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醫療器械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用于促進消化道創面修復的人工上皮。
背景技術:
我國是食管癌高發國家之一,每年新發病例數超過22萬例,死亡約20萬例。超過90%的食管癌患者確診時已進展至中晚期,5年生存率不足20%。早期食管癌通常經內鏡下治療即可根治,療效與外科手術相當,且具有創傷小、恢復快的優勢,5年生存率超過95%。但是,食道大面積的早癌,內鏡下切除后,大多會形成食道狹窄,據報道食道環周早癌切除術后,100%會形成食道狹窄。目前臨床上對于食道狹窄的處理方法包括反復球囊擴張、支架置放及激素治療,雖然這些辦法均有一定的療效,但預防食道的狹窄則是關鍵問題。食道病變切除術后放置食管支架則是目前常用來預防食道狹窄的重要手段之一,但仍有支架置入術后患者發生食道狹窄,不得已接受后續的治療。食道狹窄的原因為術后創面的修復紊亂所致,而單純的支架置入不能解決。鑒于此,食道狹窄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增加醫療成本,迫使有些醫生不得不放棄對患者的內鏡微創治療。
因此,如何提供防狹窄的用于促進消化道創面修復的人工上皮,成為現有技術中亟需解決的技術問題。
技術實現要素:
有鑒于此,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一種用于促進消化道創面修復的人工上皮,其可防止消化道狹窄,促進消化道創面修復,防治并發癥的發生,使用方便,成本低廉。
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一種用于促進消化道創面修復的人工上皮,包括人工上皮和人工上皮的固定裝置,固定裝置包括主體部以及口側端體部、肛側端體部,所述主體部的兩端分別連接所述口側端體部和肛側端體部,
所述主體部以及口側端體部、肛側端體部均覆蓋可降解聚薄膜,所述可降解薄膜上附著有人體干細胞;
所述口側端體部具有一連通所述口側端體部周圍的金屬絲的第一體內回收線,所述第一體內回收線牽引所述口側端體部收縮;
所述肛側端體部具有一連通所述肛側端體部周圍的金屬絲的第二體內回收線,所述第二體內回收線牽引所述肛側端體部收縮。
在本實用新型一具體實施例中,所述可降解薄膜超出所述主體部和端體部邊緣。
在本實用新型一具體實施例中,所述人體干細胞通過3D打印的方式附著在所述可降解薄膜上。
在本實用新型一具體實施例中,所述主體部為一圓柱體。
在本實用新型一具體實施例中,所述口側端體部和肛側端體部為喇叭口形、杯口形、球形、蘑菇形中任一種。
在本實用新型一具體實施例中,所述口側端體部和肛側端體部外邊緣圓滑。
在本實用新型一具體實施例中,還包括:至少一防脫落環體,所述主體部包括至少兩個子主體部,
所述防脫落環體設置在兩個所述子主體部之間。
在本實用新型一具體實施例中,所述子主體部與所述防脫落環體的連接為插接。
在本實用新型一具體實施例中,所述防脫落環體上具有防脫落波紋。
在本實用新型一具體實施例中,所述第一體內回收線和所述第二體內回收線的任一部分作為牽引端。
由以上技術方案可見,本實用新型包括主體部以及口側端體部、肛側端體部,所述主體部的兩端分別連接所述口側端體部和肛側端體部,所述主體部以及口側端體部、肛側端體部均覆蓋可降解薄膜,所述可降解薄膜上附著有人體干細胞。所述口側端體部和肛側端體部分別具有第一體內回收線和第二體內回收線,所述第一體內回收線和第二體內回收線分別牽引所述口側端體部和肛側端體部收縮。因此,本實用新型可降解薄膜上附著的人體干細胞可以促進創面恢復。本實用新型通過體內回收線可以收縮口側端體部、肛側端體部,便于釋放,使用方便,成本低廉。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實用新型中記載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圖1是本實用新型一種用于促進消化道創面修復的人工上皮的一實施例的主視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一種用于促進消化道創面修復的人工上皮的一實施例的俯視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一種用于促進消化道創面修復的人工上皮另一實施例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本實用新型包括主體部以及口側端體部、肛側端體部,所述主體部的兩端分別連接所述口側端體部和肛側端體部,所述主體部以及口側端體部、肛側端體部均覆蓋可降解薄膜,所述可降解薄膜上附著有人體干細胞。所述口側端體部和肛側端體部分別具有第一體內回收線和第二體內回收線,所述第一體內回收線和第二體內回收線分別牽引所述口側端體部和肛側端體部收縮。因此,本實用新型可降解薄膜上附著的人體干細胞可以促進創面恢復。本實用新型通過體內回收線可以收縮口側端體部、肛側端體部,便于釋放,使用方便,成本低廉。
