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熱射病急救裝置,特別涉及一種能夠以多種方式在野外方便、快速、持續對熱射病患者進行早期降溫的裝置。
背景技術:
熱射病是中暑最嚴重的一種類型,以惡性高熱(核心體溫急劇升高至40℃以上),伴有神經系統功能障礙(包括瞻妄、抽搐和昏迷等),全身炎癥反應,凝血,肝臟、腎臟功能損傷及其他多器官功能障礙為特點,病死率較高。通常的救治方法包括:采用物理和藥物降溫治療,糾正水、電解質及酸堿失衡,保護重要器官功能防治腦水腫等等。而采用“三早一積極”的搶救措施(早期快速降溫、早期快速擴溶、早期抗凝改善微循環、積極臟器功能支持)是提高治愈率、減少死亡率和傷殘率的關鍵措施。這其中,早期快速降溫是首要的關鍵救治措施,對于在野外環境發生的熱射病,盡快轉運至有救治條件的醫院則是后續救治的關鍵。
早期快速降溫的目標是在0.5-3小時內(從發病起計)將核心體溫(一般以直腸溫度為準)降至38.5度以下。臨床研究證實,病死率與高熱及高熱持續時間密切相關,大于3小時者預后很差。根據文獻記載,對于熱射病急救,有各種常用的早期快速降溫措施,其中較有效的措施是以全身浸水的方式進行降溫,但這通常并不容易實現,尤其是在某些特定情況下很不容易實現。原因在于如工人在野外施工,部隊在野外訓練作戰等情況下,無法隨行大型專用搶救設備、無合適備用降溫手段、水源不足、患者轉運時間較長等等。
現有的降溫手段,如將患者去除裝備、脫去外衣后在現場淋水降溫,若周邊無天然水源等合適水源,由于隨行攜帶的飲用水量少且溫度也不低,難以實施有效并持續的降溫。已知技術中有一次性使用的冰袋,平時包裝在塑料袋中,使用時以壓破其中的水囊等方式,通過化學反應,在短時間內產生低溫,可應用于熱射病的早期降溫;也有采用將冰袋與常見的睡袋結合起來的方案,但共同的缺點是體積大的冰袋平時攜帶不便,且使用時從生理降溫原理上及效果上不合適;而相當數量的較小冰袋不容易均勻布置在患者的周身合適部位,降溫不均勻,影響患者轉運或者在轉運中影響降溫效果。另外,常見冰袋的溫度可達0度左右,直接和或長時間接觸患者容易造成局部凍傷。而為熱射病的早期降溫開發專用冰袋,生產及應用成本太高。
現有車輛(包括急救車)用于轉運熱射病急救患者時,并不具備合適的降溫條件,因此,即使野外現場具備對熱射病患者的降溫條件(如合適的天然水源),但仍面臨降溫與轉運不能同時優先的兩難選擇,因此能在轉運的同時維持對患者降溫,也是已知技術面臨的難題。
上述對背景技術的陳述僅是為了幫助對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說明。
技術實現要素:
為了解決熱射病急救面臨的早期降溫問題,尤其是在野外環境下的早期快速降溫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熱射病急救裝置,其能以多種方式,適應有水源或無水源等多種情況,方便、快速、持續、和或有控制地對熱射病初發患者進行早期降溫,以為后續救治創造有利的條件。
本實用新型的熱射病急救裝置的技術方案包括:
一個適于將人體放入其中的柔性槽100,以及降溫裝置。
所述柔性槽100沿壁厚方向包括導溫防水層1、冷源配置層2、支撐層3;所述導溫防水層1位于與人體接觸的最內層,為適于冷(熱)傳導同時適于防水的柔性材料,以將降溫裝置所制的冷傳導到患者同時防止用于降溫的水滲漏;所述冷源配置層2,用于按不同區域有選擇地配置所述降溫裝置,并通過導溫防水層1將冷量傳導至患者;所述支撐層3,由具有適當強度的柔性材料構成,優選由具有適當強度的發泡柔性材料構成,其作用為對柔性槽的外部形狀起到支撐作用,同時對降溫裝置保溫,防止冷量流失;所述支撐層3具有多個開口31,以便于在不同位置取放、配置、調換、調試所述降溫裝置;所述柔性槽100 在縱向上從頭至腳包括一體的頭側4、兩個邊壁側5以及腳側6,所述柔性槽100的上邊緣7具有或部分具有連接裝置一71;不同位置的連接裝置一71具有相互匹配的連接關系,使得兩個邊壁側5以及腳側6 可以閉合,以包裹患者。
