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公開一種運動服脫衣輔助裝置,該運動服脫衣輔助裝置用于輔助穿著者脫下潮濕的運動服,尤其是運動服的上部。所述輔助裝置屬于處理服裝的細節的技術領域,該服裝具有額外的特定技術功能。
背景技術:
技術問題
如今健康的生活趨勢包括越來越多的人開展各種室內和室外體育活動,為此特殊的服裝被設計和穿著。部分所述活動在運動服中進行,該運動服設計得對穿著者非常緊身。在活動期間,運動服由于運動、環境條件或兩者一起導致汗水產生而變得潮濕。可以看出,上身運動服一旦變潮濕,幾乎不可能從頭部脫下。此時需要他人的協助,否則運動服有很大的風險被損壞。這在具有高性能、超細纖維、聚酯織物的服裝中特別注意,應將汗水從身體轉移到織物表面,汗水在織物表面蒸發。然而,在下雨天或進行劇烈運動的情況下,該運動服變得完全濕透并無法脫下。
因此,主要的技術問題是構造一種簡單、可靠且美觀上能夠接受的輔助裝置,該輔助裝置允許潮濕的運動服,尤其是設計得對穿著者非常緊身的上身運動服,簡單地從穿著者的頭部脫下。
老年人由于他們的脊椎、關節或四肢的健康狀況,很難將t恤或類似的服裝從頭部脫下。同樣的,肥胖也可能產生類似的問題。因此,該主要的技術問題的解決方案能夠簡單地延伸至上述問題。根據本發明,如果穿著者有能力觸碰到頸部,那么就有可能使用根據本發明的脫衣輔助裝置。
該技術問題用這樣的裝置來解決,該裝置基本上由導件構成,該導件設置有連接至位于服裝的后面的底邊的相應的(即兼容的)牽引裝置,以有效地向頸部提起并隨后由穿著者手獲取。
現有技術狀況
本發明所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構造新型的脫衣輔助裝置,該裝置能幫助從穿著者的頭部脫下潮濕的緊身運動服。在本領域中,有眾所周知的解決方案,包括拉鏈或機械/磁性紐扣,該拉鏈或機械/磁性紐扣允許運動服沿著一個或多個褶邊被拉開或解開,這使脫衣過程變得容易。然而,這種拉鏈或紐扣由一個人處理也很麻煩,更別說這種解決方案局部地改變了用戶穿著緊身運動服的體驗。
與上述提到的眾所周知的解決方案不同,本發明通過提起位于運動服后面的底邊來解決技術問題。在該環節,對本領域現有技術狀況的研究是具有啟發性的;即尋找一種服裝,該服裝配備有用于提起或脫下衣服的裝置,或至少部分該裝置。
在發明人為e.brückner的us550,683中可能提到最早的技術方案之一,在該技術方案中部分服裝被提起。所述文獻教導,自行車騎行者的長褲能夠被牽拉至膝蓋處,并保留在該變短的狀態。該實施系統由帶有鎖定系統的拉帶和適用的導件構成。
發明人為h.m.todd的文獻us724,758教導關于裙子或裙裾升降裝置。所述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裝置,該裝置能夠提起或降下女性的裙子的后裙擺和側裙擺,而不需要將手作用于所述裙擺。本發明主要由線框組成,該線框適應于連接在裙子的后面,設有合適的回路,適應于縛在一起或固定在穿著者的腰部的合適的條帶或細繩穿過該回路。
發明人為g.b.bentz的文獻us2,127,763教導有關大衣、輕便外套、雨衣、披風等等的改善措施。所述發明主要的關注點在于防止所述服裝被拖曳到地板上,或者一旦留在椅子或類似物上而被踩踏。通過能夠固定至服裝內不同位置的細繩、條帶、細鏈條或類似物能夠實現服裝的收緊,從而有效地提起底邊。
