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醫療器械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內窺鏡用注射針。
背景技術:
內窺鏡用注射針用于內窺鏡檢查中向血管內注射硬化劑或組織膠,以控制消化系統已發生的或可能發生的出血。目前使用的注射針包含有一個用于注射的手柄、管鞘、內管以及固定于內管頭部的針頭,針頭的針尖多為0.4-0.5cm長,內管與管鞘之間無限位結構,無法對針尖的長度進行控制,也無法限制內管和管鞘之間的相對轉動,容易影響手術精確性和手術安全性。
技術實現要素:
為解決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內窺鏡用注射針,其可以對內管進行雙向限位,確保手術的精確性和手術過程的安全性。
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如下:
本實用新型包括手柄、與所述手柄前端固定連接的內管、固定于所述內管頭部的針頭以及套接于所述內管外部的管鞘;
本實用新型還包括設置于所述管鞘前端用于觀察所述針頭從所述管鞘中伸出長度的刻度尺以及用于對所述內管進行軸向和徑向雙向限位的雙向限位裝置。
所述雙向限位裝置包括對稱設置于所述內管尾部兩側的兩個限位凸起、開設于所述管鞘上對應位置處的軸向限位槽以及沿軸向開設于所述軸向限位槽內的一個以上的徑向限位槽;所述軸向限位槽深度小于所述限位凸起的高度;所述限位凸起和/或管鞘具有一定彈性。所述內管靠近手柄處的一端為尾部,遠離手柄處的一端為頭部;所述內管伸出的一端為管鞘的前端;所述軸向限位槽的寬度比限位凸起寬度大,既可以保證限位凸起沿軸向限位槽長度方向滑動,又可以保證限位凸起不會轉動。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所述限位凸起為具有平滑曲面的限位凸起,不僅可以卡在徑向限位槽內,也可以通過受力控制限位凸起在徑向限位槽內的進退。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所述限位凸起為半球形限位凸起。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所述徑向限位槽為等間距排列。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所述徑向限位槽數量為三個。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每個所述徑向限位槽的間距為1.5mm。
本實用新型具有如下技術效果:
(1)本實用新型通過設置雙向限位裝置和刻度尺,可以將針頭的伸出長度進行精確定位的同時,對內管進行軸向限位和徑向限位,限制內管與管鞘在軸向和徑向的相對運動,增加手術精確度,降低手術風險。
(2)本實用新型管鞘前端設置有刻度尺,與雙向限位裝置配合,注射前先將管鞘與靜脈直徑相比,可預估出需要伸出多長的注射針,從而確定將限位凸起限定到第幾個徑向限位槽,增加了手術精度。
(3)設置限位凸起和軸向限位槽,將內管的移動方向限制在軸向上,防止內管和管鞘發生相對轉動。
(4)本實用新型通過設置限位凸起和徑向限位槽,將內管的位置進行固定,避免空行程現象,同時防止內管從管鞘中伸出過多,刺破血管,降低手術風險。
(5)本實用新型限位凸起為半球形限位凸起,限位凸起具有平滑表面,不僅可以卡在徑向限位槽內,也可以通過受力控制限位凸起在徑向限位槽內的進退,防止限位凸起被卡死在徑向限位槽內。
(6)針尖長度一般為0.4-0.5cm,設置三個徑向限位槽,每個徑向限位槽間距1.5mm,避免了因徑向限位槽數量過多造成結構復雜,也避免了因徑向限位槽數量過少影響進給精度。
附圖說明
附圖1為本實用新型結構示意圖。
附圖中:1-管鞘;2-內管;3-限位凸起;4-軸向限位槽;5-徑向限位槽;6-刻度尺;7-針頭。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作進一步詳細說明。
如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包括手柄、與所述手柄前端固定連接的內管2、
固定于所述內管2頭部的針頭7以及套接于所述內管2外部的管鞘1;
本實用新型還包括設置于所述管鞘1前端用于觀察所述針頭7從所述管鞘1中伸出長度的刻度尺6以及用于對所述內管2進行軸向和徑向雙向限位的雙向限位裝置。通過設置雙向限位裝置和刻度尺6,可以將針頭7的伸出長度進行精確定位的同時,對內管2進行軸向限位和徑向限位,限制內管2與管鞘1在軸向和徑向的相對運動,增加手術精確度,降低手術風險。
所述雙向限位裝置包括對稱設置于所述內管2尾部兩側的兩個限位凸起3、開設于所述管鞘1上對應位置處的軸向限位槽4以及沿軸向開設于所述軸向限位槽4內的三個與所述纖維凸起3相配合的徑向限位槽5,所述徑向限位槽5為等間距排列,每個所述徑向限位槽5的間距為1.5mm,避免了因徑向限位槽5數量過多造成結構復雜,也避免了因徑向限位槽5數量過少影響進給精度;所述軸向限位槽4優選為長方形槽,其深度小于所述限位凸起3的高度;所述限位凸起3和/或管鞘1具有一定彈性。
本實用新型使用過程如下:
先將管鞘1與人體靜脈直徑相比,預估出針頭需伸出管鞘1前端的長度,通過內窺鏡觀察刻度尺6,然后計算出限位凸起3需要推到第幾個徑向限位槽5內,通過手部用力推進或拔出將限位凸起3調整到所需要的徑向限位槽5內即可,限位凸起3在兩個徑向限位槽5之間時,通過軸向限位槽4進行限制,防止其與管鞘1發生相對轉動。
對所公開的實施例的上述說明,使本領域專業技術人員能夠實現或使用本實用新型。對這些實施例的多種修改對本領域的專業技術人員來說將是顯而易見的,本文中所定義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圍的情況下,在其他實施例中實現。因此,本實用新型將不會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這些實施例,而是要符合與本文所公開的原理和新穎特點相一致的最寬的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