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安全防護設備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安全帽。
背景技術:
安全帽是防止沖擊物傷害的防護用品。目前工廠(企業)里使用的安全帽造型笨重、價格昂貴且功能單一,僅能起到防止空中墜物砸傷腦部的作用。如果不系緊安全帽的鎖扣,則起不到安全保護的功能。
同時,當安全帽受到撞擊或佩戴安全帽人員摔倒、墜地時,也無法提供有效的報警信號,導致作業人員無法得到及時救助。
如在工廠(企業)中,操作人員進入工作區域需要單獨安排一個工作人員對其安全帽的鎖扣進行檢查,費時費力,有些需要在安全帽后側安裝單片機,導致行動不便。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一個主要目的在于克服現有技術中的至少一種缺陷,提供一種結構簡單、安全可靠的安全帽。
為了實現上述技術方案,本實用新型采用以下技術方案:
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個方面,提供一種安全帽,包括:
帽本體;
連接帶;設為兩個且連接帶的頂端分別連接于所述帽本體;
鎖扣組件,包括鎖扣本體及與鎖扣本體卡扣配合的活動件,所述鎖扣本體及活動件分別設置于連接帶的末端;
緩沖內網,設置于所述帽本體內,緩沖內網的四周與帽本體連接;
位置傳感器,設置于所述活動件上且與鎖扣本體接觸的一側;
控制器,設置于帽本體內部或外部,所述控制器與所述位置傳感器電性連接;
報警裝置,設置于所述帽本體外且與所述控制器電性連接;
其中,所述位置傳感器用于檢測所述活動件與鎖扣本體接觸的位置信號;
所述位置傳感器將檢測的位置信號傳送至控制器時,所述控制器向報警裝置發送正常運行的指令;
所述控制器檢測不到所述位置信號時,所述控制器向報警裝置發出報警指令,所述報警裝置報警。
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實施方式,還包括:
壓力傳感器,設置于所述緩沖內網上,所述壓力傳感器與控制器電性連接,通過壓力傳感器采集的壓力信號來判斷安全帽受到撞擊或佩戴安全帽人員摔倒、墜地;
其中,所述壓力傳感器用于檢測佩戴者戴上帽本體后的壓力信號;所述壓力傳感器將安全帽的壓力值傳輸至控制器,控制器對接收的壓力值與安全帽壓力閾值相比較,若接收的壓力值大于安全帽壓力閾值,則控制器向報警裝置發出報警信號,所述報警裝置報警;反之,所述報警裝置不報警。
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實施方式,所述帽本體包括外殼、內殼及設置于外殼與內殼之間的彈性層。
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實施方式,所述彈性層為海綿層。
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實施方式,所述報警裝置采用蜂鳴器、喇叭、振動器、警笛、報警燈中的一種或幾種。
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實施方式,所述鎖扣本體包括第一基板、定位孔板及設置于所述第一基板和定位孔板之間的連接片,所述連接片設為兩個且與第一基板、定位孔板圍成一容納空間,所述定位孔板設有一與所述容納空間連通的定位孔。
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實施方式,所述活動件包括:
第二基板,與所述連接帶固定;
舌體,設為兩個且對稱設置于所述第二基板的一側,所述舌體遠離第二基板的一端設有定位凸起;
彈性體,設置于兩個舌體之間且位于遠離第二基板的一端。
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實施方式,所述彈性體為彈簧。
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實施方式,所述控制器采用Intel或AMD微機處理器。
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實施方式,所述緩沖內網采用吸汗帶編織而成。
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實施方式,所述帽本體外側設有一圈熒光條,增強在夜間或光線不明環境下的可見度,提高使用的安全性。
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實施方式,還包括:
設有二維碼的標識牌、無線藍牙模塊或電子芯片,設置于所述帽本體外側;
其中,所述設有二維碼的標識牌、無線藍牙模塊及電子芯片用于存儲安全帽佩戴者的個人信息,所述個人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姓名、年齡、身份證號、單位、家庭住址、身高、體重、照片、聯系電話、健康狀況信息、應急聯系人信息。
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實施方式,通過智能終端設備讀取所述設有二維碼的標識牌、無線藍牙模塊及電子芯片的信息,從而掌握安全帽佩戴者的人員情況,包括安全帽佩戴是否合格、是否受到撞擊、佩戴安全帽人員是否摔倒或墜地,以及位置情況。
