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振動滴制微滴丸的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涉及一種滴丸的制備工藝,特別是涉及一種載藥量高,制備工序簡單,生產速率高的滴丸制備方法;該方法可用于制備高載藥量滴丸,包衣滴丸以及滴丸膠囊。
【專利說明】一種振動滴制微滴丸的方法
【技術領域】
[0001] 本發明涉及一種滴丸的制備工藝,特別是涉及一種載藥量高,制備工序簡單,生產 速率高的滴丸制備方法;該方法可用于制備高載藥量滴丸,包衣滴丸以及滴丸膠囊。
【背景技術】
[0002] 滴丸是中藥制劑的傳統劑型,它的優點在于:生產周期短,無粉塵污染;生物利用 率高,起效迅速,局部給藥有長效作用;能減小藥物揮發,增加藥物穩定性;且便于攜帶貯 存。
[0003] 但傳統滴丸的制備工藝,采用將融化物料滴到與不相混溶的冷卻介質中來獲得, 由于主要依靠下落重力、藥液表面張力及內應力的作用成形,所以基質的使用量大,單位載 藥量小,主藥載藥量一般僅在25%左右,不符合國際市場對于PEG類輔料每日最高服用劑量 不超過700mg的限制,無法滿足國際市場要求。而且傳統滴丸工藝很難做到小于2. 5mm粒 徑的滴丸,病人每次需要服用大量不易吞咽的藥丸,不適應現代快節奏的要求,也容易出現 劑量不準等問題,不易為國際接受。滴制頻次較低,圓度不夠,丸重及滴丸大小差異較大,為 保證滴制效果,需加入大量的基質,導致單位載藥量小,服藥量較大;使用冷卻液凝固滴 丸,需加入后期除油工序,且會有冷卻液無法除盡帶來的有機溶劑殘留問題。
[0004] 用傳統滴丸干燥方法,時間長,速度慢,干燥不均勻,容易造成含有揮發油的產品 的揮發或含有冰片的物質在干燥過程中容易析出冰片。
[0005] 如何找到一種能夠有效增加生產速率,降低基質使用量,提高載藥量,并能制備小 粒徑滴丸,同時具備制備普通滴丸劑及滴丸膠囊能力的生產工藝,是現在滴丸制備工藝需 要發展和探索的重要課題。
【發明內容】
[0006]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需要提供一種高速,高載藥量,工序簡單以及滴丸 制備能力的滴丸制備方法。
[0007] 為解決上述問題,本發明所采用的滴丸制備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0008] 化料步驟:藥物與輔料基質加熱熔融,
[0009] 滴制步驟:將熔融藥液輸送到滴頭,通過振動滴制法使熔融藥液滴出,
[0010] 冷凝步驟:經過冷氣冷卻,得到滴丸。
[0011] 優選本發明的滴丸制備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0012] (1)化料步驟:將重量比為I :5_5 :1的藥物與基質投入均質機中,低速均質 1000?5000rpm,時間l-200min,混合物料,然后高速均質3000?IOOOOrpm進行化料,時間 Ι-lOOmin,溫度保持在60?100°C,得中間體料液;
[0013] (2)滴制步驟:中間體料液經滴頭振動滴制,振動頻率50?300Hz,滴制壓力 0. 5?4. OBar,滴頭溫度70?300°C,滴制速度與步驟(1)化料速度匹配;
[0014] (3)冷凝步驟:滴出的藥滴在冷卻氣體中快速冷卻凝固成直徑為0. 2?4. Omm低 溫滴丸素丸,所述的冷卻氣體溫度O?-300°c。
[0015] 為了更好實現本發明,本發明步驟(1)中優選藥物基質重量比為I :3-3 :1,低速均 質3000?5000rpm,時間10?60min,混合物料,然后高速均質4000?9000rpm,時間5? 30min,進行化料,溫度保持在70?90°C,最佳為藥物與輔料基質的配比為1 :1-3,最佳為低 速均質(3000?4000rpm)混合物料,高速均質4000?6000rpm進行化料,時間6?30分 鐘,溫度為75?85°C。
[0016] 步驟(1)中所述的輔料基質包括但不限于:聚乙二醇類、山梨醇、木糖醇、乳糖醇、 麥芽糖、淀粉、甲基纖維素、羧甲基纖維素鈉、羥丙基甲基纖維素、阿拉伯膠、海藻酸、糊精、 環糊精、瓊脂、乳糖中一種。優選固體聚乙二醇1000-8000 ;優選聚乙二醇選擇聚乙二醇 1000、2000、3000、4000、6000、8000中的一種多種組合,最佳為聚乙二醇6000或4000或聚乙 二醇 4000-6000 組合。
[0017] 步驟(1)中所述的藥物包括但不限于:任何適合制備成滴丸的中藥和化學藥,如 果是中藥,優選采用其提取物,如:銀杏,柴胡,丹參,食參益氣,藿香正氣,穿心蓮,復方丹參 的提取物,這些提取物可以從市場上購買,也可以通過現有技術制備。
[0018] 本發明步驟2所述滴制方法采用振動滴制法使熔融藥液滴出。所述振動滴制是 指利用電動或氣動振動原理,使滴頭以設定頻率,波形及振幅上下左右振動,使振動剪切 力作用于流出的液柱,使其形成液滴。本發明優選振動滴制,所述的滴制振動頻率(90? 200Hz),滴制壓力(L 0?3. OBar),滴頭溫度(70?KKTC );最佳所述的振動頻率137HZ,力口 速度4G,滴制壓力I. 8Bar滴頭溫度75?85°C
[0019] 所述的振動方式包括磁力/電動振動的方式、氣動振動的方式。其中,氣動振動的 方式,振動頻率,振幅大。當物料黏度超過800CP,電動方式無法將物料有效切割,造成滴頭 堵塞,影響滴丸制備時,可采用氣動振動方式。本發明優選電動,物料粘度(500?lOOOcp)。 所述滴制速度與步驟(1)化料速度匹配(滴制速度10?40Kg/hr)
[0020] 在滴制過程中,利用振動波形作為PAT的監測指標,可測定滴丸的粒徑分布情況, 并可通過頻閃裝置對滴丸的流化狀態進行實時監控。
[0021] 本發明所述步驟(3)中氣體冷凝是指利用低溫冷冷阱或對下落藥滴快速冷 卻,使其凝固成形。冷卻氣體溫度范圍為〇°C以下,優選冷卻溫度-60°c -140°c,更優 選-80°C -120°C,優選氣體為空氣、氮氣,惰性氣體。所述的滴丸直徑優選I. 0-2. 0mm。
