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一種抓取式山藥播種機。
背景技術:
20世紀90年代以后,我國山藥種植面積、單產、總產量均有了較大的增長,種植面積25萬公頃以上,年產量500萬噸以上,是山藥種植面積和消費最大的國家。但目前山藥的機械化種植還相對落后,主要靠人工種植,生產效率較低。而我國農機作業水平不斷提高。小麥、水稻、玉米三大糧食作物已基本實現了機械化播種和收割。而山藥的松土、開溝已經有了相應的機械,但關鍵的一步排種,還沒有專業播種機。所以目前山藥整體機械化程度還很低。山藥為地下塊莖產物,種植要求在地下一定深度,在我國其種植方式主要以人工鐵鍬挖掘或機械挖掘開溝,人工排放播種為主,這種傳統的種植方式效率很低,費時費力。雖已有山藥播種機但其機器存在卡種的問題,并且不能實現完全的自動化,也無法完全解放出勞動力。這些落后的播種方式極大的制約了山藥的大規模生產與發展。對山藥種植的機械化程度的需求越來越大,有效地解決山藥種植機械化的問題已經迫在眉睫。山藥播種機是利用機械化來實現山藥順序播種的一種高效率作業機器,利用拖拉機牽引,后面懸掛播種機,實現從人工播種到機器完全自動播種,可以大大提播種效率,降低勞動成本,同時可以釋放出大量的農業勞動力。發展山藥播種機,對調整優化農業產業結構、加快農戶增產增收步伐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旨在解決上述問題,提供了一種抓取式山藥播種機,該抓取式山藥播種機利用拖拉機牽引,播種機的動力來源于地輪傳動,通過開溝犁、排種裝置、覆土裝置和壓實裝置,將開溝、排種、播種和覆土拍實工作一次性完成,減少了對土壤的碾壓次數,提高了機器的工作效率;實現從人工播種到自動播種轉換,減輕了勞動負擔,釋放出大量的農業勞動力;其采用的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抓取式山藥播種機,包括排種裝置,其安裝于機架上,所述排種裝置包括曲柄連桿機構和機械臂,所述曲柄連桿機構中的曲柄轉動連接于輸出軸上,連桿與機械臂連接;所述機械臂包括連接桿、滑道和抓取臂,所述連接桿一端與曲柄連桿機構中的連桿相鉸接,另一端與抓取臂相固接并帶動抓取臂在滑道內滑動;所述機架上形成有用于阻擋滑道滑出機架的擋板。
在上述技術方案的基礎上,所述抓取臂包括上夾板、下夾板、支撐架和彈簧,所述上夾板與支撐架固接并滑動連接于滑道上,所述連接桿與下夾板相固接,所述彈簧的兩端分別與下夾板和支撐架連接。
在上述技術方案的基礎上,所述下夾板上表面設置有凸出的阻擋部。
在上述技術方案的基礎上,所述支撐架頂部設有用于與機架接觸時平滑過渡的滾輪,所述機架上還設有防止支撐架前后移動時卡頓的合頁。
在上述技術方案的基礎上,所述滑道上設有兩根用于限制連接桿移動范圍的檔桿,所述兩根檔桿分別設置于連接桿兩側。
在上述技術方案的基礎上,還包括排種通道,其設置于排種裝置與存種裝置之間,且排種通道的側壁上設置有用于減緩種子下滑速度的毛刷。
在上述技術方案的基礎上,所述排種裝置由地輪通過傳動機構驅動,所述傳動機構包括鏈輪傳動和錐齒輪傳動,所述輸出軸與錐齒輪相連,通過鏈輪傳動由地輪驅動。
在上述技術方案的基礎上,還包括牽引裝置,其安裝于機架前端,且三個安裝點成三角形。
在上述技術方案的基礎上,還包括開溝犁,其安裝于機架上。
在上述技術方案的基礎上,還包括覆土裝置,其包括至少兩塊覆土板,所述覆土板成八字形。
在上述技術方案的基礎上,還包括壓實裝置,其包括兩個壓實滾輪,所述壓實滾輪成圓臺型,且對稱分布,并通過連接軸安裝于機架末端。
本發明具有如下優點:
1.該抓取式山藥播種機利用拖拉機牽引,播種機的動力來源于地輪傳動,通過開溝犁、排種裝置、覆土裝置和壓實裝置,將開溝、排種、播種和覆土拍實工作一次性完成,減少了對土壤的碾壓次數,提高了機器的工作效率;實現從人工播種到自動播種轉換,減輕了勞動負擔,釋放出大量的農業勞動力;
