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一種假體,特別涉及到一種距骨假體。
背景技術:
塌陷性距骨壞死多由于距骨體受到承重性破壞、骨量丟失過多而不能進行踝關節置換手術。常常采用距骨摘除術和距骨周圍四關節融合術,前者易導致距骨周圍不穩,后者易導致踝關節活動受限。如何有效的重建全距骨和恢復踝關節功能是骨科醫師處理塌陷性距骨壞死的主要問題。假體置換為重建全距骨和恢復踝關節功能是提供了良好技術手段。已有的距骨假體一般僅起結構支撐作用,不具有生物學功能。如何研制具有生物學功能的個性化人工距骨假體是距骨假體制備和臨床應用面臨的主要問題。
技術實現要素:
有鑒于此,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距骨假體,具有生物學功能,便于假體界面與跟骨、舟骨的快速融合生長,具有極大的醫學價值。
本發明的一種距骨假體,包括距下關節面和距舟關節面;所述距下關節面和/或距舟關節面為多孔結構。
進一步地,所述距下關節面和/或距舟關節面設有羥基磷灰石涂層。
進一步地,所述距下關節面設有至少一個固定裝置,用于固定距骨和跟骨。
進一步地,所述固定裝置為固定柱或/和固定孔。
進一步地,所述固定柱為兩個,所述固定孔為一個,三個固定裝置呈三角形布置。
進一步地,所述距舟關節面設有距舟固定孔,用于固定距骨和舟骨。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的距骨假體的有益效果在于:具有生物學功能,便于假體和跟骨、舟骨的快速融合生長,同時假體易于安裝固定,便于臨床應用,具有極大的醫學價值。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描述:
圖1是本發明的距骨假體的第一示意圖;
圖2是本發明的距骨假體的第二示意圖;
圖3是本發明的距骨假體的第三示意圖;
圖中各個標記所對應的名稱分別為:距下關節面1、距舟關節面2、固定柱3、固定孔4、距舟固定孔5。
具體實施方式
圖1是本發明的距骨假體的第一示意圖,圖2是本發明的距骨假體的第二示意圖,圖3是本發明的距骨假體的第三示意圖,如圖所示:本發明的距骨假體包括距下關節面1和距舟關節面2;所述距下關節面1和/或距舟關節面2為多孔結構。
本實施例中,所述距下關節面1和/或距舟關節面2設有羥基磷灰石涂層,更加利于距下關節面1與跟骨、距舟關節面2與舟骨的快速融合生長。
本實施例中,所述距下關節面1設有至少一個固定裝置,用于固定距骨和跟骨,便于假體的安裝與固定。
本實施例中,所述固定裝置為固定柱3或/和固定孔4,結構簡單、易于制造。
本實施例中,所述固定柱3為兩個,所述固定孔4為一個,三個固定裝置呈三角形布置,可穩定可靠固定距骨和跟骨。
本實施例中,所述距舟關節面2設有距舟固定孔5,用于固定距骨和舟骨,設計簡單、易于實現。
本發明的原理是距骨假體的距下關節面1和/或距舟關節面2為多孔結構,假體在手術之后,距下關節面1和距舟關節面2上存在的多孔結構利于距下關節面1與跟骨、距舟關節面2與舟骨的快速融合生長,因此本發明的距骨假體解決了傳統假體與骨界面融合率低的技術瓶頸,使術后骨-假體界面快速融合,最大限度恢復術后生物學功能,具有巨大的醫學價值。
最后說明的是,以上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發明的技術方案而非限制,盡管通過參照本發明的優選實施例已經對本發明進行了描述,但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可以在形式上和細節上對其作出各種各樣的改變,而不偏離所附權利要求書所限定的本發明的精神和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