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豆精品无码国产在线播放,国产亚洲精品成人AA片新蒲金,国模无码大尺度一区二区三区,神马免费午夜福利剧场

給藥裝置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921604閱讀:245來源:國知局
專利名稱:給藥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對裝有制劑的制劑注射器進行安裝并能夠對生物體等輸送制劑的給藥裝置,更詳細來說,涉及給藥裝置主體和制劑注射器的裝卸。
背景技術
以往,作為用于簡單地將制劑輸送生物體的給藥裝置,以手動對生物體進行穿刺而注入制劑后進行抜針的給藥裝置被實際應用。
例如,在專利文獻I中公開有如下結構如圖1(a)所示,相對于注射器套4插入裝有制劑的制劑注射器3后,如圖1(b)所示,相對于給藥裝置I安裝注射器套4,該給藥裝置 I包含用于壓出活塞2的輸送壓出按鈕(未圖示)。注射器套4具有能夠安裝穿刺針的穿刺針安裝部4
a ;能夠嵌合并固定在給藥裝置I的裝卸用槽Ia內的裝卸用突起4b ;能夠讓制劑注射器3插入的殼體4c。
專利文獻1:日本特表2002-502296號公報(平成14年I月22日公布)
然而,在上述現有的給藥裝置中,具有如下所示的問題點。
S卩,在上述公報所公開的給藥裝置中,將制劑注射器3插入注射器套4后,以將裝卸用突起4b固定在裝卸用槽Ia中的方式安裝在給藥裝置I上, 將用于注入制劑的穿刺針安裝在穿刺針安裝部4a上。然后,設定制劑的注入量,穿刺到身體內,按壓輸送壓出按鈕, 注入制劑,然后,從身體抜出針。
因此,在上述現有的給藥裝置中,如圖1 (b)所示,相對于給藥裝置I安裝插入有制劑注射器3的注射器套4時,制劑注射器3有可能從注射器套4伸出或落下。而且,在進行上述安裝時,需要使活塞2的位置與制劑注射器3的后端部(密封橡膠3b) —致的操作,對患者來說,存在難以處理的問題。發明內容
本發明用于解決上述課題,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能夠簡單且可靠地裝卸制劑注射器,并能夠提高可靠性和操作性的給藥裝置。
本發明的給藥裝置對裝有制劑的制劑注射器進行安裝,并將制劑輸送給生物體, 其中,具備大致筒狀的注射器套、活塞部、活塞箱。大致筒狀的注射器套在內周面側保持制劑注射器。活塞部按壓制劑注射器的后端部。活塞箱內部包括活塞部,在大致筒狀的內周面側將注射器套的外周面向活塞部的方向引導,注射器套以能夠裝卸的方式安裝在該活塞箱上。
在此,在大致筒狀的注射器套內插入制劑注射器的狀態下,在以使制劑注射器的后端部分相對于活塞部接近配置的方式安裝注射器套的給藥裝置中,通過活塞箱內部包括活塞部,在筒狀的內周面上,將注射器套向活塞部的方向引導。
由此,用戶將制劑注射器裝入注射器套內,然后,能夠沿活塞箱的內周面將注射器套插入到活塞部附近。由此,能夠使相對于活塞箱進行安裝的注射器套的安裝穩定,并且防止制劑注射器從注射器套脫落等的不良情況的發生,而將注射器套可靠地安放在裝置內。
本發明的給藥裝置對裝有制劑的制劑注射器進行裝填,并將制劑輸送給生物體, 其中,具備注射器套、活塞部、注射器座。注射器套是在內周面側保持制劑注射器的大致筒狀的部件?;钊堪磯褐苿┳⑸淦鞯暮蠖瞬?。注射器座在規定的位置包括活塞部,在筒狀的內周面側將制劑注射器的外周面向活塞部的方向引導,其外周面與注射器套的內周面能夠裝卸地嵌合。
通過此種結構,使用者能夠容易將制劑注射器裝填到該給藥裝置中,不需要進行活塞部與制劑注射器的后端部的對位。因此,能夠減輕使用者的負擔。
本發明的給藥裝置對裝有制劑的制劑注射器進行裝填,并將制劑輸送給生物體, 其中,具備主體部、形成主體部的內箱、注射器座、彈簧、注射器套。注射器座搭載在內箱內, 保持制劑注射器。彈簧朝一個方向對注射器座施力。注射器套的前端部分可裝卸地安裝有用于將制劑輸送生物體的針部,且注射器套覆蓋制劑注射器,并且其端面上具有傾斜角度不同的凹凸面,與注射器座及/或內箱協同動作而將制劑注射器安裝在主體部。
通過此種結構,能夠提供一種注射器套的安裝輕松而卸下費事即安裝容易而取下難的操作性和可靠性優良的給藥裝置。
本發明的給藥裝置對裝有制劑的制劑注射器進行裝填,并將制劑輸送給生物體, 其中,具備主體部、筒狀的注射器座、筒狀的注射器套、內箱、前端帽。主體部輸送制劑。筒狀的注射器座設置在主體部,并將制劑注射器從后端部側插入。筒狀的注射器套在內周面側保持制劑注射器,并且將制劑注射器從前端部側插入。內箱引導注射器套并相對于注射器套嵌合為能夠裝卸。前端帽引導主體部并相對于主體部嵌合為能夠裝卸,并且向主體部進行安裝時,與注射器套連動而移動。
通過此種結構,向主體部安裝前端帽時,通過使前端帽與注射器套連動而移動,即使在注射器套的安裝不充分的情況下,也能夠將注射器套引導到正常的安裝位置。其結果, 使用者能夠容易且可靠地將注射器套或前端帽安裝在該給藥裝置上。
本發明的給藥裝置對裝有制劑的制劑注射器進行裝填,并將制劑輸送給生物體, 其中,具備主體部、筒狀的注射器套、前端帽。在注射器套中,具有針的針部能夠裝卸,該針為了輸送制劑而刺入生物體并注入所述制劑。前端帽覆蓋注射器套的一部分或全部,與主體部能夠裝卸地嵌合,并且具有讓針滑動的前端開口部。而且,在前端帽中,經由前端開口部取下針部的帽時,能夠使所述帽向前端側移動而從針部取下所述帽。
通過此種結構, 將手指插入前端帽的前端開口部而取下針部的保護帽等時,能夠使保護帽向前端側方向移動而將其取下。其結果,使用者能夠容易將針部的保護帽或針帽從該給藥裝置取下。


圖1 (a)是現有的給藥裝置的構成部件圖。(b)是現有的給藥裝置的制劑注射器裝配圖。圖2是本發明的實施方式1的給藥裝置的整體立體圖。圖3是示出圖2的給藥裝置的構成部件的內部剖面圖。圖4是示出在圖2的給藥裝置中將制劑注射器安裝到注射器套內的狀態的內部剖 面圖。圖5是示出在圖2的給藥裝置中將注射器套安裝在主體上的狀態的內部剖面圖。圖6是示出在圖2的給藥裝置中安裝有穿刺針的狀態的內部剖面圖。圖7是示出在圖2的給藥裝置中安裝有前端帽的狀態的內部剖面圖。圖8是示出圖2的給藥裝置的投藥狀態的內部剖面圖。圖9是示出圖2的給藥裝置的投藥后的狀態的內部剖面圖。圖10是示出本發明的另ー實施方式2的給藥裝置的注射器套和制劑注射器的內 部剖面圖。圖11是示出在圖10的給藥裝置中將制劑注射器安裝到注射器套內的狀態的內部 剖面圖。圖12是示出在圖10的給藥裝置中將制劑注射器從注射器套中取出的狀態的內部 剖面圖。圖13是示出從給藥裝置包含的注射器套的端面觀察時的結構的圖10的ム部分的 放大圖。圖14是示出本發明的又ー實施方式3的給藥裝置的構成部件的內部剖面圖。圖15是示出在圖14的給藥裝置中將制劑注射器安裝到注射器座內的狀態的內部 剖面圖。圖16是示出在圖14的給藥裝置中將注射器套安裝在主體上的狀態的內部剖面 圖。圖17是示出在圖14的給藥裝置中安裝有穿刺針的狀態的內部剖面圖。圖18是示出在圖14的給藥裝置中安裝有前端帽的狀態的內部剖面圖。圖19是示出圖14的給藥裝置的投藥狀態的內部剖面圖。圖20是示出圖14的給藥裝置的投藥后的狀態的內部剖面圖。圖21是示出本發明的另ー實施方式4的給藥裝置的注射器座和制劑注射器的內 部剖面圖。圖22(幻是作為參考例的給藥裝置的分解立體圖。(b)是給藥裝置中使用的針部 的構成部件圖。(c)是作為參考例的給藥裝置的前部分解立體圖。圖23是本發明的又ー實施方式5的給藥裝置的分解立體圖。圖M是上述圖23所示的給藥裝置的內箱部周邊的分解立體圖。圖25(幻是在上述圖23所示的給藥裝置中在內箱部安裝有注射器套的圖。(b)是 在上述圖23所示的給藥裝置中插入有注射器套的圖。(c)是在上述圖23所示的給藥裝置 中安裝有注射器套的圖。圖^26(a)是上述實施方式5中的注射器套與注射器座的端部關系圖。(b)是上述 實施方式6中的注射器套與注射器座的端部關系圖。圖27a是作為參考例的給藥裝置的分解立體圖。(b)是給藥裝置中使用的針部的構成部件圖。
圖28是本發明的又一實施方式7中的給藥裝置的分解立體圖。
圖29(a)是從實施方式7的針的安裝側觀察的注射器套的立體圖。(b)是從實施方式7的針的安裝側觀察的注射器套的主視圖。
圖30是將前端帽安裝在主體部上的立體圖。
圖31(a)是從安裝在主體部上的一側觀察的前端帽的立體圖。(b)是從安裝在主體部上的一側觀察的前端帽的主視圖。
圖32(a)是示出從安裝針一側觀察的注射器套的安裝為不完全狀態的主視圖。 (b)是示出從安裝針一側觀察的注射器套的安裝結束的狀態的主視圖。
圖33(a)是現有的給藥裝置的分解立體圖。(b)是給藥裝置中使用的針部的構成部件圖。
圖34是本發明的又一實施方式8的給藥裝置的分解立體圖。
圖35(a)是從與皮膚接觸一側觀察的前端帽的主視圖。(b)是從與皮膚接觸一側觀察的前端帽的立體圖。
圖36是上述前端帽的剖面圖。
圖37是從安裝在給藥裝置的主體上的一側觀察的前端帽的立體圖。
圖38是本發明的又一實施方式9的前端帽的立體圖。
圖39是本發明的又一實施方式10的前端帽的立體圖。
圖40是本發明的又一實施方式11的前端帽的立體圖。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方式I)
使用圖2 圖9,如下所述說明本發明的一實施方式的給藥裝置11。
