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輪椅車,特別是一種折疊輪椅車。
背景技術:
隨著社會的發展和進步,殘疾人和老年人及重病患者的生活保障和生活質量已受到社會各界的關注輪椅車作為殘疾人和老年人及重病患者的專用代步工具,使他們的活動范圍不斷擴大,生活質量得到進一步提高,目前的輪椅車多種多樣,其結構主要由兩側架輪通過連接桿折疊連接,此結構雖然簡單、操作方便,但在使用過程中存在不足之處現有的輪椅車側架及輪一般整體設計,不能分拆,折疊后體積大,汽車后備箱無法放入,隨車攜帶不方便,坐火車時由于車廂空間小,置放行李架上危險,座位下取放又困難,給殘疾人和老年人及重病患者出行帶來極大不便,滿足不了殘疾人和老年人及重病患者的舒適性要求。為此許多生產廠家雖對上述問題進行開發和試制,但至今尚未有較為理想的產品面世。
技術實現要素:
為克服現有輪椅車存在的上述不足,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結構簡單合理、操作簡便、收合容易和攜帶方便的折疊輪椅車。
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折疊輪椅車,包括座架、行走輪、支撐架,所述行走輪的側框下端安裝帶后輪的活動板,前端連接前輪,上部與座架豎框兩側分別轉動連接,行走輪豎直并卡固或折疊分層置放于豎框內,支撐架連接于座架與側框之間。
所述座架呈矩形,其座板豎框對應兩側上、下端及側框上部分別設有相對應的轉接件或卡固件,一側轉接件在上,卡接件在下,另一側則相反,所述卡固件處設有擋板。
所述轉接件包括轉軸與轉座或轉桿與轉管,卡固件包括卡栓與卡孔或扣栓與扣座。
所述豎框上、下端及側框上部兩邊的轉接件位置,以豎框內分層平行置放的側框與同側豎框相交點而設定,且行走輪豎直后座板兩側至地面的高度相等。
所述座板后端活動連接相對應的背板,所述側框上端管口內裝有帶插管的扶手,扶手后端設有開口卡環,側框、背板豎直,其扶手的環口與背板側邊的卡條相對應,上提扶手,開口卡環套穿在卡條上并卡固。
所述側框上的活動板為滑動板,其板上、下端的套管套穿在側框的中、下桿上且可滑動,其板下端垂直固定連接的輪軸與后輪轉動連接,后輪直徑不大于豎框。
所述支撐架為折疊桿,其一端轉動連接在豎框內一側,另一端連接在對應一側側框下端,桿中間設有帶擋板的鉸鏈。
所述支撐架為折疊踏板,其板一端轉動連接一側框下端的伸桿上,另一端設有扣槽,與另一側框下端的伸桿搭扣,板中間設有帶擋板的鉸鏈。
所述輪椅車或設有電動輪驅動及控制系統,前輪安有可控制方向的卡把。
所述座架、支撐架為輕質金屬材料。
采用上述結構后,與現有技術比較有如下優點和效果,折疊時,兩側輪收入側框內,側板或在豎框底面,折疊合緊后車體達到最小化,能方便地放入小轎車的后備箱、火車廂內或象箱子一樣隨身攜帶,打開時即可推行使用。
附圖說明
圖1 為本實用新型立體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折疊合起主視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折疊合起底面示意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行走輪豎直主視圖。
圖5為本實用新型行走輪豎直側視圖。
附圖標記。
座架1、座板11、背板12、卡條121、豎框13、框開口131、轉接件
14、轉軸141、轉座142、連桿143、套管144、卡固件15、卡栓151、卡孔152、扣栓153、扣座154、擋板16、行走輪2、側框21、伸桿213、活動板22、輪軸221、后輪23、前輪24、扶手25、插管251、開口卡環252、支撐架3、折疊桿31、折疊踏板32。
具體實施方式
一、主要部件。
如圖4所示,本實用新型包括座架1、行走輪2、支撐架3。
1、座架。
