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安全靜脈留置針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安全靜脈留置針,尤其涉及一種防針刺傷的靜脈留置針,以避免醫護人員被使用過的穿刺針意外刺傷的風險。
背景技術:
需要多次靜脈注射的病患,為免多次穿刺注射時所造成的疼痛,一般都會采用靜脈留置針進行輔助注射,以避免多次注射時所造成的疼痛。請參閱圖1,現有靜脈留置針的立體構造分解圖。如圖所示,靜脈留置針100包括一留置針座11及一穿刺針13。其中,留置針座11的前端設置有一留置管111,而側壁上連通有一分流管113,該分流管113將套設一輸液管12。該輸液管12作為藥劑注入或血液流出的通道,其設置有一接頭部121用以配接一可承接藥劑或血液的管體、導管或容器。而,穿刺針13的針體是可穿置于留置針座11之中且其部分的針體外露于留置管111的前端。再者,靜脈留置針100未使用前,一針套將套蓋于留置針座11的前端上,以套蓋留置管111及其穿置的穿刺針13。當靜脈留置針100臨床使用時,醫護人員可將針套取下,以令留置針座11前端的留置管111及其穿置的穿刺針13裸露在外。穿刺針13將引領留置管111進入人體的靜脈血管之中。見到回血后,確認靜脈穿刺成功,將穿刺針13抽出,只將留置管111留置在靜脈血管內。之后,藥劑亦可經由輸液管12、分流管113及留置管111而輸入至人體之中。以往,傳統的靜脈留置針100抽出穿刺針13時,穿刺針13將完全裸露于外界。此沾粘有病人血液的穿刺針13容 易造成醫護人員的誤傷及感染,并給醫療回收處理造成困難,以致存在醫療防護上的隱憂。在此,本發明將提出一種防針刺傷的靜脈留置針,可以防止醫護人員回收穿刺針時被針刺傷,從而降低醫護人員被針刺傷感染的風險,將會是本發明欲達到的目的。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安全靜脈留置針,其包括一固設有留置管的留置針座、一保護座、一固設有穿刺針的穿刺針座及一嵌固有回抽件的推送座,推送座可以在保護座上進行前后滑動;進行穿刺程序前,往前推送推送座而令回抽件套接在穿刺針座上,回抽件套接在穿刺針座后,利用穿刺針座上的穿刺針引領留置管穿刺進入人體靜脈;完成穿刺程序后,再往后推送推送座而令穿刺針座跟著套接的回抽件往后拉引,以將穿刺針座上的穿刺針倒針回收至保護座內,而避免醫護人員被使用過的穿刺針意外刺傷的風險。本發明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安全靜脈留置針,在保護座內設置一針頭容置部,針頭容置部的前端內緣側壁形成有至少一溝槽;當回抽件套接于穿刺針座時,杠桿作用將產生于回抽件及穿刺針座間以迫使穿刺針退針至保護座時傾斜置入于針頭容置部的溝槽內,藉以降低穿刺針再次從保護座的中心穿出的機會。本發明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安全靜脈留置針,其保護座的后端設置有一彈簧組件,利用推送件往后推送推送座以壓抵彈簧組件受力壓縮,而在松開推送件后,彈簧組件的反彈推力將前推穿刺針座,以讓穿刺針座上的穿刺針針頭可以穩固地往前頂止在針頭容置部的溝槽深處,而進一步增加穿刺針回收上的安全性。為了達到上述的目的,本發明提供一種安全靜脈留置針,包括:一留置針座,其中心設置一容通孔,側壁上設置一與容通孔連通的分流管,其中容通孔的前端固設有一外露于留置針座外的留置管;一保護座,其前端設有一針頭容置部,而后端為一圓弧件,保護座接合于留置針座的容通孔上;一穿刺針座,其前端插固一穿刺針,后端設有一第一套接部,當穿刺針座容置于針頭容置部時,穿刺針通過保護座體中心的一前端孔、留置針座的容通孔及留置管以從留置管的前端外露;一回抽件,其前端設有一第二套接部;及一推送座,為一中空管體,其管體外圍設置一推送件,管體中心嵌固有回抽件,管體外圍與管體中心之間穿設有保護座的圓弧件,推送座通過推送件的推送動作以在保護座的圓弧件上進行前后的滑動,當推送件往前推送,回抽件的第二套接部與穿刺針座的第一套接部彼此套接,當推送件往后推送,與回抽件套接一起的穿刺針座跟著向后拉引,以致穿刺針倒針至針頭容置部內。