如圖2所示,本實施方式的給藥裝置11由裝置主體的外包裝即箱體12覆蓋。給藥裝置11能夠通過電源按鈕16接通/切斷給藥裝置的電源,能夠通過抽氣按鈕17抽出制劑注射器內的空氣。而且,給藥裝置11具有在進行了抽氣動作后或各種顯示的確認等必要的操作結束時,能夠向下一步驟前進的結束按鈕18 ;在輸送藥劑的準備結束后,在藥劑輸送時進行按壓的藥劑輸送按鈕19 ;顯示充電余量或抽氣操作等的各種必要信息的LCD 20。 而且,給藥裝置11具有在箱體12的一端能夠裝卸的前端帽13。前端帽13在制劑注射器或注入藥液的穿刺針的 裝卸時根據需要進行裝卸,且具有內部確認用的確認窗13a。因此,隔著由透明材料形成的注射器套14,能夠確認制劑注射器的有無或種類、制劑的量等。
此外,如圖3所示,給藥裝置11具備插入到箱體12內部的注射器套14、制劑注射器15、活塞箱26。
(注射器套14)
如圖3所示,注射器套14具備裝卸用突起14a、注射器抵接用傾斜部14b、穿刺針安裝部14c、殼體14d、檢測用突起He、注射器安裝爪Hf。
裝卸用突起14a與設置在箱體12內的活塞箱26的內周面側形成的裝卸用槽26a嵌合。
注射器抵接用傾斜部14b形成為與內裝制劑的制劑注射器15的一端設置的注射器套抵接用傾斜部15c精度良好地抵接。
穿刺針安裝部14c是能夠安裝向皮膚注入藥液的穿刺針的部位。
殼體14d是能夠將制劑注射器15收納在內部的大致筒狀的部件。
檢測用突起14e為了按壓注射器套檢測桿24a的一端而設置,該注射器套檢測桿 24a構成在給藥裝置11的箱體12的內部。
注射器安裝爪14f支承下述的制劑注射器15的注射器端面15e,防止制劑注射器 15從注射器套14內落下。
(制劑注射器15)
制劑注射器15具有密封橡膠15a、15b、注射器套抵接用傾斜部15c、ID (識別片)15d、注射器端面15e。
密封橡膠15a、15b密封制劑注射器15的兩端,為了保存內部的制劑而設置。
注射器套抵接用傾斜部15c相對于注射器套14的一端上形成的注射器抵接用傾斜部14b高精度地抵接。
ID(識別片)15d是用于判別制劑注射器15的識別片,通過讀取該ID15d,來判別制劑注射器15內的制劑的種類等。此外,作為識別片,也可以取代ID而使用標簽或條形碼坐寸ο
在將制劑注射器15插入注射器套14內時,注射器端面15e由設置在注射器套14 上的注射器安裝爪14f支承。
(活塞箱26及其內部的結構)
活塞箱26是沿箱體12的內壁面設置的大致圓筒形狀的部件,在外周面側設有藥劑輸送按鈕19,在內周面側設有活塞22、注射器檢測開關23、注射器套檢測部24、活塞驅動用電動機27、注射器識別部31。
藥劑輸送按鈕19設置在給藥裝置11的側面,在輸送制劑時被按壓。
活塞22與制劑注射器15的后端部上設置的密封橡膠15b抵接并前進,而朝向輸送側壓出制劑。
在將裝有制劑注射器15的注射器套14插入活塞箱26內時,通過制劑注射器15 的注射器端面15e按壓注射器檢測開關23。由此,通過切換開關,能夠對注射器套14內是否安裝有制劑注射器15進行檢測。
注射器套檢測部24具有注射器套檢測桿24a、注射器套檢測桿彈簧24b、注射器套檢測開關24c。將注射器套14插入到活塞箱26內時,注射器套檢測開關24c克服注射器套檢測桿彈簧24b的彈力而移動,從而按壓注射器套檢測開關24c。由此,能夠對注射器套14 是否已經安裝在活塞箱26上進行檢測。
通過使活塞驅動用電動機27向所希望的方向旋轉而使活塞22在制劑的輸送方向上前后移動(伸縮)。
注射器識別部31讀取附設在制劑注射器15上的ID15d而對是否插入有制劑注射器15進行檢測,并判別制劑注射器15的種類等。
<給藥裝置11的操作方法>
在此,使用圖4至 圖9,說明本實施方式的給藥裝置11的操作方法。
首先,如圖4所示,將制劑注射器15插入大致圓筒形狀的注射器套14的內周面側。此時,注射器安裝爪Hf對位于制劑注射器15的后端的注射器端面15e進行支承。由此,即使注射器套14傾斜,也能夠在注射器套14內保持制劑注射器15。
然后,如圖5所示,將保持有制劑注射器15的注射器套14裝填到活塞箱26內。此時,裝卸用突起14a與裝卸用槽26a嵌合,注射器套14固定在活塞箱26內。
在此,在注射器套14的插入過程中,制劑注射器15的注射器端面15e按壓注射器檢測開關23。由此,通過切換開關,給藥裝置11對是否安裝有制劑注射器15進行檢測。
再者,通過利用注射器識別部31讀取附設在制劑注射器15上的ID15d,給藥裝置 11對插入的制劑注射器15是否含有所希望的制劑的情況進行判別。
另外,檢測用突起14e壓入注射器套檢測桿24a,切換注射器套檢測開關24c。由此,給藥裝置11能夠對是否裝填有注射器套14進行檢測。此外,此時注射器套檢測桿彈簧 24b保持為壓縮狀態。
接下來,如圖6所示,用于穿刺人體等并對穿刺處注入藥液的穿刺針28安放在處于制劑注射器15前端的穿刺針安裝部14c上。
接下來,如圖7所示,與人體的皮膚等抵接的前端帽13安裝在箱體12的藥劑輸送側的前端部。此外,前端帽13的中央形成有使穿刺針28通過的開口部13b。
如上所述,經過圖4至圖7所示的工序而進行完使用前的準備后,按壓電源按鈕 16(參照圖2),接通給藥裝置11的電源。此時,給藥裝置11確認注射器檢測開關23或注射器套檢測開關24c的狀態,來確認是否安裝有制劑注射器15或注射器套14。進而,通過注射器識別部31讀取附設在制劑注射器15上的ID15d的信息,來確認是否正確地安裝有制劑注射器15。以所述確認全部結束為條件,接受下一步的操作即按壓抽氣按鈕17(參照圖2)。
接下來,按壓抽氣按鈕17時,通過未圖示的活塞箱驅動電動機使活塞箱26整體相對于箱體12沿左向滑動約10_。接下來,啟動活塞驅動用電動機27,為了進行抽氣而使活塞22沿左向移動一定量。此時,向穿刺方向(圖中左向)按壓密封橡膠15b,從穿刺針28 排出制劑注射器15內的空氣。然后,活塞箱驅動電動機進行反轉,使活塞箱26整體相對于箱體12沿穿刺方向的相反方向(圖中右向)滑動IOmm而返回到原來的位置。
接下來,如圖8所示,雖然過渡到輸送制劑的工序,但是基本動作與抽氣動作相同。
S卩,使前端帽13相對于皮膚30抵接而按壓藥劑輸送按鈕19時,通過未圖示的活塞箱驅動電動機使活塞箱26整體相對于箱體12沿穿刺方向(圖中左向)滑動約10mm。然后,穿刺針28的前端從前端帽13露出而從皮膚30到達皮下30a。
接下來,啟動 活塞驅動用電動機27,為了制劑注入而使活塞22沿穿刺方向(圖中左向)移動一定量,沿穿刺方向(圖中左向)壓入密封橡膠15b。由此,制劑注射器15內的制劑29從穿刺針28注入到皮下30a。然后,活塞箱驅動電動機進行反轉,使活塞箱26整體相對于箱體12沿穿刺方向的相反方向(圖中右向)滑動約10_,返回到原來的位置。因此,穿刺針28從皮膚30或皮下30a抜出,返回到前端帽13內。
接下來,如圖9所示,輸送制劑后,使活塞箱26相對于箱體12后退,從皮膚30抜出穿刺針28。
在本實施方式中,如上所述,在將裝有制劑的制劑注射器15安裝在注射器套14內并能夠向生物體等輸送制劑的給藥裝置11中,具備保持制劑注射器15的注射器套14 ;將注射器套14安裝成裝卸自如的活塞箱26。
由此,相對于活塞箱26安裝制劑注射器15時,不用在意制劑注射器15落下或安裝時的姿態,而能夠容易且安全可靠地安裝注射器套14。
另外,在本實施方式中,在活塞箱26內設置注射器檢測開關23。由此,能夠容易對是否可靠地安裝有制劑注射器15進行檢測。
另外,在活塞箱26內設置注射器識別部31。由此,能夠讀取制劑注射器15的 ID15d而對是否正確地安裝有制劑注射器15進行檢測。
再者,在活塞箱26內設置注射器套檢測部24。由此,能夠容易對是否安裝了注射器套14進行檢測。
由此,通過所述檢測功能,能夠提供一種不會在意想不到的部位進行動作的安全的給藥裝置11。
(實施方式2)
關于本發明的另一實施方式的給藥裝置中使用的注射器套114的結構,使用圖 10 圖13,如下所述進行說明。此外,對于與上述實施方式I共通的結構,附加同一符號, 省略說明。
在本實施方式的注射器套114中,如圖10等所示,對于使用注射器安裝臂14h作為支承制劑注射器15后端部的部件這一方面,與上述實施方式I的注射器套14不同。
更詳細來說,如圖11所示,本實施方式的注射器套114具有能夠轉動的注射器安裝臂14h,該注射器安裝臂14h支承制劑注射器15的注射器端面15e而防止其落下。
由此,將裝有制劑注射器15的注射器套114安放在上述活塞箱26內后,能夠容易取出從穿刺針28的前端輸送制劑后的使用完的制劑注射器15。
取出插入到注射器套114內的制劑注射器15時,如圖12所示,使支承制劑注射器 15的注射器端面15e的注射器安裝臂14h的前端退避。由此,僅通過對注射器安裝臂14h 進行轉動操作,就能夠容易從注射器套14內取出制劑注射器15。
如圖13所示,注射器安裝臂14h被支承為以支承軸14i為中心能夠轉動的狀態, 被安裝臂彈簧Hg沿順時針方向(右旋轉方向)施力。擋塊14j與注射器安裝臂14h—體構成,相對于注射器套114的內周面進行抵接。
由此,通過使注射器安裝臂14h沿逆時針轉動,就能夠使注射器安裝臂14h的前端從注射器端面15e的正面退避。由此,能夠簡單地從注射器套114內取出制劑注射器15。
(實施方式3)
關于本發明的又一實施方式的給藥裝置111,使用圖2、圖14 圖20,如下所述進行說明。此外,對于與上述實施方式1、2共通的結構,附加同一符號,省略說明。