發明人為a.schaefer等人的文獻us5,299,323公開了調節系統,該調節系統用于在服裝上形成可重復調節的褶邊。該文獻提供調節裝置,該調節裝置由細繩組成,細繩一端連接至服裝的內褶邊,而另一端穿過固定至服裝的內接縫的容納口袋或通道。所述發明的優勢在于使得該服裝能夠符合沒有縫紉技巧的人。
發明人為n.a.teasley的文獻us5,367,709公開了用于嬰兒和幼童的可調節服裝,該可調節服裝在以適應小孩的生長的長度上可逆調節。通過位于側接縫中的拉繩進行調節,通過由拉繩形成的結頭來提供固定。
最后,發明人為j.a.lang的文獻us2010/0281597公開了局部服裝提起/快速獲取系統,用于在這樣的穿著者的上身服裝中安裝,這些穿著者有急切和無障礙使用腰線/皮帶線以獲取必要的物品的需求。該快速獲取系統使得穿著者將物品立即暴露在腰線/皮帶線上,用于通過牽引在胸袋處簡單的細繩而完整且無障礙的獲取。該行為在服裝的下摺邊產生了幕狀影響;幫助穿著者迅速用手接觸物品,同時在所需的活動期間服裝的摺邊保持懸浮。
從上述所引用的文獻中,易于推斷出沒有一個所引用的文獻解決了在緊身運動服中觀察到的脫衣問題。此外,拉帶或細繩用于僅提起褲子、裙子或類似的服裝,和用于調整服裝外形和功能。
然而,沒有一個所引用的文獻通過應用更復雜的裝置(如條帶、網眼或甚至滑動部)來考慮用于緊身和潮濕運動服的脫衣裝置,以實現所需要的技術效果。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公開用于上身運動服的潮濕運動服脫衣輔助裝置,該上身運動服極其緊貼穿著者皮膚而被穿著。所述輔助裝置設置在運動服的后部上,且由一個或多個相同的導件組成,其中導件被選擇為條帶導件,網眼導件或折入導件。所選導件設有相應的牽引裝置,即條帶、網眼或滑動后部。所有牽引裝置的開端在接縫區內連接至運動服后面底邊,牽引裝置的另一側在握持裝置或或中間連接區中結束。握持裝置位于靠近運動服的頂部、穿著者領口區域內,以用手輕易握住并拉動,使得運動服的后部被拉起。脫衣輔助裝置可在所述運動服的內表面或外表面上形成。
在第一實施例中,一個或多個導件被選擇為條帶導件,條帶導件由這樣的材料形成,該材料通過接縫縫合至運動服其中一側,與運動服袖子一起形成,該運動服袖子允許條帶在其中移動。每個條帶導件開始于位于靠近底邊的條帶導件開端。在一種變型中,每個條帶導件結束于位于靠近運動服的領口部分的條帶導件末端,且其中每個條帶獨立地連接至握持裝置。在所述實施例的另一種變型中,條帶導件以這樣的方式重疊,即部分或全部條帶導件在重疊區內重疊,相應的條帶使一個在另一個之上獨立地穿過重疊區。在該相同的實施例的另一個變型中;部分條帶導件在重疊區中結束,相應的條帶在連接區中連接在一起,該連接區在位于導件內的條帶上形成,該導件穿過靠近重疊區向運動服的領口部分的重疊區。
在第二實施例中,導件被選擇為網眼導件,該網眼導件由這樣的材料形成,該材料通過接縫縫合至運動服,在所述運動服形成袖子,該袖子允許網眼在其中移動。網眼導件開始于位于靠近底邊的網眼導件開端。在該相同的實施例的第一變型中,矩形的網眼插入相應的網眼導件中,所述網眼的一端連接至接縫區,該接縫區在整個運動服的底邊的后部上延伸。網眼的另一端連接至被選擇為手柄的握持裝置。在該相同的實施例的另一個變型中,梯形的網眼插入相應的網眼導件中。所述網眼通過梯形的下底連接至接縫區,該接縫區在整個底邊的后部上延伸。在相對側上形成的網眼收縮部從網眼導件末端伸出。所述網眼收縮部用作握持裝置。其設有緊固裝置,以將網眼收縮部固定至在運動服上形成的緊固裝置。
