活塞桿57a、活塞桿67a。由此,下部凸輪56、上部凸輪66的傾斜凸輪面56a、傾斜凸輪面66a分別抵接于從動件58、從動件68而使下部可動卡爪53及上部可動卡爪63轉動,從而將開口部59、開口部69閉合。開口部59、開口部69夾持所插入的一對補強膜帶17。

如圖3、圖5及圖6所示,上部夾持器驅動單元82固定于上部安裝板70U上。上部夾持器驅動單元82包括活塞桿82a及氣缸82b,活塞桿82a朝向補強膜帶17的抽出方向,即,補強膜帶供給單元30,其前端與定位螺桿81相向。

活塞桿82a包括長度調整螺母87,所述長度調整螺母87擰接于形成在所述活塞桿82a的前端部分的外螺紋部。長度調整螺母87能夠變更活塞桿82a的實質長度?;钊麠U82a通過調節其長度,而將上部固定卡爪62的前端部62c與下部固定卡爪52的前端部52c的距離調節為規定距離2H。

定位螺桿81固定于移動基臺60,自上部安裝板70U的切口部70a向上方突出,且與活塞桿82a相向。

而且,上部夾持器驅動單元82通過使利用空氣壓作動的活塞桿82a伸長,而按壓定位螺桿81。由此,上部夾持器驅動單元82使上部夾持器驅動單元82自身,即,使上部安裝板70U及上部固定卡爪62抵抗螺旋彈簧78的彈力,而向與拉鏈鏈條11背離的方向移動。

將由上部夾持器驅動單元82實現的上部固定卡爪62的移動距離設定為距離H,所述距離H為設定于上部固定卡爪62的前端部62c與下部固定卡爪52的前端部52c的規定距離2H的一半。

回到圖1,超聲波焊接裝置90配置于俯視時自引導頭32抽出的一對補強膜帶17及拉鏈鏈條11交叉的位置。

超聲波焊接裝置90包括隔著拉鏈鏈條11的搬送路徑相向配置的超聲波焊頭91與砧座92。超聲波焊頭91配置于拉鏈鏈條11的上方。砧座92配置于拉鏈鏈條11的下方。在砧座92的上表面,沿著拉鏈鏈條11的搬送方向設置著退避槽93(參照圖8(c))。

在利用超聲波焊頭91與砧座92夾持拉鏈鏈條11時,退避槽93收容自鏈帶13的下表面突出的芯線18。超聲波焊接裝置90將拉鏈鏈條11、及相向配置于拉鏈鏈條11的上下表面的一對補強膜片16,利用超聲波焊頭91與砧座92夾持并進行超聲波加工。由此,補強膜片16焊接于拉鏈鏈條11的上下表面。

其次,參照圖7及圖8對本實施例的補強膜接著方法進行說明。

另外,補強膜接著裝置10是以自以下的初始狀態開始進行作動的情況進行說明。即,夾持器51位于與拉鏈鏈條11背離的退避位置P4。而且,下部氣缸57、上部氣缸67及上部夾持器驅動單元82分別處于不作動狀態。即,下部氣缸57及上部氣缸67為各自的活塞桿57a、活塞桿67a伸張的狀態,上部夾持器51A及下部夾持器51B的開口部59、開口部69打開。而且,上部夾持器驅動單元82在活塞桿82a被拉入的狀態下,利用螺旋彈簧78的作用而抵接于定位螺桿81。由此,如圖7(a)所示,上部夾持器51A及下部夾持器51B位于退避位置P4,上部夾持器51A因螺旋彈簧78的彈力而受到按壓且比下部夾持器51B以距離2H向前方突出。

首先,對拉鏈鏈條搬送單元20的驅動輥22進行驅動而搬送拉鏈鏈條11。當拉鏈鏈條11的空間部12到達感知輥25的位置時,通過感知輥25進入至空間部12的間隙12a而擺動桿26擺動并檢測空間部12。

在通過感知單元24檢測出空間部12時,拉鏈鏈條搬送單元20進一步搬送拉鏈鏈條11直至空間部12位于超聲波焊接裝置90的超聲波焊頭91與砧座92之間而停止。由此,拉鏈鏈條11的空間部12配置于俯視時與自補強膜帶供給單元30抽出的補強膜帶17或補強膜片16重疊的位置。