在此,本實施方式的給藥裝置111主要在箱體12內配置有注射器座21的方面與不具有注射器座的實施方式I的給藥裝置11不同。
如圖2所示,本實施方式的給藥裝置111由該裝置主體的外包裝即箱體12覆蓋。 給藥裝置111能夠通過電源按鈕16接通/切斷該裝置的電源,能夠通過抽氣按鈕17抽出制劑注射器15 (參照圖14)內的空氣。而且,給藥裝置111具有能夠在進行了抽氣動作后或各種顯示的確認等必要的操作結束時向下一步驟前進的結束按鈕18 ;輸送藥劑的準備結束后,在藥劑輸送時進行按壓的藥劑輸送按鈕19 ;顯示充電余量或抽氣操作等的各種必要信息的IXD20。而且,給藥裝置111在箱體12的一端具有在制劑注射器15或注入藥液的穿刺針的裝卸時根據需要能夠裝卸的前端帽13。該前端帽13上設有確認窗13a,通過透明的注射器套14能夠確認制劑注射器的有無或種類、制劑的量等。
再者,如圖14所示,給藥裝置111主要包括插入到箱體12內部的注射器套14、活塞箱26、注射器座21、注射器座彈簧(施力部)25、注射器套檢測部24。此外,裝有制劑的制劑注射器15裝填在給藥裝置111內。
注射器套14是在活塞箱26及注射器座21上安裝成能夠裝卸的部件,如圖14所示,具備裝卸用突起14a、注射器抵接用傾斜部14b、穿刺針安裝部14c、殼體14d、檢測用突起 14e。
裝卸用突起14a從注射器套14的外周面上突出形成,位于注射器套14的后端部側。并且,在將注射器套14安裝在該裝置主體上的狀態下,裝卸用突起14a與設置在活塞箱26上的裝卸用槽26a嵌合。
注射器套14內部包括制劑注射器15時,注射器抵接用傾斜部14b形成為與制劑注射器15的前端部側設置的注射器套抵接用傾斜部15c精度良好地抵接。
穿刺針安裝部14c是安裝用于向生物體內注入藥液的穿刺針28 (參照圖17)的部分。
殼體14d是能夠將制劑注射器15收納在注射器套14內部的大致筒狀的部分。
將注射器套14安裝在該裝置主體上時,檢測用突起14e為了將注射器套檢測桿 24a的一端向后端部方向按壓而設置,注射器套檢測桿24a構成在活塞箱26的內部。
制劑注射器15是用于將制劑29保持在內部的部件,具有容器15f、密封橡膠15a、 15b、注射器套抵接用傾斜部15c、ID (識別片)15d、注射器端面15e。
容器15f是圓筒形狀的部件,例如,由玻璃或塑料等在制劑29的壓力下不變形的部件構成即可。
密封橡膠15a密封容器15f的前端部側。密封橡膠15b是圓板形狀的部件,其圓周面與容器15f的內周面抵接,密封制劑注射器15的后端部側。而且,密封橡膠15b在外力的作用下沿容器15f的內周面、即密封橡膠15b的圓周面能夠相對于容器15f的內周面滑動并位移。由此,保持及保存容器15f內的制劑29,并且在通過下述活塞22按壓密封橡膠15b時,能夠對制劑29施加壓力。
如上所述,在制劑 注射器15由注射器套保持的狀態下,注射器套抵接用傾斜部 15c相對于注射器套14的一端上形成的注射器抵接用傾斜部14b高精度地抵接。
ID(識別片)15d是用于判別制劑注射器15的識別片,下述注射器識別部31通過讀取ID15d,判別制劑注射器15內的制劑29的種類等。此外,作為識別片,也可以取代 ID15d而使用標簽或條形碼等。
在將制劑注射器15安裝在注射器座21內時,注射器端面15e與注射器承受面21a 抵接并對其進行按壓。
活塞箱26是設置在箱體12的內周面側的筒狀的部件,其內周面側形成有裝卸用槽26a。如上所述,該裝卸用槽26a形成為與注射器套14的外周面上形成的裝卸用突起14a 嵌合。
注射器套檢測部24是用于對注射器套14的安裝進行檢測的部件,設置在活塞箱 26的內周面側。注射器套檢測部24具有注射器套檢測桿24a、注射器套檢測桿彈簧24b、注射器套檢測開關24c。
注射器套檢測桿24a設置在如下位置,即在將注射器套14安裝在該裝置主體上時,其一個端部與注射器套14上設置的檢測用突起14e抵接的位置。而且,注射器套檢測桿24a包含從與檢測用突起He抵接的板狀的部件一體突出形成的突出部24d。注射器套檢測桿彈簧24b的一個端部與突出部24d的該裝置的后端部側的面連結,另一個端部固定在活塞箱26內的固定壁上。即,注射器套檢測桿彈簧24b通過對注射器套檢測桿24a從該裝置的后端部向前端部方向施力,而限制注射器套檢測桿24a的未安裝位置。在此,所謂未安裝位置是未安裝注射器套14的狀態的位置。注射器套檢測開關24c是在該裝置上正常安裝注射器套14時用于對該安裝進行檢測的開關。具體來說,在安裝注射器套14時,注射器套檢測開關24c被注射器套檢測桿24a的上述一個端部的相反側的另一個端部向該裝置的后端部側壓入,切換開關。
注射器座彈簧25是用于對注射器座21從該裝置的后端部側朝向前端部側施力的部件,其一個端部與注射器座21的后端部連結,另一個端部固定在活塞箱26內的固定壁上。
活塞箱26的內周面側包括注射器座21,該注射器座21是用于保持制劑注射器15 的大致圓柱形狀的部件。而且,注射器座21的內部具有活塞部43、注射器檢測開關(注射器檢測部)23、注射器識別部31、引導孔42。
活塞部43包含活塞22和活塞驅動用電動機27。活塞22是圓板狀的部件,其一個面(該裝置的前端部側的面)與制劑注射器15的后端部上設置的密封橡膠15b抵接并前進,從而朝向輸送側壓出制劑29。通過使活塞驅動用電動機27向所希望的方向旋轉而使活塞22在·制劑29的輸送方向上前后移動(伸縮)。
注射器檢測開關23包含突起部,將制劑注射器15安裝在注射器座21上時該突起部在被制劑注射器15的注射器端面15e按壓的引導孔42中突出。由此,通過切換開關,能夠對是否在注射器座21內安裝制劑注射器15進行檢測。
注射器識別部31讀取附設在制劑注射器15上的ID15d而對是否插入到制劑注射器15進行檢測,并且判別制劑注射器15的種類等。而且,注射器識別部31的一部分在引導孔42中露出,通過使該露出的部分與設置在制劑注射器15上的ID15d接觸而能夠識別 ID15d0
在安裝制劑注射器15時,引導孔42與制劑注射器15的外周面抵接并將制劑注射器15沿活塞部43方向引導。該引導孔42包括注射器座21的內周面和與按壓活塞22的密封橡膠15b的面大致平行的注射器承受面21a。而且,引導孔42形成為,在將制劑注射器15插入該引導孔42時,如圖15所示,注射器端面15e與注射器承受面21a抵接,并且, 制劑注射器15的密封橡膠15b與活塞22隔著微小的間隙相對向。由此,能夠防止在安裝制劑注射器15的瞬間,活塞22意外地按壓密封橡膠15b的情況。
另外,注射器座21的外周面形成為與注射器套14的內周面抵接,在將注射器套14 安裝在該裝置上時起到引導注射器套14的作用。在該引導作用下,能夠將注射器套14安裝成,檢測用突起He與注射器套檢測桿24a卡合,裝卸用突起14a與裝卸用槽26a嵌合。
<給藥裝置111的操作方法>
在此,使用圖15至圖20,說明本實施方式的給藥裝置111的操作方法。
首先,如圖15所示,將制劑注射器15插入注射器座21的引導孔42(參照圖14)。 此時,在制劑注射器15的插入過程中,注射器端面15e按壓注射器檢測開關23。由此,切換開關,給藥裝置111對是否安裝有制劑注射器15進行檢測。
再者,通過利用注射器識別部31讀取附設在制劑注射器15上的ID15d,給藥裝置 111對插入的制劑注射器15是否包含所希望的制劑29的情況進行判別。
但是,在此,即使在假設制劑注射器15的插入不充分而注射器檢測開關23的切換或注射器識別部31的讀取無法進行的情況下,也不會產生不良情況。以下,包含這種情況進行說明。
接下來,如圖16所示,將注射器套14裝填在活塞箱26內。此時,裝卸用突起14a 與裝卸用槽26a嵌合,注射器套14固定在活塞箱26內。
在此,使裝卸用突起14a與裝卸用槽26a嵌合而固定注射器套14時,注射器套14 上設置的注射器抵接用傾斜部14b沿后端部方向按壓制劑注射器15上設置的注射器套抵接用傾斜部15c。因此,注射器端面15e按壓注射器承受面21a,使注射器座21沿后端部方向(圖16中的向右箭頭方向)滑動。而且此時,注射器座彈簧25保持為壓縮狀態。因此, 即使在之前的操作中制劑注射器15的插入不充分,也能夠通過安裝注射器套14來可靠地進行上述注射器檢測開關23的切換或注射器識別部31的讀取。
另外,通過注射器套14的安裝,檢測用突起14e壓入注射器套檢測桿24a,注射器套檢測開關24c被切換。由此,給藥裝置111能夠對是否裝填有注射器套14進行檢測。此外,此時注射器套檢測桿彈簧24b保持為壓縮狀態。
接下來,如圖17所示,用于穿刺人體等并對穿刺處注入藥液的穿刺針28被安放在處于制劑注射器15前端的穿刺針安裝部14c上。
接下來,如圖18所示,與人體的皮膚等接觸的前端帽13安裝在箱體12的藥劑輸送側的前端部。此外,前端帽13的中央形成有使穿刺針28通過的開口部13b。
如上所述,經過使用圖15至圖18說明的操作而進行完使用前的準備后,使用者按壓電源按鈕16(參照圖2)而接通給藥裝置111的電源。此時,給藥裝置111確認注射器檢測開關23或注射器套檢測開關24c的狀態,而確認是否安裝有制劑注射器15或注射器套 14。此外,給藥裝置111通過注射器識別部31讀入附設在制劑注射器15上的ID15d的信息,確認是否正確地安裝了制劑注射器15。以所述確認全部結束為條件,給藥裝置111接受接下來的操作即按壓抽氣按鈕17 (參照圖2)。
