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醫療器具,尤其涉及一種自動翻身氣墊。
背景技術:
隨著醫學科學的進步和高新技術在診療工作中的運用,臨床護理專業技術水平也顯著提高,護理在急危重癥、疑難癥患者的救治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隨之而來的就是護理工作壓力越來越大,其中在臨床工作中一直難以解決的就是對危重癥患者翻身問題,因為危重癥患者一般營養狀況差,沒有自理能力或者只有部分自理能力需長期臥床,這就需要臨床護理工作人員每2個小時為病人翻身一次,防止病人壓瘡的發生。故而一種可實現翻身功能的氣墊成了醫療護理從業人員急需的一種設備,也成了醫療器材從業人員亟需解決的問題。
技術實現要素:
一種自動翻身氣墊,包括固定床墊、左翻身部和右翻身部,還包括設置在固定床墊上的控制中心,所述左翻身部和右翻身部結構一樣,功能相同,對稱設置在固定床墊兩側;所述右翻身部包括橫向束形帶、縱向束形帶、排氣孔和氣囊,所述氣囊設置在右翻身部內部,所述橫向束形帶與縱向束形帶設置在該氣囊四周,所述排氣孔設置在右部翻身氣囊左下方。
優選的,所述橫向束形帶和縱向束形帶均呈長條狀,數量若干。
優選的,所述氣囊成球形,大小不一,數量若干。
優選的,所述橫向束形帶兩端固接在右翻身部的左右內壁上,所述縱向束形帶兩端固接在橫向束形帶上。
優選的,所述氣囊在右翻身部中呈活動狀。
本實用新型對比現有技術可實現以下有益效果:
(1)本實用新型的氣囊呈活動狀,使實現翻身功能的同時更加注重使用者的舒適程度,且在氣囊四周設有橫向束形帶和縱向束形帶,可以有效的固定氣囊位置,保證有效的實現翻身的功能。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整體結構示意圖;
其中1-固定床墊、2-左翻身部,3-右翻身部、4-控制中心、301-橫向束形帶、302-縱向束形帶、303-排氣孔、304-氣囊。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明的技術方案作更為詳細、完整的說明,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的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實施例。基于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作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它實施,都屬于本發明的保護范圍。
如圖1所示,一種自動翻身氣墊包括固定床墊1、左翻身部2、右翻身部3和控制中心4,所述左翻身部2和右翻身部3對稱的分布在固定床墊1兩側,所述左翻身部2和右翻身部3兩者結構一樣,功能相同;所述控制中心4設置在固定床墊1中,主要用于對所述左翻身部2和右翻身部3中的氣囊304中的氣壓進行檢測,當氣囊的氣壓達到一定時,所述控制中心4會自動對氣囊進行排氣,所述控制中心4還具有定時排氣功能,操作者可自行設定時間,在到達一定時間是控制中心4會對氣囊304進行排氣;所述右翻身部3包括橫向束形帶301、縱向束形帶302、排氣孔303和氣囊304,所述氣囊304為若干個,所述氣囊304設置在右翻身部3內部,在氣囊304四周設置有橫向束形帶301和縱向束形帶302,所述橫向束形帶301兩端固接在右翻身部3上,所述縱向束形帶302兩端固接在橫向束形帶301上,在氣囊304處于充氣狀態時,橫向束形帶301和縱向束形帶302可以起到穩定氣囊位置的作用,在氣囊304排氣后,所述橫向束形帶301和縱向束形帶302可以有效的使右翻身部3與固定床墊1的位置處于同一水平。
在使用時,首先根據需求在控制中心4設定好自動充氣排氣的時間或者由控制中心自動根據氣壓進行充氣排氣,患者一半平躺在自動翻身氣墊上,身體一半臥于固定床墊1上,另一半臥于左翻身部2上,在控制中心達到充氣要求時,對左翻身部2中的氣囊進行充氣,使左翻身部2慢慢抬高,經患者的一半身體慢慢抬高,從而達到翻身的效果,同理,在一定時間后,右部翻身氣墊3重復上述左部翻身氣墊2的作工過程,從而達到患者自動翻身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