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醫護用具領域,尤其涉及一種腳底防壓瘡裝置。
背景技術:
壓瘡又稱壓力性潰瘍、褥瘡,是由于局部組織長期受壓,發生持續缺血、缺氧、營養不良而致組織潰爛壞死。壓瘡的發生不僅增加病人的經濟負擔,造成醫療資源的浪費,而且影響病人疾病的康復,是護理學領域的難題。臨床中,患者在半坐臥位的時候,患者容易下滑,腳會抵到床尾,長此以往,腳底容易引起壓瘡。
目前,缺乏專門針對腳底形狀而設計的防壓瘡裝置,本腳底防壓瘡裝置可以幫助腳底懸空,減輕腳底壓力,從而防止發生。
技術實現要素:
為解決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腳底防壓瘡裝置。
為了達到以上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腳底防壓瘡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足部支撐部和輔助固定板,所述足部支撐部呈L型,包括對應患者腳底依次設置的腳掌段、足弓段、腳跟段和腳踝段,所述腳掌段上設有對應患者腳掌的凹陷,所述足弓段設有對應患者足弓的弧形突起,所述腳跟段設有對應患者足跟的凹陷,所述腳踝段設置有對應患者腳踝的弧形突起,所述足部支撐部采用緩沖材料制成,所述輔助固定板呈L型,固定連接在足部支撐部底部。
進一步的,還包括足部支撐部支撐架,所述足部支撐部支撐架呈L型,足部支撐部設置在足部支撐部支撐架上。
進一步的,所述足部支撐部采用海綿制成。
進一步的,所述足部支撐部采用記憶海綿制成。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采用針對腳底形狀而設計,能更好的貼合患者腳部,在緩沖人體腳部壓力的同時增加舒適度;另外,采用輔助固定板,更好的固定本裝置。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一種腳底防壓瘡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一種腳底防壓瘡裝置另一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附圖標記列表:
1-足部支撐部,11-腳掌段,12-足弓段,13-腳跟段,14-腳踝段,2-輔助固定板,3-足部支撐部支撐架,4-床墊,5-床架,6-床板。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進一步闡明本實用新型,應理解下述具體實施方式僅用于說明本實用新型而不用于限制本實用新型的范圍。
如圖1,一種腳底防壓瘡裝置,主要由足部支撐部1和輔助固定板2組成,足部支撐部1呈L型,其形狀與患者足部形狀相適應,具體包括對應患者腳底依次設置的腳掌段11、足弓段12、腳跟段13和腳踝段14,腳掌段上11設有對應患者腳掌的凹陷,足弓段12設有對應患者足弓的弧形突起,腳跟段13設有對應患者足跟的凹陷,腳踝段14設置有對應患者腳踝的弧形突起,整個足部支撐部1與患者者的腳部可以較好貼合,增加患者的足部舒適度。其中,為了讓足部支撐部1可以固定在床尾的床板6處,本腳底防壓瘡裝置的輔助固定板2呈L型,并固定連接在足部支撐部1底部腳跟段,在臨床安裝固定時,輔助固定板2的L型底邊壓在床墊4下面,輔助固定板的L型豎面和足部支撐部1的L型豎面抵靠在床尾的床板6上,以達到對足部支撐部1的固定。如圖1所示,輔助固定板2的L形底邊端面呈斜面,一頭高一頭低,在置于床墊底部時,令床墊尾部只會稍微翹起,提高舒適度。
在本實施例中,足部支撐部1采用緩沖材質制成,如海綿、記憶海綿、泡沫粒子等等。
如圖2,在本腳底防壓瘡裝置的另一實施例中,為了更好地支撐足部支撐部1,還包括足部支撐部支撐架3,足部支撐部支撐架呈L型,其大小尺寸與足部支撐部1相適應。足部支撐部1設置在足部支撐部支撐架3上,輔助固定板2固定連接在足部支撐部支撐架3底部L形彎折處,安裝固定足部支撐部1時,先將足部支撐部1安裝在足部支撐部支撐架3上,接著再把輔助固定板2的L型底邊壓在床墊4下面,輔助固定板的L型豎面和足部支撐部1的L型豎面抵靠在床尾的床板6上,以完成對足部支撐部1的固定。
本實用新型方案所公開的技術手段不僅限于上述實施方式所公開的技術手段,還包括由以上技術特征任意組合所組成的技術方案。應當指出,對于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改進和潤飾,這些改進和潤飾也視為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