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制鞋壓底機技術領域,尤其是指一種旋轉式制鞋壓底設備。
背景技術:
目前,一般而言工廠制鞋生產線上會放置數個壓底機臺,依序排列于生產線上,以進行加工作業,并各配置一位操作員,以一人一臺的方式進行生產,操作員分別將上游生產線所流下的鞋半成品置入壓底機,并啟動開關,使該鞋半成品進行壓制,而壓制過程需花費些許時間,待壓制完成后,便可交予下一生產線流程。
而為節省人力,因此有一種現有的墻式壓底機臺,主要包含有一臺體以及分別組設于該臺體左右半部的兩組壓底機,用以供操作員將上游生產線流下的一鞋半成品置入第一壓底機中,再啟動開關,以令對應該壓底機的壓制桿作動,使其進行壓制作業,之后,再移動至第二壓底機處,將另一鞋半成品置入第二壓底機,進行另一鞋半成品之壓制,借此完成兩只鞋半成品的壓制,以達到節省人力成本的功效。
上述的壓底機臺雖能使一名操作員操作兩組壓底機,節省人力,但是操作員的操作范圍有限,若以一人多臺的方式進行生產,則操作員就必須于各機臺間往復活動,以進行多臺機臺的操作,如此操作員便會因來回走動而不堪負荷,致使產能不理想,此外,當欲提高產量而設置多臺上述壓底機臺時,整條生產線會變得冗長,進而使可利用空間變的狹小。現有技術對于此一問題并未揭示任何解決手段,因此本發明創作者認為實有改善的必要。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減小操作人員勞動強度,在提高生產效率的前提下,保證壓底時間的旋轉式制鞋壓底設備,有效提高了鞋子壓膠結合力和制鞋質量。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采用如下技術方案:一種旋轉式制鞋壓底設備,包括底座、油壓裝置、供電裝置、活動裝設于底座的主轉軸及用于驅動主轉軸轉動的驅動機構,主轉軸的上部固定安裝有旋轉座及與旋轉座同步轉動的頂盤和電控裝置,頂盤的下側面裝設有至少四組環形均布的壓制裝置,旋轉座的上側面裝設有至少四組環形均布的工作臺,該工作臺與壓制裝置一一對應;
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轉軸套裝有旋轉軸套和供油軸套,該旋轉軸套和供油軸套均固定于所述底座,供油軸套的內壁與主轉軸的外壁之間開設有用于液壓油流通的環槽油路,供油軸套開設有通過油管與油壓裝置連通的第一油接孔,主轉軸的開設有與工作臺連通的第二油接孔,第一油接孔和第二油接孔的內端均延伸至環槽油路。
優選的,所述環槽油路為開設于供油軸套的內壁的內環槽。
優選的,所述環槽油路為開設于主轉軸的外壁的外環槽。
優選的,所述旋轉軸套通過軸承安裝于主轉軸的上部,供油軸套通過軸承安裝于主轉軸的中部。
優選的,所述主轉軸的下部套裝有至少三個環狀電極,相鄰的兩個環狀電極之間設置有絕緣隔環,至少三個環狀電極與所述電控裝置通過導線電連接,所述底座裝設有供電盒及套裝于供電盒內的至少三個電刷,至少三個電刷的外端與至少三個環狀電極的外壁一一對應抵接,電刷與所述供電裝置電連接,環狀電極與所述電控裝置電連接。
優選的,所述環狀電極與主轉軸的外壁之間墊設有絕緣圈。
優選的,所述主轉軸的中部裝設有鏈輪,所述驅動機構與該鏈輪傳動連接。
優選的,所述旋轉座還安裝有電磁閥組,該電磁閥組電連接于電控裝置與環狀電極,所述第二油接孔通過電磁閥組連接于工作臺。
優選的,所述電控裝置為PLC控制器,該PLC控制器電連接于電磁閥組。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發明提供了一種旋轉式制鞋壓底設備,在實際生產加工中作業人員只需固定站在一個工作臺前把需要壓制的鞋半成品放入工作臺啟動壓制裝置然后通過電控裝置使旋轉座旋轉把下一個工作臺轉動至作業人員面前,然后繼續放入鞋半成品,當旋轉座轉動一圈后把第一個放入的鞋半成品的工作臺旋轉回到作業人員面前時,便可把壓制完成的鞋半成品拿出放入下一個工序,在提高生產效率的前提下,保證壓底時間同時減小操作人員勞動強度,也有效提高了鞋子壓膠結合力和制鞋質量。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實施例一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實施例一的主轉軸和電磁閥組的油路和線路連接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發明實施例一的主轉軸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4為本發明實施例一的主轉軸半剖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5為本發明實施例一的主轉軸上半部分的分解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6為本發明實施例一的主轉軸下半部分的分解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7為本發明實施例二的主轉軸半剖立體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便于本領域技術人員的理解,下面結合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的說明,實施方式提及的內容并非對本發明的限定。
