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拉桿箱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便于爬樓的行李箱。
背景技術:
拉桿箱在日常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特別是在旅行中,拉桿箱作為外出必備物品,其可以幫助用戶攜帶衣物等其他物品,在使用拉桿箱在平整的道路上行走時可減輕用戶的負擔。但當使用拉桿箱行走至樓梯處,用戶需要提著拉桿箱上下樓梯時,拉桿箱即成了用戶最大的負擔,用戶只能用力將拉桿箱提起,不能再繼續拖行拉桿箱,造成用戶上下樓梯的不便。
普通的拉桿箱在底部設有行走輪,并帶有可伸縮的拉桿,方便其在平地上行走。但是,當在上下樓梯或者遇到障礙物時,容易將拉桿箱的箱底與樓梯臺階或障礙物碰擦,從而對拉桿箱造成損壞。此時,仍舊需人力將拉桿箱提起,導致拉桿箱失去了其便攜、省力的功效,無法在拉動箱體的同時有效避開障礙物或者上下樓梯臺階。目前許多可爬樓梯的拉桿箱也有報道,但是大多存在使用不方便,或者造價太貴等因素,極大的限制了在市場中的應用。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申請號為201510590567.3、名為一種便攜式爬樓梯拉桿箱的中國專利公開了一種便攜式爬樓梯拉桿箱,包括拉桿箱本體、所述拉桿箱本體沿長度方向的一側設置有可伸縮的拉桿,所述拉桿包括兩根可伸縮的拉伸桿以及連接兩根拉伸桿的連接桿,還包括設置在拉桿箱本體的背面與拉桿底端以輪桿機構轉動連接的平輪板;所述平輪板上布設由若干用于拉桿箱本體滑動的滾輪;根據其圖5 所示;將要上樓梯時,人站在樓梯上手拉著拉桿箱本體的連接桿,這時拉拉桿箱本體和樓梯臺階呈現一個角度。按下導桿按鈕,平輪板在自身重力下脫離拉桿箱本體,平鋪在樓梯臺階上;按下連接桿上的導桿按鈕,平輪板和拉桿箱本體的角度被鎖定;人拉著拉桿箱向上移動時,拉桿箱位于平輪板之上,平輪板在樓梯臺階上滾動。樓梯走完之后,將平輪板收起,松開導桿按鈕,在導桿彈簧作用下,平輪板固定在拉桿箱凹陷處;平輪板將拉桿箱與樓梯的運動轉化為平輪板和樓梯的相對運動;由于平輪板的特殊結構使拉桿箱上樓梯時,平穩省力。輪桿機構包括杠桿,與所述杠桿端部剛性連接的制動輪和與拉桿相連的導桿軸;所述杠桿通過杠桿銷釘固定于拉桿箱本體上;該杠桿銷釘設于在杠桿底端;還包括滑桿,所述制動輪通過制動輪軸的配合在滑桿內移動;該滑桿固定于拉桿箱本體上;該滑桿上設有從動軸;沿該從動軸轉動的從動輪;該從動輪上連接有所述平輪板;從動輪固定于拉桿箱本體上;平輪板被放下以后,平鋪在樓梯面上,按住導桿按鈕后,拉伸桿被拉起,在杠桿作用下,制動輪沿著滑桿向下移動與從動輪接觸;從動輪無法轉動,因此平輪板和拉桿箱本體的角度將被固定住,拉桿箱本體可以依托平輪板在樓梯上滑動。
該方案的拉桿箱,在使用時,需要將平輪板打開并將其放置在樓梯上,使用完畢后,需要將平輪板收納起來,這個過程會使得使用不便。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是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提供一種便于爬樓的行李箱。
本發明的行李箱不僅可以在平路上推行,也可以拉行,同時該行李箱可以方便省力地爬樓梯,同時具有更高的穩定性和安全性,使拉桿箱上下樓梯簡單易行,省時省力。
為了達到上述發明目的,本發明采用以下技術方案:
一種便于爬樓的行李箱,包括箱體,箱體下部或底部設有爬樓機構,爬樓機構包括與箱體連接的轉動軸和設于轉動軸兩端的多邊形輪。
