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治療膝骨性關節病的中藥組合物及其制備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屬于中藥【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了一種治療膝骨性關節病的中藥組合物及其制備方法。由下述重量份數的各原料藥制成:威靈仙5-50份、骨碎補10-15份、伸筋草10-20份、獨活5-15份、防己5-10份、川烏3-9份、蘄蛇1-15份、烏梢蛇5-10份、木瓜10-15份、杜仲10-15份、雞血藤10-30份、天麻3-10份、地龍5-15份、全蝎2-5份、川芎3-10份。本發明組合物具有:祛風濕、強筋骨、溫經散寒通絡、補脾腎、益精血、活血化瘀止痛之功;能有效解除膝關節疼痛,促進髁間棘增生的骨刺吸收,久之使骨刺變鈍,效果顯著。
【專利說明】一種治療膝骨性關節病的中藥組合物及其制備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屬于中藥【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了一種治療膝骨性關節病的中藥組合物及其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0002]膝骨性關節病屬祖國醫學“痹病”范疇。痹的病名最早見于《內經》,如《素問?痹論》指出:“所謂痹者,各以其時,重感于風寒濕之氣也。”其病機為:風寒濕熱之邪侵襲或勞損以痹阻經絡,使氣血津液運行不暢,血滯為瘀,津停為痰,痰瘀交結與外邪相合,深入骨骱。臨床以膝關節疼痛,屈伸不利,尤其是上樓、坐與蹲下站立時疼痛加重,關節腫大、強硬、變形、纏綿難愈等為主癥。痹病日久,還可由經絡傳之臟腑,引發臟腑病變,其中以心痹較多見。[0003]膝骨性關節病是中老年人常見的慢性退行性關節疾病,它由關節軟骨的受損起病,繼而影響肌肉、滑膜、韌帶、軟骨下骨質,導致關節畸形和功能喪失。單純用西藥治療本病不但療效差,且并發癥多。如用非留體類抗炎鎮痛藥,易損傷胃腸道,手術治療易復發等弊端,患者痛不堪言。
【發明內容】
[0004]為克服現有技術中存在的不足之處,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治療膝骨性關節病的中藥組合物及其制備方法。該組合物具有:祛風濕、強筋骨、溫經散寒通絡,補脾腎、益精血、活血化瘀止痛之功;能有效解除膝關節疼痛,促進髁間棘增生的骨刺吸收,久之使骨刺變鈍,效果顯著。
[0005]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采取的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治療膝骨性關節病的中藥組合物,由下述重量份數的各原料藥制成:威靈仙5-50份、骨碎補10-15份、伸筋草10-20份、獨活5-15份、防己5-10份、川烏3-9份、蘄蛇1-15份、烏梢蛇5-10份、木瓜10-15份、杜仲10-15份、雞血藤10-30份、天麻3-10份、地龍5_15份、全蝎2-5份、川芎3-10份。
[0006]進一步,所述各原料藥的重量份數優選為:威靈仙15份、骨碎補10份、伸筋草15份、獨活10份、防己10份、川烏6份、蘄蛇10份、烏梢蛇7份、木瓜15份、杜仲10份、雞血藤20份、天麻10份、地龍10份、全蝎3份、川芎10份。
