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的是口腔植入技術領域,具體的說是一種避免二次手術的口腔植入裝置。
背景技術:
目前,口腔植入裝置作為一種用于牙缺失的重要治療手段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由于不同患者生理解剖條件和現有口腔植入裝置系統設計的局限性,對于不少患者往往需要采用各種外科骨增量技術來提高植入手術的成功率。特別在上頜后牙區,因為上頜竇這一重要生理結構的存在,為避免植入手術中竇底黏膜的穿通而導致的并發癥,上頜竇外提升技術應運而生。這一技術使得許多因上頜竇底與缺牙區牙槽嵴頂距離過近而導致可用骨高度不足的患者成功進行了植入修復。口腔植入裝置一般包括一植入牙槽骨的種植體。一般來說,種植體從外到內分為基臺、頸部和體部三部分。其中,基臺與人工義齒直接相連,體部則深入牙槽骨內與骨組織相容;基臺與體部通過頸部相連。但傳統口腔植入裝置生物相容性差,無法實現即時穩定連接,導致口腔植入裝置在口腔內的初期穩定性較差。特別是對于上頜后牙區骨高度嚴重不足的患者,為提高手術成功率常需采用上頜竇外提升后延期植入的雙期手術方式,即先進行上頜竇外提升植骨術,待創口封閉6個月甚至更長時間的骨愈合期后,再進行植入手術。這種基于傳統口腔植入裝置設計的植入方式具有明顯缺陷,增加了一次手術,造成二次創傷,容易引起感染,延長修復療程,增加了患者的病痛、治療周期和治療費用。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針對現有技術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了一種避免二次手術的口腔植入裝置,有效避免了二次手術,減少創傷,減少患者的痛苦。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避免二次手術的口腔植入裝置,包含種植體、螺母、受植區骨板和螺紋覆蓋體;所述種植體的外部設置有螺紋,所述種植體的下端設置有螺母,且通過螺紋連接,所述種植體的底部與受植區骨板固定連接,所述種植體的底部中間內部設置有螺紋孔,所述螺紋覆蓋體與螺紋孔螺紋連接。
進一步,所述種植體的頂部為半圓弧型。
進一步,所述螺紋覆蓋體的底部為半圓弧型。
進一步,所述種植體采用鈦合金材質。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為:有效避免了二次手術,減少創傷以及治療的時間,減少患者的痛苦。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發明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發明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圖1是本發明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1.種植體、2.螺母、3.受植區骨板、4.螺紋覆蓋體、5.螺紋孔。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本發明的目的、技術方案及優點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結合附圖及具體實施方式,對本發明進行進一步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方式僅用以解釋本發明,并不用于限定本發明。
參看圖1,本具體實施方式采用以下技術方案:一種避免二次手術的口腔植入裝置,包含種植體1、螺母2、受植區骨板3和螺紋覆蓋體4。
所述種植體1采用鈦合金材質,所述種植體1的外部設置有螺紋2,所述種植體1的下端設置有螺母2,且通過螺紋連接,對種植體1起固定作用;所述種植體1的底部與受植區骨板3固定連接,這樣設置,便于對種植體1進行定位;所述種植體1的底部中間內部設置有螺紋孔5,所述螺紋覆蓋體4與螺紋孔5螺紋連接。
所述種植體1的頂部為半圓弧型,這樣設置,可以增加種植體1的圓滑性。
所述螺紋覆蓋體4的底部為半圓弧型,這樣設置,可以增加口腔植入裝置的圓滑性,減少患者的痛苦。
本具體實施方式的優點:有效避免了二次手術,減少創傷以及治療的時間,減少患者的痛苦。
對于本領域技術人員而言,顯然本發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實施例的細節,而且在不背離本發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況下,能夠以其他的具體形式實現本發明。因此,無論從哪一點來看,均應將實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發明的范圍由所附權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說明限定,因此旨在將落在權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義和范圍內的所有變化囊括在本發明內。不應將權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圖標記視為限制所涉及的權利要求。
此外,應當理解,雖然本說明書按照實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個實施方式僅包含一個獨立的技術方案,說明書的這種敘述方式僅僅是為清楚起見,本領域技術人員應當將說明書作為一個整體,各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也可以經適當組合,形成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理解的其他實施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