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及農用機械領域,尤指一種氣力式精密播種機。
背景技術: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機械化程度的提高,農業用機械越來越多,把農民從繁重的體力勞動中解放出來,工作效率有了很大的提高。
目前國內市場上的播種機大多是以外槽輪為核心工作的部件,存在著播種不均勻的現象,而對3毫米以下小粒種子播種時單粒播種效果差,且存在重播、漏播、種子破損、播種量不穩定、不精密等問題,給播種后期工作造成很大的工作量的同時,導致種子的大量浪費,甚至造成農作物的大量減產。而且,播種機器工作不平穩,故障多,無法完成聯合作業,整機作業效率低。
因此,有必要設計一種氣力式精密播種機,以克服上述問題。
技術實現要素:
針對背景技術所面臨的問題,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結構緊湊,一機多用,工作平穩,播種效率高,并能有效對小粒種子進行播種,且不會出現重播、漏播、種子破損的現象,大大節省了生產成本和人工成本的氣力式精密播種機。
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如下技術方案:一種氣力式精密播種機,包括:主機架、前叉組合、后輪組合、排種裝置、動力 裝置、氣力裝置、開溝裝置;所述主機架的后端向后連接有牽引框,所述牽引框上設有排種器支撐架;所述前叉組合包括龍頭和設在所述龍頭下方的前輪,所述龍頭與所述主機架的前端連接;所述排種裝置包括設在所述排種器支撐架上的排種器和從排種器向下連接的排種管;所述動力裝置、所述氣力裝置裝設在所述主機架上,所述動力裝置設有動力輸出鏈輪組合,所述氣力裝置與所述動力輸出鏈輪組合連接,且所述氣力裝置與所述排種器連接;所述后輪組合設置在所述牽引框的下面并與所述主機架連接,包括與所述動力輸出鏈輪組合連接的主傳動裝置及設在主傳動裝置上的后輪;所述開溝裝置包括與所述牽引框后端連接的耕耘連接梁以及裝設在所述耕耘連接梁下的圓盤開溝器;其中,所述排種管的出口在所述圓盤開溝器后方。
進一步,所述氣力裝置包括風機、正氣壓管組件、負氣壓管組件,所述正氣壓管組件與所述風機連接,所述負氣壓管組件與所述風機通過啟動開關連接,所述風機通過傳動裝置與所述動力輸出鏈輪組合連接,所述正氣壓管組件、所述負氣壓管組件分別與所述排種器分別連接。
進一步,所述排種器包括排種軸、并列連接在所述排種軸上的左排種盤和右排種盤、包覆在所述左排種盤和所述右排種盤外的殼體以及設在所述殼體左右兩側的左氣室和右氣室,所述排種軸與所述,所述殼體內設有隔板將所述殼體內部分成上空間和下空間,所述上空間中所述左排種盤和所述右排種盤之間為正氣壓室并與所述正氣壓管組件聯通、所述正氣壓室的左右兩空間分別與兩個所述排種管聯通, 所述下空間中所述左排種盤和所述右排種盤之間為負氣壓室并與所述負氣壓管組件聯通、所述負氣壓室的左右兩空間分別與所述左氣室和所述右氣室聯通。
進一步,所述排種器支撐架上設有過渡軸,所述過渡軸分別與所述排種軸、所述動力輸出鏈輪組合通過傳動裝置連接。
進一步,所述左排種盤上設有排種孔,所述左排種盤與所述右排種盤結構相同。
進一步,所述排種器支撐架上設有三個所述排種器,三個所述排種器向下連接有六個所述排種管,對應六個所述排種管的前方設有六個所述圓盤開溝器。
進一步,所述開溝裝置還包括液壓裝置,所述液壓裝置的兩端與所述耕耘連接梁、所述圓盤開溝器分別連接。
進一步,所述氣力式精密播種機還包括設在所述主機架上的肥箱。
進一步,與所述動力輸出鏈輪組合的連接都是通過傳動裝置進行連接。
進一步,所述傳動裝置為齒輪、鏈條、皮帶或傳動軸。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所述氣力式精密播種機結構緊湊,一機多用,工作平穩,播種效率高,并能有效對小粒種子進行播種,且不會出現重播、漏播、種子破損的現象,大大節省了生產成本和人工成本。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氣力式精密播種機的側視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氣力式精密播種機的部分結構的俯視圖;
圖3為排種器的部分剖視圖;
圖4為排種器的結構圖;
圖5為左排種器的結構圖。
具體實施方式的附圖標號說明:
1、主機架,101、牽引框,102、排種器支撐架,103、過渡軸;
2、前叉組合,201、龍頭,202、前輪;
3、后輪組合,301、主傳動裝置,302、后輪;