在第三實施例中,該導件被選擇為在運動服的領口部分形成的折入導件。該折入導件由這樣的材料制成,該材料縫合至運動服,形成短的袖子,該短的袖子允許滑動后部通過其收縮部穿過折入導件。所述收縮部從滑動后部頂部開始延伸并用作握持裝置。所述滑動后部與穿著者皮膚直接接觸并在接縫區內僅通過其下部固定,該接縫區在整個底邊的后部上延伸。滑動后部形成與前分離的運動服的后面,接縫區中除外。優選地,該滑動后部為梯形,該梯形的下底與底邊連接,且其中收縮部用作握持裝置,該握持裝置一端設有緊固裝置。
所描述的本發明能夠在日常上身服裝中用作脫衣裝置,該脫衣裝置用于幫助老年人或殘疾人脫下所述上身服裝。
附圖說明
通過圖1-7來描述上面所引用的實施例,圖1-7代表本發明的某些變型。圖1a、1b、1c和1d示出第一實施例,在該實施例中僅一個條帶導件用于實現所需要的技術效果。圖2a、2b和2c示出相同的實施例,該實施例具有三個獨立的條帶導件。圖3a、3b和3c示出相同的實施例,該實施例具有重疊的兩個條帶導件。圖4a、4b和4c示出相同的實施例,該實施例具有三個條帶導件,其中兩個連接至中間的一個。
圖5a、5b、5c和5d示出第二實施例,在該實施例中網眼導件用于實現所需要的技術效果,網眼導件被選擇為矩形。圖6a、6b和6c示出相同的實施例,在該實施例中網眼被選擇為具有收縮部的梯形,該收縮部用作握持裝置。
圖7a、7b和7c示出第三實施例,在該實施例中折入導件用于實現所需要的技術效果;牽引部分被選擇為運動服的滑動后部。
具體實施方式
具有高性能、超細纖維、聚酯織物的服裝,如耐克的快速排汗專利布(dri-fit?),被設計用于將汗水從身體移除并移動至織物表面,汗水在織物表面蒸發。然而,在下雨或進行劇烈運動的情況下,運動服變得完全濕透。如果是上身運動服,穿著者自身幾乎不可能將其從頭部脫下。通常來說,脫衣服的程序需要他人協助以免損壞緊身運動服。
在本領域中,有眾所周知的解決方案,包括拉鏈或紐扣,以使脫衣過程變得容易。然而,在緊身運動服的情況下,這種技術方案使穿著者體驗變差,而且很多市場研究者發現終端客戶不能接受該方案。本發明通過在本文詳細描述的三個實施例幫助解決上述技術問題。
第一實施例代表解決本技術問題最簡單的方案,其示于圖1a、圖1b、圖1c和圖1d。圖1a示出上身運動服(10)的后部,其中脫衣輔助裝置安裝在用于所述運動服(10)的布料的內側。該脫衣輔助裝置由條帶(30)構成,該條帶(30)通過縫合或本領域任何其他合適的技術在接縫區(12)中與底邊(11)穩固地連接。如果是聚酯條帶(30)或類似的人造材料,甚至能夠用超聲焊接工藝進行固定。將條帶(30)與底邊(11)連接的方式示于圖1c。接縫區(12)形成為至少一厘米或更寬,以便以不損害用于形成運動服(10)的材料的方式,分布使用者所施加至接縫區(12)位置的力氣,即施加至底邊(11)材料的壓力。這是為什么簡單的拉繩不合適的第一個原因,尤其是在狹窄的位置中固定至底邊(11)。條帶(30)可由任何合適的材料制成,可能是由網眼狀的材料或能夠讓穿著者肌膚充分透氣的任何其他材料制成。對比于現有技術中所提到的拉繩,這是使用扁平網眼狀的材料用于形成條帶(30)的另一個優勢。該條帶(30)能夠簡單地被引導和固定,穿著者幾乎不會感覺到在條帶導件(20)內的一個或多個條帶(30)的存在,并且運動服保持其原有的特性和美觀。另一個原因是新一代材料(例如dri-fit?)是分層的且身體映射布料(body-mappingfabric),其中附加層的實現相當簡單。
