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醫療廢液收集系統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臨床上配合真空負壓吸引器使用、能夠防止醫療廢液產生二次污染的醫療廢液收集系統。
背景技術:
在臨床治療過程中,尤其是手術室、急診室等需要清除病人血液、痰液、人體組織或體液的手術過程中,需要使用負壓吸引系統吸收并保存這些醫療廢液,從而杜絕醫院內二次污染的現象。現有的負壓吸引系統主要包括支架和固定在支架上的若干個收集筒。該收集筒包括軟袋、硬質筒體和頂蓋。軟袋設置于硬質筒體內,該軟袋與硬質筒體的內壁之間具有空隙。硬質筒體的側壁上設有與該軟袋和硬質筒體內壁之間的空隙連通的導氣接頭組件。頂蓋罩設在硬質筒體的口部,且該頂蓋與軟袋密封連接。作為現有技術的一種典型結構,導氣接頭組件包括空心螺絲和三通接頭。在硬質筒體的側壁上設有一通孔,空心螺絲從硬質筒體的內部穿過該通孔,與設置在硬質筒體側壁外側的三通接頭連通。該三通接頭與一負壓裝置相連,用以將硬質筒體內壁與軟袋之間的空氣抽出,該負壓裝置例如可采用真空泵。頂蓋包括蓋體本體和設置在該蓋體本體周緣的側壁;側壁設有一凹槽,該凹槽的形狀與硬質筒體的口部形狀相適配,硬質筒體的口部嵌入在凹槽內。
現有的負壓吸引系統中,通常設有一組將軟袋內的空氣抽出的管路、一組將硬質筒體內壁與軟袋之間的空氣抽出的管路以及一組醫療廢液收集管路。該醫療廢液收集管路將幾個收集筒的軟袋串聯連接在一起,當一個軟袋達到了設定容積,醫療廢液會通過軟袋之間的連接管進入到下一個軟袋。在臨床實踐中,采用三組連接管路的結構過于繁雜,容易造成醫護人員接錯連接管路,從而給手術和護理增添不必要的麻煩。
另外,采用負壓吸引系統抽吸廢液時,在所有收集筒的軟袋都達到了設定容積后, 必須更換新的軟袋極其配套管路。在更換操作中,由于硬質筒體內壁與軟袋之間已經抽吸為負壓,使得醫護人員必須花費很大的力氣并找準可操作位置才能將頂蓋及軟袋從硬質筒體內取出,給醫護人員的操作造成了不便。發明內容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提供一種醫療廢液收集系統,其與現有產品相比,省去了一組將硬質筒體內壁與軟袋之間的空氣抽出的管路,并且在更換軟袋時易于取下頂蓋。
本發明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醫療廢液收集系統,包括支架和若干個收集筒; 若干個收集筒固定在支架上;每一收集筒包括軟袋、硬質筒體和頂蓋;軟袋設置于硬質筒體內,該軟袋與硬質筒體的內壁之間具有空隙;硬質筒體的側壁上設有與該軟袋和硬質筒體內壁之間的空隙連通的導氣接頭組件;頂蓋罩設 在硬質筒體的口部,且該頂蓋與軟袋密封連接;其特點是,支架設有抽氣出口、進氣入口、與若干個收集筒的數量相等的若干個分支通氣口、將抽氣出口與若干個分支通氣口連通的第一氣體通道以及將進氣入口與若干個分支通氣口連通的第二氣體通道,若干個分支通氣口一一對應地分別與若干個收集筒的導氣接頭組件連通,抽氣出口用于與負壓源連通。
上述的醫療廢液收集系統,其中,支架包括立柱和設置在立柱上的分支部;抽氣出口、進氣入口、若干個分支通氣口、第一氣體通道和第二氣體通道均設置在該分支部上。
上述的醫療廢液收集系統,其中,立柱內設有中心氣室;該醫療廢液收集系統還包括一可向進氣入口充氣的打氣裝置;打氣裝置包括可在中心氣室內上下滑動的活塞以及與該活塞相連的活塞桿;該活塞將中心氣室分隔成上腔和下腔;上腔與大氣連通,下腔的側壁上設有壓縮空氣出口,該壓縮空氣出口通過管路與進氣入口連通,在壓縮空氣出口、管路或進氣入口上設有開關閥。
本發明具有以下優點1.本發明利用設置在支架上的抽氣出口、分支通氣口和第一氣體通道,替代了現有技術中將硬質筒體內壁與軟袋之間的空氣抽出的管路。由于減少了一組外接管路,使得本發明的廢液收集系統的結構更加簡單,并方便了醫護人員的操作;2.在抽廢液過程結束后,醫護人員通過關閉設于抽氣出口的第一開關閥,打開設于進氣入口的第二開關閥,使第二氣體通道連通于大氣環境中,空氣迅速進入硬質筒體內壁與軟袋之間的空隙,從而便于醫護人員將頂蓋從硬質筒體口部取下;3.本發明還設有打氣裝置。在需要更換軟袋時,醫護人員提拉并迅速下壓打氣裝置的活塞操作手柄,使軟袋與硬質筒體內壁之間空隙內的氣壓增大,從而可自動將軟袋上的頂蓋從硬質筒體口部頂起,無需醫護人員手動將頂蓋從硬質筒體口部取下。