接下來,按壓抽氣按鈕17時,通過未圖示的活塞箱驅動電動機使活塞箱26整體相對于箱體12沿左向(前端部方向)滑動約10_。接下來,啟 動活塞驅動用電動機27,為了沿左向(前端部方向)抽氣而使活塞22移動一定量。此時,向穿刺方向(圖中左向)按壓密封橡膠15b,從穿刺針28排出制劑注射器15內的空氣。然后,活塞箱驅動電動機進行反轉,使活塞箱26整體相對于箱體12沿穿刺方向相反的右向(后端部方向)滑動IOmm而返回到原來的位置。
接下來,如圖19所示,雖然過渡到輸送制劑的工序,但是基本的動作與上述抽氣動作相同。
S卩,使前端帽13相對于皮膚30抵接而按壓藥劑輸送按鈕19時,通過未圖示的活塞箱驅動電動機使活塞箱26整體相對于箱體12沿穿刺方向(圖中左向)滑動約10mm。然后,穿刺針28的前端從前端帽13露出而從皮膚30到達皮下30a。
接下來,啟動活塞驅動用電動機27,為了沿穿刺方向(圖中左向)注入制劑而使活塞22移動一定量,將密封橡膠15b沿穿刺方向(圖中左向)壓入。由此,從穿刺針28向皮下30a注入制劑注射器15內的制劑29。
然后,如圖20所示,活塞箱驅動電動機進行反轉,使活塞箱26整體相對于箱體12 沿穿刺方向的相反方向(圖中右向)滑動約IOmm而返回到原來的位置。因此,穿刺針28 從皮膚30或皮下30a拔出,返回前端帽13內。
如上所述,在本實施方式中,對裝有制劑29的制劑注射器15進行裝填并能夠對生物體等輸送制劑29的給藥裝置111具備從一方向對注射器座21施力的注射器座彈簧25 ; 覆蓋制劑注射器15并能夠將穿刺針28在前端安裝成裝卸自如的注射器套14 ;將制劑注射器15及注射器套14安裝成能夠裝卸的注射器座21。
由此,能夠容易且可靠地進行制劑注射器15的裝卸。
另外,在本實施方式中,注射器座21內設有注射器檢測開關23。由此,能夠可靠地對制劑注射器15的安裝進行檢測。
另外,在本實施方式中,注射器座21內設有注射器識別部31。由此,能夠讀取制劑注射器15的ID并對是否正確地安裝了制劑注射器15進行檢測。
再者,在本實施方式中,活塞箱26內設有注射器套檢測部24。由此,能夠可靠地對注射器套14的安裝進行檢測。
由此,能夠提供一種通過所述檢測功能而不會意外地進行各種動作的安全的給藥>J-U ρ α裝直。
(實施方式4)
關于本發明的又一實施方式的給藥裝置中使用的注射器座212的結構,使用圖21 進行如下所述說明。此外,關于與上述實施方式I 3共通的結構,附加同一符號,省略說明。
在本實施方式的注射器座212中,如圖21所示,在設有保持制劑注射器15的外周面的外周限制用突起部21d、及限制制劑注射器15的內周面的位置的內周限制用突起部 21c的方面與上述實施方式3不同。
由此,能夠提高將制劑注射器15插入引導孔時的定位的精度或容易度、及對制劑注射器15的保持力。而且,將制劑注射器15插入注射器座21內時,在未設有外周限制用突起部21d的部分,注射器座21的內周面與制劑注射器15的外周面不抵接而形成有間隙。 因此,將制劑注射器15插入注射器座21內時,由于注射器座21內未成為密封狀態,因此能夠容易拔出插入制劑注射器15。
再者,注射器座212具有引導用傾斜部(錐形形狀部)21b,該引導用傾斜部21b成為錐形形狀,以在制劑注射器15的插入時容易將制劑注射器沿活塞部方向引導。由此,與上述實施方式3的情況相比,更加提高將制劑注射器15插入時的位置精度。
另外,本實施方式的給藥裝置是上述實施方式的給藥裝置,注射器套的一部分或全部是透明或半透明。
由此,由于使用者能夠確認注射器套的內部,因此在注射器座上安裝制劑注射器并通過注射器套覆蓋制劑注射器的狀態下,能夠通過目視確認制劑注射器的有無或種類、 或制劑的余量等。
本實施方式的給藥裝置是上述實施方式的給藥裝置,還具備對是否安裝有注射器套進行檢測的注射器套檢測部。
由此,能夠可靠地對是否向該裝置主體安裝了注射器套進行檢測。因此,例如,能夠在未安裝注射器套的狀態下不進行給藥裝置的動作。
其結果,能夠防止使用者在注射器套(及制劑注射器)未安裝的狀態下進行誤動作,從而提高裝置的安全性。
本實施方式的給藥裝置是上述實施方式的給藥裝置,注射器套檢測部包括注射器套檢測桿、注射器套檢測桿彈簧、注射器套檢測開關。注射器套檢測桿彈簧從一方向對注射器套檢測桿施力。注射器套檢測開關通過注射器套檢測桿在接通/切斷之間進行切換。
由此,能夠通過簡易的結構對是否安裝有注射器套進行檢測。因此,能夠防止使用者在未安裝注射器套的狀態下進行誤動作。
〈參考例1>
以往,作為用于簡單地將制劑輸送生物體的給藥裝置,以電動將穿刺針穿刺到生物體內并在注入制劑后進行抜針的給藥裝置被實際應用。
S卩,如圖22(a)至圖22(c)所示,使用此種給藥裝置1301時,使用者首先相對于前箱部1303b安裝注射器部1303a,然后,將該前部1303安裝在主體部1302上,該主體部1302 包含用于壓出活塞1302b的藥劑輸送按鈕1302a。制劑注射器1303f在前端部側和后端部側具有密封橡膠(未圖示)。密封橡膠被活塞1302b向前端部方向按壓而進行位移,伴隨該位移,制劑被注入到生物體內。而且,前箱部1303b包括覆蓋外側的前箱1303e和在其內側進行滑動動作的滑動箱1304等。
注射器部1303a具有針部安裝部1303c,針部1305能夠在該針部安裝部1303c上裝卸;與滑動箱1304的引導槽1304a嵌合的銷釘1303d(例如,參照日本特開2005-287676 號公報(平成14年I月22日公開))。
然而,在現有的給藥裝置1301中,如圖22(c)所示,使用者首先將注射器部1303a 上設置的銷釘1303d筆直插入前箱部1303b內構成的滑動箱1304的引導槽1304a后使其旋轉,并使其通過滑動箱1304上設置的由1304b表示的孔A、銷釘按壓部1304c,并固定在孔B1304d中。接下來,將用于注入制劑的針部1305安裝在針部安裝部1303c上。然后,將前部1303安裝在主體部1302上,將前帽1306安裝在前箱部1303b上,使前帽1306的前端與身體接觸,在該狀態下,按壓藥劑輸送按鈕1302a而注入制劑。
在如上所述的現有的使用方法中,從針部安裝部1303c取下針1305a時,若注射器部1303a從滑動箱1304脫落則非常危險,因此需要牢固地固定。從而注射器部1303a的裝卸的操作需要大力,操作性差。而且,由于銷釘1303d被銷釘按壓部1304c強行變形而 固定, 因此使用時有可能破損。
以下的實施方式的給藥裝置解決上述課題,在將制劑注入生物體的給藥裝置中, 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注射器部的裝卸操作容易且固定牢固的具有耐久性的給藥裝置。
(實施方式5)
關于本發明的又一實施方式的給藥裝置320,使用圖23至圖26 (a)如下所述說明。
如圖23所示,本實施方式的給藥裝置320主要包括主體部321、制劑注射器322、 注射器套323、針部305、前端帽部324。
主體部321包括成為將注射器套323的裝卸用銷釘323b插入時的標記用記號的對位標記321a ;輸送制劑時使用的藥劑輸送按鈕321c ;顯示蓄電池的充電余量或操作上所需的各種信息的顯示部321b ;暫時保持制劑注射器322的注射器座326 ;相對于主體部321 能夠進行滑動動作的內箱325 ;對注射器套323上設置的裝卸用銷釘323b進行引導的引導槽即注射器套裝卸用槽325a等。
關于本實施方式的內箱及其周邊,使用圖24至圖26(a)如下所述說明。
注射器套323能夠從由注射器座326暫時保持的制劑注射器322的前端部側安裝到內箱325上,是在一端形成有安裝針部305的針部安裝部323a的透明或半透明的部件。 在另一端具有安裝注射器座時進行作用的安裝方向傾斜面323d和卸下時進行作用的卸下方向傾斜面323e,并如安裝方向傾斜角323f和卸下方向傾斜角323g所示,使兩者的傾斜角為不同的角度。而且,裝卸用銷釘323b由設置在內箱325上的注射器套裝卸用槽325a引導。再者,在裝卸時所保持的外筒部上設置防滑用的肋323c。
在主體部321上依次安裝制劑注射器322、注射器套323、針部305后,安裝前端帽部 324。
內箱325包括相對于主體部321能夠進行滑動動作且在內部保持制劑注射器 322的;從一方向對注射器座326施力的注射器座施力彈簧327。
注射器座326形成為在內部能夠保持制劑注射器322的筒形狀,如圖25 (a)所示, 注射器座326的局部上設置的注射器保持爪326a與內箱325上設置的爪引導孔325b嵌合。 此時,通過注射器座施力彈簧327的力使注射器座326進行滑動動作而嵌合后,成為保持狀態。而且,注射器座326具有形成在注射器套323上的安裝方向傾斜面323d和與卸下方向傾斜面323e抵接的大致三角形狀的山形狀凸部326b。
注射器座施力彈簧327稍壓縮而裝入到內箱325與注射器座326之間,進行施力以使注射器座326進行滑動動作。
<給藥裝置320的操作方法>
在此,關于本發明的一實施方式的給藥裝置320的操作,使用圖23至圖26(a)進行說明。
首先,將制劑注射器322插入給藥裝置320的主體部321上設置的注射器座326, 而安裝注射器套323。此時,將裝卸用銷釘323b與內箱325上設置的注射器套裝卸用槽 325a進行對位,筆直插入后使其轉動。
通過注射器套323使注射器座326沿安裝方向轉動時,安裝方向傾斜面323d按壓山形狀凸部326b,使注射器座施力彈簧327成為壓縮狀態。在該影響下,對注射器座326的轉動施加負載,但是如圖26(a)所示,將安裝方向傾斜角323f形成為平緩的角度,即使以輕力轉動 也能夠滑使注射器座326滑動而進行安裝。