如圖1a所示,該條帶導件(20)從底邊(11)延伸至運動服(10)的領口部分。圖1c中,條帶導件開端(21)、條帶導件末端(22)和條帶導件本身通過合適的接縫(24)、沿其長度固定至運動服織物。本領域技術人員能夠自行理解,為了所需要的技術效果,側接縫(24)不必要沿著整個條帶導件(20)長度延伸。條帶導件開端(21)能夠與接縫區(12)重疊,且能夠與在接縫區(12)中使用的完全相同的接縫縫合。該實施例中的條帶導件(20)能夠用皮膚透氣材料制造,為了形成允許條帶(30)前后移動的袖子,該皮膚透氣材料用接縫(24)縫合至運動服織物。圖1b示出,當背面材料被移除且位于條帶導件(20)內的條帶(30)的相對位置被顯露時,運動服(10)的內部構造。延伸靠近穿著者的領口的條帶(30)的上部設有合適的握持裝置;如圖1d所示,該握持裝置被選擇為手柄(80)。
在該最簡單的實施例中,穿著者拉動位于靠近領口部分的手柄(80)朝向頭部,使得盡管由所使用的所述身體映射布料產生嚴重的摩擦力,后面底邊(11)仍沿著穿著者的身體向上提起。然而,有時候該最簡單的實施例的技術效果不夠好。應當注意,摩擦力能夠強到足以阻礙輔助脫衣裝置正常工作,即特別是如果身體映射布料固有的顯著的張力比使用者的脫衣力大。那么,底邊的變形就是產生的唯一技術效果。為了消除所觀察到的問題,提出了該相同的實施例的幾個變型,如圖2a-4c所示。
在圖2a示出的變形中,多個條帶導件(20)設于運動服(10)的內背側。在該示例中,使用了三個條帶導件(20),其中兩個在側面的條帶導件(20)稍微傾斜于中間的條帶導件(20)以均勻地分布由穿著者產生的拉力。每個條帶導件(20)設有合適的條帶(30),條帶(30)以上文詳細說明的方式固定至底邊(11)。每個條帶(30)獨立地固定至握持裝置,并被選擇為手柄(80),圖2b。實際的使用示于圖2c,圖2c清晰地表明底邊(11)被所施加的力抬高的均勻性。很明顯,對于本領域技術人員來說,所用導件(20)的數量是任意的,并且應根據運動服(10)的尺寸、身體映射布料的張力和應實現的所需要的技術效果來進行選擇。
在示于圖3a的該相同的實施例的另一種變型中,兩個條帶導件(20)設于運動服(10)的內背側。在該示例中,使用兩個重疊的條帶導件(20)。從底邊(11)開始的每個條帶導件(20)在重疊區(23)重疊,與另一個條帶導件(20)形成特殊字母x,并延續至運動服(10)的領口部分。同樣的,穿著者施加的拉力的分布沿底邊均勻地分布。每個條帶導件(20)設有合適的條帶(30),該條帶(30)固定至底邊(11)并在重疊區(23)相互交叉。同樣的,每個條帶(30)獨立地固定至握持裝置,并被選擇為手柄(80),圖3b。實際的使用示于圖3c,圖3c清晰地表明底邊(11)被所施加的力抬高的均勻性,該均勻性優于圖1d所示的最簡單的實施例中的均勻性。
在示于圖4a的該相同的實施例的另一種變型中,三個條帶導件(20)設于運動服(10)的內背側。在該示例中,兩個側條帶導件(20)傾斜于中間的條帶導件(20),它們開始于底邊(11)、在重疊區(23)中結束。位于中間的條帶導件(20)開始于底邊(11),經過重疊區(23)并延續至運動服(10)的領口部分。圖4b示出合適的條帶(30)的分布;兩個側條帶(30)在連接區(31)中結束,它們在連接區(31)中縫合或以不同的方式穩固地連接至位于中間的條帶(30)。同樣的,穿著者施加的拉力的分布沿底邊均勻地分布,盡管事實上只有一個條帶(30)連接至握持裝置,該握持裝置被選擇為手柄(80),圖4b。實際的使用示于圖4c,表明底邊(11)抬高的均勻性接近于圖2c所示的變型。同樣的,對于本領域技術人員來說,很明顯,所用導件(20)的數量是任意的,并且應根據運動服(10)的尺寸、身體映射布料的張力和應實現的所需要的技術效果來進行選擇。