所述降溫裝置用于根據病情或冷源情況對患者提供降溫所需的冷源,其包括位于冷源配置層2的多個夾層隔斷22,以及位于所述夾層隔斷22的多個具有制冷作用的制冷元件。所述夾層隔斷22用于分區域配置制冷元件以及固定制冷元件的位置,并具有位于支撐層3的開口31;所述制冷元件可以通過位于支撐層3的開口31放入或更換。根據人體部位形狀及降溫需要,所述夾層隔斷22可以為方形、矩形、條形或者是特別需要的異形,所述制冷元件也可以為方形、矩形、條形或者是特別需要的異形。所述夾層隔斷22在柔性槽100間隔配置,特別位于人體的頸下、腋下等重要降溫部位。如此按上述配置的降溫裝置可以方便的裝入、更換、調試、控制制冷元件,特別是在制冷元件數量不足,和或無合適水源的情況下,根據患者降溫需要可以隨時調換制冷元件的分布而不破壞柔性槽100對患者軀體的包裹效果,增強降溫作用。
柔性槽100進一步還可以具有與該柔性槽上邊緣匹配的上蓋8,其邊緣與所述柔性槽100的部分上邊緣7匹配,上蓋8小于柔性槽100 的上周邊緣7圍成的面積,使得在上蓋8與柔性槽100閉合時露出頭側4部分;柔性槽100的上周邊緣7具有或部分具有連接裝置一71;上蓋8邊緣具有或部分具有連接裝置二81;連接裝置一71與自身以及與連接裝置二81具有匹配的連接關系,使得通過這種匹配的連接關系,實現上蓋8與柔性槽100的上邊緣7的連接,或者兩個邊壁側5的連接,或者用于兩個邊壁側5及腳側6的連接,如此,使得柔性槽100 的頭側4以外的部分上周邊緣7閉合,裹緊患者軀體,以利于全身降溫。所述上蓋8可以進一步包括所述降溫裝置,也可以不包括所述降溫裝置。所述連接裝置一71、連接裝置二81可以為如拉鏈的任何連接裝置,優選為具有水密作用的連接裝置,例如多溝槽型的壓緊式密封條帶(類似壓縮密封袋的封口),可以再配置類似搭扣式的輔助連接,以增加連接強度。如此,可以防止柔性槽100內注水時水的外溢,保持在患者轉運過程中持續降溫的效果
附圖說明
圖1為柔性槽100的橫截面視圖。
圖2為柔性槽100的線條示意圖,未示出連接裝置及厚度方向的層結構。
圖3為連接裝置的一個示例的放大示意圖。
圖4為柔性槽100的立體剖面示意圖,未示出連接裝置及厚度方向的層結構。
圖5為加高了邊側和腳側的柔性槽100的線條示意圖,未示出連接裝置及厚度方向的層結構
圖6為進一步包括一個枕部10的柔性槽100的示意圖,未示出連接裝置及厚度方向的層結構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構思包括多個具體的實施方案,不同的實施方案各有技術上或應用上的側重,不同的實施方案可以組合搭配,以滿足不同的應用場景,解決不同的應用需求。因此,下述對具體實施方案的描述不應理解為對本實用新型意欲保護的技術方案的具體限定。
根據本實用新型的熱射病急救裝置,包括柔性槽100和降溫裝置。參見附圖1,所述柔性槽100沿壁厚方向包括導溫防水層1、冷源配置層2、支撐層3。導溫防水層1位于與人體接觸的最內層,由適于冷(熱) 傳導同時適于防水的柔性材料構成(材料構成為本領域技術人員公知),以將降溫裝置所制的冷傳導到患者同時防止用于降溫的水滲漏;優選的,導溫防水層1可以由多層構成,例如由適于防水同時適于冷(熱) 傳導的柔性材料層11與具有更合適強度的保持層12構成,或者再增加保持二者結合的粘接層13。冷源配置層2,用于按不同區域有選擇地配置降溫裝置,通過導溫防水層1將冷量傳導至患者。支撐層3,由具有適當強度的柔性材料構成,所謂適當強度為既可以保持柔性槽100 的形狀又可以折合以包裹患者,材料構成為本領域技術人員公知,不屬于本申請的內容,優選由具有適當強度的發泡柔性材料構成,該支撐層3其作用為對柔性槽的外部形狀起到支撐作用,同時對降溫裝置保溫,防止冷量流失,需要時還可以包裹患者,增加降溫作用;所述支撐層3具有多個開口31,以便于在不同位置取放、配置、調換、調試降溫裝置,實現按不同區域有選擇地配置所述降溫裝置。