2.該抓取式山藥播種機,主要依靠曲柄連桿機構與機械臂的配合,使得機械臂循環抓取山藥進而排種,每次只抓取一個山藥種,抓取精度高,解決卡種、漏種問題,完成山藥種塊的順序播種;
3.該山藥播種機結構較為簡單,成本較低,制造簡單,維修方便,動力傳送效率高,節約能源,適合于農業推廣。
附圖說明
圖1:本發明的結構示意圖;
圖2:圖1中B部分的放大示意圖;
圖3:本發明所述機械臂的結構示意圖;
圖4:圖1中A部分的放大示意圖;
圖5:本發明的俯視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說明:
如圖1至圖5所示,本實施例的一種抓取式山藥播種機,包括排種裝置100,其安裝于機架1上,所述排種裝置包括曲柄連桿機構2和機械臂3,所述曲柄連桿機構2中的曲柄21轉動連接于輸出軸200上,連桿22與機械臂3連接;所述機械臂3包括連接桿33、滑道31和抓取臂32,所述連接桿33一端與曲柄連桿機構中的連桿22相鉸接,另一端與抓取臂32相固接并帶動抓取臂32在滑道31內滑動;所述機架1上形成有用于阻擋滑道31滑出機架1的擋板11。
下面列舉一種抓取臂的具體結構:所述抓取臂包括上夾板32-1、下夾板32-2、支撐架32-3和彈簧32-4,所述上夾板32-1與支撐架32-3固接并滑動連接于滑道31上,所述連接桿33與下夾板32-2相固接,所述彈簧32-4的兩端分別與下夾板32-2和支撐架32-3連接。為了上夾板與下夾板過度夾持山藥種子,所述下夾板32-2上表面設置有凸出的阻擋部32-21;為了使支撐架與機架接觸時平滑過渡,所述支撐架32-3頂部設有滾輪32-31,所述機架1上還設有防止支撐架32-3前后移動時卡頓的合頁12;在上述技術方案基礎上更進一步,所述滑道31上設有兩根用于限制連接桿33移動范圍的檔桿31-1,所述兩根檔桿31-1分別設置于連接桿33兩側。所述抓取臂包括至少兩組上夾板和下夾板,便于適應不同大小的山藥種的播種。
為了確定山藥種的下落路徑,還包括排種通道4,其設置于排種裝置100與存種裝置300之間,且排種通道4的側壁上設置有用于減緩種子下滑速度的毛刷41。
優選的,所述排種裝置100由地輪400通過傳動機構驅動,所述傳動機構包括鏈輪傳動和錐齒輪傳動,所述輸出軸200與錐齒輪501相連,通過鏈輪傳動由地輪驅動。
進一步,還包括牽引裝置600,其安裝于機架1前端,且三個安裝點成三角形;還包括開溝犁900,其安裝于機架上;還包括覆土裝置700,其包括至少兩塊覆土板701,所述覆土板701成八字形。
更進一步,還包括壓實裝置800,其包括兩個壓實滾輪801,所述壓實滾輪801為圓臺型,且對稱分布,壓實滾輪的相對面為壓實滾輪直徑小的平面;兩個壓實滾輪通過連接軸802安裝于機架1末端。壓實滾輪的高度經過準確的運算,壓實時的力度也控制在一定范圍內,在前進的過程中,壓實滾輪將覆土板埋起的種子上的土合理的壓實,而傷不到種子。
該抓取式山藥播種機采用雙排結構同時播種提高效率。
排種時,拖拉機帶動地輪轉動,從而通過鏈輪和錐齒輪驅動輸出軸轉動,曲柄連桿機構中的曲柄360°旋轉,帶動抓取臂在滑道內滑動,抓取臂向機架外側滑動時,支撐架上方設置有下壓支撐架的機架平臺,通過滾輪使得支撐架平滑過渡,此時彈簧拉伸,上夾板與下夾板張開一定角度,并沿著滑道繼續向存種裝置滑動,滾輪到達合頁處時,滾輪將合頁頂開,此時合頁的作用是延長機架長度壓緊滑輪,但合頁對滾輪的壓緊程度小于機架的壓緊程度,所以彈簧回彈便于抓取臂抓取山藥;滑道被擋板阻擋,通過準確計算,此時抓取臂的最外緣與擋板的距離只能容納一根山藥種,實現一次排種一根山藥,上夾板前端有一定彎度,保證抓取山藥種后,山藥種不會脫落;抓到山藥種后,抓取臂退回,滾輪到達合頁處,支撐架反向壓緊合頁,彈簧壓縮,繼續退回,抓取臂松開,擋板將山藥種隔擋,防止損壞山藥種,山藥種通過排種通道落入溝中,后序由覆土裝置和壓實裝置完成,最終完成整個播種過程。
上面以舉例方式對本發明進行了說明,但本發明不限于上述具體實施例,凡基于本發明所做的任何改動或變型均屬于本發明要求保護的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