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屬于醫療器械技術領域,尤其是涉及一種開塞露注入器。
背景技術:
目前,臨床上需要協助便秘者通便,一般采用從肛門納入開塞露的方法進行。由于開塞露的納入導管設計不合理,所以為臨床護理帶來諸多不便,具體如下:臨床上現使用的開塞露導管長度只有60毫米,不能達到深度潤滑的作用,有的嚴重患者則需要納入100毫米才得以解決潤滑通便;由于現有的開塞露計量均為20mL/支,對于嚴重便秘患者則需要使用三支才能達到潤滑效果,由于反復納入給患者造成極大痛苦,極易造成直腸、肛門損傷而引起感染;在需要使用多支開塞露時,醫護人員是用注射器抽取再連接管狀物件實施,既加大了醫護人員的工作量,也增加了綜合治療成本;在使用時壓迫開塞露擠出,但壓迫松開時會出現倒回現象,造成污染。
為了對現有技術進行改進,人們進行了長期的探索,提出了各種各樣的解決方案。例如,中國專利文獻公開了一種開塞露注入器[申請號:CN200520088442.2],包括管體左端與三孔注藥頭固定連接相通,其右端與注藥座固定連接相通。
上述方案雖然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現有技術的不足,但是臨床上現使用的開塞露導管長度只有60毫米,不能達到深度潤滑的作用,有的嚴重患者則需要納入100毫米才得以解決潤滑通便;由于現有的開塞露計量均為20mL/支,對于嚴重便秘患者則需要使用三支才能達到潤滑效果,由于反復納入給患者造成極大痛苦, 極易造成直腸、肛門損傷而引起感染;在需要使用多支開塞露時,醫護人員是用注射器抽取再連接管狀物件實施,既加大了醫護人員的工作量,也增加了綜合治療成本;在使用時壓迫開塞露擠出,但壓迫松開時會出現倒回現象,造成污染。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針對上述問題,提供一種設計合理,結構簡單的開塞露注入器。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了下列技術方案:本開塞露注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插入桿,所述的插入桿通過錐形肛門納入部與手持握手相連接,所述的錐形肛門納入部內設有與插入桿內腔相連通的錐形空腔,所述的插入桿的頭部為具有出液口的圓頭,所述的插入桿的頭部側壁上開有若干噴射孔,所述的手持握手上開有與錐形空腔相連通的加藥口,所述的插入桿和錐形肛門納入部之間設有防倒流機構,所述的防倒流機構包括設于插入桿的進液端的第一半封板和設于錐形肛門納入部的錐頭端的第二半封板,所述的錐形肛門納入部和插入桿的接口處轉動連接,且當錐形肛門納入部相對于插入桿轉動時第一半封板和第二半封板形成的開口大小改變。手握手持握手將插入桿推入到肛門中,然后將開塞露液體通過加藥口灌入,然后相對插入桿轉動錐形肛門納入部,使得第一半封板和第二半封板相對轉動形成總封板,總封板對接口進行封閉,從而避免藥液倒回,無論需要灌入多少開塞露液體只需對人體直接插入一次,可有效的緩解患者的痛苦,避免造成直腸、肛門損傷而引起的感染,也減少了醫護人員的工作量,整體設計合理,結構簡單。
在上述的開塞露注入器中,所述的第一半封板和第二半封板重疊時開口的大小最大,所述的第一半封板和第二半封板相互錯開時形成總封板。
在上述的開塞露注入器中,所述的手持握手呈扁平圓盤狀,且手持握手和錐形肛門納入部之間通過中空連接桿相連接。
在上述的開塞露注入器中,所述的手持握手和錐形肛門納入部之間形成供手指握持時伸入的握持空間,所述的手持握手的一側形成供手指握持的握持面。
在上述的開塞露注入器中,所述的握持面和中空連接桿的一端外表面弧形相接,所述的錐形肛門納入部和中空連接桿的另一端外表面弧形相接。
在上述的開塞露注入器中,所述的錐形肛門納入部的錐頭端與插入桿相連接,錐形肛門納入部的底面端與手持握手相連接。
在上述的開塞露注入器中,所述的插入桿的長度為100-120mm。利于達到深度潤滑的作用。
與現有的技術相比,本開塞露注入器的優點在于:手握手持握手將插入桿推入到肛門中,然后將開塞露液體通過加藥口灌入,然后相對插入桿轉動錐形肛門納入部,使得第一半封板和第二半封板相對轉動形成總封板,總封板對接口進行封閉,從而避免藥液倒回,無論需要灌入多少開塞露液體只需對人體直接插入一次,可有效的緩解患者的痛苦,避免造成直腸、肛門損傷而引起的感染,也減少了醫護人員的工作量,整體設計合理,結構簡單。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提供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另一視角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插入桿1、錐形肛門納入部2、手持握手3、出液口4、噴射孔5、加藥口6、第一半封板7、第二半封板8、中空連接桿9、握持面10。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
如圖1-2所示,本開塞露注入器包括插入桿1,插入桿1通過錐形肛門納入部2與手持握手3相連接,錐形肛門納入部2內設有與插入桿1內腔相連通的錐形空腔,插入桿1的頭部為具有出液口4的圓頭,插入桿1的頭部側壁上開有若干噴射孔5,手持握手3上開有與錐形空腔相連通的加藥口6,插入桿1和錐形肛門納入部2之間設有防倒流機構,防倒流機構包括設于插入桿1的進液端的第一半封板7和設于錐形肛門納入部2的錐頭端的第二半封板8,錐形肛門納入部2和插入桿1的接口處轉動連接,且當錐形肛門納入部2相對于插入桿1轉動時第一半封板7和第二半封板8形成的開口大小改變。手握手持握手3將插入桿1推入到肛門中,然后將開塞露液體通過加藥口6灌入,然后相對插入桿1轉動錐形肛門納入部2,使得第一半封板7和第二半封板8相對轉動形成總封板,總封板對接口進行封閉,從而避免藥液倒回,無論需要灌入多少開塞露液體只需對人體直接插入一次,可有效的緩解患者的痛苦,避免造成直腸、肛門損傷而引起的感染,也減少了醫護人員的工作量,整體設計合理,結構簡單。
其中,第一半封板7和第二半封板8重疊時開口的大小最大,第一半封板7和第二半封板8相互錯開時形成總封板。手持握手3呈扁平圓盤狀,且手持握手3和錐形肛門納入部2之間通過中空連接桿9相連接。手持握手3和錐形肛門納入部2之間形成供手指握持時伸入的握持空間,手持握手3的一側形成供手指握持的握持面。握持面和中空連接桿9的一端外表面弧形相接,錐形肛門納入部2和中空連接桿9的另一端外表面弧形相接。錐形肛門納入部2的錐頭端與插入桿1相連接,錐形肛門納入部2的底面端與手持握手3相連接。插入桿1的長度為100-120mm。利于達到深度潤滑的作用。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是對本實用新型精神作舉例 說明。本實用新型所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可以對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做各種各樣的修改或補充或采用類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會偏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權利要求書所定義的范圍。
盡管本文較多地使用了插入桿1、錐形肛門納入部2、手持握手3、出液口4、噴射孔5、加藥口6、第一半封板7、第二半封板8、中空連接桿9、握持面10等術語,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術語的可能性。使用這些術語僅僅是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釋本實用新型的本質;把它們解釋成任何一種附加的限制都是與本實用新型精神相違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