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治療牙痛的中藥制劑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中藥制劑,特別是一種治療牙痛的中藥制劑。
背景技術:
牙痛是牙齒疾病常見癥狀之一,表現癥狀多種多樣又與其引發病因多種多樣相關,按中醫理論觀點認為牙痛屬于“牙室”、“齒動”、“齒豁”范圍,引發牙痛的主要病因是胃腸積熱,氣血虛弱,腎元虧損以及口腔不潔等。臨床上對牙痛的治療方法和藥物多以清熱瀉火, 涼血解毒,消腫止痛為主。常采用中西結合、西藥輸液止痛消炎,治標,中藥繼續消炎治愈根治。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治療牙痛的中藥制劑,它由下述重量份比的中藥原料組成白蒺藜(蒺藜)10 14,骨碎補8 12,連翹7 11,牙皂(皂角)7 11,荊芥6 10, 牛蒡子5 7,薄荷2 8,細辛2 4,升麻2 4。本發明的最佳組方重量份比為白蒺藜 (蒺藜)12,骨碎補10,連翹9,牙皂(皂角)9,荊芥8,牛蒡子6,薄荷5,細辛3,升麻3。本發明藥品可制成中成藥,包括水劑、散劑、丸劑。本發明藥物經發明人多年牙科門診臨床應用,對多種牙痛具有疏風散結、止痛消炎、消腫,療效滿意,有效率90%以上,一般2 4天牙痛完全消炎、無毒副作用。
具體實施例方式實施例一
一種治療牙痛的中藥制劑,由下述重量份的原料藥物組成白蒺藜(蒺藜)10 14,骨碎補8 12,連翹7 11,牙皂(皂角)7 11,荊芥6 10,牛蒡子5 7,薄荷2 8,細辛2 4,升麻2 4,將九種藥材粉碎至粒徑為0. 5 mm以下的粉末按比例混合均勻裝于布袋內扎口,置于煎煮器加6 10倍于藥材總重量份的水,經SOtlC IOOtlC煎煮2 4小時, 藥渣榨干,藥液過濾、冷卻或為水劑裝玻璃瓶或濃縮干燥制成散劑或丸劑。實施例二
一種治療牙痛的中藥制劑,由下述重量份的原料藥物組成白蒺藜(蒺藜)12,骨碎補10, 連翹9,牙皂(皂角)9,荊芥8,牛蒡子6,薄荷5,細辛3,升麻3,將九種藥材粉碎至粒徑為0. 5 mm以下的粉末按比例混合均勻裝于布袋內扎口,置于煎煮器加6 10倍于藥材總重量份的水,經SOtlC IOOtlC煎煮2 4小時,藥渣榨干,藥液過濾、冷卻或為水劑裝玻璃瓶或濃縮干燥制成散劑或丸劑。
權利要求
1.一種治療牙痛的中藥制劑,其特征在于它由下述重量份比的中藥原料組成白蒺藜10 14,骨碎補8 12,連翹7 11,牙皂7 11,荊芥6 10,牛蒡子5 7,薄荷 2 8,細辛2 4,升麻2 4。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治療牙痛的中藥制劑,其特征在于它由下述重量份比的中藥原料組成白蒺藜12,骨碎補10,連翹9,牙皂9,荊芥8,牛蒡子6,薄荷5,細辛3,升麻 3。
3.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種治療牙痛的中藥制劑,它包括水劑、散劑、丸劑。
全文摘要
一種治療牙痛的中藥制劑,由下述重量份的原料藥物組成白蒺藜(蒺藜)10~14,骨碎補8~12,連翹7~11,牙皂(皂角)7~11,荊芥6~10,牛蒡子5~7,薄荷2~8,細辛2~4,升麻2~4,將九種藥材粉碎至粒徑為0.5㎜以下的粉末按比例混合均勻裝于布袋內扎口,置于煎煮器加6~10倍于藥材總重量份的水,經80℃~100℃煎煮2~4小時,藥渣榨干,藥液過濾、冷卻或為水劑裝玻璃瓶或濃縮干燥制成散劑或丸劑。它對治療牙痛效果顯著,有效率90%以上,治愈率80%發上,無毒副作用。
文檔編號A61K36/71GK102274304SQ201110202220
公開日2011年12月14日 申請日期2011年7月19日 優先權日2011年7月19日
發明者鄒初華, 鄒國科 申請人:鄒國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