4、排種裝置,401、排種器,4011、排種軸,4012、左排種盤,4013、右排種盤,4014、殼體,4015、左氣室,4016、右氣室,4017、隔板,4018、上空間,4019、下空間,4020、正氣壓室,4021、負氣壓室,4022、排種孔,402、排種管;
5、動力裝置,501、動力輸出鏈輪組合;
6、氣力裝置,601、風機,602、正氣壓管組件,603、負氣壓管組件,604、啟動開關;
7、開溝裝置,701、耕耘連接梁,702、圓盤開溝器,703、液壓裝置;
8、肥箱;
9、鏈條。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將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各實施例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的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的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所保護的范圍。
在本實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說明的是,術語“中心”、“上”、“下”、“左”、“右”、“豎直”、“水平”、“內”、“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為基于附圖所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僅是為了便于描述本實用新型和簡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裝置或元件必須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構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為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此外,術語“第一”、“第二”、“第三”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為指示或暗示相對重要性。
在本實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說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確的規定和限定,術語“安裝”、“相連”、“連接”應做廣義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連接,也可以是可拆卸連接,或一體地連接;可以是機械連接,也可以是電連接;可以是直接相連,也可以通過中間媒介間接相連,可以是兩個元件內部的連通。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以具體情況理解上述術語在本實用新型中的具體含義。
下面通過具體的實施例并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的詳細描述。
如圖1至5所示,一種氣力式精密播種機包括如下結構:主機架1、前叉組合2、后輪組合3、排種裝置4、動力裝置5、氣力裝置6、開溝裝置7和肥箱8。
如圖1和2所示,前叉組合2包括調整方向的龍頭201和安裝在龍頭201下方的前輪202,龍頭201又與主機架1的前端連接,即能帶動主機架1前行;主機架1上設有動力裝置5、氣力裝置6和肥箱8,肥箱8能儲存肥料,方便施肥;主機架1后端向后連接有牽引框101,牽引框101后端連接著開溝裝置7,而后輪組合3設置在牽引框101下方并與主機架1連接,其中后輪組合3包括與所述動力輸出鏈輪組合501連接的主傳動裝置301及設在主傳動裝置301上的后輪302,同時,牽引架上還設有排種器支撐架102,排種裝置4包括設在排種器支撐架102上的排種器401和從排種器401向下連接的排種管402。