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輪椅領域,特別涉及一種多功能手搖驅動式輪椅。
背景技術:
傳統的輪椅都是靠手去推動輪子,輪椅才能前行,這種輪椅用力難,而且速度慢,速度稍快一點就用不上力,手也跟不上輪子的速度。而電動輪椅則造價高,重量大,而且還要考慮充電等問題。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以上缺點,提供一種多功能手搖驅動式輪椅,該輪椅能利用設置于輪椅兩側的手搖式驅動裝置帶動輪椅前行,利用設置于手搖式驅動裝置上的剎車裝置來控制速度和轉向,不僅輕便、快速、省力,而且還具有制造成本低、重量輕、無需考慮充電問題、節能環保等優點。
本實用新型是這樣實現的:一種多功能手搖驅動式輪椅,其特征在于:包括輪椅本體、轉動連接于輪椅本體前端左右兩側的萬向輪、轉動連接于輪椅本體后端左右兩側的驅動輪、設置于輪椅本體左右兩側的手搖式驅動裝置、設置于手搖式驅動裝置上且與對應側驅動輪相連接的剎車裝置以及連接于對應側手搖式驅動裝置和驅動輪之間的動力傳動裝置所述手搖式驅動裝置的一端鉸接于輪椅本體上且另一端處于自由狀態。
此外,本實用新型以上技術方案還進一步做了如下改進:
為了更好地驅動輪椅前行,所述手搖式驅動裝置為設置于輪椅本體上的手搖桿,所述手搖桿的一端鉸接于輪椅本體上且另一端處于自由狀態,所述手搖桿的中下部與動力傳動裝置相連接傳動。
為了使手搖桿能進行伸縮以帶動動力傳動裝置進行變速,所述手搖桿包括手搖桿一、活動套設于手搖桿一內且可相對手搖桿一伸縮滑動的手搖桿二、設置于手搖桿一和手搖桿二之間的用于固定手搖桿一和手搖桿二之間位置的位置固定裝置以及固設于手搖桿二下端的用于與動力傳動裝置相連接的連接裝置,所述手搖桿一上設有用于避讓連接裝置和動力傳動裝置的避讓槽。
為了更好地將手搖桿擺動時產生的動力傳遞至驅動輪,所述動力傳動裝置包括同軸固設于驅動輪上的自行車飛輪一、轉動連接于輪椅本體前端的傳動輪一、設置于自行車飛輪一和傳動輪一之間的張緊輪一以及連接于自行車飛輪一、傳動輪一和張緊輪一之間的傳動鏈條一,所述手搖桿一位于自行車飛輪一和傳動輪一之間,所述手搖桿一的下端鉸接于輪椅本體上且鉸接點位于自行車飛輪一和傳動輪一下方,所述連接裝置與傳動鏈條一上側一鏈節固定連接使得手搖桿一擺動時能帶動傳動鏈條一來回移動。
為了能快速地將連接裝置與傳動鏈條一進行脫開以手推驅動輪帶動輪椅后退,所述連接裝置通過插銷與傳動鏈條一的一鏈節固定連接。
為了能在手搖桿向前向后擺動時均帶動輪椅前行,所述動力傳動裝置包括同軸固設于驅動輪上的自行車飛輪二和自行車飛輪三、轉動連接于輪椅本體前端的傳動輪二、設置于自行車飛輪二和傳動輪二之間的張緊輪二以及傳動鏈條二,所述傳動鏈條二從傳動輪二的下端順時針繞至傳動輪二上端后,再從自行車飛輪二的上端順時針繞至下端,再從張緊輪二的下端順時針繞至上端,再從自行車飛輪三的下端逆時針繞至上端,最后連接至傳動輪二的下端,所述手搖桿一位于自行車飛輪二和傳動輪二之間,所述手搖桿一的下端鉸接于輪椅本體上且鉸接點位于自行車飛輪二和傳動輪二下方,所述連接裝置與傳動鏈條二上側一鏈節固定連接使得手搖桿一擺動時能帶動傳動鏈條二來回移動。
為了能對手搖桿的位置進行調整使其處于最佳的用力位置,所述輪椅本體包括輪椅機架以及設置于輪椅機架上且可相對輪椅機架上下或前后調整的調整桿,所述手搖桿一鉸接于調整桿上。
為了更好地將手搖桿擺動時產生的動力傳遞至驅動輪,所述動力傳動裝置包括同軸固設于驅動輪上的自行車飛輪四、傳動鏈條三、彈簧,所述手搖桿一的中下部鉸接于輪椅本體上且鉸接點位于自行車飛輪四上方,所述傳動鏈條三的一端與連接裝置固定連接,所述傳動鏈條三的另一端繞過自行車飛輪四下端后與彈簧的一端固定連接,所述彈簧的另一端與手搖桿一固定連接。