[0007]所述中藥組合物按常規方法制成任何一種臨床上可接受的制劑,比如煎劑、丸劑或膠囊劑。可根據不同制劑的需要,選取添加相應的常規輔料。
[0008]制備方法及使用方法:
疼痛期用煎劑:以重量/體積比計,稱取威靈仙5-50g、骨碎補10-15g、伸筋草10-20g、獨活5_15g、防己5-10g、川烏3_9g、蘄蛇l_15g、烏梢蛇5-10g、木瓜10_15g、杜仲10_15g、雞血藤10-30g、天麻3-10g、地龍5-15g、全蝎2-5g、川芎3_10g,然后將這15味中藥放入砂鍋內,第一煎加水600ml,浸泡30min,先用武火煮沸后再用文火煎30min,取藥液約350ml ;第二煎加水500ml,先用武火煮沸后再用文火煎25min,取藥液約350ml ;把兩煎藥液混勻后分兩次服,早晚各服一次,溫服。
[0009]疼痛緩解期用蜜丸、濃縮丸或膠囊劑:按重量配比稱取威靈仙15份、骨碎補10份、伸筋草15份、獨活10份、防己10份、川烏6份、蘄蛇10份、烏梢蛇7份、木瓜15份、杜仲10份、雞血藤20份、天麻10份、地龍10份、全蝎3份、川芎10份,然后將這15味中藥粉碎后過100目或120目篩,制成極細藥粉后:①將藥粉和蜜按1:1.5重量比例制成蜜丸,每丸3g,每次服6g,每日服兩次;或②將藥粉裝入空心膠囊,每粒0.3g,每次服6粒,每日服三次;或③將藥粉按現有技術工藝制成濃縮丸,每8丸相當于原生藥3g,每次服8丸,每日服三次。
[0010]本發明藥理如下:
威靈仙:味辛、咸。性溫。歸膀胱經。具有祛風濕、通經絡、消骨鯁之功。本品辛散溫通,性猛善走,通行十二經脈,既能祛風濕,又能通經止痹痛。凡風濕痹痛、麻木不仁,無論上下皆可用,為風濕痹痛要藥。本品味咸,有軟堅消骨鯁作用。現代藥理研究證明:“本品具有鎮痛作用,其醋液對魚骨刺有一定軟化作用,并使局部肌肉松弛,促使骨刺脫落,其煎劑有明顯的抗菌作用等。”
骨碎補:味苦。性溫。歸肝、腎經。具有活血續傷、補腎強骨之功。本品甘溫入肝腎經,有溫補腎陽、強筋骨、益虛損,又能行血脈、續筋骨、療傷止痛。治療跌仆損傷、腎虛腰痛腳弱等癥。現代藥理研究證明:本品含有骨碎補酸,能促進骨對鈣的吸收,并提高血鈣和血磷水平,有利于骨折的愈合 ;還有一定的改善軟骨細胞功能,推遲細胞退行性變的作用及明顯的鎮痛作用等。
[0011]伸筋草:味苦、辛。性溫。歸肝經。具有祛風濕、舒筋活絡之功,治療風濕痹痛、四肢關節酸痛、伸屈不利、皮膚不仁等。
[0012]獨活:味辛、苦。性微溫。歸肝、膀胱經。具有祛風濕、止痹痛、解表之功。本品能祛風濕,散寒通痹,凡風寒濕痹皆可用。因其善下行,尤以腰膝、腿足關節疼痛屬下部寒濕重者為宜。現代藥理研究證明:本品有抗關節炎、鎮痛并能直接擴張血管等作用。
[0013]防己:味苦、辛。性寒。歸膀胱、腎、脾經。具有祛風濕、止痛、利水消腫之功。本品辛能宣散,苦寒降泄,能祛風濕、清熱通絡止痛,尤宜于濕熱偏勝者,癥見骨節煩痛、屈伸不利等。
[0014]川烏:味辛、苦。性溫。歸心、脾、肝、腎經。具有祛風除濕、散寒止痛之功。本品有較強的散寒止痛作用,治寒濕頭痛、身痛、歷節疼痛、不可屈伸者。現代藥理研究證明:本品有鎮痛、鎮靜、局部麻醉等作用,對動物實驗性關節炎有消失作用。
[0015]蘄蛇:味甘、咸。性溫。歸肝經。具有祛風通絡、定驚止痙之功。本品祛風力猛,又善通經絡,故用于風濕頑痹、肢體麻木、筋脈拘攣等癥。
[0016]烏梢蛇:味甘。性平。歸肝經。具有祛風通絡、定驚止痙之功。本品能搜風邪,透關節,治風濕頑痹,手足緩不能伸舉等癥。