本發明一實施例中,其中第一套接部為一凹槽結構,第二套接部為一凸塊結構,第一套接部的一內緣側壁設有一凸起及一薄面而另一內緣側壁設有一厚面,當第二套接部套接于第一套接部時,杠桿作用將產生于穿刺針座及回抽件間以迫使穿刺針往后退針至針頭容置部時產生傾斜。本發明一實施例中,其中推送座的管體中心設置一圓孔,管體外圍與圓孔之間設置一圓弧孔,回抽件嵌固于圓孔中,而保護座的圓弧件穿設于圓弧孔中。本發明一實施例中,其中針頭容置部的前端內緣側壁形成有至少一溝槽,當穿刺針退針至針頭容置部時,穿刺針的針頭傾斜置入于溝槽內。本發明一實施例中,其中溝槽與前端孔間形成有一斜面,當穿刺針從前端孔退針至針頭容置部時,穿刺針的針頭沿著 斜面傾斜進入溝槽內。本發明一實施例中,還包括一彈簧組件,彈簧組件固設在保護座的后端上,利用推送件往后推送推送座以壓抵彈簧組件受力壓縮,而在松開推送件后,彈簧組件的反彈力將前推推送座、回抽件及穿刺針座,以令穿刺針座上的穿刺針針頭前頂在溝槽深處。本發明一實施例中,其中彈簧組件包括一壓抵件、一彈簧件及一收容座,壓抵件及彈簧件容置于收容座之中,彈簧組件利用收容座以裝配于保護座的一后端容置口之上。本發明一實施例中,其中推送件的上方設置一凹陷態樣的指推部,而兩側設置一對具有止滑紋的翼部。本發明一實施例中,其中留置針座內還包括一隔離塞,隔離塞設置于容通孔與分流管的交接處的后端,穿刺針經由刺穿隔離塞以通過容通孔。本發明一實施例中,其中保護座的前端外圍設有一 U型的擋部而推送座的部分管體相對設有一 U型的缺口,保護座的圓弧件后端上設有一標示曲線,當推送件往前推送而令推送座的缺口貼合至擋部時,回抽件的第二套接部將套入于穿刺針座的第一套接部中,或者,當推送件往后推送而令推送座的缺口移至標示曲線上方時,穿刺針針頭將倒針回收至針頭容置部內。以下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發明進行詳細描述,但不作為對本發明的限定。
圖1:為現有靜脈留置針的立體構造分解圖;圖2:為本發明安全靜脈留置針的立體構造分解圖;圖3:為本發明安全靜脈留置針的剖視構造分解圖;圖4:為本發明安全靜脈留置針的立體構造組合圖;圖5:為本發明安全靜脈留置針的剖視構造組合圖;圖6:為本發明保護座的局部結構立體放大圖;圖7A-圖7E:分別為本發明推送座的立體構造圖、俯視圖、側視圖、A_A’方向構造剖視圖及B-B’方向構造剖視圖;圖8:為本發明圖5的局部構造放大圖;圖9:為本發明安全靜脈留置針的推送座往前推送的剖視構造分解圖;圖10:為本發明圖9的局部構造放大圖;圖11:為本發明安全靜脈留置針的推送座往后推送的剖視構造分解圖;圖12:為本發明圖11的局部構造放大圖。其中,附圖標記100 靜脈留置針11 留置針座111 留置管113 分流管12輸液管121 接頭部13 穿刺針200 靜脈留置針21留置針座211 留置管212 容通孔2120 第一^^固體213 分流管214 隔離塞215 輸液管22 保護座221 針頭容置部2211 溝槽2213 斜面222 圓弧件2221 標示曲線223 前端孔2230 第二卡固體224 擋部225 后端容置口23 穿刺針座231 穿刺針232 第一套接部2321 凸起2323 薄面2325 厚面24 推送座241 推送件2411 翼部2413 指推部243 圓孔2431 第一嵌合部244 缺口245 圓弧孔25 回抽件251 第二嵌合部252 第二套接部26 彈簧組件261 壓抵件262 彈簧件263 收容座
