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治療魚類九江頭槽絳蟲病的中藥配方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水產養殖技術領域,具體地說是一種治療魚類九江頭槽絳蟲病的中藥配方。
背景技術:
九江頭槽絳蟲(Bothriocephalus gowkongensis veh)蟲體為平帶狀,長;35-80 毫米,寬0.33-1. 17毫米。九江頭槽絳蟲的中間宿主為劍水蚤,終宿主為魚類,寄生在魚類的腸里,以頭槽吸附在腸壁上,吸取魚的營養。少量寄生時,病魚體表無明顯癥狀。由于腸內寄生蟲密集,造成機械阻塞,肉眼可見白色團狀蟲體。嚴重時可使寄主營養不良,體重減輕,體表黑色素增加,離群獨游,浮游水面,口張開呈不安狀。嚴重的魚池,可引起草魚幼魚大量死亡。此病主要危害青、草、鰱、鳙等魚種,尤其是對草魚種危害特別嚴重,往往會造成大批的死亡,越冬魚種死亡率更高,有的高達90%以上。九江頭槽絳蟲抗藥性強,治療難度大,因此發明一種治療魚類九江頭槽絳蟲病的藥物是十分必要的。中草藥是一種使用方便、效果好、 醫療成本低、無副作用藥物,發明中草藥治療魚類九江頭槽絳蟲病對于發展水產養殖,提高水產養殖業經濟收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使用方便、效果好、醫療成本低、無副作用的治療魚類九江頭槽絳蟲病的中藥配方。為實現本發明的目的,采用的技術方案通過如下方式實現一種治療魚類九江頭槽絳蟲病的中藥配方,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藥配方中含有貫仲、鶴虱、雷丸、檳榔、青皮、甘草、豆粉、面粉、水。所述的中藥配方中各味中藥的重量份數比的有效范圍是貫仲19-23份,鶴虱 18-22份,雷丸17-19份,檳榔15-18份,青皮21-25份,甘草26-28份,豆粉75-80份,面粉 15-17 份,水 190-210 份。在本發明中所述的中藥配方中各味中藥的最佳重量份數比為貫仲21份,鶴虱20 份,雷丸18份,檳榔17份,青皮23份,甘草27份,豆粉78份,面粉16份,水200份。在上述中藥配比的成分中貫仲、鶴虱、雷丸、檳榔具有強烈的驅蟲、殺蟲作用。青皮含橙皮苷(C28H340M),具有疏肝破氣,消積化滯的功效。 甘草具有補脾益氣,清熱解毒,緩急止痛,調和諸藥,緩解藥物毒性、烈性作用。本發明以貫仲、鶴虱、雷丸、檳榔為主藥,以青皮、甘草為輔藥。在本發明中制備該中藥配方及使用方法是先將貫仲、鶴虱、雷丸、檳榔、青皮洗凈、干燥、粉碎備用,按比例稱取貫仲、鶴虱、雷丸、檳榔、青皮、豆粉、面粉各味藥材并將這些藥材混合均勻。再稱取甘草,加水煮沸,文火15 分鐘煎汁。將混合好的藥物與甘草汁均勻混合、攪拌,調勻后制成顆粒藥餌備用。需使用時,只需將藥餌投入養殖池塘供魚類攝食,連喂5 7天即可,魚類食后,就可達到治療效果。本發明一種治療魚類九江頭槽絳蟲病的中藥,有益效果是,藥物原料易購,加工容易,使用方法簡單。治療魚類九江頭槽絳蟲病效果好,魚類食后無毒副作用,不影響魚類水體生長環境。
具體實施例方式為對本發明進行詳細說明,下面結合具體實施例做進一步說明實施例一準確稱取貫仲21g,鶴虱20g,雷丸18g,檳榔17g,青皮23g,將四種藥物洗凈、涼干、 磨碎成粉,混合均勻;然后取甘草27g洗凈、涼干、座磨碎,加水200g,煮沸、文火15分鐘煎汁;將藥粉、藥液與78g豆粉、16g面粉均勻混合、攪拌,調勻后制成顆粒藥餌涼干備用。用實施例一制得的顆粒藥餌投入草魚魚種池塘,投喂10000尾草魚魚種,連續7 天,在用藥過程中,每隔2 3天用90%晶體敵百蟲化水全池潑灑一次,使池水呈0. 5mg/ kg,殺滅中間寄主劍水蚤,草魚魚種九江頭槽絳蟲病痊愈。實施例二 準確稱取貫仲42g,鶴虱40g,雷丸36g,檳榔34g,青皮46g,將四種藥物洗凈、涼干、 磨碎成粉,混合均勻;然后取甘草54g洗凈、涼干、座磨碎,加水400g,煮沸、文火15分鐘煎汁;將藥粉、藥液與156g豆粉、32g面粉均勻混合、攪拌,調勻后制成顆粒藥餌涼干備用。用實施例二制得的顆粒藥餌投入草魚魚種池塘,投喂20000尾青魚魚種,連續7 天,在用藥過程中,每隔2 3天用90%晶體敵百蟲化水全池潑灑一次,使池水呈0. 5mg/ kg,殺滅中間寄主劍水蚤,青魚魚種九江頭槽絳蟲病痊愈。以上顯示和描述了本發明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發明的優點。本行業的技術人員應該了解,本發明不受上述實施例的限制,上述實施例和說明書中描述的僅為本發明的優選例,并不用來限制本發明,在不脫離本發明精神和范圍的前提下,本發明還會有各種變化和改進,這些變化和改進都落入要求保護的本發明范圍內。本發明要求保護范圍由所附的權利要求書及其等效物界定。
權利要求
1.一種治療魚類九江頭槽絳蟲病的中藥配方,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藥配方中含有貫仲、鶴虱、雷丸、檳榔、青皮、甘草、豆粉、面粉、水。
2.如權利要求1所述治療魚類九江頭槽絳蟲病的中藥配方,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藥配方中各味中藥的重量份數比的有效范圍是貫仲19-23份,鶴虱18-22份,雷丸17-19份,檳榔15-18份,青皮21-25份,甘草26-28份,豆粉75-80份,面粉15-17份,水190-210份。
3.如權利要求2治療魚類九江頭槽絳蟲病的中藥配方,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藥配方中各味中藥的最佳重量份數比為貫仲21份,鶴虱20份,雷丸18份,檳榔17份,青皮23份, 甘草27份,豆粉78份,面粉16份,水200份。
4.根據權利要求2制備該魚類九江頭槽絳蟲病的中藥配方的工藝,其特征在于(a)將貫仲、鶴虱、雷丸、檳榔、青皮洗凈、干燥、粉碎備用;(b)按比例準確稱取貫仲、鶴虱、雷丸、檳榔、青皮、豆粉、面粉各物質,混合均勻;(c)按比例準確稱取甘草27份,加入200份水,煮沸、文火15分鐘煎汁。 (4)將(b)所述混合物與甘草汁均勻混合、攪拌,調勻后制成顆粒藥餌。
全文摘要
一種治療魚類九江頭槽絳蟲病的中藥配方,屬于水產養殖技術領域,該中藥中含有貫仲19-23份,鶴虱18-22份,雷丸17-19份,檳榔15-18份,青皮21-25份,甘草26-28份,豆粉75-80份,面粉15-17份,水190-210份。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藥物原料易購,加工容易,使用方法簡單。治療魚類九江頭槽絳蟲病效果好,魚類食后無毒副作用,不影響魚類水體生長環境。
文檔編號A61K36/889GK102397421SQ20111025190
公開日2012年4月4日 申請日期2011年8月29日 優先權日2011年8月29日
發明者常先苗 申請人:常先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