圖1是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的醫療廢液收集系統的立體結構示意圖;圖2是圖1的俯視不意圖;圖3是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的醫療廢液收集系統的側視示意圖;圖4是圖3的A-A劑面不意圖;圖5是圖4的P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圖;其中,活塞處于向上運動的狀態; 圖6是圖4的P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圖;其中,活塞處于向下運動的狀態;圖7是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的打氣裝置的工作狀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做出進一步說明。
請參考圖1至圖4。本發明的醫療廢液收集系統包括支架I和若干個收集筒2。該若干個收集筒2固定在支架I上。每一收集筒2包括軟袋21、硬質筒體22和頂蓋23。軟袋21內置于硬質筒體22內,該軟袋21與硬質筒體22的內壁之間具有空隙24。硬質筒體 22的側壁上設有與空隙24連通的導氣接頭組件25。在一種實施方式中,該導氣接頭組件 25包括導氣接頭251和空心螺絲,導氣接頭251設置在硬質筒體22的側壁外側,空心螺絲穿過硬質筒體的側壁,與該導氣接頭251連通。導氣接頭251可以是一兩通管或三通管。頂蓋23罩設在硬質筒體22的口部,且該頂蓋23與軟袋21密封連接。在一種實施方式中,頂蓋包括一蓋體本體和設置在該蓋體本體周緣的側壁;側壁設有一凹槽,該凹槽的形狀與硬質筒體22的口部形狀相適配,硬質筒體22的口部嵌入在凹槽內。
支架I設有與若干個收集筒2的數量相等的若干個分支通氣口 101、抽氣出口 102、進氣入口 103、將抽氣出口 102與若干個分支通氣口 101連通的第一氣體通道以及將進氣入口 103與若干個分支通氣口 101連通的第二氣體通道,該若干個分支通氣口 101—— 對應地分別與若干個收集筒的導氣接頭組件25連通,抽氣出口 102用于與外部的負壓源連通。
抽氣出口 102設有用于開關該抽氣出口 102的第一開關閥31。第一開關閥31處于開啟狀態時,每一收集筒的硬質筒體內壁與軟袋之間的空氣依次通過導氣接頭組件25、 分支通氣口 101、第一氣體通道和抽氣出口 102后被負壓源抽出。
進氣入口 103設有用于開關該進氣入口的第二開關閥32。第二開關閥32處于開啟狀態時,外部的空氣可依次通過進氣入口 103、第二氣體通道、分支通氣口 101和導氣接頭組件25后進入收集筒的硬質筒體內壁與軟袋之間的空隙24。在一種實施方式中,進氣入口 103通過第二開關閥32與大氣連通。
在圖1至圖4所示出的實施方式中,支架I包括立柱11、分支部12、收集筒固定裝置13以及移動底座14。其中,收集筒固定裝置13設置在立柱11上,用于固定收集筒2。該收集筒固定裝置13例如可以是卡圈、卡箍或筒夾等。移動底座14上設有一卡口,立柱11 的下端卡設在該卡口內,從而將立柱11固定在移動底座14上。移動底座14的底部設有多個萬向滾輪141,使支架I易于朝各個方向自由移動。每一萬向滾輪上還設有制動裝置,在支架I移動到指定位置后,可利用該制動裝置使支架I定位。
分支部12固定在立柱11上。抽氣出口 102、進氣入口 103、若干個分支通氣口 101、 第一氣體通道和第二氣體通道均設置在分支部12上,該分支部的形狀并不局限于圖1至圖 4所示出的形狀。
上述的若干個收集筒2是指收集筒的數量為一個或多個,如兩個、三個等等。圖中示出了在支架I上固定放置四個收集筒2的示例,分支通氣口 101的數量與固定在支架 I上的收集筒的數量相同,同樣為四個,該四個分支通氣口 101 —一對應地分別與四個收集筒上的導氣接頭組件25連通。收集筒2的數量可以根據臨床治療的需要進行增減。
