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屬于醫療用具技術領域,具體地說,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吊水架。
背景技術:
吊水輸液裝置是廣大醫療機構的基礎醫療硬件,適用范圍較廣,覆蓋各個年齡段人群。
而現有的吊水架結構簡單,功能單一,不便于移動,當病人入廁、久坐不適行走活動時,必須由醫護人員輔助實現。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旨在至少解決現有技術中存在的技術問題之一。為此,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方便輸液病人使用的吊水架。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取的技術方案為:吊水架,包括底座、豎直設置于底座上的立柱和用于掛載輸液瓶的吊掛裝置,吊掛裝置包括豎直設置于立柱上的主撐桿、套設于主撐桿上的滑套、與主撐桿連接的多個外撐桿、設置于外撐桿上的掛鉤以及與滑套和外撐桿連接的內撐桿。
所述滑套位于所述外撐桿與所述主撐桿的連接點的下方。
所述外撐桿的上端與所述主撐桿轉動連接,下端與所述掛鉤連接。
所述外撐桿和所述內撐桿以所述主撐桿的軸線作為中心線在主撐桿的周圍均布多個,各個內撐桿的一端與所述滑套轉動連接,另一端與一個外撐桿轉動連接。
所述立柱上設有沿水平方向朝向外側伸出的托板。
所述立柱上套設有位于所述托板上方的夾套,夾套與立柱之間具有讓輸液管通過的間隙。
所述底座的底部設有滾輪。
本實用新型的吊水架,具有可升降調節、自助移動、遮陽擋雨等功能,能夠方便病人行走,緩解久坐煩悶感,并且能夠解決病人吊水時上廁所不便之難題,方便輸液病人使用,能夠減輕看護人員工作負擔。
附圖說明
本說明書包括以下附圖,所示內容分別是:
圖1是本實用新型吊水架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吊掛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標記為:
1、滾輪;2、底座;3、托板;4、夾套;5、立柱;6、吊掛裝置;61、蒙皮;62、主撐桿;63、外撐桿;64、內撐桿;65、滑套;66、掛鉤。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對照附圖,通過對實施例的描述,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目的是幫助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對本實用新型的構思、技術方案有更完整、準確和深入的理解,并有助于其實施。
如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吊水架,包括底座2、豎直設置于底座2上的立柱5和用于掛載輸液瓶的吊掛裝置6。如圖2所示,該吊掛裝置6包括豎直設置于立柱5上的主撐桿62、套設于主撐桿62上的滑套65、與主撐桿62連接的多個外撐桿63、設置于外撐桿63上的掛鉤66以及與滑套65和外撐桿63連接的內撐桿64,掛鉤66用于掛載輸液瓶。
具體地說,如圖1和圖2所示,外撐桿63的上端與主撐桿62轉動連接,下端與掛鉤66連接,外撐桿63大致呈傾斜狀態向下朝向主撐桿62的外側延伸,使輸液瓶呈懸置狀態?;?5是位于外撐桿63與主撐桿62的連接點的下方,內撐桿64位于主撐桿62與外撐桿63之間,內撐桿64的一端與滑套65轉動連接,另一端與外撐桿63轉動連接,內撐桿64和外撐桿63的旋轉中心線相平行且與主撐桿62的軸向相垂直。
作為優選的,如圖1和圖2所示,外撐桿63和內撐桿64以主撐桿62的軸線作為中心線在主撐桿62的周圍均布多個,各個內撐桿64的一端與滑套65轉動連接,另一端與一個外撐桿63轉動連接。當滑套65的位置固定后,內撐桿64可以對外撐桿63提供支撐,各個外撐桿63的下端分別設置一個掛鉤66,從而可以通過吊掛裝置6掛載多個輸液瓶同時進行輸液。
如圖1和圖2所示,滑套65為內部中空的結構,主撐桿62從滑套65中穿過,將滑套65設置成可在主撐桿62上上下移動的,從而可以實現吊掛裝置6的收縮與展開。使用時,滑套65向上推動至指定位置處,滑套65移動的同時通過內撐桿64推動所有外撐桿63向上旋轉,實現吊掛裝置6的展開。為了實現滑套65的固定,相應在主撐桿62上設置鎖止件,鎖止件具有多種形式,如鎖止件設置為插入主撐桿62上所設凹孔中的彈簧銷(圖中未示出),彈簧銷具有彈性,彈簧銷沿主撐桿62的徑向(水平方向)嵌入凹孔中且可沿徑向朝向凹孔外伸出,當滑套65向上移動并越過彈簧銷后,彈簧銷向凹孔外彈出,從而可以在滑套65的下方托住滑套65,實現滑套65與主撐桿62的相對固定。
作為優選的,如圖1和圖2所示,吊掛裝置6還包括覆蓋所有外撐桿63且與所有外撐桿63連接的蒙皮61,所有內撐桿64和滑套65位于蒙皮61的下方。當吊水架移動至室外時,吊掛裝置6上呈展開狀態的蒙皮61可以對正在輸液的病人頭頂上方對病人提供遮擋,避免陽光照射或雨水滴落到身上。
作為優選的,如圖1所示,立柱5上設有沿水平方向朝向外側伸出的托板3,托板3用于對正在輸液的病人的手臂提供支撐作用,提高舒適性。
作為優選的,如圖1所示,底座2的底部設有多個滾輪1,有利于吊水架的整體移動。
作為優選的,如圖1所示,立柱5上套設有位于托板3上方的夾套4,夾套4與立柱5之間具有讓輸液管通過的間隙,夾套4位于托板3的上方,夾套4可通過螺栓安裝于立柱5上。夾套4為圓環形結構,夾套4的側壁上設有讓輸液管通過的開口,輸液管可通過該開口在夾套4外側和內側之間進行移動。
作為優選的,如圖1所示,立柱5可設置為沿豎直方向長度可調節的結構,如立柱5設置成由豎直設置于底座2上的下柱體和與下柱體滑動連接的上柱體構成,下柱體為上端開口、內部中空的結構,上柱體插入下柱體中且為可沿長度方向直線移動,使立柱5可以伸縮,實現長度的調節。在立柱5長度調節合適后,需將上柱體和下柱體固定。固定方式可通過采用插銷穿過上柱體和下柱體,相應在上柱體和下柱體上設置讓插銷穿過的鎖止孔,而且在上柱體和下柱體上的鎖止孔沿長度方向設置多個。固定方式還可通過在下柱體的上端套設與其為螺紋連接的鎖緊套,上柱體從鎖緊套中穿過,通過擰緊鎖緊套,使鎖緊套夾緊上柱體,實現上柱體和下柱體的鎖止固定。
以上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進行了示例性描述。顯然,本實用新型具體實現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是采用了本實用新型的方法構思和技術方案進行的各種非實質性的改進;或未經改進,將本實用新型的上述構思和技術方案直接應用于其它場合的,均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