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實施方式,所述智能終端設備可以是智能手機,也可以是平板電腦。
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實施方式,還包括:
定位系統,設置于所述帽本體內部或外部;
其中,所述定位系統采用GPS定位系統、北斗定位系統、藍牙定位系統或無線脈沖定位系統中的其中一種。
由上述技術方案可知,本實用新型具備以下優點和積極效果中的至少之一:
通過在鎖扣組件上設置用于采集活動件與鎖扣本體接觸信號的位置傳感器,所述位置傳感器將檢測的位置信號傳送至控制器時,所述控制器向報警裝置發送正常運行的指令;所述控制器檢測不到上述位置信號時,所述控制器向報警裝置發出報警指令,所述報警裝置報警,克服了現有技術中需要單獨安排對安全帽的鎖扣組件檢查的問題。其結構簡單、操作簡便、安全可靠、節省了人力成本,同時提高了佩戴者的安全意識。
進一步地,在緩沖內網上安裝壓力傳感器,所述壓力傳感器用于檢測佩戴者戴上帽本體后的壓力信號。所述壓力傳感器將安全帽的壓力值傳輸至控制器,控制器對接收的壓力值與安全帽壓力閾值比較,若接收的壓力值大于安全帽壓力閾值,則控制器向報警裝置發出報警信號,所述報警裝置報警。由此可知,安全帽佩戴者受到撞擊,或安全帽佩戴者可能摔倒或墜地。
此外,在外殼與內殼之間彈性層的設計,用于緩解來自外殼的沖擊力,提高了使用的安全性。
本實用新型所述安全帽可以作為頭盔使用,不僅適用于工廠、礦山、地下、海上、戶外、野外、高空等場所,對作業或行走的人員進行定位、搜尋,還適用于對騎摩托車、電瓶車、電動車、自行車、兒童車等交通工具的所有人員。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所述安全帽一實施方式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圖1中所述帽本體的剖面視圖;
圖3為圖2中所述緩沖內網的結構示意圖;
圖4為圖1中所述鎖扣組件處于鎖緊狀態的示意圖;
圖5為圖1中所述鎖扣組件處于解鎖狀態的示意圖;
圖6為本實用新型中壓力傳感器、位置傳感器、控制器及報警裝置的連接框圖。
附圖標記說明如下:
1-帽本體;
11-外殼;
12-內殼;
13-彈性層;
14-熒光條;
15-設有二維碼的標識牌;
2-第一連接帶;
3-第二連接帶;
4-鎖扣組件;
41-鎖扣本體;
411-第一基板;
412-定位孔板;
413-連接片;
414-定位孔;
42-活動件;
421-第二基板;
422-舌體;
423-定位凸起;
424-彈性體;
5-緩沖內網;
6-壓力傳感器;
7-位置傳感器;
8-報警裝置;
9-控制器;
10-定位系統。
具體實施方式
在本實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說明,“多個”的含義是兩個或兩個以上。術語“內”、“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狀態關系為基于附圖所示的方位或狀態關系,僅是為了便于描述本實用新型和簡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裝置或元件必須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構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為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實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說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確的規定和限定,術語“安裝”、“連接”應做廣義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連接,也可以是可拆卸連接,或一體地連接;可以是機械連接,也可以是電連接;可以是直接相連,也可以通過中間媒介間接相連。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根據具體情況理解上述術語在本實用新型中的具體含義。
下面結合附圖以及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說明。
參見圖1~6,圖1為本實用新型所述安全帽一實施方式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圖1中所述帽本體的剖面視圖,圖3為圖2中所述緩沖內網的結構示意圖,圖4為圖1中所述鎖扣組件處于鎖緊狀態的示意圖,圖5為圖1中所述鎖扣組件處于解鎖狀態的示意圖,圖6為本實用新型中壓力傳感器、位置傳感器、控制器及報警裝置的連接框圖。本實用新型一種安全帽,包括帽本體1、第一連接帶2、第二連接帶3、鎖扣組件4、緩沖內網5、壓力傳感器6、位置傳感器7、報警裝置8、控制器9、定位系統10及設有二維碼的標識牌15。