在需要進行廢液抽吸時,關閉第二開關閥32,打開第一開關閥31,開始進行負壓抽吸。負壓抽吸結束后,關閉第一開關閥31,打開第二開關閥32,使進氣入口 103與大氣連通,空氣依次通過第二氣體通道、分支通氣口 101和導氣接頭組件25進入收集筒的硬質筒體內壁與軟袋之間的空隙24,從而便于醫護人員將頂蓋從硬質筒體口部取下。
為了使醫護人員能夠方便地更換軟袋,在本發明的一種實施方式中,該醫療廢液收集系統還包括一可向進氣入口 103充氣的打氣裝置。在立柱11內設有中心氣室110,該中心氣室110呈圓柱形。該打氣裝置包括可在中心氣室110內上下滑動的活塞41以及與活塞41相連的活塞桿42。中心氣室110的上端設有端蓋111,活塞桿42穿過端蓋111,活塞桿42的下端與活塞41相連,活塞桿42的上端設有手柄43。活塞41將中心氣室110分隔成上腔IlOa和下腔IlOb ;上腔IlOa與大氣連通,下腔IlOb大致封閉,下腔IlOb的側壁上設有壓縮空氣出口 104,該壓縮空氣出口通過管路5與進氣入口 103連通。如圖7所示。 在壓縮空氣出口 104、管路5或進氣入口 103上設有開關閥,以開啟或切斷空氣輸送的路徑。
活塞41的結構可使得向上拉活塞41的時候,上腔IlOa內的空氣可以進入到下腔IlOb內;而向下壓活塞41的時候,下腔IlOb內的空氣不會進入到上腔IlOa內。圖5和圖 6示出了活塞41的一個具體實施例。如圖所示,活塞41包括基板部411、設置在該基板部 411上的倒置圓臺體部412和設置在該活塞上的進氣通道413,倒置圓臺體部412的底部與基板部411連接,倒置圓臺體部412的頂部與活塞桿42的下端連接;在倒置圓臺體部412 外套設有用于密封的膠圈414。進氣通道413的一端設有進氣口 413a,另一端設有出氣口 413b,進氣口 413a設置在倒置圓臺體部412的側面上,出氣口 413b設置在基板部411的底面上。當上拉活塞41時,打氣裝置處于吸氣工作狀態,如圖5所示,膠圈414在重力的作用下落在基板部411上,上腔IlOa內的空氣通過進氣通道413進入到下腔110b。當下壓活塞 41時,下腔IlOb的空氣體積減小,壓強增大,打氣裝置處于壓縮空氣的工作狀態,如圖6所示,膠圈414在倒置圓臺體部412的擠壓下與中心氣室110的周壁形成密封,進氣通道413 位于膠圈414的下方,下腔IlOb內的空氣無法進入到上腔110a。
在需要更換軟袋時,醫護人員握住手柄43迅速下壓,使立柱11的中心氣室110內產生一定強度的正壓,空氣通過壓縮空氣出口 104和管路5進入到進氣入口 103,再通過第二氣體通道、分支通氣口 101和導氣接頭組件25進入到每一收集筒的硬質筒體與軟袋之間的空隙24中,借助該正壓,將頂蓋23頂起,使頂蓋23自動與硬質筒體22脫離,無需醫護人員手動將頂蓋從硬質筒體口部取 下。
本實施方案的描述結合了特定的實施例,但是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應該理解本發明并不限于在此描述的實施例,并可以進行各種修改和變化而不背離本發明的精神和范圍。
權利要求
1.一種醫療廢液收集系統,包括支架和若干個收集筒;所述的若干個收集筒固定在所述的支架上;每一收集筒包括軟袋、硬質筒體和頂蓋;所述軟袋設置于所述硬質筒體內,該軟袋與硬質筒體的內壁之間具有空隙;所述硬質筒體的側壁上設有與該軟袋和硬質筒體內壁之間的空隙連通的導氣接頭組件;所述頂蓋罩設在所述硬質筒體的口部,且該頂蓋與所述軟袋密封連接;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設有抽氣出口、進氣入口、與所述若干個收集筒的數量相等的若干個分支通氣口、將所述抽氣出口與所述若干個分支通氣口連通的第一氣體通道以及將所述進氣入口與所述若干個分支通氣口連通的第二氣體通道,所述的若干個分支通氣口一一對應地分別與若干個收集筒的導氣接頭組件連通,所述的抽氣出口用于與負壓源連通。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醫療廢液收集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抽氣出口設有用于開關該抽氣出口的第一開關閥。