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注射泵的離合裝置。
背景技術:
注射泵用藥作為一種常見的臨床治療手段,已被廣泛應用于醫療實踐的各個領域。當臨床所用藥物必須由靜脈途徑注入,而且在給藥量非常精確、總量小、給藥速度需緩慢或長時間恒定的情況下,多使用注射泵來實現上述目的的。通常注射泵通過傳動絲桿帶動傳動螺母,傳動螺母帶動推桿,進而推動藥液注射。然而現有注射泵傳動結構復雜,傳動螺母大部分采用金屬切削加工,不可避免造成資源浪費,而且長期使用時傳動螺母磨損嚴重,產生振動、噪聲等現象,甚至影響注射泵注射精度。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種注射泵的離合裝置,結構簡單,整體輕便,并能實現以下功能:1、傳動過程中傳動螺母與傳動絲桿嚙合緊密;2、調節完成注射器推頭位置后,傳動螺母自動復位與傳動絲桿緊密嚙合;3、整體傳動部分可采用工程塑料注塑成型,整體重量輕,生產方便,減少資源浪費。
本實用新型的第一技術方案是:一種注射泵的離合裝置,其包括:機架、設置在機架上的滑座、設置在滑座一側的第一螺母、與第一螺母相配合的第二螺母、與第一螺母、第二螺母抵靠接觸的旋轉塊、設置在第一螺母、第二螺母之間的彈性件、與第一螺母、第二螺母配合的絲桿、一端與旋轉塊中心相連的擺桿、套設在擺桿外側的推桿、以及與擺桿另一端相連的手柄。
在第一技術方案的基礎上,進一步包括如下附屬技術方案:
還包括:用于將滑座固定至機架上的一對導向桿、與滑座共同包覆第一螺母、第二螺母和旋轉塊的擋板、以及與推桿一側配合的推桿蓋,其中所述手柄與推桿蓋相鄰。
所述第一螺母具有第一螺紋,而第二螺母具有第二螺紋,其中第一螺紋位于第二螺紋的上方。
所述機架包括底板、以及位于底板兩端且垂直延伸的第一側板、第二側板,其中第一側板、第二側板均設置有與絲桿配合的機架孔、和允許導向桿穿過的一對導向孔,且第一側板還設置有允許推桿一端穿過的推桿孔。
所述滑座設置有允許推桿一端穿過的第一穿孔、允許絲桿一端穿過的第 二穿孔、允許導向桿穿過的第三穿孔、以及收容第一螺母、第二螺母和旋轉塊的滑座腔。
所述第一螺母包括位于第一螺紋下方且垂直相連的中間臂、以及位于中間臂下方且垂直相連的底端,第二螺母包括與第二螺紋垂直相連的連接臂、以及與連接臂垂直相連的底臂。
所述旋轉塊包括位于中心且與擺桿一端相連的軸部、以及位于軸部兩側的一對翼部,其中一翼部位于底端下方且兩者相互抵靠接觸,而另一翼部位于底臂上方且兩者相互抵靠接觸。
所述推桿具有軸向方向延伸且內部空心的桿狀部、設置在桿狀部內且收容擺桿的推桿腔、以及位于桿狀部一端且與推桿蓋配合的推桿凸緣,其中絲桿延伸方向與導向桿、擺桿、桿狀部的延伸方向均平行。
所述滑座、第一螺母、第二螺母均為塑料件。
本實用新型的第二技術方案是:一種注射泵的離合裝置,其包括:機架、設置在機架上的滑座、設置在滑座一側的第一螺母、與第一螺母相配合的第二螺母、與第一螺母、第二螺母抵靠接觸的齒條、設置在第一螺母、第二螺母之間的彈性件、與第一螺母、第二螺母配合的絲桿、與齒條相配合的齒輪、以及帶動齒輪旋轉的手柄。
本實用新型優點是:
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操作方便,傳動螺母與絲桿嚙合緊密,注射藥液穩定可靠,而且傳動螺母及滑座可用塑料注塑生產,經濟性好,減少資源浪費,同時產品重量減輕,提高使用便利性。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描述: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立體分解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組裝后的俯視圖;
圖3是圖2沿B-B線的剖視圖;
圖4是圖3沿C-C線且為初始狀態的剖視圖;