在安裝注射器套323的位置,雖然通過注射器座施力彈簧327和注射器座326沿卸下方向施力,但是如圖25(a)所示,裝卸用銷釘323b由注射器套裝卸用槽325a引導并保持。
使注射器座326沿卸下方向旋轉時,卸下方向傾斜面323e按壓山形狀凸部326b, 使注射器座施力彈簧327成為壓縮狀態。在該影響下,對注射器座326的轉動附加負載,由于卸下方向傾斜角323g形成為急角度,若不以強力進行旋轉則不能使注射器座326滑動, 而無法卸下(參照圖26(a))。
由于形成為注射器套323的卸下力大于針部305的卸下力的關系,因此在本實施方式中,相對于針部305的卸下力為O.1N -m以下的規格,調整注射器套323的卸下方向傾斜角和注射器座施力彈簧327的值,確保注射器套323的離合力為O. 13N -m以上。另一方面,注射器套323的安裝力為O. 05N · m左右,從而注射器套323成為以輕力就能安裝但不用重力就無法卸下的結構。
即,以下的關系成立。
注射器套的安裝力 < 針部的卸下力 < 注射器套的卸下力。
接下來,使針部305旋轉而安裝在處于注射器套323 —端的針部安裝部323a上, 通過安裝前端帽部324并取下保護帽和針帽,結束輸送藥液前的準備。
如上所述,在本實施方式中,能夠提供一種給藥裝置320,對裝有制劑的制劑注射器322進行裝填并將制劑輸送給生物體,其具備主體部321 ;形成主體部321的內箱325 ; 搭載在內箱325內并保持制劑注射器322的注射器座326 ;對注射器座326施力的注射器座施力彈簧327 ;覆蓋制劑注射器322的注射器套323,其中,注射器套323的端面具有傾斜角度不同的凹凸面,能夠裝卸輸送制劑的針,與內箱325協同動作而向主體部321安裝制劑注射器322。
由此,能夠提供一種注射器套323的裝卸操作容易且安裝時的固定牢固的具有耐久性的給藥裝置320。
(實施方式6)
關于構成本發明的又一實施方式的給藥裝置的注射器套323和注射器座326的結構,使用圖26(b)進行說明。
在本實施方式中,山形狀凸部323h形成在注射器套323的一端。而且,在注射器座326上形成與山形狀凸部323h抵接并具有安裝方向傾斜面326c、卸下方向傾斜面326d 的形狀,注射器套323轉動時,注射器座326被山形狀凸部323h按壓而能夠進行滑動動作。 安裝方向傾斜角326e相對于山形狀凸部323h形成為平緩的角度,即使讓注射器套323輕輕地轉動也能夠使注射器座326進行滑動動作。另一方面,卸下方向傾斜角326f相對于山形狀凸部323h形成為急角度,因此若不使注射器套323強烈轉動就無法使注射器座326進行滑動動作。
由此,與上述的實施方式5相同地,能夠提供一種注射器套323的裝卸操作容易且安裝時的固定牢固的具有耐久性的給藥裝置。
另外,本實施方式的給藥裝置是上述實施方式的給藥裝置,注射器套由能夠視覺確認制劑注射器內的制劑的透明部件或半透明部件形成。
由此,能夠不取下注射器套而確認裝有的制劑的種類或藥液的余量,使用性良好。
本實施方式的給藥 裝置是上述實施方式的給藥裝置,將注射器套安裝在內箱時所需的第一力和將注射器套從內箱卸下時所需的第二力設定為不同。
由此,由于卸下時所需的力大于安裝時所需的力,因此能夠實現注射器套的所謂安裝容易取下難的操作性和可靠性的提高。
根據本發明的給藥裝置,在將制劑注入生物體的給藥裝置中,能夠提供一種注射器部的裝卸操作容易且能夠牢固固定、具有耐久性的給藥裝置。
〈參考例2>
以往,作為用于簡單地將制劑輸送生物體的給藥裝置,以電動將穿刺針穿刺入生物體而在注入制劑后抜針的給藥裝置被實際應用。
S卩,如圖27(a)所示,使用此種給藥裝置1401時,使用者首先使注射器部1403a與前箱部1403b相接。并且,這兩者之間,將構成為能夠進行滑動動作的前部1403安裝在主體部1402上。此時,通過形成在前箱部1403b —端的裝卸用槽1403f,能夠對前箱部1403b 與主體部1402進行裝卸。然后,將由注射器部1403a構成的部件與由主體部1402構成的部件連結,從而注射器部1403a能夠進行滑動動作(未圖示)。主體部1402上設有對前部 1403的裝卸進行檢測的開關(未圖示),通過前部檢測桿1403h的操作來在開關的接通/ 切斷之間進行切換。
然后,使針部1405旋轉而安裝在針部安裝部1403e上,將前帽1406筆直插入并安裝在前箱部1403b上。前帽1406的外形為大致圓筒形狀,通過位于其一端的檢測桿按壓部 1406a使前帽檢測桿1403g滑動,切換處于主體部1402上的檢測開關(未圖示)。
在此,如圖27(b)所示,針部1405包括針1405a、針帽1405b、保護帽1405c。針部安裝部1403e設置在構成注射器部1403a的殼體1403c中裝填的制劑注射器1403d的一端 (例如,參照日本特開2005-287676號公報)。
然而,在現有的給藥裝置1401中,使用者首先將收納有制劑注射器1403d的前部 1403的裝卸用槽1403f與主體部1402上設置的突起(未圖示)進行對位安裝。接下來, 將用于注入制劑的針部1405安裝在針部安裝部1403e上,從而將前帽1406安裝在前箱部 1403b上。為了發揮安全和作為皮膚接觸部的作用,需要安裝前帽1406。然后,從前帽開口部1406b取下保護帽1405c和針帽1405b。
進行了所述操作后,按壓處于主體部1402上的藥劑輸送按鈕1402a時,注射器部 1403a進行滑動動作,注射用的針1405a從前帽1406的前端露出幾毫米而刺入皮膚。在針 1405a刺入的狀態下,從制劑注射器1403d注入必要量的藥劑后,使注射器部1403a滑動到原來的位置,針1405a從前帽1406的前端返回,從皮膚拔出注射用的針,結束輸送動作。
但是,進行所述一連串動作的情況為如下情況將前部1403可靠地安裝在主體部 1402上,檢測桿1403h使處于主體部1402上的檢測開關(未圖示)接通,然后將前帽1406 可靠地安裝在前部1403上,前帽檢測桿1403g使處于主體部1402上的檢測開關(未圖示) 接通。
在上述現有的使用方法中,如圖27(a)所示,即使前部1403的安裝不完全,也能夠在安裝前帽1406后,操作處于給藥裝置1401的主體部1402上的藥劑輸送按鈕1402a而開始檢測錯誤。為了進行再次安裝,而需要取下前帽1406或取下前部1403,存在費事的問題。
以下的實施方 式解決上述課題,其目的在于,在將制劑注入生物體的給藥裝置中, 提供一種即使前部的安裝不完全,但是只要可靠地安裝前帽,就能夠強制性地安裝前部,從而大幅地改善安裝錯誤,提高可靠性,并且也能夠提高操作性的給藥裝置。
(實施方式7)
關于本發明的又一實施方式的給藥裝置420,使用圖28至圖32,進行以下說明。
如圖28所示,本實施方式的給藥裝置420具備主體部421、制劑注射器422、注射器套423、針部405、前端帽部424。
主體部421是給藥裝置420的主要部分,進行輸送動作的控制、顯示,通過輸送開始按鈕進行操作,具有藥劑輸送動作及操作的主要功能。
另外,主體部421具有前端帽引導槽421a、對位標記421b、前端帽檢測桿421c、顯示部421d、藥劑輸送按鈕421e、注射器套檢測桿421f。前端帽引導槽421a在裝卸前端帽部424時進行引導。對位標記421b成為前端帽部424能夠容易裝卸的標記記號。前端帽檢測桿421c對是否可靠地安裝有前端帽部424進行檢測。顯示部421d顯示內蔵的蓄電池的充電余量或操作上所需的各種信息。藥劑輸送按鈕421e在輸送藥劑的準備結束后,在藥劑輸送時被按壓。注射器套檢測桿421f對是否安裝有注射器套423進行檢測。
此外,主體部421具有可供在內部封入有藥劑的制劑注射器422插入的注射器座 426 ;在藥劑輸送時能夠與注射器座426 —起進行滑動動作的內箱425。內箱425具有注射器套裝卸用槽425a,該注射器套裝卸用槽425a能夠裝卸注射器套423,該注射器套423內蔵制劑注射器422并安裝在給藥裝置420的主體部421上。
注射器套423通過透明的部件制作,能夠確認內蔵的制劑注射器422。而且,注射器套423在一端具有針部安裝部423a,并且具有與內箱425上設置的注射器套裝卸用槽 425a卡合的裝卸用銷釘423b、罩檢測桿按壓部423c,針部405能夠在該針部安裝部423a上裝卸。而且,如圖29(a)及圖29(b)所示,注射器套423具有防止制劑等液體進入主體內部的凸緣423d、從中心呈放射狀突出的形狀的凸部423e。
針部405是刺入生物體而輸送制劑注射器422的注入針的部分,與現有例中所述的結構相同,在此省略說明。
前端帽部424具有使針露出而刺入生物體并能夠注入藥液的前端開口部424a ; 在裝卸主體部421時成為標記記號的安裝開始位置標記424b、安裝結束位置標記424c。而且,如圖31(a)及圖31(b)所示,具有利用主體部421的前端帽引導槽421a進行裝卸的前端帽引導用突起424d ;與注射器套423的呈放射狀突出的凸部423e卡合的卡合用突起424e。
另外,在此,示出了裝卸用銷釘423b、呈放射狀突出的凸部423e、前端帽引導用突起424d及卡合用突起424e分別設置兩個的情況,但是并不局限于此,可以是各設置一個, 也可以是各設置三個。
<給藥裝置420的操作方法>
在此,關于本發明的一實 施方式的給藥裝置420,使用圖28至圖32進行說明。