作為進一步的優選方案,所述多邊形輪的部分或全部的輪面上設有凹陷部,凹陷部的面為內凹的弧面。
作為進一步的優選方案,所述多邊形輪上部分或全部的相鄰輪面交接處設有移動輪。
作為進一步的優選方案,所述移動輪于同一個輪面交接處的設置個數為2個。
作為進一步的優選方案,所述移動輪與多邊形輪之間設有伸縮桿,移動輪設于伸縮桿的端部。
作為進一步的優選方案,所述移動輪的轉軸位于多邊形輪內。
作為進一步的優選方案,多邊形輪的輪面上設有橡膠層。
作為進一步的優選方案,所述每個輪面上設有至少一對輔助輪,輔助輪的轉軸設于凹陷部內。
作為進一步的優選方案,行李箱還包括伸縮式拉桿,所述的拉桿包括兩根與箱體伸縮連接的拉伸桿及與兩根拉伸桿相連的持握桿;所述箱體上設有對多邊形輪進行制動的制動機構,所述持握桿上設有用于控制制動機構的控制開關,控制開關通過設于持握桿和拉伸桿內的連接線相連。
作為進一步的優選方案,所述多邊形輪內側面上均設有水平的平衡桿,平衡桿相對多邊形輪作水平伸縮運動。
作為進一步的優選方案,多邊形輪的平衡桿轉動軸設于箱體的底部,每個多邊形輪內側面的平衡桿為1個,且平衡桿設于近輪相鄰的輪面交接處。
作為進一步的優選方案,多邊形輪為四邊形輪。
作為進一步的優選方案,多邊形輪為五邊形輪。
作為進一步的優選方案,多邊形輪相鄰的輪面交接處弧形過渡。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技術方案有益效果是:
本發明通過在箱體上設置一個由多邊形輪組成的爬樓機構,使得該行李箱不僅能夠在普通路面上進行拉行和推行,同時也可以在樓梯上進行拉行;在上下樓梯時使用過程中,不僅平穩省力,還保護了箱內的物品;在上樓路段和普通路段切換方便,具有較好的適用性。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的爬樓梯的狀態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發明的平地的狀態的結構示意圖;
圖3是本發明的平地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4是本發明的爬樓機構的結構示意圖;
圖5是本發明的爬樓機構的側視圖;
圖6是本發明的爬樓機構的改進后的一種結構示意圖;
圖7是本發明的爬樓機構改進后的另一種結構示意圖;
圖8是本發明的爬樓機構改進后的再一種結構的結構示意圖;
圖9是本發明的拉桿的一種結構示意圖。
圖中:1-箱體,2-拉桿,3-拉伸桿,4-持握桿,5-爬樓機構,6-轉動軸,7-多邊形輪,8-凹陷部,9-移動輪,10-伸縮桿,11-橡膠層,12-輔助輪,13-制動機構,14-控制開關,15-平衡桿,16-彈簧。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通過具體實施例對本發明的技術方案作進一步描述說明。
如無特殊說明,本發明的實施例中所采用的原料均為本領域常用的原料,實施例中所采用的方法,均為本領域的常規方法。
實施例1:
如圖1、2和3所示,本實施例一種便于爬樓的行李箱,包括箱體1和與箱體1配合且相對箱體1作拉伸動作的拉桿2,拉桿2用于對箱體1進行牽引和方向的控制,拉桿2包括兩個與箱體1伸縮連接的拉伸桿3和與兩個拉伸桿3相連的持握桿4,持握桿4兩端與拉伸桿3連接,并且拉伸桿3和持握桿4都是中空結構,便于在中空內設置進行控制的機關部件。
