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醫療用品,具體涉及一種防刺輸液針。
背景技術:
目前,人體輸液作為治療疾病的一種重要且有效的醫療手段,得到了廣泛的應用。輸液過程中必須將針頭固定。當醫護人員將輸液針的針頭扎設于受針者的預定受針部位后,必須用手固定針柄,再將貼布粘著固定針柄;在操作過程中可能因醫護人員手部的晃動而不易定位,容易影響針頭固定的精確性;另外在輸液過程中,患者的活動也會影響針頭的固定,是針頭移位,導致需要重新穿刺輸液針,不僅增加醫護人員的工作負擔,更會增加患者的痛苦。
輸液針為一次性醫療用品,為了防止疾病通過血液傳播,輸液針在使用完畢后即被廢棄并處理。目前輸液針從人體脫離后,是在輸液針的針頭上帶上塑料的防護罩防止刺傷醫務人員和醫療垃圾處理人員,但防護罩只是簡單地套在輸液針上,很容易脫落,仍然不能杜絕醫務人員和垃圾處理人員被刺而造成疾病的傳染。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防刺輸液針,能夠固定輸液針,防止被輸液針刺傷。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采用的技術方案為:一種防刺輸液針,包括針頭、針柄和輸液軟管,針柄上設置翼片,所述的翼片上設置有第一子母扣的母扣;所述的針柄上設置有輸液針固定片,輸液針固定片設置于所述翼片的下方;輸液針固定片分為上半區和下半區;上半區設置有第一子母扣的子扣,輸液針固定片的下半區的兩側分別設置有第二子母扣的子扣和母扣。
進一步地,所述翼片的背面設置有粘合件,該粘合件從上至下依次包括第一膠黏層、泡沫層、第二膠黏層和離型紙層;所述的第一膠黏層貼于翼片的背面。
進一步地,所述的針柄上還設置有針頭回縮裝置,所述的針頭回縮裝置包括第一彈簧、第二彈簧、彈簧固定座、擋塊、按壓頭和限位環;所述的彈簧固定座固定于針頭的底部,所述的彈簧固定座上安裝第一彈簧,第一彈簧套設在針頭外圍;所述的擋塊通過第二彈簧安裝在彈簧固定座上;所述按壓頭的一端抵住擋塊, 另一端伸出針柄。
進一步地,所述的子母扣為撳鈕結構。
進一步地,所述的輸液針固定片的下半區兩側設置有彈力區。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在輸液過程中能夠固定輸液針,防止輸液針移位導致輸液終斷,而需要重新穿刺輸液針;
本實用新型的針頭回縮裝置將輸液后的針頭回縮至針柄內,防止刺傷醫務人員和醫療垃圾處理人員。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針柄的剖視圖。
圖3為針頭回縮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4為A的放大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作詳細說明。
一種防刺輸液針,包括針頭1、針柄2和輸液軟管3,針柄2上設置翼片4,翼片4上設置有第一子母扣的母扣5;針柄2上設置有輸液針固定片7,輸液針固定片7設置于翼片4的下方;輸液針固定片4分為上半區和下半區;上半區設置有第一子母扣的子扣8,輸液針固定片的下半區的兩側分別設置有第二子母扣的子扣9和母扣10。
在本實用新型中,翼片4的背面設置有粘合件,該粘合件從上至下依次包括第一膠黏層11、泡沫層12、第二膠黏層13和離型紙層14;第一膠黏層11貼于翼片4的背面。
在本實用新型中,針柄2上還設置有針頭回縮裝置,針頭回縮裝置包括第一彈簧15、第二彈簧16、彈簧固定座17、擋塊18、按壓頭19和限位環6;彈簧固定座17固定于針頭的底部,彈簧固定座17上安裝第一彈簧15,第一彈簧15套設在針頭1外圍;擋塊18通過第二彈簧16安裝在彈簧固定座17上;按壓頭19的一端抵住擋塊18, 另一端伸出針柄2。
在本實用新型中,子母扣為撳鈕結構。
輸液時,將粘合件從翼片4背面取下,撕下離型紙層14,將粘合件貼于預輸液穿刺的位置,輸液針刺入穿刺點后翼片黏貼于粘合件上,將輸液針固定片7上翻,第一子母扣扣合,輸液針固定片7下半區繞過手腕等,下半區兩端通過第二子母扣扣合將輸液針固定。當輸液結束后,按壓針頭回縮裝置的按壓頭19,按壓頭19將擋塊18按壓至彈簧固定座17內,在第一彈簧的作用下,將枕頭拉至針柄內部。
上面所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發明的優選實施方式進行描述,并非對本發明的構思和范圍進行限定,在不脫離本發明設計構思的前提下,本領域中普通工程技術人員對本發明的技術方案作出的各種變型和改進均應落入本發明的保護范圍,本發明的請求保護的技術內容,已經全部記載在技術要求書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