伺服馬達72與由拉鏈鏈條搬送單元20進行的拉鏈鏈條11的搬送同時地,對螺桿軸75進行旋轉驅動。由此,固定于滾珠螺母74的移動基臺60在與拉鏈鏈條11的搬送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移動,上部夾持器51A及下部夾持器51B也與移動基臺60一并移動。此時,如圖7(a)所示,因螺旋彈簧78的彈力而向前方被施力的上部夾持器51A的前端維持比下部夾持器51B的前端以距離2H突出的狀態。

如圖7(b)所示,夾持器51A、夾持器51B在保持著所述距離2H的前端的前后差的狀態下,移動至可夾持補強膜帶17的夾持位置P1。此時,夾持器51首先使上部夾持器51A的前端部62c抵接于補強膜帶供給單元30的引導頭32。

夾持器51與移動基臺60一并進一步前進。然而,對引導頭32向圖7(b)中左方向施力的螺旋彈簧34的彈力設定得比對上部夾持器51A向右方向施力的螺旋彈簧78的彈力大,因而抵接于引導頭32的上部夾持器51A不會移動,移動基臺60與下部夾持器51B一并一邊將螺旋彈簧78壓縮一邊前進。換言之,上部夾持器51A一邊壓縮螺旋彈簧78,一邊相對于下部夾持器51B向圖中左方向相對移動。伴隨所述移動,上部夾持器驅動單元82的活塞桿82a與定位螺桿81背離。

不久,下部夾持器51B的前端部52c也抵接于引導頭32而按壓引導頭32。引導頭32抵抗螺旋彈簧34的彈力而向與拉鏈鏈條11的搬送方向正交的方向移動(圖7(c))。由此,一對補強膜帶17的前端以引導頭32移動的長度而自一對狹縫32a突出,并插入至夾持器51的開口部59、開口部69。

此處,下部氣缸57、及上部氣缸67將活塞桿57a、活塞桿67a拉入。由此,下部凸輪56、上部凸輪66的傾斜凸輪面56a、傾斜凸輪面66a分別抵接于從動件58、從動件68。下部可動卡爪53及上部可動卡爪63抵抗彈簧55、彈簧65的彈力而轉動,從而將開口部59、開口部69閉合。由此,上部夾持器51A及下部夾持器51B夾持自引導頭32的一對狹縫32a突出的一對補強膜帶17的前端。

然后,使伺服馬達72逆向旋轉,使移動基臺60與夾持器51一并后退。作用有螺旋彈簧34的彈力的引導頭32保持抵接于上部夾持器51A及下部夾持器51B的狀態,追隨上部夾持器51A及下部夾持器51B的移動而移動,恢復為原來的位置并抵接于未圖示的止動件,由此停止。進而,當移動基臺60后退時,下部夾持器51B的前端部52c與引導頭32背離。然而,上部夾持器51A通過螺旋彈簧78而向前方(引導頭32方向)被施力,故前端部62c保持為抵接于引導頭32的狀態,僅移動基臺60及下部夾持器51B后退。

而且,當下部夾持器51B以距離2H后退時,固定于移動基臺60的定位螺桿81抵接于上部夾持器驅動單元82的活塞桿82a。而且,上部夾持器51A被按壓至固定于移動基臺60的定位螺桿81而開始后退,上部夾持器51A的前端部62c與引導頭32背離。

而且,如圖7(d)所示,通過驅動伺服馬達72,在夾持位置P1夾持一對補強膜帶17的夾持器51進而后退并停止在切斷位置P2。由此,一對補強膜帶17在前端由夾持器51夾持的狀態下,以規定長度自狹縫32a抽出。具體而言,由下部夾持器51B抽出的補強膜帶17的長度比由上部夾持器51A抽出的補強膜帶17的長度長了距離2H。所述距離2H被設定為自鏈帶13的下表面突出的芯線18的高度H的大致2倍。

此處,如圖8(a)所示,切斷機構40通過驅動裝置42使移動刀41上升。由此,夾持器51所夾持的一對補強膜帶17沿著引導頭32的前端面32c被切斷而形成一對補強膜片16。

就由切斷機構40切斷的補強膜片16的長度(與拉鏈鏈條11的搬送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長度)而言,由上部夾持器51A夾持而朝向拉鏈鏈條11的上表面抽出的補強膜片16的長度比拉鏈鏈條11的寬度稍短。而且,由下部夾持器51B夾持而朝向拉鏈鏈條11的下表面抽出的補強膜片16的長度比前者的長度長了2H。