首先,將制劑注射器422插入給藥裝置420的主體部421側設置的注射器座426, 安裝注射器套423。此時,與內箱425內設置的注射器套裝卸用槽425a對位而筆直插入裝卸用銷釘423b后,轉動而固定。正常安裝注射器套423時,罩檢測桿按壓部423c按壓注射器套檢測桿421f,由此能夠接通處于主體部421上的開關(未圖示)。然而,當注射器套 423在不準確的位置時,會在開關未接通的狀態下進行下面的操作。
接下來,使針部405旋轉而安裝到處于注射器套423 —端的針部安裝部423a上, 而安裝前端帽部424。此時,以使處于主體部421上的對位標記421b與安裝開始位置標記 424b 一致的方式筆直插入后,沿順時針方向旋轉到安裝結束位置標記424c為止。此時,前端帽引導用突起424d由主體部421的前端帽引導槽421a引導并固定。正常安裝前端帽 424時,帽檢測桿按壓部424f按壓前端帽檢測桿421c,能夠接通處于主體部421上的開關 (未圖示)。此時,如圖32(a)及圖32(b)所示,即使注射器套423的安裝不完全,也能夠使卡合用突起424e與呈放射狀突出的凸部423e卡合并一體轉動,從而進行注射器套423的安裝。
然后,從前端開口部424a把持而取下針部405的保護帽,接下來,把持而取下針部 405的針帽。
圖32 (a)示出注射器套423的安裝不完全的狀態,圖32 (b)示出由前端帽424引導而注射器套423被完全安裝的狀態。此外,圖32(a)及圖32(b)都是從前端開口部424a 側觀察制劑注射器422方向的圖。通過所述操作,結束輸送藥液前的準備。
如上所述,在本實施方式中,對裝有制劑的制劑注射器422進行裝填并能夠輸送到生物體等的給藥裝置420具備保持制劑注射器422的筒狀的注射器套423 ;引導注射器套423并能夠裝卸地嵌合的內箱425 ;引導主體部421并能夠裝卸地嵌合的前端帽424。 并且,注射器套423上設置的呈放射狀突出的凸部423e與前端帽424上構成的卡合用突起 424e卡合,通過轉動前端帽424的動作,也能夠轉動注射器套423。
由此,即使注射器套423的安裝不完全,但是只要可靠地安裝前端帽424,就能夠強制性地安裝注射器套423。由此,能夠提供一種大幅地改善安裝錯誤,提高可靠性,并且也能夠提高操作性的給藥裝置。
另外,在本實施方式的給藥裝置中,在注射器套的內周面側保持制劑注射器,內箱引導注射器套的外周面側,前端帽引導主體部的外周面的一部分。
在本實施方式的給藥裝置中,保持制劑注射器的注射器套相對于內箱,壓入并轉動,在到達內箱的鎖定位置時,注射器套的安裝結束。
在本實施方式的給藥裝置中,主體部具有表示安裝位置的標記和引導槽。前端帽上分別具有表示安裝開始位置的標記和表示安裝結束位置的標記,且設有引導用突起。將表示主體部的安裝位置的標記與表示前端帽的安裝開始位置的標記對位而壓入前端帽,使引導槽與引導用突起卡合后,進一步壓入并轉動,由此將前端帽安裝在主體部上。
在本實施方式的給藥裝置中,注射器套以能夠視覺辨認內部的制劑注射器的方式由透明或半透明部件形成,且為了防止外部液體的進入而具有凸緣。
在本實施方式的給藥裝置中,注射器套具有多個以注射器套的中心軸為中心配置在對稱位置或等間隔配置的裝卸用銷釘。
在本實施方式的給藥裝置中,注射器套具有多個以注射器套的中心軸為中心配置在對稱位置或等間隔配置的凸部。
在本實施方式的給藥裝置中,注射器套的裝卸用銷釘與凸部的位置關系是以注射器套的中心軸為中心配置在同角度位置或同角度以外的位置。
在本實施方式的給藥裝置中,為了將前端帽安裝在主體部上而壓入并轉動前端帽時,設置在前端帽上的卡合用突起按壓位于內部的注射器套上設置的凸部。由此,在前端帽的在主體部上的安裝結束的同時,注射器套也被卡合用突起按壓而轉動,從而在內箱上的安裝也結束。
根據本發明的給藥裝置,即使前部分(注射器套等)的安裝不完全,只要可靠地安裝前端帽,就能夠強制性地安裝前部分,因此能夠提供一種大幅改善安裝錯誤,提高可靠性,而且也能夠提高操作性的給藥裝置。
<參考例3>
以往,作為用于簡單地將制劑輸送生物體的給藥裝置,以電動將穿刺針穿刺入生物體而在注入制劑后抜針的給藥裝置被實際應用。
S卩,如圖33(a)所示,使用此種給藥裝置1501時,使用者首先將注射器部1503a與前箱部1503b相接。然后,在兩者之間,將構成為能夠進行滑動動作的前部1503安裝在主體部1502上。此時,通過形成在前箱部1503b —端的裝卸用槽1503f,能夠對前箱部1503b 與主體部1502進行裝卸。然后,將由注射器部1503a構成的部件與由主體部1502構成的部件連結,從而注射器部1503a能夠進行滑動動作。(未圖示)
然后,使針部1505旋轉而安裝在針部安裝部1503e上,將前帽1506筆直插入而安裝在前箱部1503b上。前帽1506的外形大致為圓筒形狀,其前端形成的前帽開口部1506a 也大致為圓形形狀。
在此,針部1505具有針1505a、針帽1505b、保護帽1505c。針部安裝部1503e設置在制劑注射器1503d的一端,該制劑注射器1503d裝填到構成注射器部3a的殼體3c中 (例如,參照日本特開2005-287676號公報)。
然而,在現有的給藥裝置1501中,使用者首先將收納有制劑注射器1503d的前部 1503的裝卸用槽1503f與主體部1502上設置的突起(未圖示)進行對位安裝。接下來,將用于注入制劑的針部1505安裝在針部安裝部1503e上,并將前帽1506安裝在前箱部1503b 上。然后,從前帽開口部1506a取下保護帽1505c和針帽1505b。
進行完所述操作后,按壓主體部1502的藥劑輸送按鈕1502a時,注射器部1503a 進行滑動動作,針1505a從前帽1506的前端露出幾毫米。然后,在注入必要量的藥劑后,注射器部1503a滑動到原來的位置,針1505a從前帽1506的前端返回,結束一連串的藥劑輸送動作。
在上述現有的使用方 法中,如圖33(b)所示,對患者來說,取下給藥裝置1501上安裝的針部1505的保護帽1505c及針帽1505b的操作存在難以處理的問題。
在安全方面,為了防止具有針1505a的針部1505向外部露出,必須通過前帽1506 等部件使針1505a的位置處于內部,該針1505a的保護帽1505c等在實用上無法延長。而且,當增大前帽1506的開口部時,能夠容易操作,前帽1506也具有與皮膚抵接而將用于穿刺的穿刺距離保持為恒定的作用。因此,增大該開口部時,由于前帽1506向皮膚的接觸位置,而皮膚的凸起產生較大變化。其結果,存在穿刺距離變動、穿刺時的痛苦增大的問題,因此前帽1506的開口部實際上也無法增大。
另外,在前部1503或針部1505的裝卸時,從給藥裝置1501取下前帽1506時,存在前帽1506容易滾動的問題。
以下的實施方式解決上述課題,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在將制劑輸送生物體的給藥裝置中,取下針的保護帽及針帽的操作容易,前帽單獨難以滾動,處理容易的給藥裝置。
(實施方式8)
關于本發明的又一實施方式的給藥裝置520,使用圖34至圖3
7,如下所述說明。
如圖34所示,本實施方式的給藥裝置520包括主體部521、制劑注射器522、注射器套523、針部505、前端帽部524。
主體部521具有前端帽引導槽521a、對位標記521b、前端帽檢測桿521c、顯示部 521d、藥劑輸送按鈕521e。前端帽引導槽521a在裝卸前端帽部524時進行引導。對位標記 521b成為能夠容易裝卸前端帽部524的記號。前端帽檢測桿521c對是否可靠地安裝有前端帽部524進行檢測。顯示部521d顯示蓄電池的充電余量或操作上必要的各種信息。藥劑輸送按鈕521e在輸送藥劑的準備結束后,在輸送藥劑時被按壓。
再者,主體部521具有內箱525,該內箱525可供在內部封入有藥劑的制劑注射器 522插入且在輸送藥劑時能夠進行滑動動作。內箱525具有注射器套裝卸用槽525a,該注射器套裝卸用槽525a能夠裝卸注射器套523,該注射器套523內藏制劑注射器522并安裝在給藥裝置520的主體部521上。
注射器套523通過透明部件進行制作,能夠確認內蔵的制劑注射器522。并且,注射器套523在一端具有針部安裝部523a,針部505能夠在該針部安裝部523a上裝卸。再者, 注射器套523具有與內箱525內設置的注射器套裝卸用槽525a卡合的裝卸用銷釘523b。
關于針部505,與現有例所述的結構相同,在此省略說明。
前端帽部524形成為在兩端具有開口部的大致圓筒形狀。并且,其內周面讓安裝有用于注入的針505a或制劑注射器522的注射器套能夠移動的結構。而且,前端帽是注入制劑時的與生物體即皮膚抵接的部分,通過將針505a與皮膚的距離形成為恒定,還具有使注入用的注射深度恒定的功能。由此,能夠減輕注射時的疼痛。
前端帽524具有使針505a突出而穿刺入生物體,并能夠注入藥液的前端開口部 524a ;在裝卸主體部521時成為標記的安裝開始位置標記524b、安裝結束位置標記524c。 而且,如圖35(a)所示,前端開口部524a形成為大致圓形形狀524k和長孔形狀524j的組合形狀,縱向寬度524h與橫向寬度524g不同。由此,能夠形成容易把持保護帽或針帽505b 的部位,能夠減輕取下時的使用者的負擔。再者,能夠防止皮膚較大突起的情況,能夠防止穿刺時的痛苦增大的情況。圓形形狀的直徑為20mm左右且長的部分為25mm左右的組合形狀是一個目標,但是并不局限于此。
此外,前端開口部524a的形狀也可以簡單的橢圓形形狀、或圓形形狀與橢圓形形狀的組合。但是,在作業性和可靠性中,如圖35(a)所示,在內面形狀中,在多個部位具有波浪的曲線的情況有利。