為了能對輪椅本體的長度進行調節,所述輪椅本體包括輪椅本體一、滑動連接于輪椅本體一上且可相對輪椅本體一前后滑動的輪椅本體二以及設置于輪椅本體一和輪椅本體二之間的用于限制輪椅本體二相對輪椅本體一滑動的鎖定裝置,所述萬向輪設置于輪椅本體一上,所述驅動輪設置于輪椅本體二上。
較之現有技術而言,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優點:
(1)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多功能手搖驅動式輪椅,能利用設置于輪椅兩側的手搖式驅動裝置帶動輪椅前行,利用設置于手搖式驅動裝置上的剎車裝置來控制速度和轉向,不僅輕便、快速、省力,而且還具有制造成本低、重量輕、無需考慮充電問題、節能環保等優點;
(2)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多功能手搖驅動式輪椅,手搖桿擺動時能通過動力傳動裝置將動力傳遞至驅動輪,采用杠桿原理,輕便省力,而且手搖桿能進行伸縮,通過改變手搖桿與鏈條的固定點來進行變速,設計獨特巧妙;
(3)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多功能手搖驅動式輪椅,連接裝置通過插銷與傳動鏈條一的一鏈節固定連接,能快速地將連接裝置與傳動鏈條一進行脫開以手推驅動輪帶動輪椅后退;
(4)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多功能手搖驅動式輪椅,驅動輪上同軸固設有兩個自行車飛輪,手搖桿前后擺動帶動鏈條前進或后退時均能通過其中一個自行車飛輪帶動驅動輪轉動,帶動輪椅前進,手搖桿前推后拉均可用力,手搖桿后拉時不做無用功,使輪椅前進的速度更快;
(5)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多功能手搖驅動式輪椅,手搖桿一鉸接于調整桿上,能相對輪椅本體進行上下或前后調整,使手搖桿處于最佳的用力位置;
(6)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多功能手搖驅動式輪椅,輪椅本體的長度能進行調節,不僅方便收納,而且在手搖桿橫置時能適應手搖桿的長度進行調整;
(7)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多功能手搖驅動式輪椅,設計新穎,結構簡單合理,使用性能可靠,制造成本低,易于推廣應用。
附圖說明
下面參照附圖結合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1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圖1中手搖式驅動裝置的左視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2的結構示意圖;
圖4是自行車飛輪二、自行車飛輪三、傳動輪二、張緊輪二和傳動鏈條二之間連接關系的三維結構示意圖;
圖5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3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符號說明:1、輪椅本體,11、輪椅本體一,12、輪椅本體二,13、調整桿2、萬向輪,3、驅動輪,4、手搖式驅動裝置,41、手搖桿一,411、避讓槽,42、手搖桿二,43、連接裝置,5、剎車裝置,6、動力傳動裝置,601、自行車飛輪一,602、傳動輪一,603、張緊輪一,604、傳動鏈條一,605、自行車飛輪二,606、自行車飛輪三,607、傳動輪二,608、張緊輪二,609、傳動鏈條二,610、自行車飛輪四,611、傳動鏈條三,612、彈簧。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說明書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內容進行詳細說明:
實施例1:
如圖1-2所示,為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一種多功能手搖驅動式輪椅,包括輪椅本體1、轉動連接于輪椅本體1前端左右兩側的萬向輪2、轉動連接于輪椅本體1后端左右兩側的驅動輪3、設置于輪椅本體1左右兩側的手搖式驅動裝置4、設置于手搖式驅動裝置4上且與對應側驅動輪3相連接的剎車裝置5以及連接于對應側手搖式驅動裝置4和驅動輪3之間的動力傳動裝置6所述手搖式驅動裝置4的一端鉸接于輪椅本體1上且另一端處于自由狀態。由于剎車裝置5為現有技術,此處就不再詳述,圖中與驅動輪3的連接也未表示出來。
為了更好地驅動輪椅前行,所述手搖式驅動裝置4為設置于輪椅本體1上的手搖桿,所述手搖桿的一端鉸接于輪椅本體1上且另一端處于自由狀態,所述手搖桿的中下部與動力傳動裝置6相連接傳動。
如圖1-2所示,為了使手搖桿能進行伸縮以帶動動力傳動裝置進行變速,所述手搖桿包括手搖桿一41、活動套設于手搖桿一41內且可相對手搖桿一41伸縮滑動的手搖桿二42、設置于手搖桿一41和手搖桿二42之間的用于固定手搖桿一41和手搖桿二42之間位置的位置固定裝置以及固設于手搖桿二42下端的用于與動力傳動裝置6相連接的連接裝置43,所述手搖桿一41上設有用于避讓連接裝置43和動力傳動裝置6的避讓槽411。所述位置固定裝置可采用拉桿箱的伸縮拉桿中所采用的固定裝置,也可采用固定銷或其它固定方式。
為了更好地將手搖桿擺動時產生的動力傳遞至驅動輪,所述動力傳動裝置6包括同軸固設于驅動輪3上的自行車飛輪一601、轉動連接于輪椅本體1前端的傳動輪一602、設置于自行車飛輪一601和傳動輪一602之間的張緊輪一603以及連接于自行車飛輪一601、傳動輪一602和張緊輪一603之間的傳動鏈條一604,自行車飛輪一601為單向輪,逆時間轉動時能帶動驅動輪3轉動,順時針轉動時不帶動驅動輪3轉動,所述手搖桿一41位于自行車飛輪一601和傳動輪一602之間,所述手搖桿一41的下端鉸接于輪椅本體1上且鉸接點位于自行車飛輪一601和傳動輪一602下方,所述連接裝置43與傳動鏈條一604上側一鏈節固定連接使得手搖桿一41擺動時能帶動傳動鏈條一604來回移動。
為了能快速地將連接裝置與傳動鏈條一進行脫開以手推驅動輪帶動輪椅后退,所述連接裝置43通過插銷(圖中未示)與傳動鏈條一604的一鏈節固定連接。
為了能對手搖桿的位置進行調整使其處于最佳的用力位置,所述輪椅本體1包括輪椅機架以及設置于輪椅機架上且可相對輪椅機架上下或前后調整的調整桿13,所述手搖桿一41鉸接于調整桿13上。
為了能對輪椅本體的長度進行調節,所述輪椅本體1包括輪椅本體一11、滑動連接于輪椅本體一11上且可相對輪椅本體一11前后滑動的輪椅本體二12以及設置于輪椅本體一11和輪椅本體二12之間的用于限制輪椅本體二12相對輪椅本體一11滑動的鎖定裝置,所述萬向輪2設置于輪椅本體一11上,所述驅動輪3設置于輪椅本體二12上。