而且,通過進一步驅動伺服馬達72,夾持一對補強膜片16的夾持器51移動至超聲波焊接裝置90對補強膜片16的焊接位置P3。由此,夾持器51夾持的一對補強膜片16(16a、16b)在分別與拉鏈鏈條11的上下表面相向的狀態下移動至超聲波焊頭91與砧座92之間。此時,一對補強膜片16a、補強膜片16b的靠近引導頭32側的寬度方向端面一致。即,與引導頭32為相反側的寬度方向端面為以距離2H偏離的狀態。

此處,如圖8(b)所示,上部夾持器驅動單元82使活塞桿82a伸張而按壓定位螺桿81。由此,夾持補強膜片16a的上部夾持器51A抵抗螺旋彈簧78的彈力而后退規定距離2H的一半即距離H。由此,由上部夾持器51A夾持的補強膜片16a的兩端位于比由下部夾持器51B夾持的補強膜片16b的兩端以H靠內側處。即,補強膜片16a與補強膜片16b進行中心對準,即,補強膜片16a、補強膜片16b的寬度方向中間部與間隙12a所位于的拉鏈鏈條11的寬度方向中間位置一致。

然后,一對補強膜片16以與拉鏈鏈條11的重合位置不發生偏離的方式,通過設置于超聲波焊頭91與砧座92的未圖示的臨時擠壓機構而受到臨時擠壓。此處,下部氣缸57及上部氣缸67使活塞桿57a、活塞桿67a伸張。由此,夾持器51將開口部59、開口部69打開而解除一對補強膜片16的夾持。然后,伺服馬達72使螺桿軸75旋轉,使夾持器51與移動基臺60一并后退至退避位置P4。

然后,如圖8(c)所示,超聲波焊接裝置90使超聲波焊頭91下降并且使砧座92上升,利用超聲波焊頭91與砧座92,將一對補強膜片16a、16b與拉鏈鏈條11一并夾持。此時,配置于拉鏈鏈條11的下表面側的補強膜片16b因拉鏈鏈條11的芯線18而呈大致U字狀彎曲。芯線18及補強膜片16b的彎曲部收容于砧座92的退避槽93內。

由此,補強膜片16b的兩端以芯線18的高度H,而被朝向補強膜片16b的中心拉入。從而,配置于拉鏈鏈條11的上表面側及下表面側的補強膜片16a、補強膜片16b的彼此的寬度方向兩端面一致。

一對補強膜片16a、16b在彼此的寬度方向兩端面一致的狀態下,與拉鏈鏈條11一并由超聲波焊頭91與砧座92夾持,經超聲波加工而焊接于拉鏈鏈條11的上下表面。

而且,在焊接位置P3處的超聲波焊接裝置90的焊接結束時,超聲波焊頭91及砧座92朝向上下與拉鏈鏈條11背離。而且,拉鏈鏈條搬送單元20再次作動,搬送拉鏈鏈條11直至感知單元24檢測到空間部12為止。以后,重復進行相同的動作,從而補強膜片16連續地被焊接于拉鏈鏈條11的上下表面。

如以上說明那樣,根據本實施例的補強膜接著裝置10,包括:拉鏈鏈條搬送單元20,供給補強膜帶17的補強膜帶供給單元30,將補強膜帶17切斷而形成補強膜片16的切斷機構40,將由上部夾持器51A及下部夾持器51B夾持的補強膜片16向拉鏈鏈條11搬送的補強膜片搬送單元50,以及將補強膜片16接著于拉鏈鏈條11的超聲波焊接裝置90。補強膜片搬送單元50包括:移動基臺60,將上部夾持器51A能夠相對移動地加以支承,并且對下部夾持器51B進行固定支承;螺旋彈簧78,以上部夾持器51A的前端部62c比下部夾持器51B的前端部52c突出規定距離2H的方式,相對于移動基臺60對上部夾持器51A施力;基臺驅動單元80,使移動基臺60移動;以及上部夾持器驅動單元82,使上部夾持器51A抵抗螺旋彈簧78的彈力而相對于移動基臺60相對移動。