在箱體1下部或底部設有爬樓機構5,爬樓機構5包括與箱體1連接的轉動軸6和設于轉動軸6兩端的多邊形輪7。對于此處的下部或底部的描述,具體如下:當箱體平放于地面上時,其背面為底部,爬樓機構5設置在底部的后部,或者設置在箱體靠后的中下部,在設置的位置,爬樓機構5能夠將箱體支撐起來,將箱體脫離地面。因此,爬樓機構5在箱體1上的位置與多邊形輪7的內徑有關,當多邊形輪7的內徑較大時候,爬樓機構的轉動軸6可以離箱體的底部較遠些。當多邊形輪7的內徑較小時,需要將爬樓機構5的轉動軸6設置在離箱體1底部較近的部位。
如圖4和5所示,所述多邊形輪7的部分或全部的輪面上設有凹陷部8,優選的方案是全部設有凹陷部8,凹陷部8的面為內凹的弧面,內凹的弧面可以在多邊形輪7爬樓梯時的轉動過程中,容納臺階的一部分,使得多邊形輪7的第一個相鄰輪面交接處位于下面的臺階時候,通過多邊形輪7的轉動,能夠使得其下一個鄰輪面交接處與上方的臺階面接觸,以形成交替的支撐。所述多邊形輪7上部分或全部的相鄰輪面交接處設有移動輪9,優選的設置是所有的部位都設置移動輪,設置部分的移動輪9,可以避免爬升過程中的滑動,但是對多邊形輪7未設置移動輪9的部位磨損較大,全部設置可以避免這種情況,但是會對其凹陷部8產生一定的磨損。多邊形輪7的輪面上設有橡膠層11。多邊形輪7相鄰的輪面交接處弧形過渡。所述移動輪9的轉軸位于多邊形輪7內。優選的設計方案為多邊形輪7為四邊形輪或者多邊形輪7為五邊形輪。
這樣的設置結構,能夠便于行李箱爬樓梯。具體的過程為:如圖2所示,多邊形輪7可以通過每個輪面來跨越臺階,當通過拉桿2對箱體1進行向上拉時,多邊形輪7通過轉動,逐級爬升。每個移動輪9可以在爬升的過程中輔助箱體1移動。當處于平地時,即使多邊形輪7不動,移動輪9也可以進行轉動帶動箱體1的移動,這樣就達到了不管是平地還是樓梯,箱體1都能輕松自如地被使用者移動。
實施例2:
一種便于爬樓的行李箱,如圖1、2和3所示,包括箱體1和與箱體1配合且相對箱體1作拉伸動作的拉桿2,拉桿2包括兩個與箱體1伸縮連接的拉伸桿3和與兩個拉伸桿3相連的持握桿4,箱體1下部或底部設有爬樓機構5,爬樓機構5包括與箱體1連接的轉動軸6和設于轉動軸6兩端的多邊形輪7。
如圖4和5所示,所述多邊形輪7的部分或全部的輪面上設有凹陷部8,凹陷部8的面為內凹的弧面,所述多邊形輪7上部分或全部的相鄰輪面交接處設有移動輪9,多邊形輪7的輪面上設有橡膠層11。多邊形輪7相鄰的輪面交接處弧形過渡。
進一步改進后,所述移動輪9于同一個輪面交接處的設置個數為2個。2個移動輪更加平穩。如圖6所示,所述每個輪面上設有至少一對輔助輪12,輔助輪12的轉軸設于凹陷部8內。
這樣的設置結構,能夠便于行李箱爬樓梯。具體的過程為:如圖2所示,多邊形輪7可以通過每個輪面來跨越臺階,當通過拉桿2對箱體1進行向上拉時,多邊形輪7通過轉動,逐級爬升。每個移動輪9可以在爬升的過程中輔助箱體1移動。當處于平地時,即使多邊形輪7不動,移動輪9也可以進行轉動帶動箱體1的移動,這樣就達到了不管是平地還是樓梯,箱體1都能輕松自如地被使用者移動。
由于在多邊形輪7的爬升過程中會對凹陷部8處產生磨損,同時,在凹陷部8與臺階接觸時,也會產生滑動,因此,進一步的改進設計是在凹陷部8處設置了輔助輪12,輔助輪12可以在凹陷部8靠近樓梯時,與樓梯作相對的轉動,避免樓梯臺階的直角磨損多邊形輪7的凹陷部8造成損壞。
實施例3:
一種便于爬樓的行李箱,如圖1、2和3所示,包括箱體1和與箱體1配合且相對箱體1作拉伸動作的拉桿2,拉桿2包括兩個與箱體1伸縮連接的拉伸桿3和與兩個拉伸桿3相連的持握桿4,箱體1下部或底部設有爬樓機構5,爬樓機構5包括與箱體1連接的轉動軸6和設于轉動軸6兩端的多邊形輪7。
如圖4和5所示,所述多邊形輪7的部分或全部的輪面上設有凹陷部8,凹陷部8的面為內凹的弧面,所述多邊形輪7上部分或全部的相鄰輪面交接處設有移動輪9,多邊形輪7的輪面上設有橡膠層11。多邊形輪7相鄰的輪面交接處弧形過渡。所述移動輪9的轉軸位于多邊形輪7內。
