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臍動靜脈導管固定器,適用于臍動靜脈導管的固定,尤其適用于出生72小時內的新生兒的臍動靜脈導管固定。
背景技術:
臍動靜脈導管通常用于出生72小時內的新生兒,單腔臍動脈導管用于血樣抽取、血液氣體分析、有創動脈壓力檢測;單腔臍靜脈導管用于輸液、靜脈給藥、血容量補充、測定和監測中心靜脈壓動態變化、靜脈營養液輸入(非胃腸道營養)、采血樣送檢;雙腔臍靜脈導管用于輸液,同時靜脈滴入不同的藥物、血容量補充、輸血、測定和監測中心靜脈壓動態變化、靜脈營養液輸入(非胃腸道營養)、多次采血樣送檢。而不論是哪種形式的臍動靜脈導管,都需要在使用過程中保持導管一定位置一定程度的豎直固定。目前的這種固定方式主要包括搭建簡易支架固定、織物粘合固定、安裝固定夾等方式,但這幾種固定方式只能短時間的達到豎直固定效果,而且對于醫生的操作手法有較為嚴格的要求,操作不易控制、重復性差。
技術實現要素:
為了克服現有臍動靜脈導管固定存在的缺陷,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臍動靜脈導管固定器,結構簡單,便于操作,不僅能夠充分固定臍動靜脈導管,而且能夠保持豎直固定要求,能夠長效持久的達到臍動靜脈導管的完全有效固定。
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臍動靜脈導管固定器,包括導入槽、豎直固定槽、方向引導槽、盤繞固定槽、可視孔和粘貼固定底座六個部分,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導入槽具有固定卡結構;所述的豎直固定槽是在固定器內部下沉的豎直凹槽;所述的方向引導槽包括順時針和逆時針兩個方向;所述的盤繞固定器具有固定槽結構,均勻的分布在臍動靜脈導管固定器上;所述的可視孔分布在固定器的上表面,通過可視孔能夠觀察導管位置,同時起到透氣作用;所述的粘貼固定底座上表面與固定器底邊連接固定,下表面具有粘性,粘附在離型紙上。
上述導入槽的延長線方向具有固定卡,用于導管在固定器上端出口端的固定。
上述的盤繞固定器具有固定槽結構,在固定槽的兩側外延還具有延展固定槽,用于導管的纏繞的終點固定。
上述的固定器底邊均勻開有錐形小孔,通過擠壓粘合與粘貼固定底座連接固定。
上述的固定器采用高分子材料,是一種無色或者帶有一定顏色的透明固定器,便于觀察操作及肚臍部位傷口的情況。
上述的固定器的導入槽、豎直固定槽、方向引導槽、盤繞固定槽、可視孔與固定器一體成型。
本實用新型由于采用上述結構,去除離型紙,將粘貼固定底座粘貼固定于皮膚表面,使固定器置于新生兒肚臍正上方,將臍動靜脈導管通過導入槽進入固定器通過固定卡加以固定,導管與固定器的豎直固定槽貼緊固定保持豎直,導管沿固定器上端進入方向引導槽,再通過在盤繞固定槽的纏繞,達到導管的固定。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固定器結構簡單,便于操作,不僅能夠充分固定臍動靜脈導管,而且能夠保持的豎直固定要求,能夠長效持久的達到臍動靜脈導管的完全有效固定。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說明。
附圖1為本實用新型結構示意圖。
圖中:1、導入槽;2、豎直固定槽;3、方向引導槽;4、盤繞固定槽;5、可視孔;6、粘貼固定底座;7、固定卡;8、延展固定槽;9、錐形小孔。
具體實施方式
如附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一種臍動靜脈導管固定器,包括導入槽1、豎直固定槽2、方向引導槽3、盤繞固定槽4、可視孔5以及導入槽1和盤繞固定槽4上的固定卡7,以上各組成部分一體成型,再將固定器與粘貼固定底座6通過外加壓力連接,粘貼固定底座6上面的膠體透過錐形小孔9形成“固定栓”。將粘貼固定底座6粘貼固定于新生兒肚臍正上方部位的皮膚表面,將臍動靜脈導管放入導入槽1的固定卡7內,通過可視孔5觀察導管及傷口位置,使導管與豎直固定槽2貼合固定保持豎直,再將導管沿固定器上端通過方向引導槽3,按照方向引導槽3的引導方向將導管纏繞于盤繞固定槽4中加以纏繞固定,最終將導管固定于延展固定槽8內,從而實現了臍動靜脈導管的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