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箱包技術領域,更具體地說,它涉及一種便行李箱。
背景技術:
行李箱是人們旅游或者出差等活動,臨時用于放置衣物的置物箱,但是傳統的行李箱都是通過拉鏈進行閉合的,需要拿取的時候,首先要將行李箱橫放置于地面上,將拉鏈進行全面性拉開,然后通過翻開行李箱上的閉合面,進行拿取東西,這樣拿取的時候,不僅占空間,在動車內拿取更不方便。
技術實現要素:
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不足,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拿取物件較為方便的行李箱。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術方案:一種行李箱,包括箱體,所述箱體上設有置物腔室,所述置物腔室上設有用于密封置物腔室的密封蓋面,所述密封蓋面與置物腔室通過拉鏈進行連接,其特征是:所述密封蓋面包括第一蓋板和第二蓋板,第一蓋板和第二蓋板之間鉸接機構連接。
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所述鉸接結構包括第一固定條和第二固定條,所述第一固定條固定在第一蓋板上,第二固定條固定在第二蓋板上且與第一固定條相對,所述第一固定條和第二固定條之間通過布條連接。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用密封蓋面的第一蓋板和第二蓋板進行分開,然后通鉸接機構進行連接,通過鉸接結構可以使得第一蓋板和第二蓋板可以相對翻轉,在使用的時候,可以通過拉鏈向兩側拉動的時候,當兩側拉鏈達到鉸接機構連接的位置的時候,使得第一蓋板就能夠翻下來,露出了一個較大的開口,通過較大的開口可以進行拿取所需要的物件,不需要講行李箱橫放在過道上進行拿取,可以直接將行李箱直接立在地面上,進行拿取,方便且便捷。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使用狀態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鉸接機構結構示意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鉸接合頁示意圖。
圖中附圖標記:101、箱體;201、拉鏈;301、鉸接合頁;401、第一蓋板;402、第二蓋板;500、鉸接機構;501、第一固定條;502、第二固定條;601、置物腔室。
具體實施方式
參照圖1至圖4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做進一步說明。
一種行李箱,包括箱體101,所述箱體101上設有置物腔室601,所述置物腔室601上設有用于密封置物腔室601的密封蓋面,所述密封蓋面與置物腔室601通過拉鏈201進行連接,所述密封蓋面包括第一蓋板401和第二蓋板402,第一蓋板401和第二蓋板402之間鉸接機構500連接。
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所述鉸接結構包括第一固定條501和第二固定條502,所述第一固定條501固定在第一蓋板401上,第二固定條502固定在第二蓋板402上且與第一固定條501相對,所述第一固定條501和第二固定條502之間通過布條連接。
實施例一
通過拉鏈201向兩側拉動的時候,當兩側拉鏈201拉到第一固定條501與第二固定條502相對的邊側,第一固定條501和第二固定條502之間通過布條連接,無固定支架進行連接,使得第一蓋板401就能夠翻下來,露出了一個較大的開口,通過較大的開口可以進行拿取所需要的物件,不需要講行李箱橫放在過道上進行拿取,可以直接將行李箱直接立在地面上,進行拿取,方便且便捷。
實施例二
利用直接將鉸接機構500設置為鉸接合頁301外置在行李箱外,用鉸接合頁301連接第一蓋板401和第二蓋板402,當拉鏈201拉倒鉸接合頁301連接位置的時候,通過鉸接合頁301將第一蓋板401下翻,形成開口,進行拿取。
綜上所述因為鉸接合頁301需要置于外面,容易形成凸起,容易出現碰撞,導致意外發生,所以優選實施例一。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實用新型,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在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范圍內進行通常的變化和替換都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