其中,動力裝置5設有動力輸出鏈輪組合501,為其他需要動力的裝置提供動力;氣力裝置6包括風機601、與風機601連接的正氣壓管組件602和負氣壓管組件603,負氣壓管組件603是通過一啟動開關604與風機601連接,即啟動開關604能打開和停止負氣壓管組件603的運作,且風機601還與動力輸出鏈輪組合501通過鏈條9連接(當然在其他實施例中也能是通過其他的傳動裝置連接,下同),動力輸出鏈輪組合501為風機601的工作提供動力,使其能正常運轉為正氣壓管組件602和負氣壓管組件603提供正、負氣壓;正氣壓管組件602和負氣壓管組件603分別與排種器401連接,排種器401設有排種軸4011與排種器支撐架102中設有的過渡軸103通過鏈條9 傳動連接,且過渡軸103同時與主傳動裝置301通過鏈條9連接,即動力輸出鏈輪帶動主傳動裝置301運轉時,主傳動裝置301也會通過帶動過渡軸103而帶動排種軸4011運轉,使后輪組合3和排種器401能同步運轉工作,氣力式精密播種機前進的過程中,排種器401也會隨之排種工作且與前進程度同步,播種均勻效率高;開溝裝置7包括與所述牽引框101后端連接的耕耘連接梁701以及裝設在所述耕耘連接梁701下的圓盤開溝器702、還有兩端連接著耕耘連接梁701和圓盤開溝器702的液壓裝置703,氣力式精密播種機前進時圓盤開溝器702也會前進進行開溝工作,為播種做準備,且從排種器401向下連接的排種管402的出口在圓盤開溝器702的后方;液壓裝置703能根據需要調節圓盤開溝器702的高度,若是要深一點開溝,則將圓盤開溝器702調低一點,若是要淺一點開溝,則將圓盤開溝器702調高一點,這樣,使氣力式精密播種機能做到多方式的開溝播種,達到一機多用的目的,也能減少人工的后期補救,提高播種效率。如圖2所示,在本實施例中,排種器支撐架102上設有三個排種器401,每個排種器401向下連接有兩個排種管402,則對應六個排種管402的圓盤開溝器702也有六個(圖2中未全部畫出)。
如圖3、4和5所示,為排種器401的部分剖視圖和結構圖以及左排種盤4012的結構圖,排種器401包括排種軸4011、并列連接在所述排種軸4011上的左排種盤4012和右排種盤4013、包覆在左排種盤4012和右排種盤4013外的殼體4014以及設在殼體4014左右兩側的左氣室4015和右氣室4016,左氣室4015和右氣室4016的作用 是盛放種子;殼體4014內設有隔板4017將殼體4014內部分成上空間4018和下空間4019,上空間4018中左排種盤4012和右排種盤4013之間為正氣壓室4020并與正氣壓管組件602聯通、正氣壓室4020的左右兩空間分別與兩個所述排種管402聯通,下空間4019中左排種盤4012和右排種盤4013之間為負氣壓室4021并與負氣壓管組件603聯通、負氣壓室4021的左右兩空間分別與左氣室4015和右氣室4016聯通;左排種盤4012與右排種盤4013結構相同、對稱地并列設在排種軸4011上,以左排鐘盤為例,說明其結構,左排鐘盤上設有高密度的排種孔4022,排種孔4022根據種子的大小有不同規格的孔徑,以便滿足不同種子多種作物的播種要求,具有漏播重播率低、作業速度高的特點;排種器401工作時,正氣壓室4020、負氣壓室4021分別與正氣壓管組件602、負氣壓管組件603聯通,即與正負氣壓源相連,在作業過程中為左排種盤4012和右排種盤4013提供正負壓,左排種盤4012和右排種盤4013上設有排種孔4022,動力經排種軸4011傳遞到左排種盤4012和右排種盤4013并帶動其轉動,當排種孔4022經過與裝有種子的左氣室4015和右氣室4016聯通的負氣壓室4021的左右兩空間時,一粒或多粒種子在排種孔4022氣壓差的作用下被吸附在排種孔4022內,并隨著排種孔4022一起轉動到與正氣壓室4020聯通,種子因為正氣壓室4020內的正氣壓而掉落到正氣壓室4020的左右兩空間,經由排種管402落入土壤,完成播種過程。
排種器401采用多種材料偶聯,技術工藝先進,性能優良。殼體4014采用PC精密注塑,具有外形美觀、質量輕和剛性好的優點;排 種盤采用PC板新工藝精密注塑,具有平面度精度高、耐磨性好和抗腐蝕等優點;排種器401上還采用了高強塑料減磨密封環、投種部位增設后清種器和氣吹清種裝置(未圖示),保證了投種的可靠性和精確性,并防止了吸種孔堵塞與產生重吸的問題;這種由不同材料偶聯組裝的排種器401,不僅確保了排種盤與吸道之間優良的密封性,而且也提高了排種器401的播種性能,確保百分之百落種,同時確保了排種器401的加工精度和使用壽命。
以上所述,僅是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非對本實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任何熟悉本專業的技術人員,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范圍內,當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術內容作出些許更動或修飾為等同變化的等效實施例,但凡是未脫離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內容,依據本實用新型的技術實質對以上實施例所作的任何簡單修改、等同變化與修飾,均仍屬于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