[0017]木瓜:味酸。性溫。歸肝、脾經。具有舒筋活絡、除濕和胃之功。本品有較好的舒筋活絡作用,且能祛濕除痹,為久風頑痹、筋脈拘急之要藥,治風濕痹痛、筋脈拘攣等癥。現代藥理實驗證明:本品對動物實驗性關節炎有明顯消腫作用。
[0018]杜仲:味甘。性溫。歸肝、腎經。具有補肝腎、強筋骨等功能。故治療肝、腎不足的腰膝酸痛,下肢萎軟等癥。《本草匯言》:“凡下焦之虛,非杜仲不補;下焦之濕,非杜仲不利;足脛之酸,非杜仲不去;腰膝之痛,非杜仲不除。”
雞血藤:味苦、甘。性溫。歸肝經。具有行血補血、調經、舒筋活絡之功。本品能養血活血而舒筋活絡,治風濕痹痛、關節痛、肢體麻木等癥。
[0019]天麻:味甘。性平。歸肝經。具有熄風止痙、平抑肝陽、祛風通絡之功。本品能祛外風、通經絡,治療風中經絡、手足不遂、肢體麻木、痙攣抽搐等癥,又能治風濕痹痛、關節屈伸不利者。
[0020]地龍:味咸。性寒。歸肝、脾、膀胱經。具有清熱息風、通絡等功能。本品長于通行經絡、性寒清熱,既能治療關節紅腫疼痛、屈伸不利之熱痹,又治療肢體關節麻木疼痛、屈伸不利的風寒濕痹等癥。
[0021]全蝎:味辛。性平。歸肝經。具有息風止痙、攻毒散結、通絡止痛之功。本品既平息肝風,又搜風通絡止痛,對風寒濕痹久治不愈、筋脈拘攣,甚則關節變形之頑痹作用頗佳。
[0022]川芎:味辛。性溫。歸肝、膽、心包經。具有活血行氣、祛風止痛之功。本品辛散溫通,既能活血,又能行氣,為“血中氣藥”,能“下調經水、中開郁結、上行頭目、旁通絡脈。”祛風活血止痛,治肢體疼痛麻木、風濕痹癥等。
[0023]以上諸藥配伍,共奏祛風濕、強筋骨、溫經散寒通絡、補脾腎、益精血、活血化瘀止痛之功;用于治療風寒濕熱之邪痹阻經絡,使氣血津液運行不暢,痰瘀交結并與外邪相合,深入骨骱所致的膝關節疼痛,屈伸不利,上樓、坐與蹲下站立時疼痛加重,關節腫大、強硬、變形、纏綿難愈等癥。本發明中藥組合物能促進骨刺吸收,久服可使骨刺軟化、變鈍,有效消除疼痛,臨床療效顯著。
【具體實施方式】
[0024]以下結合具體實施例對本發明技術方案作進一步地詳細介紹,但本發明的保護范圍并不局限于此:
實施例1
威靈仙5g、骨碎補12g、伸筋草10g、獨活15g、防己7g、川烏9g、蘄蛇3g、烏梢蛇5g、木瓜10g、杜仲12g、雞血藤30g、天麻3g、地龍15g、全蝎5g、川彎3g。
[0025]疼痛期用煎劑:將上述15味中藥放入砂鍋內,第一煎加水600ml,浸泡30min,先用武火煮沸后再用文火煎30min,取藥液約350ml ;第二煎加水500ml,先用武火煮沸后再用文火煎25min,取藥液約350ml ;把兩煎藥液混勻后分兩次服,早晚各服一次,溫服。
[0026]疼痛緩解期用蜜丸、濃縮丸或膠囊劑:將上述15味中藥粉碎后過100目或120目篩,制成極細藥粉后:①將藥粉和蜜按1:1.5重量比例制成蜜丸,每丸3g,每次服6g,每日服兩次;或②將藥粉裝入空心膠囊,每粒0.3g,每次服6粒,每日服三次;或③將藥粉按現有技術工藝制成濃縮丸,每8丸相當于原生藥3g,每次服8丸,每日服三次。
[0027]實施例2
威靈仙15g、骨碎補10g、伸筋草15g、獨活10g、防己10g、川烏6g、蘄蛇10g、烏梢蛇7g、木瓜15g、杜仲10g、雞血藤20g、天麻10g、地龍10g、全蝎3g、川彎IOg0
[0028]制備方法及使用方法同實施例1。
[0029]實施例3
威靈仙50g、骨碎補15g、伸筋草20g、獨活5g、防己5g、川烏3g、蘄蛇15g、烏梢蛇IOg,木瓜5g、杜仲15g、雞血藤10g、天麻7g、地龍5g、全蝎21g、川彎7g。
[0030]制備方法及使用方法同實施例1。
[0031]臨床試驗 1.1 一般資料