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醫療廢液收集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進氣入口設有用于開關該進氣入口的第~■開關閥。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醫療廢液收集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架包括立柱和設置在立柱上的分支部; 所述的抽氣出口、進氣入口、若干個分支通氣口、第一氣體通道和第二氣體通道均設置在該分支部上。
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醫療廢液收集系統,其特征在于, 所述立柱內設有中心氣室; 該醫療廢液收集系統還包括一可向所述進氣入口充氣的打氣裝置;所述的打氣裝置包括可在所述中心氣室內上下滑動的活塞以及與該活塞相連的活塞桿;該活塞將所述中心氣室分隔成上腔和下腔; 所述上腔與大氣連通,所述下腔的側壁上設有壓縮空氣出口,該壓縮空氣出口通過管路與所述進氣入口連通,在所述的壓縮空氣出口、所述的管路或所述的進氣入口上設有開關閥。
6.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醫療廢液收集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包括基板部、設置在該基板部上的倒置圓臺體部和設置在該活塞上的進氣通道,所述倒置圓臺體部的底部與所述基板部連接,所述倒置圓臺體部的頂部與所述活塞桿的下端連接;所述的倒置圓臺體部套設有用于密封的膠圈; 所述進氣通道的一端設有進氣口,另一端設有出氣口,所述進氣口設置在所述倒置圓臺體部的側面上,所述出氣口設置在所述基板部的底面上。
7.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醫療廢液收集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頂蓋包括一蓋體本體和設置在該蓋體本體周緣的側壁;所述側壁設有一凹槽,該凹槽的形狀與所述硬質筒體的口部形狀相適配,硬質筒體的口部嵌入在所述凹槽內。
8.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醫療廢液收集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架還包括一移動底座,所述立柱的下端固定在該移動底座上,所述移動底座的底面設有多個萬向滾輪。
9.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醫療廢液收集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導氣接頭組件包括導氣接頭和空心螺絲;所述的導氣接頭設置在硬質筒體的側壁外側,所述的空心螺絲穿過硬質筒體的側壁,與該導氣接頭連通。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醫療廢液收集系統,包括支架和固定在支架上的若干個收集筒。每一收集筒包括軟袋、硬質筒體和頂蓋;軟袋設置于硬質筒體內,并與硬質筒體的內壁之間具有空隙;硬質筒體的側壁上設有與該空隙連通的導氣接頭組件。支架設有抽氣出口、進氣入口、與若干個收集筒的數量相等的若干個分支通氣口、將抽氣出口與若干個分支通氣口連通的第一氣體通道以及將進氣入口與若干個分支通氣口連通的第二氣體通道,若干個分支通氣口一一對應地分別與若干個收集筒的導氣接頭組件連通,抽氣出口用于與負壓源連通。與現有產品相比,本發明省去了一組將硬質筒體內壁與軟袋之間的空氣抽出的管路,并且在更換軟袋時易于取下頂蓋。
文檔編號A61M27/00GK103028189SQ20111030389
公開日2013年4月10日 申請日期2011年10月10日 優先權日2011年10月10日
發明者梁洪岐 申請人:美昕醫療器械(上海)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