當然,實施本實用新型的任一技術方案必不一定需要同時達到以上的所有優點。
為了使本領域的人員更好地理解本實用新型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應當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
下面結合本實用新型附圖進一步說明本實用新型具體實現。
參見圖1,本實用新型一具體實施例提供一種用于促進消化道創面修復的人工上皮,包括人工上皮和人工上皮的固定裝置,固定裝置包括主體部11以及口側端體部12、肛側端體部13,所述主體部11的兩端分別連接口側端體部12、肛側端體部13。
所述主體部11和口側端體部12、肛側端體部13均覆蓋可降解薄膜(圖中未示出),所述可降解薄膜上附著有人體干細胞(圖中未示出)。
參見圖2,所述口側端體部12具有一連通所述口側端體部12周圍的金屬絲的第一體內回收線14,所述第一體內回收線14牽引所述口側端體部12收縮。
所述肛側端體部13具有一連通所述肛側端體部13周圍的金屬絲的第二體內回收線15,所述第二體內回收線15牽引所述肛側端體部13收縮。
因此,本實用新型實施例通過所述體內回收線13牽引所述端體部12和所述主體部11收縮,然后便與釋放至病患的食道內。
由于人體干細胞被用于構建皮膚并應用于大面積深度燒傷、創傷、糖尿病皮膚潰瘍等原因所致的皮膚缺損創面的修復治療,是現代外科創面處理的發展趨勢和適宜選擇。因此,本實用新型實施例采用人體干細胞修復食道創面,便于創面的消炎和恢復。
本實用新型主體部以及兩個端體部所覆蓋薄膜上的人體干細胞可以防止食道狹窄,促進創面恢復。
可降解薄膜可以作為新生細胞的“骨架”,在創面的新生細胞會沿著薄膜網狀“骨架”爬行,防止創面疤痕的形成。
在本申請一具體實現中,所述可降解薄膜超出所述主體部11以及口側端體部12、肛側端體部13邊緣并固定附著于所述主體部11以及口側端體部12、肛側端體部13。
所述可降解薄膜可以同主體部11以及口側端體部12、肛側端體部13一體成型制作。
在本申請另一具體實現中,所述人體干細胞通過3D打印的方式附著在所述可降解薄膜上,從而令所述人體干細胞在所述可降解薄膜上附著的更加均勻。
在本申請另一具體實現中,所述主體部11為一圓柱體。
同樣,所述口側端體部12和肛側端體部13為喇叭口形、杯口形、球形、蘑菇形中任一種。
所述口側端體部12和肛側端體部13外邊緣圓滑。
參見圖3,在本申請另一具體實現中,本實用新型用于促進消化道創面修復的人工上皮,還包括:至少一防脫落環體16,所述主體部包括至少兩個子主體部111。
所述防脫落環體16設置在兩個所述子主體部111之間。
所述子主體部111與所述防脫落環體16的連接為插接。
為進一步避免所述用于促進消化道創面修復的人工上皮的脫,所述防脫落環體16上具有防脫落波紋(圖中未示出)。
為便于所述可降解食道支架的釋放,所述第一體內回收線14和所述第二體內回收線15的任一部分作為牽引端。從而,便于將所述防止食道狹窄的醫療裝置設置在推進器內,釋放在病患的食道中。
盡管已描述了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例,但本領域內的技術人員一旦得知了基本創造性概念,則可對這些實施例作出另外的變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權利要求意欲解釋為包括優選實施例以及落入本實用新型范圍的所有變更和修改。顯然,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可以對本實用新型進行各種改動和變型而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圍。這樣,倘若本實用新型的這些修改和變型屬于本實用新型權利要求及其等同技術的范圍之內,則本實用新型也意圖包含這些改動和變型在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