自2000年元月至2013年8月,篩選出120例膝骨性關節病患者。全部病例均經體檢及X射線或DR片等多項檢查確診,且無嚴重肝、腎、心功能不良。將其隨機分為治療組60例,其中男27例,女33例,年齡:33-76歲,平均年齡60.5歲;對照組60例,其中男29例,女31例,年齡:35-75歲,平均年齡60歲。兩組在性別、年齡、癥狀等方面比較均無顯著差異(P > 0.05),具有可比性,詳見表1。
[0032]表1兩組病例一般情況比較
【權利要求】
1.一種治療膝骨性關節病的中藥組合物,其特征在于由下述重量份數的各原料藥制成:威靈仙5-50份、骨碎補10-15份、伸筋草10-20份、獨活5-15份、防己5-10份、川烏3-9份、蘄蛇1-15份、烏梢蛇5-10份、木瓜10-15份、杜仲10-15份、雞血藤10-30份、天麻3_10份、地龍5-15份、全蝎2-5份、川芎3-10份。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治療膝骨性關節病的中藥組合物,其特征在于由下述重量份數的各原料藥制成:威靈仙15份、骨碎補10份、伸筋草15份、獨活10份、防己10份、川烏6份、蘄蛇10份、烏梢蛇7份、木瓜15份、杜仲10份、雞血藤20份、天麻10份、地龍10份、全蝎3份、川彎10份。
3.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治療膝骨性關節病的中藥組合物,其特征在于:按常規方法制成任何一種臨床上可接受的制劑。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治療膝骨性關節病的中藥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劑為煎劑、蜜丸、濃縮丸或膠囊劑。
5.一種治療膝骨性關節病的中藥組合物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以重量/體積比計,稱取威靈仙5-50g、骨碎補10-15g、伸筋草10-20g、獨活5-15g、防己5_10g、川烏3_9g、蘄蛇l-15g、烏梢蛇5-10g、木瓜10-15g、杜仲10-15g、雞血藤10-30g、天麻3_10g、地龍5_15g、全蝎2-5g、川芎3-10g,然后將這15味中藥放入砂鍋內,第一煎加水600ml,浸泡30min,先用武火煮沸后再用文火煎30min,取藥液約350ml ;第二煎加水500ml,先用武火煮沸后再用文火煎25min,取藥液約350ml ;把兩煎藥液混勻后即制成煎劑。
6.一種治療膝骨性關節病的中藥組合物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按重量配比稱取威靈仙15份、骨碎補10份、伸筋草15份、獨活10份、防己10份、川烏6份、蘄蛇10份、烏梢蛇7份、木瓜15份、杜仲10份、雞血藤20份、天麻10份、地龍10份、全蝎3份、川彎10份,然后將這15味中藥粉碎后過100目或120目篩,制成極細藥粉后:①將藥粉和蜜按1:1.5重量比例制成蜜丸,每丸3g ;或②將藥粉裝入空心膠囊制成膠囊劑,每粒0.3g ;或③將藥粉按現有技術工藝制成濃縮丸,每8丸相當于原生藥3g。
【文檔編號】A61K9/20GK103585483SQ201310584786
【公開日】2014年2月19日 申請日期:2013年11月20日 優先權日:2013年11月20日
【發明者】潘根起, 潘恒曄 申請人:潘根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