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醫療檢測裝置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微型人體植入式醫療檢測裝置。
背景技術:
目前,植入式醫療儀器種類很多,如植入式心臟起搏器、腦起搏器、神經刺激器、肌肉刺激器、心電記錄器等,現在還出現植入在人體內的診斷器,用于實時診斷患者的心跳、脈動、血壓或者其他信息,和其他植入式醫療儀器一樣,其依然需要和外界進行通信,才能將信息實時傳出去。目前診斷器一般由獨特設計的小裝置盒以及設于裝置盒內的植入式電子醫療單元;再加上用于讓植入式電子醫療單元與外界的天線組成,植入式電子醫療單元一般含有檢測電路、檢測器、電池等。
植入式醫療診斷器均存在一定的問題,包括電池壽命、材料等,但其中最大的一個問題就是通信質量的好壞,由于植入式醫療診斷裝置其空間大小有限,因此往往置于其內的天線均會有頻率范圍窄、隔離度較差、增益底等缺點,這嚴重影響著通信質量因此也嚴重影響著診斷質量,且由于要植入人體,隨著人體每天的運動,還有可能導致植入裝置發生位移,另外,植入式醫療診斷器的結構構造對身體會造成一定的的刺痛感,為此我們設計出一種微型人體植入式醫療檢測裝置,來解決上述問題。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為了解決現有技術中存在的缺點,而提出的一種微型人體植入式醫療檢測裝置。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微型人體植入式醫療檢測裝置,包括殼體,所述殼體的下表面設置為圓弧凹陷區域,上表面為平直面,所述殼體的內部設置有檢測模塊,檢測模塊的上端設置有天線模塊,殼體圓弧凹陷區域內設置有探測面,探測面的兩側均設置有吸盤,所述殼體的上表面和側壁均設置有密封膠層;
所述天線模塊包括基板,所述基板上設置有信號線路,所述信號線路與信號轉換芯片構成方形回路,所述信號線路遠離信號轉換芯片的一端兩側衍伸出兩根分支天線,所述信號線路靠近信號轉換芯片的一側兩端衍伸出兩根縱向天線,所述分支天線和縱向天線位于互相垂直的兩個平面內,且分支天線和縱向天線遠離信號線路的一端均設置有末端平直段;
所述檢測模塊包括存儲單元、處理芯片、電子醫療檢測單元、供能單元和信號穩定單元,且存儲單元、功能單元和信號穩定單元均與處理芯片電性連接,信號轉換芯片與處理芯片電性連接。
優選的,所述分支天線和縱向天線由平直段和彎折段連接構成,且平直段和彎折段的設置數量為-段。
優選的,所述彎折段的寬度為平直段的倍,且末端平直段的寬度為其它平直段的倍。
優選的,所述基板的表面設置有軟膠滴層。
優選的,所述信號轉換芯片與信號穩定單元電性連接。
優選的,所述探測面與電子醫療檢測單元電性連接。
優選的,所述殼體的拐角處設置為圓弧狀。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實用新型中結構合理、對人體無刺痛感、內部結構設置合理、其置于其內的天線頻率范圍寬、隔離度較好、增益高;為植入式醫療診斷器的研發提供了較好的安裝模塊,能實現較好的通信質量;外殼下端設置的圓弧凹陷區域依附于血管出,吸盤用于吸附血管,防止裝置在人體內位移。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提出的一種微型人體植入式醫療檢測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天線模塊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天線模塊側視圖。
圖中:1殼體、2檢測模塊、3天線模塊、4密封膠層、5探測面、6吸盤、7基板、8信號轉換芯片、9信號線路、10縱向天線、11分支天線、12末端平直段。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
參照圖1-3,一種微型人體植入式醫療檢測裝置,包括殼體1,殼體1的拐角處設置為圓弧狀,殼體1的下表面設置為圓弧凹陷區域,上表面為平直面,殼體1的內部設置有檢測模塊2,檢測模塊2的上端設置有天線模塊3,殼體1圓弧凹陷區域內設置有探測面5,探測面5與電子醫療檢測單元電性連接,探測面5的兩側均設置有吸盤6,殼體1的上表面和側壁均設置有密封膠層4;
天線模塊3包括基板7,基板7的表面設置有軟膠滴層,基板7上設置有信號線路9,信號線路9與信號轉換芯片8構成方形回路,信號轉換芯片8與信號穩定單元電性連接,信號線路9遠離信號轉換芯片8的一端兩側衍伸出兩根分支天線11,信號線路9靠近信號轉換芯片8的一側兩端衍伸出兩根縱向天線10,分支天線11和縱向天線10位于互相垂直的兩個平面內,且分支天線11和縱向天線10遠離信號線路9的一端均設置有末端平直段12,分支天線11和縱向天線10由平直段和彎折段連接構成,且平直段和彎折段的設置數量為2-6段,彎折段的寬度為平直段的2倍,且末端平直段12的寬度為其它平直段的4倍;
檢測模塊2包括存儲單元、處理芯片、電子醫療檢測單元、供能單元和信號穩定單元,且存儲單元、功能單元和信號穩定單元均與處理芯片電性連接,信號轉換芯片8與處理芯片電性連接。
本實用新型結構合理、對人體無刺痛感、內部結構設置合理、其置于其內的天線頻率范圍寬、隔離度較好、增益高;為植入式醫療診斷器的研發提供了較好的安裝模塊,能實現較好的通信質量;外殼下端設置的圓弧凹陷區域依附于血管出,吸盤6用于吸附血管,防止裝置在人體內位移,信號線路布置合理,擴大了裝置信號的接收和發射范圍,互相垂直的天線設計使得信號的穩定性和清晰度增強,檢測模塊2內的電子醫療檢測單元將探測面5探測到的數據儲存進存儲模塊,使用者需要調用時,處理芯片將數據轉化為信號,傳遞給信號轉換芯片8,再由分支天線11和縱向天線發送給使用者的終端,供其觀察。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較佳的具體實施方式,但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在本實用新型揭露的技術范圍內,根據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及其實用新型構思加以等同替換或改變,都應涵蓋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