如圖1所示,所述帽本體1呈半圓狀,所述第一連接帶2、第二連接帶3的頂端分別對稱連接于所述帽本體1。所述鎖扣組件4包括鎖扣本體41及與鎖扣本體41卡扣配合的活動件42,所述鎖扣本體41設置于第一連接帶2的末端,活動件42設置于第二連接帶3的末端。通過將活動件42插入鎖扣本體41內,能將第一連接帶2及第二連接帶3連為一體。定位系統10安裝在安全帽的外部。
如圖3所示,所述緩沖內網5設置于所述帽本體1內,緩沖內網5的四周與帽本體1連接。如圖2所示,所述緩沖內網5與帽本體1之間設有空隙,能緩解來自帽本體1的壓力。進一步地,所述緩沖內網5采用吸汗帶編織而成。佩戴者戴上本實用新型安全帽,當頭部出汗后,所述緩沖內網5能吸收部分汗液,能緩解佩戴者的心情。
本實施例中,如圖2所示,所述帽本體1包括外殼11、內殼12及設置于外殼11與內殼12之間的彈性層13,所述彈性層能使內殼12緩解來自外殼11的沖擊力,進一步地,所述彈性層13為海綿層。進一步地,如圖1所示,所述帽本體1外側設有一圈熒光條14。所述熒光條14的設計,在光線不明的環境下,通過熒光條14也能看到佩戴安全帽的施工人員,進一步提高了使用的安全性。
如圖3所示,壓力傳感器6設置于所述緩沖內網5上,所述壓力傳感器6用于檢測佩戴者戴上帽本體1后的壓力信號。
進一步地,所述壓力傳感器6將安全帽的壓力值傳輸至控制器9,控制器9對接收的壓力值與安全帽壓力閾值相比較,若接收的壓力值大于安全帽壓力閾值,則控制器9向報警裝置8發出報警信號,所述報警裝置8報警。由此來判斷出安全帽佩戴者受到撞擊,或安全帽佩戴者可能摔倒、墜地。
如圖5所示,所述位置傳感器7設置于所述活動件42上且與鎖扣本體41接觸的一側。本實施例中,所述鎖扣本體41包括第一基板411、定位孔板412及設置于所述第一基板411和定位孔板412之間的連接片413,所述連接片413設為兩個且與第一基板411、定位孔板412圍成一容納空間,所述定位孔板412設有一與所述容納空間連通的定位孔414。所述活動件42包括第二基板421、舌體422、定位凸起423及彈性體424,第二基板421與所述第二連接帶3固定,舌體422設為兩個且對稱設置于所述第二基板421的一側,所述舌體422遠離第二基板421的一端設有定位凸起423,彈性體424設置于兩個舌體422之間且位于遠離第二基板421的一端。進一步地,所述彈性體424采用彈簧。如圖4所示,當所述活動件42的舌體422從鎖扣本體41的定位孔414插入后,在所述彈簧的作用下復位,所述定位凸起423卡在所述定位孔板412上,防止活動件42從鎖扣本體41中脫離。
另外,所述鎖扣組件4還可以采用汽車安全帶卡扣方式實現鎖緊。
如圖1、6所示,所述控制器9設置于帽本體1內,所述控制器9分別與所述位置傳感器7、壓力傳感器6電性連接;報警裝置8設置于所述帽本體1外且與所述控制器9電性連接。其中,所述報警裝置8采用蜂鳴器、喇叭、振動器、警笛、報警燈中的一種或幾種,所述控制器9采用Intel或AMD微機處理器。
在實際使用時,佩戴者佩戴所述安全帽,所述壓力傳感器6檢測佩戴者戴上帽本體1后的壓力信號,所述位置傳感器7檢測所述活動件42與鎖扣本體41接觸的位置信號,所述壓力傳感器6將檢測的壓力信號及所述位置傳感器7將檢測的位置信號同時傳送至控制器9,控制器9對接收的壓力信號的壓力值與安全帽壓力閾值相比較,若接收的壓力值大于安全帽壓力閾值,則控制器9向報警裝置8發出報警信號,所述報警裝置8報警;與此同時,控制器9接收到位置傳感器7的位置信號時,所述控制器9向報警裝置8發送正常運行的指令。若控制器9檢測不到上述位置信號時,所述控制器9向報警裝置8發出報警指令,所述報警裝置8報警,提醒佩戴者正確佩戴安全帽,提高了人們的安全意識。
如圖1所示,本實施例中,在帽本體1的外側包括設有二維碼的標識牌15,可通過智能終端設備(圖中未示)讀取所述的二維碼,進而獲得安全帽佩戴者的個人信息,如姓名、年齡、身份證號、單位、家庭住址、身高、體重、照片、聯系電話、健康狀況信息、應急聯系人信息,從而掌握安全帽佩戴者的人員情況。其中健康狀況信息包括心臟病、高血壓、眼疾、色盲、殘疾、精神疾病等。所述的智能終端設備包括智能手機、平板電腦。所述的二維碼根據佩戴者的信息生成,且每一個佩戴者的二維碼均具有唯一性。
當然,所述的設有二維碼的標識牌15還可替換為無線藍牙模塊或電子芯片(圖中未示),分別通過無線傳輸技術、數據線與智能終端設備連接進而實現數據傳輸。
本實用新型所述安全帽還包括有定位系統10,所述定位系統設置于帽本體1外部,用于對安全帽佩戴者的位置進行定位。其中,所述定位系統采用GPS定位系統、北斗定位系統、藍牙定位系統或無線脈沖定位系統中的一種。
需要說明的是,本實用新型所述的壓力傳感器、位置傳感器、報警裝置、控制器、定位系統均為現有技術。
應可理解的是,本實用新型不將其應用限制到本文提出的部件的詳細結構和布置方式。本實用新型能夠具有其他實施例,并且能夠以多種方式實現并且執行。前述變形形式和修改形式落在本實用新型的范圍內。應可理解的是,本文公開和限定的本實用新型延伸到文中和/或附圖中提到或明顯的兩個或兩個以上單獨特征的所有可替代組合。本文所述的實施例說明了已知用于實現本實用新型的最佳方式,并且將使本領域技術人員能夠利用本實用新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