在該第一實施例中,基于美觀的原因,優選的技術方案是該脫衣裝置全部設置在運動服(10)的內表面/織物上。然而,對于本領域技術人員來說,很明顯,整個脫衣輔助裝置能夠被設置在運動服(10)的外側上,這種情況下握持裝置將始終對他人可見。
分析上述技術效果,我們可以從第一實施例中得知,更多數量的平行條帶更有利于對底邊(11)產生拉力的均勻性。該啟示將用于形成技術方案的第二實施例。
第二實施例示于圖5a、5b、5c和5d。為了簡化說明,該實施例原則上與如圖1a、1b、1c和1d所示的第一實施例相同,其中條帶的寬度以及相應的條帶導件極其增大。圖5a示出上身運功服(10)的后部,其中脫衣輔助裝置設置在所述運動服(10)所使用的布料的內側。該脫衣輔助裝置由網眼(50)形成,該網眼(50)通過縫合或本領域任何其他合適的技術在接縫區(12)中與底邊(11)穩固地連接。如果是聚酯網眼(50)或類似的人造材料,甚至能夠用如第一實施例中的超聲焊接工藝進行固定。將網眼(50)與底邊(11)連接的方式示于圖5c。考慮到在本實施例中的接縫區(12)有多寬的事實,使用者施加至接縫區(12)面積的力沿著底邊(11)的后部分布,所以壓強(即作用于單位面積的壓力)會比第一實施例中所討論的小很多。
網眼(50)能夠被制成低密度的真正的網眼,單位網眼尺寸為1cm或以上。網眼(50)也能夠用利于穿著者皮膚充分透氣的密集纖維材料制成,如dri-fit?或類似物。所以,在本文所使用的“網眼”需理解為對穿著者的皮膚透氣的材料,而不是標準字面意思的網眼。
如圖5a所示,網眼導件(40)從底邊(11)延伸至運動服(10)的領口部分。網眼導件開端(41)、網眼導件末端(42)和網眼導件本身通過合適的接縫(44)、沿其長度固定至運動服織物。本領域技術人員能夠自行理解,為了所需要的技術效果,側接縫(24)不必要沿著整個網眼導件(20)長度延伸。網眼導件開端(41)能夠與接縫區(12)重疊,且能夠與在接縫區(12)中使用的完全相同的接縫縫合。該實施例中的網眼導件(40)能夠用皮膚透氣材料制造,為了形成允許網眼(40)前后移動的袖子,該皮膚透氣材料用接縫(24)縫合至運動服織物。圖5b示出,該圖中當背面材料被移除且位于網眼導件(40)內的網眼(50)的相對位置被顯露時,運動服(10)的內部構造。延伸靠近穿著者的領口的網眼(50)的上部設有合適的握持裝置;如圖5d所示,該握持裝置被選擇為手柄(80)。該實施例對于產生所需要的技術效果來說幾乎完美。然而,該變型仍然占據穿著者的背部大部分面積,并且在某些情況下熱量和濕氣與環境的交換會受到影響,因此提出另一個變型。
第二實施例的變型示于圖6a、6b和6c。為了提高熱量和濕氣與環境的交換,網眼(50)被形成為梯形。相應的網眼導件(40)根據網眼(50)的形狀形成;見圖6a,網眼導件開端(41)位于靠近底邊(11)并朝網眼導件末端(42)所位于的領口部分傾斜。特別地,圖6b示出位于梯形網眼導件(40)內的梯形網眼(50)。該梯形網眼(50)延伸至網眼收縮部(81)中,該網眼收縮部(81)從要被折疊的運動服(10)中出來并通過緊固裝置(51)固定至在運動服(10)上形成的相應的緊固裝置(14)。該收縮部(81)同時用作通過緊固裝置(51、14)輕易地固定至運動服的握持裝置和拉伸裝置。緊固裝置能夠被選擇為普通的紐扣,在設有維可牢?搭扣或在本領域中使用的任何其他緊固裝置的區域。所述變型的實際用法示于圖6c。