而且,根據本實施例的補強膜接著方法,包括下述步驟:利用上部夾持器51A及下部夾持器51B夾持一對補強膜帶17;將由上部夾持器51A與下部夾持器51B夾持的一對補強膜帶17分別抽出不同的規定長度;將一對補強膜帶17切斷為彼此不同的規定長度而形成一對補強膜片16;將由第1夾持器51A及第2夾持器51B夾持的一對補強膜片16一邊進行中心對準,一邊在拉鏈鏈條11與超聲波焊接裝置90之間進行搬送;以及利用超聲波焊接裝置90將一對補強膜片16接著于拉鏈鏈條11的上表面及下表面。由此,即便在芯線18偏向鏈帶13的下表面側突出的情況下,也可使補強膜片16的寬度方向兩端面一致而不發生白濁地進行接著,且可提高外觀性。

而且,下部夾持器51B夾持補強膜片16b,所述補強膜片16b接著于芯線18自鏈帶13突出的一側的面。上部夾持器驅動單元82使上部夾持器51A相對于下部夾持器51B相對移動如下距離,即,作為上部夾持器51A及下部夾持器51B的前端部62c、前端部52c的階差的規定距離2H的大致1/2。由此,上部夾持器51A及下部夾持器51B能夠將分別夾持的長度不同的一對補強膜片16a、16b進行中心對準,且在使補強膜片16的寬度方向兩端面一致的狀態下接著于拉鏈鏈條11的上下表面。

另外,本發明并不限定于所述實施例,可進行適當變形、改良等。

例如,本發明的上部夾持器驅動單元82不限定于所述實施例,也可如圖9所示的變形例那樣構成。即,自移動基臺60豎立設置的銷固定部96的銷97插入至安裝于活塞桿82a的前端部分的銷收容構件95的長孔95a內。而且,通過活塞桿82a伸長,而長孔95a抵接于銷97后,使上部安裝板70U及上部固定卡爪62抵抗螺旋彈簧78的彈力而向與拉鏈鏈條11背離的方向移動。

而且,本發明的補強膜接著裝置由伺服馬達及多個氣缸構成夾持器驅動機構,但不限定于此,可應用任意的驅動裝置。而且,補強膜片接著單元不限定于超聲波焊接裝置,還可為高頻焊接裝置或加熱器等熱焊接裝置。

而且,本發明的補強膜接著方法不限定于本實施例的補強膜接著裝置,還可通過如下的補強膜接著裝置而實施,即具有能夠使第1夾持器51A及第2夾持器51B彼此獨立地在與拉鏈鏈條11的搬送方向正交的方向上驅動的機構。

附圖標記的說明

10:補強膜接著裝置

11:拉鏈鏈條

13:鏈帶

13a:帶側緣部

14:拉鏈鏈牙

16、16a、16b:補強膜片

17:補強膜帶

18:芯線

20:拉鏈鏈條搬送單元

30:補強膜帶供給單元

31:補強膜引導構件(引導構件)

32:引導頭

32a:狹縫

34:螺旋彈簧(引導頭用彈性構件)

40:切斷機構

50:補強膜片搬送單元

51:夾持器

51A:上部夾持器(第1夾持器)

51B:下部夾持器(第2夾持器)

52:下部固定卡爪

52c:下部夾持器的前端部

53:下部可動卡爪

60:移動基臺

62:上部固定卡爪

62c:上部夾持器的前端部

63:上部可動卡爪

70U:上部安裝板(安裝構件)

78:螺旋彈簧(彈性構件)

80:基臺驅動單元

81:定位螺桿(移動基臺的突起部)

82:上部夾持器驅動單元(第1夾持器驅動單元)

82a:活塞桿

82b:氣缸

90:超聲波焊接裝置(補強膜片接著單元)

2H:規定距離

當前第1頁1 2 3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阿合奇县| 北辰区| 阿坝县| 库车县| 万山特区| 余姚市| 黑河市| 夹江县| 敖汉旗| 保康县| 凤山市| 邹平县| 台南县| 穆棱市| 淄博市| 丰台区| 华坪县| 鹤峰县| 阿克| 淮南市| 邵东县| 堆龙德庆县| 专栏| 庄浪县| 辛集市| 曲松县| 彭阳县| 麻阳| 探索| 博客| 黎平县| 龙岩市| 绍兴县| 新密市| 永济市| 镶黄旗| 肃宁县| 房产| 长寿区| 凤凰县| 新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