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沖洗器,具體是一種糖尿病足沖洗換藥裝置。
背景技術:
糖尿病是我國的常見病、多發病,糖尿病足是糖尿病的常見并發癥之一。糖尿病足是指糖尿病患者足部由于神經病變使下肢保護功能減退,大血管和微血管病變使動脈灌注不足致微循環障礙而發生潰瘍和壞疽的疾病狀態。糖尿病足的傷口在我國慢性傷口中所占比例接近一半,糖尿病足一旦發生破潰,愈合速度慢,且換藥難度大。連續有效的專業個體化足部傷口管理、合適的換藥方法能促進糖尿病足潰瘍創面早期愈合,有效降低致殘率。
目前的沖洗換藥過程是,患者坐于床上,將足部懸在床邊,床沿下放置污物桶,醫護人員根據傷口情況使用大量沖洗液對患者足部創面進行沖洗以去除創面上的黏附物,沖洗干凈后換藥。在上述沖洗過程中,患者的姿勢很不舒服,沖洗液非常容易污染床單和患者衣褲,并且沖洗傷口時只能請助手手持污物盤在下方承接污水或擺放污物桶,這樣極易發生污水四濺,存在二重感染的危險;在換藥過程中,醫護人員的操作水平面過低,使其極易感到疲勞和引起腰部疼痛,并且換藥用物無固定放置區域,容易出現取用物品不方便、物品疊放等違反無菌操作規范的行為。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就是為了解決在醫護人員給糖尿病足患者沖洗換藥過程中,現有的沖洗換藥方式容易污染床單和患者衣褲、極易造成操作者疲勞等問題,所提出的一種糖尿病足沖洗換藥裝置。
本實用新型是按照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的。
一種糖尿病足沖洗換藥裝置,包括底板以及安裝在底板下方的腳輪,在所述底板上方的一側設置有頂部開口的收集槽,在收集槽側壁的上邊沿上設置有通過支撐座與收集槽相連的馬鞍形托架;所述支撐座上形成有與收集槽內部的內螺紋相匹配的外螺紋;在所述底板上方的另一側設置有支撐操作臺的支撐桿。
在所述收集槽側面的底部設置有排水閥。
所述托架的內部設有馬鞍形的不銹鋼骨架,在不銹鋼骨架外面從里到外依次包裹有海綿層、皮革外套層和一次性防水無菌巾層。
所述支撐桿包括相互嵌套的下端套管和上端套管,所述上端套管嵌套在下端套管內,并通過固定螺栓將兩者進行固定。
所述操作臺的至少三個側面向上形成有垂直于操作臺的側擋板。
本實用新型獲得了如下的有益效果。
本實用新型有效的解決了在醫護人員給糖尿病足患者沖洗換藥過程中,現有的沖洗換藥方式容易污染床單和患者衣褲、極易造成操作者疲勞等問題。這樣設計的本實用新型保證了患者在沖洗換藥過程中的舒適性,防止了沖洗液污染床單和患者衣褲,污水四濺發生二重感染等情況的發生。同時,本實用新型也方便了操作者,降低了操作者的工作強度,使沖洗換藥過程有條不紊的進行。本實用新型設計簡單,使用方便,符合醫療消毒隔離要求,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其中:1. 底板; 2.腳輪;
3. 收集槽; 4.托架;
5.支撐座; 6.排水閥;
7.下端套管; 8.上端套管;
9.固定螺栓; 10.支撐桿
11.操作臺。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的說明。
如圖1所示,一種糖尿病足沖洗換藥裝置,包括底板1以及安裝在底板1下方的腳輪2,在所述底板1上方的一側設置有頂部開口的收集槽3,在收集槽3側壁的上邊沿上設置有通過支撐座5與收集槽3相連的馬鞍形托架4;所述支撐座5上形成有與收集槽3內部的外螺紋相匹配的內螺紋;在所述底板1上方的另一側設置有支撐操作臺11的支撐桿10。
所述托架4的內部設有馬鞍形不銹鋼骨架,在不銹鋼骨架外面從里到外依次包裹有海綿層、皮革外套層和一次性防水無菌巾層。海綿層和皮革外套層保證了患者的舒適性;每位患者沖洗換藥時,只需更換一次性防水無菌巾層,即使用方便又可有效的防止交叉感染。
在所述收集槽3側面的底部設置有排水閥6。排水閥6的設置可在收集槽3消毒滅菌后,排出收集槽3內殘留的液體。
所述支撐桿10包括相互嵌套的下端套管7和上端套管8,所述上端套管8嵌套在下端套管7內,并通過固定螺栓9將兩者進行固定。下端套管7和上端套管8的設置可根據操作者的需要對操作臺11的高度和方向進行調節,方便操作者的使用。
所述操作臺11的至少三個側面向上形成有垂直于操作臺11的側擋板(未圖示)。
本實用新型的使用方法為:患者坐于椅子上或床上,操作者將操作臺11上放有沖洗液和換藥物品的本實用新型推到椅子前或床邊(本實用新型整體高度略低于椅面或床面),患者將患側下肢抬起,將腳踝放于托架4上,醫護人員坐在患者對面并根據情況調節托架4的高度,然后便可對創面進行沖洗和換藥。在沖洗過程中,流下的污水便直接流入內部套有垃圾袋的收集槽3內;沖洗換藥完成后,丟棄垃圾袋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