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的結構原理和工作原理作具體的描述:請參閱圖2、圖3、圖4及圖5,分別為本發明安全靜脈留置針一較佳實施例的立體構造分解圖、剖視構造分解圖、立體構造組合圖及剖視構造組合圖。如圖所示,靜脈留置針200包括一留置針座21、一保護座22、一穿刺針座23、一推送座24、一回抽件25。其中,留置針座21的中心設置一容通孔212,側壁上設置一與容通孔212連通的分流管213。該分流管213套設一輸液管215,輸液管215將作為藥劑注入或血液流出的通道。再者,于容通孔212的前端固設有一外露于留置針座21外的留置管211,而后端為一開□。進一步配合參閱圖6所示,保護座22的前端設有一中空管體的針頭容置部221,前端中心處形成有一前端孔223,而后端為一圓弧件222。本發明一實施例中,保護座22的前端亦可直接接合于留置針座21的后端開口中。或者,本發明又一實施例中,留置針座21的后端開口內緣進一步設有一第一卡固體2120,保護座22的前端孔223的外圍進一步環設一第二卡固體2230,留置針座21與保護座22利用第一^^固體2120與第二卡固體2230的卡合(例如:彼此相對的凸部及凹部)以穩定地接合一起。穿刺針座23的前端插固一穿刺針231。當穿刺針座23設置于保護座22的針頭容置部221時,穿刺針231將會依序通過保護座體22的前端孔223、留置針座21的容通孔212及留置管211以從留置管211的前端外露。再者,留置針座21內還包括一隔離塞214,其設置于容通孔212與分流管213的交接處后端。穿刺針231經由刺穿隔離塞214以通過容通孔212。隔離塞214用以夾緊穿刺針231,以避免穿刺針231引領留置管211穿刺進入靜脈血管時產生滑動。進一步配合參閱圖7A-圖7E所示,推送座24為一中空管體,其管體外圍設置一推送件241,管體中心設置一圓孔243,而管體外圍與中心圓孔243之間設置一圓弧孔245。于本發明中,回抽件25嵌固在圓孔243中,而保護座22的圓弧件222穿設于圓弧孔245中。利用推送件241的推送動作,推送座24將可在保護座22的圓弧件222上進行前后的滑動,且嵌固在推送座24中的回抽件25也會跟著推送座24進行相對的作動。在本發明一實施例中,推送座24的圓孔243內部設置一第一嵌合部2431,而回抽件25的外圍相對環設一第二嵌合部251,回抽件25通過第二嵌合部251以嵌固在第一嵌合部2431上。又,穿刺針座23的后端設有一第一套接部232,而回抽件25的前端相對設有一第二套接部252。當醫護人員欲對于病患進行穿刺時,推送推送座24的推送件241往前,則推送座24將會帶動回抽件25往前移動,以令回抽件25的第二套接部252套接于穿刺針座23的第一套接部232之上。回抽件25套接于穿刺針座23后,醫護人員利用穿刺針座23上的穿刺針231引領留置管211穿刺進入人體靜脈血管之中。醫護人員在確認穿刺成功后,推送推送座24的推送件241往后,則推送座24將會帶動回抽件25及其套接一起的穿刺針座23往后拉引,以令穿刺針座23上的穿刺針231可以倒針至保護座22的針頭容置部221內,而達到穿刺針231安全回收的目的。再者,關于第一套接部232與第二套接部252的詳細套接方式容后敘述。 又,保護座22的前端外圍設有一 U型的擋部224,而推送座24的部分管體相對設有一 U型的缺口 244。當推送件241往前推送而令推送座24的缺口 244貼合至擋部224時,則回抽件25的第二套接部252將套入于穿刺針座23的第一套接部232中。此外,保護座22的后端圓弧件222上設有一標示曲線2221。當推送件241往后推送而令推送座24的缺口 244移至標示曲線2221上方時,此時穿刺針座23上的穿刺針231針頭將可以倒針回收至針頭容置部22內。此外,推送件241的兩側設置一對具有止滑紋的翼部2411,而上方設置一凹陷態樣的指推部2413。醫護人員亦可選擇通過推送件241的翼部2411往前推送推送座24,或者選擇通過推送件241的指推部2413往后推送推送座24。再者,本發明靜脈留置針200還包括一彈簧組件26。該彈簧組件26包括一壓抵件261、一彈簧件262及一收容座263,壓抵件261及彈簧件262容置于收容座263之中,彈簧組件26利用收容座263以裝配于保護座22的后端容置口 225之上。而,針頭容置部221的前端內緣側壁形成有至少一溝槽2211,各溝槽2211與前端孔223間分別形成有一斜面2213。