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多功能手搖驅動式輪椅在使用時,雙手同時擺動手搖式驅動裝置4,如圖1所示,手搖式驅動裝置4向前擺動時就通過連接裝置43帶動傳動鏈條一604逆時針轉動,傳動鏈條一604就帶動自行車飛輪一601逆時針轉動,自行車飛輪一601就帶動驅動輪3逆時針轉動,輪椅前行,由于自行車飛輪一601為單向輪,所以手搖式驅動裝置4向后擺動時不帶動驅動輪3轉動??赏ㄟ^設置于兩側手搖式驅動裝置4上的剎車裝置5來分別控制左右兩側驅動輪3的速度,從而控制輪椅的轉向。當輪椅需要后退時,拔掉連接裝置43與傳動鏈條一604之間的插銷,然后手動轉動驅動輪3即可實現輪椅的后退。當需要變速時,解除位置固定裝置,在行走過程中向上拉動手搖桿二42合適位置后鎖定位置固定裝置,手搖桿二42即通過連接裝置43帶動傳動鏈條604向上移動一段距離,張緊輪603則能自動調整以適應下側傳動鏈條一604長度的變化,由于連接裝置43與傳動鏈條一604的固定點和手搖桿二42與輪椅本體1鉸接點之間的距離變大,手搖桿向前擺動相同的幅度時,傳動鏈條一604上側前進的距離也就變大,所以能起到變速的作用。
實施例2:
實施例2與實施例1的區別在于:如圖3、圖4所示,所述動力傳動裝置6包括同軸固設于驅動輪3上的自行車飛輪二605和自行車飛輪三606、轉動連接于輪椅本體1前端的傳動輪二607、設置于自行車飛輪二605和傳動輪二607之間的張緊輪二608以及傳動鏈條二609,所述傳動鏈條二609從傳動輪二607的下端順時針繞至傳動輪二607上端后,再從自行車飛輪二605的上端順時針繞至下端,再從張緊輪二608的下端順時針繞至上端,再從自行車飛輪三606的下端逆時針繞至上端,最后連接至傳動輪二607的下端,所述手搖桿一41位于自行車飛輪二605和傳動輪二607之間,所述手搖桿一41的下端鉸接于輪椅本體1上且鉸接點位于自行車飛輪二605和傳動輪二607下方,所述連接裝置43與傳動鏈條二609上側一鏈節固定連接使得手搖桿一41擺動時能帶動傳動鏈條二609來回移動。圖2中為了體現出自行車飛輪二605、自行車飛輪三606、傳動輪二607、張緊輪二608和傳動鏈條二609之間的連接關系,將自行車飛輪三606的直徑畫得比自行車飛輪二605小,實際設計中可做成一樣大的,如果直徑不一樣,則手搖桿以相同速度向前擺動和向后擺動時輪椅前進的速度不同。
實施例2中動力傳動裝置6的結構使得手搖式驅動裝置4無論向前或向后擺動均能帶動驅動輪3逆時針轉動,帶動輪椅前行,使輪椅的速度更快,手搖式驅動裝置4向后擺動時不做無用功。如圖3、圖4所示,當手搖式驅動裝置4向前擺動時能帶動傳動輪二607上側的傳動鏈條二609前行,通過自行車飛輪二605帶動驅動輪3逆時針轉動,輪椅前行;當手搖式驅動裝置4向后擺動時能帶動傳動輪二607下側的傳動鏈條二609前行,通過自行車飛輪三606帶動驅動輪3逆時針轉動,輪椅前行。
實施例3:
如圖5所示,實施例3與實施例1的區別在于:所述動力傳動裝置6包括同軸固設于驅動輪3上的自行車飛輪四610、傳動鏈條三611、彈簧612,所述手搖桿一41的中下部鉸接于輪椅本體1上且鉸接點位于自行車飛輪四610上方,所述傳動鏈條三611的一端與連接裝置43固定連接,所述傳動鏈條三611的另一端繞過自行車飛輪四610下端后與彈簧612的一端固定連接,所述彈簧612的另一端與手搖桿一41固定連接。本實施例中的手搖式驅動裝置4為橫置式,向下壓可帶動輪椅前行,下壓式使得輪椅上的人更好用力。彈簧612用于自動適應連接裝置43移動所需的長度。當手搖桿二42向外拉出時,可通過調整輪椅本體11和輪椅本體12之間的相對位置使得手搖桿二42位于最佳的手持位置。
上述具體實施方式只是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進行詳細解釋,本實用新型并不只僅僅局限于上述實施例,凡是依據本實用新型原理的任何改進或替換,均應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