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屬于中藥組合物,具體地說,是涉及一種治療心絞痛的的中藥配方。
背景技術:
心絞痛是指由于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狹窄導致冠狀動脈供血不足,心肌暫時缺血與缺氧所引起的以心前區疼痛為主要臨床表現的一組綜合征。其特點為陣發性的前胸壓榨性疼痛感覺,可伴有其他癥狀,疼痛主要位于胸骨后部,可放射至心前區與左上肢,常發生于勞動或情緒激動時,持續數分鐘,休息或用硝酸酯制劑后消失。本病多見于男性,多數病人在40歲以上,勞累、情緒激動,飽食、受寒、陰雨天氣,急性循環衰竭等為常見的誘因。性質心絞痛應是壓榨緊縮,壓迫窒息,沉重悶脹性疼痛,部位疼痛或不適外常位于胸骨或其鄰近,也可發生在上腹至咽部之間的任何水平處。誘發因素以體力勞累為主,其次為情緒激動,登樓,平地快步走,,暴露于寒冷環境,進冷飲,身體其他部位的疼痛,以及恐怖,緊張,發怒,煩惱等情緒變化,都可誘發。西藥多治療癥狀,不能有效治療該病,而利用中草藥治療,具有安全、有效的優點。
本發明用于治療心絞痛護理的中藥配方,針對心絞痛病因病機,以清熱解毒,清熱利濕,清熱疏風,通經活血、行血消腫,活血散瘀,散結通絡為治則,達到散寒溫陽,通脈止痛,治療心絞痛的功效。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是解決現有技術上的問題,特提供了一種效果明顯、療程較短的治療心絞痛的中藥配方。
為了實現上述發明目的,本發明制成該藥物有效成分的原料組成及其重量配比為:麥冬16g,黨參11g,五味子13g,生龍骨28g,生牡蠣28g,炒酸棗仁18g,茯神11g,川芎13g,炙草13g,百合18g,生地黃16g,知母16g,丹參16g。本發明中藥組合物的制備和使用方法:水煎服:每天1劑,7劑為一療程,需要用藥2-6療程。
發明用于治療心絞痛的中藥配方,選擇天然藥物,針對心絞痛病因病機,各味藥材各具其效,互相協調,方中酸棗仁、百合、生龍骨、生牡蠣鎮驚安神,丹參活血化瘀。本方熔養陰益氣、鎮驚安神、活血通絡諸法于一爐,相互協同相得益彰,共奏清熱解毒、清熱利濕、清熱疏風、通經活血、行血消腫、活血散瘀、散結通絡之效,達到瘀化血活,血脈通暢,痰化絡通,治療心絞痛的功效。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1:一種治療心絞痛的的中藥配方,按重量份數包括以下中藥成分:麥冬16g,黨參11g,五味子13g,生龍骨28g,生牡蠣28g,炒酸棗仁18g,茯神11g,川芎13g,炙草13g,百合18g,生地黃16g,知母16g,丹參16g。
水煎服:每天1劑,7劑為一療程,需要用藥2-6療程。
以下通過實用例來闡明本發明所述用于心絞痛護理的中藥配方的臨床治療效果。
1,黨參11g,五味子13g,生龍骨28g,生牡蠣28g,炒酸棗仁18g,茯神11g,川芎13g,炙草13g,百合18g,生地黃16g,知母16g,丹參16g。
水煎服:每天1劑,7劑為一療程,需要用藥2-6療程。
以下通過實用例來闡明本發明所述用于心絞痛護理的中藥配方的臨床治療效果。
1例,治療顯效8例,無效2例。治療總有效率為93%。
典型案例:
患者胡某,女性,83歲,胸痛、胸悶1小時入院。既往有高血壓病史,血壓最高達155/95 mmHg。心電圖示:急性下壁、后壁心肌梗死。急診行冠心病介入手術,術后患者病情平穩。心電圖示:V7、V9 ST段較前明顯下降。患者于術后7天行CT檢查,返回病房時突發呼吸困難,端坐呼吸,咳粉紅色泡沫樣痰,全身大汗,煩躁。心電圖監測:竇性心動過速。查體:頸靜脈充盈,兩肺呼吸音粗,肺底大量水泡音,心率140次/分,律齊,無雜音。經觀察后決定采用中藥治療。服用本發明配方6劑,水煎服,每天1劑,每日3服。第二診:眩暈感明顯減輕,繼服12劑。三診:疼痛基本解除,之后,為鞏固治療效果,囑繼續服用12劑。隨訪1年,一切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