圖5與圖4類似,為手柄按下之后的剖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如圖1-5所示,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注射泵的離合裝置的具 體實施例,其包括:機架1、設置在機架1上的滑座2、設置在滑座2一側的第一螺母3、與第一螺母3相配合的第二螺母4、與第一螺母3、第二螺母4抵靠接觸的旋轉塊5、設置在第一螺母3、第二螺母4之間的彈性件6、與第一螺母3、第二螺母4配合的絲桿7、用于將滑座2固定至機架1上的一對導向桿8、一端與旋轉塊5中心相連的擺桿9、與滑座2共同包覆第一螺母3、第二螺母4和旋轉塊5的擋板12、套設在擺桿9外側的推桿14、與推桿14一側配合的推桿蓋16、以及與擺桿9另一端相連的手柄18。
機架1包括底板100、以及位于底板100兩端且垂直延伸的第一側板101、第二側板102。其中第一側板101、第二側板102均設置有與絲桿7配合的機架孔103、和允許導向桿8穿過的一對導向孔104。其中第一側板101還設置有允許推桿14一端穿過的推桿孔105。
滑座2設置有允許推桿14一端穿過的第一穿孔20、允許絲桿7一端穿過的第二穿孔22、允許導向桿8穿過的第三穿孔24、以及收容第一螺母3、第二螺母4和旋轉塊5的滑座腔21。滑座腔21被擋板12所封閉。
第一螺母3、第二螺母4為傳動螺母,第一螺母3包括位于上方且開口朝下的第一螺紋30、位于第一螺紋30下方且垂直相連的中間臂32、以及位于中間臂32下方且垂直相連的底端34,第二螺母4包括開口朝上的第二螺紋40、與第二螺紋40垂直相連的連接臂44、以及與連接臂42垂直相連的底臂42。第一螺紋30和第二螺紋40共同組成一完整的螺紋。
旋轉塊5包括位于中心且與擺桿9一端相連的軸部50、以及位于軸部50兩側的一對翼部52。其中一翼部52位于底端34下方且兩者相互抵靠接觸,而另一翼部52位于底臂42上方且兩者相互抵靠接觸。
彈性件6優選為彈簧,以保證第一螺母3、第二螺母4與絲桿7緊密嚙合,且在傳動過程中不會松脫。
絲桿7具有與第一螺母3、第二螺母4相嚙合的螺紋齒面,絲桿7位于兩導向桿8之間且位于擺桿9的上方。
推桿14具有軸向方向延伸且內部空心的桿狀部140、設置在桿狀部40內且收容擺桿9的推桿腔141、以及位于桿狀部140一端且與推桿蓋16配合的推桿凸緣142。絲桿7延伸方向與導向桿8、擺桿9、桿狀部140的延伸方向均平行。
如圖3-4所示,擺桿9裝配在推桿14內,一端與手柄18固連,另一端與旋轉塊5固連,第一螺母3、第二螺母4與絲桿7的螺紋齒面嚙合,彈性件6裝在第一螺母3、第二螺母4之間,保證第一螺母3、第二螺母4與絲桿7緊密嚙合,傳動過程中不會松脫;第一螺母3、第二螺母4分別與旋轉塊5的兩翼部50接觸配合,第一螺母3、第二螺母4、旋轉塊5、彈性件6通過擋板12裝配在滑座2的滑座腔21內,兩個導向桿8以及絲桿7裝配在機架1上,當驅動絲桿7轉動帶動滑座2以及擺桿9運動,進而推動注射器注射。當需要調整推頭位置時,如圖5所示,按下手柄18,帶動擺桿9及旋轉塊5沿圖示方向轉動,一翼部50推動第一螺母3向上移動,另一翼部50推動第二螺母4向下移動,進而第一螺母3、第二螺母4與絲桿7脫開,此種情況下即可調整推頭位置。當到達所需位置后,松開手柄18,在彈性件6的作用下,第一螺母3、第二螺母4復位,繼續與絲桿7緊密嚙合。
同理,本實用新型中旋轉塊與第一螺母、第二螺母采用的是擺臂推動的結構,也可以使用齒輪與齒條的形式代替等,其中齒條與第一螺母、第二螺母抵靠接觸,而齒輪則與齒條相配合,手柄則帶動齒輪旋轉。
由此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功能:1、第一螺母、第二螺母完全包住絲桿,傳動穩定可靠;2、第一螺母、第二螺母之間通過彈簧,保證螺母與絲桿嚙合緊密;3、通過擺桿轉動旋轉塊,使得第一螺母、第二螺母與絲桿脫開;4、第一螺母、第二螺母之間的彈簧可以使第一螺母、第二螺母自動復位。
當然上述實施例只為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構思及特點,其目的在于讓熟悉此項技術的人能夠了解本實用新型的內容并據以實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凡根據本實用新型主要技術方案的精神實質所做的等效變換或修飾,都應涵蓋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