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醫療器械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神經外科用腦部護理托架。
背景技術:
神經外科的治療中常常涉及到開顱手術,開顱手術,在臨床上一般表現為在患者顱腦損傷或摘除患者腦瘤等情況下進行的手術。開顱手術一般在患者病患部位上的頭皮上切開一個U字型的口,然后再頭顱上打幾個洞, 取出相應的顱骨后進行醫學操作后放回顱骨縫合傷口。在全身各部位損傷中,顱腦損傷僅次于四肢損傷,居第二位。隨著醫學科學的進步,開顱手術在廣大基層醫院蓬勃開展,開顱術后護理也越來越受到重視,并且在維護病人生命、提高醫療服務質量上,發揮了重要作用。然而,開顱術后的護理更加重要,需要密切觀察病情,積極預防并發癥。而在護理過程中,體位的維持是第一位,要求:術后取平臥位,頭偏向健側,妥善固定各引流管,病情穩定,血壓平穩后,床頭抬高 15-30 度。絕對臥床休息1-3 周。搬動病人應特別小心,頭部盡量保持靜止狀態,對于術腔引流管、導尿管、 輸液管應特別注意,防脫落和倒流,搬運中保持呼吸道通暢。所以,病人的頭部固定是必要的也是重要,要避免因為頭部的位移導致危險。鑒于這種技術需要,迫切需要出現一種結構簡單,使用方便,不占用床上面積,固定穩固,使病人腦部不易發生位移的一種神經外科用腦部護理托架。
基于以上原因,需要一種新型神經外科用腦部護理托架被設計出來,從力學角度出發,通過設置弧形結構的腦部托板,其碳纖維的網絡結構的透氣性可防止病人頭部手術處的細菌滋生,弧形的設計符合人體舒適度的結構;通過設置在腦部托架上設置按摩球,使病人腦部得到很好的休息,促進血液循環;通過設置轉向器和液壓伸縮桿,可根據病人的實際情況自主調節合適角度的腦部托架;通過設置固定軸和連接支桿,保障了病人腦部的固定,即一種神經外科用腦部護理托架。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為了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了一種神經外科用腦部護理托架。
本實用新型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
一種神經外科用腦部護理托架,包括安裝臺、護理床、連接支桿、腦部托架,所述安裝臺上固定設置有護理床,所述安裝臺的右側固定有連接支桿,所述護理床右側固定設置有固定軸,所述連接支桿的外端固定在固定軸上,所述固定軸上固定設置有液壓伸縮桿,所述液壓伸縮桿的外端可轉動設置有轉向器,所述轉向器上可轉動連接有腦部托架。
進一步地,所述腦部托架上設置有按摩球,所述按摩球由硅膠材料制成,使病人腦部得到很好的休息,促進血液循環。
進一步地,所述腦部托架為弧形結構,由碳纖維網絡板制成,碳纖維的網絡結構的透氣性可防止病人頭部手術處的細菌滋生,弧形的設計符合人體舒適度的結構。
進一步地,所述護理床上套接有海綿床墊,增加了護理床的舒適性能。
進一步地,所述固定軸和護理床通過螺栓把緊連接固定。
與現有的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設計合理,通過設置弧形結構的腦部托板,其碳纖維的網絡結構的透氣性可防止病人頭部手術處的細菌滋生,弧形的設計符合人體舒適度的結構;通過設置在腦部托架上設置按摩球,使病人腦部得到很好的休息,促進血液循環;通過設置轉向器和液壓伸縮桿,可根據病人的實際情況自主調節合適角度的腦部托架;通過設置固定軸和連接支桿,保障了病人腦部的固定。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1、安裝臺,2、護理床,3、固定軸,4、連接支桿,5、液壓伸縮桿,6、腦部托架,7、按摩球,8、轉向器。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技術方案及優點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進一步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用以解釋本實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實用新型。
請參閱圖1,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一種神經外科用腦部護理托架,包括安裝臺1、護理床2、連接支桿4、腦部托架6,所述安裝臺1上固定設置有護理床2,所述安裝臺1的右側固定有連接支桿4,所述護理床2右側固定設置有固定軸3,所述連接支桿4的外端固定在固定軸3上,所述固定軸3上固定設置有液壓伸縮桿5,所述液壓伸縮桿5的外端可轉動設置有轉向器8,所述轉向器8上可轉動連接有腦部托架6;所述腦部托架6上設置有按摩球7,所述按摩球7由硅膠材料制成;所述腦部托架6為弧形結構,由碳纖維網絡板制成;所述護理床2上套接有海綿床墊;所述固定軸3和護理床2通過螺栓把緊連接固定。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實用新型,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和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