第三實施例是現有技術問題的最徹底的方案,如圖7a、7b和7c所示。現在,導件被選擇為折入導件(60),折入導件(60)在穿著者的肩部之間形成,第二實施例中的網眼(50)換成滑動后部(70),圖7c。折入導件(60)由這樣的材料形成,該材料縫合至運動服,在領口部分形成短的袖子。折入導件(60)允許在滑動后部(70)上形成的收縮部(82)穿過,圖7c。滑動后部(70)被形成為梯形,具有從滑動后部(70)開始延伸的收縮部(82)。滑動后部(70)能夠由任何材料形成,可能是由本領域熟知的任何材料形成,優選由用于制造運動服(10)其余部分的材料形成。圖7a示出從后面看的運動服(10);滑動后部(70)僅部分可見,如在其他的實施例中,在接縫區(12)中縫合至底邊(11)。運動服的后部通過以下的接縫區(12)限定,接縫(17)形成梯形網眼的側邊,折入導件(60)開端在頂部。
圖7b,滑動后部(70)很寬,由接縫區(12)和頂部限定,接縫區(12)連接至底邊(11),側縫邊(72)位于運動服(10)下方,所述頂部結束于收縮部(82),收縮部(82)適合于被引導穿過折入導件(60)。該收縮部(82)被用作握持和拉伸裝置,該握持和拉伸裝置通過緊固裝置(71、14)輕易地固定至運動服。緊固裝置能夠被選擇為普通的紐扣,在設有維可牢?搭扣或在本領域中使用的任何其他緊固裝置的區域。
所述變型的實際用法示于圖7c。通過拉動收縮部(82),其使得滑動后部(70)均勻作用在底邊(11)上并將其提起。圖7c示出,該滑動后部(70)和運動服(10)的其余部分沿褶邊(17)分開,在運動服上形成的縫邊(72)確保脫衣輔助裝置正確地運作。該滑動后部(70)始終與穿著者的后背皮膚(90)接觸。由于位于后背,很明顯,穿上設有所述脫衣輔助裝置的運動服(10)的穿著者將技術上體驗到在一只手上的身體映射織物張力多少會降低。對于完美的身體映射特征并不是必不可少的運動,該具體的方案勢必會足以達到所需要的技術效果。
工業實用性
本發明適合作為簡單、可靠且美觀上能夠接受的輔助裝置,該輔助裝置允許潮濕的運動服,尤其是設計得對穿著者非常緊身的上身運動服,簡單地從穿著者頭部脫下。因此,工業實用性顯而易見。
考慮到老年人由于他們的健康狀況很難將t恤或類似服裝從頭部脫下的事實,這展現所述脫衣輔助裝置可能的應用比最初預想的更寬泛。
在本文描述和通過附圖展現的實施例無疑僅僅用作實施由權利要求所限定的本發明所作的舉例。本領域技術人員無疑將修改上述實施例以適應于所需要的時裝潛力。
附圖標記
10–運動服
11–底邊
12–接縫區
14–緊固裝置
17–褶邊
20–條帶導件
21–條帶導件開端
22–條帶導件末端
23–重疊區
24–接縫
30–條帶
31–連接區
40–網眼導件
41–網眼導件開端
42–網眼導件末端
44–接縫
50–網眼
51–緊固裝置
60–折入導件
70–滑動后部
71–緊固裝置
72–縫邊
80–手柄
81–網眼收縮部
82–收縮部
90–皮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