優選的設計方案為多邊形輪7為四邊形輪或者多邊形輪7為五邊形輪。
如圖7和圖9所示,所述箱體1上設有對多邊形輪7進行制動的制動機構13,所述持握桿4上設有用于控制制動機構13的控制開關14,控制開關14通過設于持握桿4和拉伸桿3內的連接線相連。制動機構13可以對多邊形輪7進行鎖定,從而只使用移動輪9來進行滾動以帶動箱體移動。避免在平地上多邊形輪7的轉動帶來顛簸。
所述多邊形輪7內側面上均設有水平的平衡桿15,平衡桿15相對多邊形輪7作水平伸縮運動。多邊形輪7的平衡桿15轉動軸6設于箱體1的底部,每個多邊形輪7內側面的平衡桿15為1個,且平衡桿15設于近輪相鄰的輪面交接處。平衡桿可以在伸出時,對樹立的箱體1底部形成支撐,從而避免箱體底部直接與地面接觸而達到箱體的靜止。
這樣的設置結構,能夠便于行李箱爬樓梯。具體的過程為:如圖2所示,多邊形輪7可以通過每個輪面來跨越臺階,當通過拉桿2對箱體1進行向上拉時,多邊形輪7通過轉動,逐級爬升。每個移動輪9可以在爬升的過程中輔助箱體1移動。當處于平地時,即使多邊形輪7不動,移動輪9也可以進行轉動帶動箱體1的移動,這樣就達到了不管是平地還是樓梯,箱體1都能輕松自如地被使用者移動。
實施例4:
一種便于爬樓的行李箱,如圖1、2和3所示,包括箱體1和與箱體1配合且相對箱體1作拉伸動作的拉桿2,拉桿2包括兩個與箱體1伸縮連接的拉伸桿3和與兩個拉伸桿3相連的持握桿4,箱體1下部或底部設有爬樓機構5,爬樓機構5包括與箱體1連接的轉動軸6和設于轉動軸6兩端的多邊形輪7。
如圖4和5所示,所述多邊形輪7的部分或全部的輪面上設有凹陷部8,凹陷部8的面為內凹的弧面,所述多邊形輪7上部分或全部的相鄰輪面交接處設有移動輪9,多邊形輪7的輪面上設有橡膠層11。多邊形輪7相鄰的輪面交接處弧形過渡。所述移動輪9的轉軸位于多邊形輪7內。優選的設計方案為多邊形輪7為四邊形輪或者多邊形輪7為五邊形輪。
這樣的設置結構,能夠便于行李箱爬樓梯。具體的過程為:如圖2所示,多邊形輪7可以通過每個輪面來跨越臺階,當通過拉桿2對箱體1進行向上拉時,多邊形輪7通過轉動,逐級爬升。每個移動輪9可以在爬升的過程中輔助箱體1移動。當處于平地時,即使多邊形輪7不動,移動輪9也可以進行轉動帶動箱體1的移動,這樣就達到了不管是平地還是樓梯,箱體1都能輕松自如地被使用者移動。
如圖8所示,所述移動輪9與多邊形輪7之間設有伸縮桿10,移動輪9設于伸縮桿10的端部。伸縮桿10可以便于移動輪9的調節,從而通過移動輪9的調節適應不同高度的臺階的爬升。
本發明通過在箱體上設置一個由多邊形輪組成的爬樓機構,使得該行李箱不僅能夠在普通路面上進行拉行和推行,同時也可以在樓梯上進行拉行。在上下樓梯時使用過程中,不僅平穩省力,還保護了箱內的物品。在上樓路段和普通路段切換方便,具有較好的適用性。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是對本發明精神作舉例說明。本發明所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可以對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做各種各樣的修改或補充或采用類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會偏離本發明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權利要求書所定義的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