如圖1至圖6所示為本發明的一種旋轉式制鞋壓底設備的實施例一,包括底座1、油壓裝置9、供電裝置、活動裝設于底座1的主轉軸2及用于驅動主轉軸2轉動的驅動機構11,主轉軸2的上部固定安裝有旋轉座3及與旋轉座3同步轉動的頂盤31和電控裝置34,頂盤31的下側面裝設有至少四組環形均布的壓制裝置32,旋轉座3的上側面裝設有至少四組環形均布的工作臺33,該工作臺33與壓制裝置32一一對應;所述主轉軸2套裝有旋轉軸套4和供油軸套5,該旋轉軸套4和供油軸套5均固定于所述底座1,供油軸套5的內壁與主轉軸2的外壁之間開設有用于液壓油流通的環槽油路6,供油軸套5開設有通過油管與油壓裝置9連通的第一油接孔51,主轉軸2的開設有與工作臺33連通的第二油接孔21,第一油接孔51和第二油接孔21的內端均延伸至環槽油路6。在圖2中,加粗曲線為油路油管,加粗后的折線為導電線路。
本實施例的旋轉式制鞋壓底設備,在實際生產加工中作業人員只需固定站在一個工作臺33前把需要壓制的鞋半成品放入工作臺33啟動壓制裝置32然后通過電控裝置34使旋轉座3旋轉把下一個工作臺33轉動至作業人員面前,然后繼續放入鞋半成品,當旋轉座3轉動一圈后把第一個放入的鞋半成品的工作臺33旋轉回到作業人員面前時,便可把壓制完成的鞋半成品拿出放入下一個工序,在提高生產效率的前提下,保證壓底時間同時減小操作人員勞動強度,也有效提高了鞋子壓膠結合力和制鞋質量。
本實施例中,所述環槽油路6為開設于供油軸套5的內壁的內環槽,實現在轉動時亦能繼續把油液供于工作臺33使用,結構簡單易于實現,實用性強。
本實施例中,所述旋轉軸套4通過軸承安裝于主轉軸2的上部,供油軸套5通過軸承安裝于主轉軸2的中部,通過軸承更好的實現主轉軸2的傳動,減少摩擦力的同時也更好的穩固了主轉軸2。
本實施例中,所述主轉軸2的下部套裝有至少三個環狀電極7,相鄰的兩個環狀電極7之間設置有絕緣隔環71,至少三個環狀電極7與所述電控裝置34通過導線電連接,所述底座1裝設有供電盒8及套裝于供電盒8內的至少三個電刷81,至少三個電刷81的外端與至少三個環狀電極7的外壁一一對應抵接,電刷81與所述供電裝置電連接,環狀電極7與所述電控裝置34電連接,因電刷81的外端與環狀電極7的外壁只是抵接所以當主轉軸2在轉動時也可繼續通電使用,且可根據實際情況加減環狀電極7和電刷81,靈活性強。
本實施例中,所述環狀電極7與主轉軸2的外壁之間墊設有絕緣圈72,通過絕緣圈72避免了環狀電極7之間的相互干擾。
本實施例中,所述旋轉座3還安裝有電磁閥組35,該電磁閥組35電連接于電控裝置34與環狀電極7,所述第二油接孔21通過電磁閥組35連接于工作臺33,電磁閥組35可靈活控制多個工作臺。
本實施例中,所述電控裝置34為PLC控制器,該PLC控制器電連接于電磁閥組35,利用PLC控制器更智能的控制油路,自動化程度高。
如圖7所示為本發明的實施例二,與上述實施例一的不同之處在于:所述環槽油路6為開設于主轉軸2的外壁的外環槽61,在主轉軸2的外壁開設外環槽61也可以實現主轉軸2在轉動時油壓裝置9繼續向工作臺33供油的效果。
在本發明的描述中,需要說明的是,對于方位詞,如有術語“中心”,“橫向(X)”、“縱向(Y)”、“豎向(Z)”“長度”、“寬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豎直”、“水平”、“頂”、“底”、“內”、“外”、“順時針”、“逆時針”等指示方位和位置關系為基于附圖所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僅是為了便于敘述本發明和簡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裝置或元件必須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方位構造和操作,不能理解為限制本發明的具體保護范圍。
此外,如有術語“第一”、“第二”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為指示或暗示相對重要性或隱含指明技術特征的數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隱含包括一個或者多個該特征,在本發明描述中,“數個”的含義是兩個或兩個以上,除非另有明確具體的限定。
在本發明中,除另有明確規定和限定,如有術語“組裝”、“相連”、“連接”術語應作廣義去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連接,也可以是可拆卸連接,或一體地連接;也可以是機械連接;可以是直接相連,也可以是通過中間媒介相連,可以是兩個元件內部相連通。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以根據具體情況理解上述的術語在本發明中的具體含義。
以上所述實施例僅表達了本發明的若干實施方式,其描述較為具體和詳細,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為對本發明專利范圍的限制。應當指出的是,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發明構思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變形和改進,這些都屬于本發明的保護范圍。因此,本發明專利的保護范圍應以所附權利要求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