如圖1、圖2所示,所述座架1呈矩形,上架面為座板11,下為豎框13,其框結構為上、下兩個由縱、橫桿兩端固定連接的方形單框之間固定有豎管,豎框13的高度,以座架內分層放置兩個重疊一起的行走輪2所需要的高度而確定,豎框13相對應的兩側上、下端兩邊分別設有轉動轉接件14、卡固件15,轉接件包括轉軸141與轉座142或連桿143與套管144,卡固件包括卡栓151與卡孔152或扣拴153與扣座154,因豎框內所放置的行走輪2有里層、外層之分,兩側的轉接件、卡固件上下位置也不同,放在里層的行走輪側框21及同側的豎框13,上端兩邊設轉接件14,下端兩邊設卡固件15,放外層的行走輪側框及同側的豎框,上端兩邊設卡固件,下端兩邊設轉接件,而里層、外層分別平行置放的側框21與兩側豎框13相交處就是轉接件14的安放點,轉接件處設有彈撐簧,行走輪在彈力作用下會自動打開豎直,行走輪豎直時,座板兩側至地面的距離相等,折疊置放時,座板及里、外層行走輪之間的距離適當,豎框前面留有開口131,用于里層的行走輪前輪24露出框外用,豎框13兩側的卡固件處設有擋板16,用于限制行走輪的豎直角度便于卡固,以保持與座板11垂直。
如圖1、圖2、圖4所示,所述座板11后端轉動連接背板12,其背板與座板形狀尺寸相對應,背板兩側設有卡條121,與扶手25后端的開口卡環252相對應,背板也可與座板活動連接,可分離座板安放在豎框下端前后框邊的夾槽內,這樣座架兩面為板狀象箱子一樣較為美觀好看。
2、行走輪。
如圖1、圖2、圖3、圖4所示,行走輪2包括側框21、前輪24、后輪23,所述側框由固定連接的橫桿、豎桿組成的單框,處于里層置放的側框21其上端設轉接件14下端設卡固件15,處于外層置放的側框其下端設轉接件,上端設卡固件,與豎框的轉接件、卡固件相對應,側框中間、底端固定有橫桿,活動板22上、下端的套管144分別套穿在兩橫桿上且可水平滑動,活動板下端固定連接有垂直的軸桿221,軸桿與后輪23轉動連接,后輪的直徑不超過座板11的長度,側框21折疊時活動板22移至框橫桿中間,后輪23內置在座架框內,側框21打開時活動板22后移到框邊并卡固,前、后輪距離拉開。
如圖1所述的側框前側下端固定連接伸桿,其桿固定連接萬向前輪的轉管,前輪的底端與后輪的底端齊平。
3、支撐架。
如圖1、圖3所示,兩個側框13之間設有支撐架3,其包括折疊桿31、腳踏板32,所述折疊桿一端連接座架底面一側,桿中設有帶擋板的鉸鏈,能限制折疊桿作180度的折疊,另一端轉動連接在對面的側框21下端,側框與座板垂直時折疊桿折直,側框與座板11平行時折疊桿合起,所述腳踏板為兩側框前端與前輪相連接的伸桿上設有腳踏板,其一端轉動連接一伸桿,中間設有帶擋板的鉸鏈,另一端頭帶扣槽可扣在另一側伸桿上。
二、座架與側框的連接關系。
一般來說,前輪24與后輪23距離最近且內置座架1內時,其體積最小,展開時,帶后輪的活動板22移至側框的最后端,與前輪拉開一定距離時才較穩,這樣輪椅車才會穩定不易側翻,因此,設計時要考慮以上情況。
如圖1、圖2所示,折疊放置在豎框13內里層的側框21其頂端兩邊的轉軸141與座架一側豎框21上端兩邊的轉座142轉動連接,當側框豎直時,側框中間兩邊的卡栓151與座架豎框21下端兩邊的卡孔152相卡固;折疊放置在豎框外層的側框其中間的套管144套穿在座架一側豎框下端的連桿143上,當側框豎直時,其頂端的扣栓153與豎框上端的扣座154相卡固,豎直的側框上端與座板齊平,兩側座板至地面長度相等,或兩側的行走輪平行于底板分層置放在豎框內。
如圖1所示,側框上端豎桿管口內裝有帶插管的扶手25,扶手后端設有帶開口卡環252,與背板12兩邊的卡條121相對應,側框21豎直時,扶手后端的開中卡環對準豎起背板兩側的卡條端頭,上提扶手,開口卡環套穿卡條上,開口卡在卡條與背板所連接的窄板處,扶手升至合適位置并卡固。
所述輪椅車或設有電動輪驅動及控制系統,電池安裝在座架上,前輪安有可控制方向的卡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