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醫療設備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帶活動護欄的智能護理床。
背景技術:
醫院的病床在使用上有其特殊性,因為使用對象——病人,由于身體虛弱或傷殘,往往喪失獨自立坐、曲腿、抬腳的能力,而長時間的固定姿勢臥床也同樣會給病人身心帶來傷害,而對于長期癱瘓或者長時間在床的病人來說,無法知道其體重變化來診斷身體狀況等,由于病人的特殊性,這給護理人員增加了護理難度,甚至可能無法由單個護理人員來完成正常的護理工作。
技術實現要素:
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本實用新型公開一種帶活動護欄的智能護理床,能夠解決現有技術的不足。
為實現以上目的,本實用新型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予以實現:
一種帶活動護欄的智能護理床,包括床底座和活動護欄,所述床底座包括支撐腳、支腿、底板和端板,所述支撐腳、支腿和底板自下而上依次連接,所述端板設置在底板兩端,所述底板和端板內均具有連通的滑道,所述滑道內設置有活動護欄;所述活動護欄包括柔性護欄和伸縮桿,所述伸縮桿設置在底板中部并與柔性護欄連接,所述柔性護欄由若干相互連接的短板組成;
還包括控制裝置,所述控制裝置包括PLC控制器和人機界面,所述PLC控制器包括電源、輸入接口、CPU和輸出接口,所述輸入接口、CPU和輸出接口依次連接,所述電源分別與輸入接口、CPU和輸出接口連接,用于供電;所述人機界面分別通過輸入接口和輸出接口連接與PLC控制器連接,用于人機交互控制;所述PLC控制器還通過輸出接口連接有伸縮桿,用于發送控制指令到伸縮桿。
優選的,所述人機界面設置在端板外側,所述人機界面包括顯示屏、按鈕和調節鈕。
優選的,所述支撐腳底面具有吸盤。
優選的,所述伸縮桿設置有兩個。
優選的,所述柔性護欄設置有兩個。
本實用新型公開一種帶活動護欄的智能護理床,能夠在保證傷病員睡眠時的安全的同時方便病人上下床和醫護人員的操作,操作方式多樣化,便于醫護人員和傷病人員調整床體姿態,能夠方便地固定護理床。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圖1 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側視結構示意圖;
圖2 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半剖結構示意圖;
圖3 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控制流程框圖。
圖中1、床底座,2、活動護欄,3、人機界面,101、支撐腳,102、支腿,103、底板,104、端板,201、柔性護欄,202、伸縮桿。
具體實施方式
為使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點更加清楚,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诒緦嵱眯滦椭械膶嵤├?,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
如圖1至圖3所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所述一種帶活動護欄的智能護理床,包括床底座和活動護欄,所述床底座包括支撐腳、支腿、底板和端板,所述支撐腳、支腿和底板自下而上依次連接,所述端板設置在底板兩端,所述底板和端板內均具有連通的滑道,所述滑道內設置有活動護欄;所述活動護欄包括柔性護欄和伸縮桿,所述伸縮桿設置在底板中部并與柔性護欄連接,所述柔性護欄由若干相互連接的短板組成;
還包括控制裝置,所述控制裝置包括PLC控制器和人機界面,所述PLC控制器包括電源、輸入接口、CPU和輸出接口,所述輸入接口、CPU和輸出接口依次連接,所述電源分別與輸入接口、CPU和輸出接口連接,用于供電;所述人機界面分別通過輸入接口和輸出接口連接與PLC控制器連接,用于人機交互控制;所述PLC控制器還通過輸出接口連接有伸縮桿,用于發送控制指令到伸縮桿。
所述人機界面設置在端板外側,所述人機界面包括顯示屏、按鈕和調節鈕。所述支撐腳底面具有吸盤。所述伸縮桿設置有兩個。所述柔性護欄設置有兩個。
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公開一種帶活動護欄的智能護理床,能夠在保證傷病員睡眠時的安全的同時方便病人上下床和醫護人員的操作,操作方式多樣化,便于醫護人員和傷病人員調整床體姿態,能夠方便地固定護理床。
需要說明的是,在本文中,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類的關系術語僅僅用來將一個實體或者操作與另一個實體或操作區分開來,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這些實體或操作之間存在任何這種實際的關系或者順序。而且,術語“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變體意在涵蓋非排他性的包含,從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過程、方法、物品或者設備不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還包括沒有明確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還包括為這種過程、方法、物品或者設備所固有的要素。在沒有更多限制的情況下,由語句“包括一個……”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過程、方法、物品或者設備中還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而非對其限制;盡管參照前述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了詳細的說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其依然可以對前述各實施例所記載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對其中部分技術特征進行等同替換;而這些修改或者替換,并不使相應技術方案的本質脫離本實用新型各實施例技術方案的精神和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