請參閱圖8為圖5的 局部構造放大圖。如圖所示,于本發明一實施例中,穿刺針座23的第一套接部232為一凹槽結構,而回抽件25的第二套接部252為一具彈性的凸塊結構。第一套接部232的一內緣側壁設有一凸起2321及一薄面2323,而另一內緣側壁設有一厚面2325。當第二套接部252套接于第一套接部232時,第一套接部232內的凸起2321將擠壓第二套接部252靠向厚面2325而令杠桿作用產生于穿刺針座23及回抽件25間。之后,芽刺針座23上的芽刺針231向后抽尚于如端孔223 (如圖2及圖3所不)時,杠桿作用將使穿刺針座23及其固設的穿刺針231產生傾斜,以避免穿刺針231再次由保護座22的中心前端孔223(如圖2及圖3所示)穿出而讓醫護人員意外刺傷。再者,本發明所述的第二套接部252其內部為一中空結構,以使得第二套接部252具有較佳的彈性,而利于第二套接部252套接于弟一套接部251上。接續,對于穿刺針231所進行的穿刺程序與倒針回收程序,其詳細操作內容如下所述:首先,參閱圖9及圖10所示,當醫護人員欲對于病患進行穿刺程序時,可以推送推送座24的推送件241往前至擋部224(如圖4所示)位置,回抽件25的第二套接部252將套接在穿刺針座23的第一套接部232之中,此時醫護人員將利用穿刺針座23上的穿刺針231引領留置管211穿刺進入人體靜脈血管之中。并且,于回抽件25的第二套接部252套接于穿刺針座23的第一套接部232時,第一套接部232中的凸起2321將擠壓第二套接部252靠向厚面2325而令杠桿作用產生于穿刺針座23與回抽件25間。繼續參閱圖11及圖12所示,醫護人員在確認靜脈穿刺成功后,進行穿刺針231的倒針回收程序,推送推送座24的推送件241往后,穿刺針座23跟著套接一起的回抽件25往后拉引。當推送推送座24的推送件241往后拉引至標示曲線2221 (如圖4所示)位置時,穿刺針231將會脫離于前端孔223,則第一套接部232及第二套接部252間所產生的杠桿作用將導致穿刺針231產生傾斜而進入溝槽2211內,此時的第二套接部252將會靠向薄面2323。又,當推送推送座24的推送件241往后拉引至標示曲線2221 (如圖4所示)位置時,回抽件25的底部將會壓抵彈簧組件26受力壓縮。之后,松開推送件241,利用第一套接部232及第二套接部252間所產生的杠桿作用以及彈簧組件26的反彈推力下,穿刺針231將會傾斜往前移動。并且,配合斜面2213的設計,穿刺針231針頭將會沿著斜面2213傾斜進入2211溝槽內,如此在彈簧組件26的推力作用下將可使得穿刺針231針頭往前頂止在溝槽2211深處,于是穿刺針231針頭即可安全無虞地回收于保護座22之中,以避免醫護人員被使用過的穿刺針231意外刺傷的風險。而后,當穿刺針231針頭確實倒針在保護座22內部時,醫護人可以將保護座22從留置針座21的后端開口處進行拆離,藉以完成穿刺針231的倒針回收程序。當然,本發明還可有其他多種實施例,在不背離本發明精神及其實質的情況下,熟悉本領域的技術人員當可根據本發明作出各種相應的改變和變形,但這些相應的改變和變形都應屬于本發明所附的權利要求 的保護范圍。
權利要求
1.一種安全靜脈留置針,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留置針座,其中心設置一容通孔,側壁上設置一與容通孔連通的分流管,其中容通孔的前端固設有一外露于留置針座外的留置管; 一保護座,其前端設有一針頭容置部,而后端為一圓弧件,保護座接合于留置針座的容通孔上; 一穿刺針座,其前端插固一穿刺針,后端設有一第一套接部,當穿刺針座容置于針頭容置部時,穿刺針通過保護座體中心的一前端孔、留置針座的容通孔及留置管以從留置管的前端外露; 一回抽件,其前端設有一第二套接部;及 一推送座,為一中空管體,其管體外圍設置一推送件,管體中心嵌固有回抽件,管體外圍與管體中心之間穿設有保護座的圓弧件,推送座通過推送件的推送動作以在保護座的圓弧件上進行前后的滑動,當推送件往前推送,回抽件的第二套接部與穿刺針座的第一套接部彼此套接,當推送件往后推送,與回抽件套接一起的穿刺針座跟著向后拉引,以致穿刺針倒針至針頭容置部內。