[0022] 本發明的滴丸制備方法還包括步驟(4)干燥方法,在大量的干燥方法中篩選出以 后幾種干燥方法,步驟(3)所述素丸采用低濕度環境下晾曬法、包衣鍋干燥法、真空干燥箱 烘干法、熱風循環干燥箱烘干法、履帶式微波干燥機干燥法、流化干燥包衣機干燥法中一 種。根據成品率及產能優選包衣鍋干燥法、履帶式微波干燥機干燥法、和流化干燥包衣機干 燥法。根據產業化優選流化床干燥法。詳細如下表1不同干燥方法的優劣。
[0023] 表1干燥方式的優缺點對比
[0024]
【權利要求】
1. 一種微滴丸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驟: (1) 化料步驟:將重量比為1 :5-5 :1的藥物與基質投入均質機中,1000?5000rpm均 質混合,時間1?200min,然后3000?lOOOOrpm均質化料,時間1?lOOmin,溫度60? 100°C,得中間體料液; (2) 滴制步驟:中間體料液經滴頭振動滴制,振動頻率為50?300Hz,滴制壓力為 0. 5?4. OBar,滴頭溫度70?300°C,滴制速度與步驟(1)化料速度匹配; (3) 冷凝步驟:滴出的藥滴在冷卻氣體中快速冷卻凝固成直徑為0. 2?4. 0mm的滴丸 素丸,所述的冷卻氣體溫度為〇?-300°C。
2.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微滴丸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還包括步驟(4)干燥步驟,采用 流化干燥設備干燥,_20°C至100°C干燥1-4小時,得干燥滴丸素丸。
3. 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微滴丸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還包括步驟(5)包衣步驟,所述 的干燥素丸在流化床中包衣,包衣材料與素丸重量比為1 :50?1 :10,包衣液濃度為5? 25%,溫度30-65°C包衣即得包衣滴丸。
4.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微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1)前還有物料預混步驟, 將藥物浸膏或粉末加水后,于30?80°C攪拌10分鐘以上,得到藥物預混料。
5.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微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1)中混合物料和化料的時 間為20?80分鐘,溫度為80?100°C,藥物與基質重量比1 :3?3 :1。
6.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驟(2)所述的振動頻率100? 200HZ,加速度1?20G,滴制速度10?40Kg/hr,滴制壓力1. 0?3. OBar,滴頭溫度70? 100。。。
7.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微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3)冷卻氣體為冷卻空氣、 冷卻氮氣或惰性氣體中一種,冷卻氣體溫度為-80?_120°C。
8.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微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驟(4)中干燥采用梯度升 溫干燥法,-20?30°C形成流化態,15?35°C干燥10?120分鐘,35?55°C干燥10?60 分鐘,55?100°C干燥0?60分鐘。
9.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微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1)中藥物與基質的重量比為1 : 1_3,低速均質3000?4000rpm,混合時間10?60min,然后高速均質4000?9000rpm,時間 5?30min,溫度保持在70?90°C, 步驟(1)中所述的輔料基質包括但不限于:聚乙二醇類、山梨醇、木糖醇、乳糖醇、麥芽 糖、淀粉、甲基纖維素、羧甲基纖維素鈉、羥丙基甲基纖維素、阿拉伯膠、海藻酸、糊精、環糊 精、瓊脂、乳糖中一種; 步驟(1)中所述的藥物是中藥提取物,如:銀杏,柴胡,丹參,食參益氣,藿香正氣,穿心 蓮,復方丹參的提取物; 步驟(2)所述振動滴制是指利用電動或氣動振動原理,使滴頭以設定頻率,波形及振 幅上下左右振動,使振動剪切力作用于流出的液柱,使其形成液滴,所述的滴制振動頻率 90?200Hz,滴制壓力1. 0?3. OBar,滴頭溫度70?100°C ; 步驟(3)中冷卻氣體溫度范圍為0°C以下,優選冷卻溫度_60°C -140°C,更優 選-80°C -140°C,所述的滴丸直徑1. 0-2. 0mm。
10.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微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還包括將素丸或包衣丸裝入膠囊 中,制得膠囊劑。
【文檔編號】A61K9/48GK104274416SQ201310291465
【公開日】2015年1月14日 申請日期:2013年7月11日 優先權日:2013年7月11日
【發明者】章順楠, 閆希軍, 董海鷗, 孫小兵, 王世慶, 張洪波, 榮昌盛, 葉正良, 李晨鳴, 周立紅, 張文生, 陳聰, 劉曉峰, 鄭永鋒, 范立君 申請人:天士力制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