參見附圖2,柔性槽100,其向上的開口為收縮形狀,在縱向上從頭至腳可大致劃分為頭側4、邊壁側5以及腳側6,邊壁能夠向內折合,可選地,柔性槽100還具有與該柔性槽100開口的部分上邊緣7匹配的上蓋8,,優選地,上蓋8小于柔性槽100的上邊緣7圍成的面積,在上蓋8與柔性槽100閉合時露出頭側4部分;柔性槽100開口的上邊緣7具有或部分具有連接裝置一71;上蓋8邊緣具有或部分具有連接裝置二81;連接裝置一71與自身以及與連接裝置二81具有相互匹配的連接關系,使得通過這種匹配的連接關系,實現上蓋8與柔性槽 100的上邊緣7的連接,或者兩個邊壁側5的連接,或者用于兩個邊壁側5及腳側6的連接,如此,使得柔性槽100的頭側4以外的部分上邊緣7閉合,裹緊患者軀體,以利于全身降溫。所述上蓋8可以包括所述降溫裝置,也可以不包括所述降溫裝置。所述連接裝置一71、連接裝置二81可以為任何的連接裝置,如拉鏈,優選為具有水密作用的連接裝置,例如多溝槽型的壓緊式密封條帶(類似壓縮密封袋的封口,參見附圖3的示例),可以再配置類似搭扣式的輔助連接,以增加連接強度。如此,可以防止柔性槽100內注水時水的大量外溢,保持在患者轉運過程中持續降溫的效果。
參見附圖4,根據本實用新型的熱射病急救裝置的降溫裝置用于根據病情或冷源情況對患者提供降溫所需的冷源,其可以有多種實現方案。降溫裝置包括位于冷源配置層2的多個夾層隔斷22(見虛線部分),以及位于所述夾層隔斷22的多個具有制冷作用的制冷元件。所述夾層隔斷22用于分區域配置制冷元件以及固定制冷元件的位置,并具有位于支撐層3的開口31(實線),所述制冷元件可以通過位于支撐層3的開口31放入或更換。根據人體部位形狀及降溫需要,所述夾層隔斷22 可以為方形、矩形、條形或者是特別需要的異形,所述制冷元件也可以為方形、矩形、條形或者是特別需要的異形。所述夾層隔斷22在柔性槽100間隔配置,特別位于人體的頸下、腋下等重要降溫部位。如此上述配置的降溫裝置可以方便的裝入、更換、調試、控制制冷元件,特別是在制冷元件數量不足,和或無合適水源的情況下,根據患者降溫需要可以隨時調換制冷元件的分布而不破壞柔性槽100對患者軀體的包裹效果,增強降溫作用。
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實施方案,降溫裝置所包括的制冷元件為常見的冰袋。這種一次性使用的冰袋,平時常溫包裝在塑料袋中,攜帶方便,特別適于野外環境,使用時以壓破其中的水囊等方式,通過化學反應,在短時間內產生低溫,當然本實用新型并不局限于這種原理的一次性使用的冰袋。在這種實施方案中,降溫裝置包括位于冷源配置層2的多個夾層隔斷22,位于所述夾層隔斷22的多個冰袋。所述夾層隔斷22用于分區域配置冰袋以及固定冰袋的位置,并具有位于支撐層3的開口31;所述冰袋可以通過位于支撐層3的開口31放入或更換。根據人體部位形狀及降溫需要,所述夾層隔斷22可以為方形、矩形、條形或者是特別需要的異形,所述冰袋也可以為方形、矩形、條形或者是特別需要的異形。如此配置的降溫裝置可以方便的裝入、更換、調換冰袋,特別是在冰袋數量不足,和或無合適水源的情況下,根據患者降溫需要可以隨時調換冰袋的分布而不破壞柔性槽100對患者軀體的包裹效果,增強降溫作用。
根據本實用新型的另一個實施方案,降溫裝置包括位于冷源配置層2的多個夾層隔斷22和位于所述夾層隔斷22的半導體制冷元件,降溫裝置還包括電源、控制器、傳感器、接口等。所述半導體制冷元件位于冷源配置層2的夾層隔斷22中,可以為片狀、條狀或其它合適的形狀,可以固定配置在柔性槽100中,也可以在使用中根據降溫需要進行調整。夾層隔斷22在柔性槽100中按身體分區域設置,所述半導體制冷元件、電源、控制器、接口、傳感器等亦可以全部或部分按夾層隔斷22分區域設置并根據降溫程度、電源狀態、搶救程序等因素進行各種控制。所述電源優選外置方式,適于更換電池及與轉運時的車載電源轉換。所述控制器根據搶救原則、患者病情等因素,可自動或手動控制半導體制冷元件的制冷,以達到最有利的降溫效果。所述傳感器包括溫度傳感器、還可以包括壓力傳感器或醫療監控所需的其它固定或臨時傳感器。所述各種接口包括電源接口,各種控制器、傳感器接口,接口可以為固定的或預設在柔性槽100中的,也可以根據需要配置。