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靜脈留置針,其特征在于,該第一套接部為一凹槽結構,該第二套接部為一凸塊結構,該第一套接部的一內緣側壁設有一凸起及一薄面而另一內緣側壁設有一厚面,當該第二套接部套接于該第一套接部時,杠桿作用將產生于該穿刺針座及該回抽件間以迫使該穿刺針往后退針至該針頭容置部時產生傾斜。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靜脈留置針,其特征在于,該推送座的管體中心設置一圓孔,管體外圍與該圓孔之間設置一圓弧孔,該回抽件嵌固于該圓孔中,而該保護座的該圓弧件穿設于該圓弧孔中。
4.根據權利要求2所 述的安全靜脈留置針,其特征在于,該針頭容置部的前端內緣側壁形成有至少一溝槽,當該穿刺針退針至該針頭容置部時,該穿刺針的針頭傾斜置入于該溝槽內。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安全靜脈留置針,其特征在于,該溝槽與該前端孔間形成有一斜面,當該穿刺針從該前端孔退針至該針頭容置部時,該穿刺針的針頭沿著該斜面傾斜進入該溝槽內。
6.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安全靜脈留置針,其特征在于,還包括一彈簧組件,該彈簧組件固設在該保護座的后端上,利用該推送件往后推送該推送座以壓抵該彈簧組件受力壓縮,而在松開該推送件后,該彈簧組件的反彈力將前推該推送座、該回抽件及該穿刺針座,以令該穿刺針座上的該穿刺針針頭往前頂止在該溝槽深處。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安全靜脈留置針,其特征在于,該彈簧組件包括一壓抵件、一彈簧件及一收容座,該壓抵件及該彈簧件容置于該收容座之中,該彈簧組件利用該收容座以裝配于該保護座的一后端容置口之上。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靜脈留置針,其特征在于,該推送件的上方設置一凹陷形狀的指推部,而兩側設置一對具有止滑紋的翼部。
9.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靜脈留置針,其特征在于,該留置針座內還包括一隔離塞,該隔離塞設置于該容通孔與該分流管的交接處的后端,該穿刺針經由刺穿該隔離塞以通過該容通孔。
10.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靜脈留置針,其特征在于,該保護座的前端外圍設有一U型的擋部而該推送座的部分管體相對設有一 U型的缺口,該保護座的該圓弧件后端上設有一標示曲線,當該推送件往前推送而令該推送座的該缺口貼合至該擋部時,該回抽件的該第二套接部將套入于該穿刺針座的該第一套接部中,或者,當該推送件往后推送而令該推送座的該缺口移至該標示曲線上方時 ,該穿刺針針頭將倒針回收至該針頭容置部內。
全文摘要
本發明提供一種安全靜脈留置針,尤指一種防針刺傷的靜脈留置針,其包括一固設有留置管的留置針座、一保護座、一固設有穿刺針的穿刺針座、一回抽件及一推送座,穿刺針可以從留置管的前端外露,推送座可以在保護座上進行前后的滑動推送,進行穿刺程序前,往前推送推送座而令回抽件套接在穿刺針座上,完成穿刺程序后,再往后推送推送座而令穿刺針座跟著套接的回抽件往后拉引,則穿刺針座上的穿刺針即可以倒針回收至保護座內,藉此,穿刺程序完成后,穿刺針將回收于保護座內,以避免醫護人員被使用過的穿刺針意外刺傷的風險。
文檔編號A61M5/158GK103143080SQ201310011208
公開日2013年6月12日 申請日期2013年1月11日 優先權日2013年1月11日
發明者李志云 申請人:英屬維爾京群島圣采科技投資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