再者,如圖35(b)所示,通過制劑確認窗524d,能夠不從給藥裝置520中取下前端帽部524而通過透明的注射器套523視覺確認內部的制劑注射器522的有無或種類、制劑的量等。在此,設置了確認用的窗524d,但是可以通過切口或透明部件形成窗524d的部分, 也可以通過透明或半透明部件形成前端帽524整體。
另外,將前端帽524的外形的截面形狀形成為大致近似三角形的形狀,單獨放置在桌子上等時,成為難以滾動的穩定的形狀。關于外形的截面形狀,并不局限于三角形,也可以為橢圓形或多邊形。
圖36是示出取下前端 帽524內的針部505的針帽505b的情況的剖面圖。
如圖36所示,前端帽524的前端開口部524a的內側部分具有錐形形狀524e。使手指527從前端開口部524a的長孔形狀524 j側(參照圖35(a))把持針帽505b,使手指527旋轉時,針帽505b在取下方向上被抬起而容易操作。即,僅通過使捏住針帽505b的手指527旋轉的操作,手指527就被前端帽524的外部沿前端開口部524a的內部形狀按壓。 因此,拔出針帽505b的操作也一起連動,能夠容易取下針帽505b。這在實用上非常有效。
尤其是,處理針505a等尖的部件及包含其周邊部分的部件的情況下,從安全性的觀點出發,簡單且不需要多余力的本發明的操作良好性非常有效。
接下來,圖37是從前端開口部524a的相反側觀察前端帽524的外觀立體圖。引導用突起524f與給藥裝置520的主體部521上設置的前端帽引導槽521a卡合,進行在給藥裝置520上安裝、卸下前端帽524的動作。
<給藥裝置520的操作方法>
在此,關于本實施方式的給藥裝置520的操作方法,使用圖34至圖37進行說明。
首先,將制劑注射器522插入到給藥裝置520的主體部521上設置的內箱525,而安裝注射器套523。此時,將注射器套523的裝卸用銷釘523b與給藥裝置520的內箱525上設置的注射器套裝卸用槽525a進行對位,在筆直插入注射器套523后,使裝卸用銷釘523b 旋轉而對所述注射器套523進行固定。
接下來,使針部505旋轉而安裝在處于注射器套523 —端的針部安裝部523a上, 然后,安裝前端帽部524。此時,以使主體部521的對位標記521b與安裝開始位置標記524b 一致的方式筆直插入后,使其沿順時針方向旋轉到安裝結束位置標記524c為止。此時,引導用突起524f由前端帽引導槽521a引導并固定。
然后,通過前端開口部524a,把持并取下保護帽505c,接下來,把持而從針部505 取下針帽505b。此時,通過前端開口部524a內側形成的上述形狀,將手指527從手指527 容易進入的方向的長孔形狀524j部分插入,筆直拔出或使手指527旋轉。由此,使手指527 移動到半徑小的圓形形狀524k部分,沿錐形形狀524e拔出針帽505b。
通過所述操作,輸送藥液前的準備結束。
如上所述,在本實施方式中,對裝有制劑的制劑注射器522進行裝填而能夠向生物體等輸送制劑的給藥裝置520具備能夠裝卸輸送制劑的針505a并將制劑注射器522安裝在主體部521上的注射器套523 ;覆蓋注射器套523,與主體部521能夠裝卸地嵌合,具有與生物體抵接的前端開口部524a的前端帽524。并且,前端帽524的前端開口部524a的形狀是一同具有容易插入手指的部分和防止與皮膚接觸時肉凸起的部分的形狀,并且具有即使單獨放置也難以滾動的形狀。
由此,能夠提供一種取下構成針部505的針505a的保護帽505c及針帽505b的操作容易、安全且處理容易的給藥裝置。
(實施方式9)
關于本實施方式的給藥裝置中使用的前端帽624的結構,使用圖38進行說明。
圖38中,在高度方向上改變了前端帽624的前端開口部624a的形狀,前端部分具有凹陷的形狀,以使手指容易進入。凹陷的部分的深度 為5mm 15mm且開口部的直徑為 20mm左右為目標,但是并不局限于此。
到前端帽624的安裝為止,與上述實施方式8中說明的情況相同,在此省略。
在前端帽624的安裝結束后,通過前端開口部624a,把持并取下針部505的保護帽 505c。接下來,把持而從針部505取下針帽505b時,從前端開口部624a的凹陷形狀的部位放入手指而進行轉動操作,沿前端方向移動針帽505b,從而能夠簡單取下。
(實施方式10)
關于本實施方式的給藥裝置中使用的前端帽724的結構,使用圖39進行說明。
圖39中,在前端帽724的前端設置能夠轉動的另一部件724a,將前端部形成為雙重結構,由于兩種部件的相位不同,而前端開口部724aa的形狀在高度方向上變化。而且, 前端帽724的固定側部件724b與另一部件724a形成為立體上相似的形狀。
前端帽724的安裝結束后,通過前端開口部724aa,把持并取下保護帽505c (參照圖36)。接下來,把持而從針部505 (參照圖36)取下針帽505b (參照圖36)時,使能夠轉動的另一部件724a轉動,而使其與固定側部件724b的前端開口部724ba的凹陷形狀一致。 由此,能夠得到手指容易放進入的部位,能夠簡單地取下保護帽505c和針帽505b。
接下來,使能夠轉動的另一部件724a轉動,使其與固定側部件724b的凹陷形狀不一致,構成平坦面。然后,通過給藥裝置輸送藥液時,可靠地抑制皮膚的凸起,能夠防止穿刺時的痛苦增大的情況。
(實施方式11)
關于本實施方式的給藥裝置中使用的前端帽824的結構,使用圖40進行說明。
圖40在前端帽824的前端設置有開閉式的另一部件824b。前端帽824通常由彈簧和擋塊限制位置,保持為與前端帽824的外形相同的直徑,僅在放入手指時向外側擴開。
前端帽824的安裝結束后,通過前端開口部824a,把持并取下保護帽505c (參照圖 36)。接下來,把持而從針部505 (參照圖36)取下針帽505b (參照圖36)時,從設有開閉式的另一部件的部位操作手指。
由此,能夠打開另一部件824b而簡單地取下。而且,使手指離開時開閉式的另一部件824b在彈性體的施力的作用下自然地復位到擋塊位置。在該狀態下通過給藥裝置輸送藥液,因此能夠可靠地抑制皮膚的凸起,防止穿刺時的痛苦增大。
另外,本實施方式的給藥裝置是上述實施方式的給藥裝置,將前端帽安裝在主體部上時,安裝在注射器套上的針的前端具有不會從前端帽露出到外部的長度。
由此,即使在安裝了針后, 針也由前端帽覆蓋,未向外部露出而沒有針扎事故等危險,能夠安全地進行操作。
本實施方式的給藥裝置是上述實施方式的給藥裝置,由于前端帽具有與生物體抵接的部分,因此通過對生物體溫和的樹脂系材料形成。
由此,能夠更加安全且舒適地使用。
根據本發明的給藥裝置,能夠提供一種容易進行取下針的保護帽及針帽的操作, 前端帽難以單獨滾動,安全且容易處理的給藥裝置。
產業上的可利用性
本發明的給藥裝置能夠起到可靠且容易將注射器套安放在裝置內的效果,尤其是對高齡者或小孩、身體障礙者的自己注射或家屬向患者注射等中使用的給藥裝置來說有用。
符號說明
11 給藥裝置
12 箱體
13前端帽
13a確認窗
13b開口部
14注射器套
14a裝卸用突起
14b注射器抵接用傾斜部
14c穿刺針安裝部
14d殼體
14e檢測用突起
14f注射器安裝爪
14g臂彈簧
14h注射器安裝臂
14i支承軸
14j擋塊
15制劑注射器
15a、15b密封橡膠
15c注射器套抵接用傾斜部
15dID (識別片)
15e注射器端面
15f容器
16電源按鈕·
17抽氣按鈕
18結束按鈕
19藥劑輸送按鈕
20LCD
21注射器座
21a注射器承受面
21b引導用傾斜部(錐形形狀部)
21c內周限制用關起部
21d外周限制用突起部
22活塞
23注射器檢測開關
24注射器套檢測部
24a注射器套檢測桿
24b注射器套檢測桿彈簧
24c注射器套檢測開關
24d突出部
25注射器座彈簧(施力部)
26活塞箱
26a裝卸用槽
27活塞驅動用電動機
28穿刺針
29制劑
30皮膚(生物體)
30a皮下
31注射器識別部
42引導孔
43活塞部
111給藥裝置
114注射器套
212注射器座
305針部
320給藥裝置
321主體部
321a對位標記
321b顯示部
321c藥劑輸送按鈕
322制劑注射器
323注射器套
323a針部安裝部
323b裝卸用銷釘
323c肋
323d安裝方向傾斜面
323e卸下方向傾斜面
323f安裝方向傾斜角
323g卸下方向傾斜角
323h山形狀凸部
324前端帽部
325內箱
325a注射器套裝卸用槽
326注射器座
326a注射器保持爪
326b山形狀凸部
326c安裝方向傾斜面
326d卸下方向傾斜面
326e安裝方向傾斜角
326f卸下方向傾斜角
327注射器 座施力彈簧
405針部
420給藥裝置
421主體部
421a前端帽引導槽
421b對位標記
421c前端帽檢測桿
421d顯示部
421e藥劑輸送按鈕
421f注射器套檢測桿
422制劑注射器
423注射器套
423a針部安裝部
423b裝卸用銷釘
423c罩檢測桿按壓部
423d凸緣
423e呈放射狀突出的凸部
424前端帽部
424a前端開口部
424b安裝開始位置標記
424c安裝結束位置標記
424d前端帽引導用突起
424e卡合用突起
425內箱
425a注射器套裝卸用槽
426注射器座
505針部
505a針
505b針帽
505c保護帽
520給藥裝置
521主體部
521a前端帽引導槽
521b對位標記
521c前端帽檢測桿
521d顯示部
521e藥劑輸送按鈕
522制劑注射器