本說明書的上述對制冷元件的描述只是為了示例,并不排除其它的技術實現原理與方式,如干冰方式,只要技術上可以應用于上述柔性槽100的結構,產生有意義的降溫效果,都可以應用,不再一一贅述。
參見附圖4,根據本實用新型的再一個實施方案,柔性槽100的底部,也即人體仰臥時背部接觸的部位,設置為具有多個溝槽20的形狀 (可以為橫向等各種形式,優選為縱向溝槽),當在對柔性槽100注水降溫的情況下,溝槽20可以保持水與患者的流動接觸,以提高降溫效果。同時無論是否注水,溝槽形狀能夠更好容納條狀的冰袋或半導體等制冷元件以及防止其被人體體重壓壞。
參見附圖5,根據本實用新型的再一個實施方案,柔性槽100可以不配備或不使用上蓋8。在本方案中,兩個邊壁側5以及腳側6適當地沿柔性槽100的深度方向上加高,通過兩個邊壁側5以及腳側6的上邊緣7的連接裝置一71的相互連接,包裹患者的頭部以外軀體,形成類似襁褓形狀,亦可以達到與應用上蓋8的同樣效果。對于特別情況,如患者體形較胖,此時再應用上蓋8,也可以達到同樣的包裹效果。
參見附圖6,根據本實用新型的再一個實施方案,柔性槽100進一步包括一個枕部10,位于柔性槽100的頭側4,高于柔性槽100的底部成凹枕狀。所述枕部10可以包括專用的頭部降溫裝置,高出于柔性槽100底部的枕狀空間11可容納傳感器、各種接口、電池等物體。
為了兼顧降溫效果、攜帶方便、野外或急救車車載配備等不同的需求,上蓋8可以如上述柔性槽100的結構配置制冷元件,也可以不配置制冷元件只具備保溫功能。
平時,柔性槽100可以卷起來以便于攜帶。為了使用方便,柔性槽100還可以在合適的位置配置帶、扣等輔助裝置,方便捆扎、固定、抬行,以更有利于降溫與轉運。
根據本實用新型的熱射病急救裝置,可以隨野外施工、訓練、作戰需求配置攜帶,當人員出現急性熱射病病情時,在呼叫專業救援的同時,可以第一時間進行早期降溫處置,最大限度地提高救治效果。應用時,首先展開柔性槽100,將制冷元件生效(如冰袋揉開制冷、半導體元件通過電池或任意車輛電源通電制冷),參照冰袋數量、搶救規范等要素,將制冷元件配置在柔性槽100相應區域的位置上(固定配置在柔性槽100上的制冷元件無需這步),將患者除去外衣平放在柔性槽 100內,在有足夠干凈水源的情況下按使用說明注入合適量的水可以產生更好的降溫效果,使用柔性槽100的連接裝置使柔性槽100閉合將患者包裹起來,隨時監測患者體溫,調整、更換制冷元件,等待救援轉運。若急救車輛在患者體溫未下降到救治要求的體溫前就到達,連同柔性槽100一起將患者移到轉運車輛上,更換備用制冷元件,和或接通電源及各種傳感器,保證患者持續降溫,直至達到救治要求的體溫。
以上實施例僅用以說明而非限制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盡管參照上述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了詳細說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可以想到對本實用新型的方案進行修改或者相似替換,而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圍。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涵蓋在權利要求的范圍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