523注射器套
523a針部安裝部
523b裝卸用銷釘
524前端帽
524a前端開口部
524b安裝開始位置標記
524c安裝結束位置標記
524d窗
524e錐形形狀
524j長孔形狀
524k圓形形狀
525內箱
525a注射器套裝卸用槽
526注射器座
527 手指
權利要求
1.一種給藥裝置,對裝有制劑的制劑注射器進行裝填并將所述制劑輸送給生物體,具備: 主體部; 內箱,其形成所述主體部; 注射器座,其搭載在所述內箱內,保持所述制劑注射器; 彈簧,其朝一個方向對所述注射器座施力; 注射器套,其前端部分可裝卸地安裝有用于輸送所述制劑的針部,且覆蓋所述制劑注射器,并且其端面上具有傾斜角度不同的凹凸面,與所述注射器座及/或所述內箱協同動作而將所述制劑注射器安裝在所述主體部。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給藥裝置,其中, 所述注射器套通過相對于所述內箱轉動而裝卸自如地安裝在所述內箱。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給藥裝置,其中, 所述注射器套的所述凹凸面與所述注射器座的一部分抵接,所述傾斜角度因所述注射器套的轉動方向的不同而不同。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給藥裝置,其中, 在所述傾斜角度中,所述注射器套安裝時的轉動方向的傾斜角度比卸下時的轉動方向的傾斜角度平緩。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給藥裝置,其中, 所述注射器套具有與所述內箱卡合的引導部, 所述內箱具有與所述引導部相對應的引導槽, 安裝所述注射器套時,通過克服所述彈簧的彈力,使所述引導部與所述引導槽卡合而對所述注射器套進行固定。
6.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給藥裝置,其中, 所述注射器套在由手指把持的部分具有肋,在裝卸所述注射器套時具有防滑功能。
7.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給藥裝置,其中, 將所述注射器套安裝在所述內箱時的轉動方向與將用于輸送所述制劑而使用的針部安裝在所述注射器套的前端時的轉動方向相同。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給藥裝置,其中, 將所述注射器套從所述內箱卸下時的轉動方向與將所述針部從所述注射器套的前端卸下時的轉動方向相同, 將所述注射器套從內箱卸下的力大于將所述針部從注射器套卸下的力。
9.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給藥裝置,其中, 安裝所述注射器套時的所述內箱的保持力大于安裝所述針部的所述注射器套的保持力。
10.一種給藥裝置,對裝有制劑的制劑注射器進行裝填并將所述制劑輸送給生物體,具備 主體部; 筒狀的注射器座,其設置在所述主體部,并將所述制劑注射器從后端部側插入; 筒狀的注射器套,其在內周面側保持所述制劑注射器,并且將所述制劑注射器從前端部側插入; 內箱,其引導所述注射器套并相對于所述注射器套能夠裝卸地嵌合; 前端帽,其引導所述主體部并相對于所述主體部能夠裝卸地嵌合,并且在向所述主體部安裝時,與所述注射器套連動而移動。
11.根據權利要求10所述的給藥裝置,其中, 所述注射器套一邊轉動一邊在所述內箱裝卸, 所述前端帽一邊轉動一邊在所述主體部裝卸。
12.根據權利要求11所述的給藥裝置,其中, 所述注射器套的轉動方向與所述前端帽的轉動方向為同一方向。
13.根據權利要求10 12中任一項所述的給藥裝置,其中, 所述注射器套具有在其前端部分安裝穿刺用的針的針安裝部;被構造成能夠在所述內箱進行裝卸的裝卸用銷釘;從所述注射器套的中心軸呈放射狀突出的凸部。
14.根據權利要求10 12中任一項所述的給藥裝置,其中, 所述前端帽具有與所述主體部進行定位和裝卸的引導用突起;與從所述注射器套的中心軸呈放射狀突出的凸部卡合的卡合用突起。
15.根據權利要求10 12中任一項所述的給藥裝置,其中, 隨著所述前端帽被安裝到所述主體部上,所述注射器套也同時被安裝到所述內箱上。
16.一種給藥裝置,對裝有制劑的制劑注射器進行裝填并將所述制劑輸送給生物體,具備 主體部; 注射器套,針部能夠在該注射器套上裝卸,該針部包含為了輸送所述制劑而刺入所述生物體的針和覆蓋所述針的帽部; 前端帽,其覆蓋所述注射器套的局部或全部,能夠裝卸地與所述主體部嵌合,并且具有讓所述針滑動的前端開口部,經由所述前端開口部取下所述針部的所述帽時,使所述帽向前端側移動而取下所述帽。
17.根據權利要求16所述的給藥裝置,其中, 所述前端帽在兩端具有開口部, 與所述生物體抵接的一端側的所述前端開口部的內側形狀與另一端側的開口部的內側形狀不同。
18.根據權利要求16或17所述的給藥裝置,其中, 所述前端帽的與所述生物體抵接的所述前端開口部的內側形狀的橫向寬度與縱向寬度不同。
19.根據權利要求16或17所述的給藥裝置,其中, 所述前端帽的所述前端開口部的內側具有錐形形狀,使得用手指取出所述針時,通過使抓住針的手指以針的軸為中心旋轉,而使針沿脫出方向離開。
20.根據權利要求16或17所述的給藥裝置,其中, 所述前端帽的所述前端開口部的內側形狀是大致圓形形狀和長孔形狀的組合形狀。
21.根據權利要求16或17所述的給藥裝置,其中, 所述前端帽的外形的截面形狀為多邊形形狀、或橢圓形狀、或大致三角形形狀。
22.根據權利要求16或17所述的給藥裝置,其中, 為了能夠視覺確認安裝在所述主體部上的封入有所述制劑的所述制劑注射器中的制齊U,在所述前端帽的側面設置有至少一個具有切口部或者由透明部件或半透明部件形成的窗。
23.根據權利要求16或17所述的給藥裝置,其中, 所述前端帽具有卡合在所述主體部的規定的位置上的引導部,通過旋轉而相對于所述主體部裝卸自如。
24.根據權利要求23所述的給藥裝置,其中, 將所述前端帽安裝在所述主體部的規定的位置上時,所述主體部的表面部分上設置的顯示部與所述前端帽的側面上設置的窗配置在同一面上。
25.根據權利要求16所述的給藥裝置,其中, 設置有對所述前端帽與所述主體部的安裝位置進行對位用的記號。
26.根據權利要求16所述的給藥裝置,其中, 所述前端帽的前端開口部形成為可供手指插入的立體地彎曲的形狀。
27.根據權利要求16或26所述的給藥裝置,其中, 所述前端帽由多個部件構成, 其中至少一個部件能夠以與藥劑輸送方向平行的方向為中心軸轉動。
28.根據權利要求27所述的給藥裝置,其中, 前端帽的所述能夠轉動的一個部件的前端形狀與前端帽的固定的另一個部件的前端形狀為相同或相似形狀, 實施所述制劑的輸送時,所述能夠轉動的一個部件與固定的另一個部件構成為在規定的角度下,前端部分平坦。
29.根據權利要求27所述的給藥裝置,其中, 所述前端帽的所述能夠轉動的一個部件的前端形狀與所述前端帽的固定的另一個部件的前端形狀為相同或相似形狀, 取下輸送所述制劑的針及針帽時,所述能夠轉動的一個部件與固定的另一個部件構成為在其前端形狀一致的另外的規定角度下,所述前端帽的前端部分的凹凸成為最大,以能夠插入手指。
30.根據權利要求16所述的給藥裝置,其中, 所述前端帽由多個部件構成,且所述多個部件被彈性體施力,使得在手指插入時,所述多個部件被按壓而可朝著外側張開地移動。
全文摘要
本發明提供一種給藥裝置(11),對裝有制劑的制劑注射器(15)進行安裝并能夠對生物體等輸送制劑,具備大致筒狀的注射器套(14),其在內周面側保持制劑注射器(15);活塞部(22),其按壓制劑注射器(15)的后端部;活塞箱(26),其內部包括活塞部(22),在大致筒狀的內周面側將注射器套(14)的外周面向活塞部(22)的方向引導,注射器套(14)以能夠裝卸的方式安裝在該活塞箱(26)上。給藥裝置具備注射器座(21),該注射器座在筒狀的內周面側將制劑注射器的外周面向活塞部的方向引導,其外周面與注射器套(14)的內周面能夠裝卸地嵌合。給藥裝置(320)具備將制劑注射器(15)安裝在主體部的注射器套(323),注射器套(323)的端面上具有傾斜角度不同的凹凸面。給藥裝置(420)具備前端帽(424),該前端帽裝卸自如地與主體部嵌合,并且在向主體部安裝時,與注射器套(423)連動而移動。
文檔編號A61M5/24GK103041478SQ201210560979
公開日2013年4月17日 申請日期2009年4月7日 優先權日2008年4月10日
發明者飯尾敏明, 高畑幸廣, 渡邊英式, 菊池清治 申請人:松下電器產業株式會社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河曲县| 乌海市| 卓尼县| 淳化县| 辽阳县| 根河市| 宁乡县| 镇沅| 孝感市| 金湖县| 崇礼县| 郯城县| 乌海市| 鄱阳县| 江口县| 舒兰市| 封开县| 吉木乃县| 屏东县| 南京市| 华坪县| 沁水县| 宁津县| 大田县| 旺苍县| 民勤县| 张家口市| 平利县| 外汇| 安达市| 怀安县| 松桃| 永济市| 伊通| 阜康市| 顺义区| 灵丘县| 措美县| 花莲市| 嘉黎县| 上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