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使用水流進行康復按摩的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干式水療艙。
背景技術:
市場上大部分的水療設備有兩個顯著特征:用于美容或休閑放松體驗;使用時需要用戶脫衣。在用于美容或休閑放松體驗時,目前較少有水療設備用于臨床治療,少部分的臨床用水療設備也是結腸等治療范圍較窄的專業水療。并且,脫衣的步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水療設備的應用場所與場景。
干式水療設備解除了上述限制,在干式水療中,防水布將用戶與水流隔開,因而用戶無需脫衣,使得干式水療可以應用于臨床治療。
熱療是干式水療的一種治療方法,其是通過對人體組織的加熱來達到治療效果,是一種常見的物理治療方式,對一些軟組織損傷具有治療效果。當周圍溫度比人體溫度稍高時,熱會以傳導、對流或輻射的方式傳向身體其他部分。人體組織溫度上升時,會促進血管擴張,增加治療部位的血流量,加速人體代謝,讓營養物質快速到達受傷部位,從而可以促進組織愈合。
因而,如何提供一種干式水療艙,使其能夠快速、精確地調節水溫,從而很好地實現熱療,成為本領域技術人員亟待解決的問題。
公開于該實用新型背景技術部分的信息僅僅旨在加深對本實用新型的一般背景技術的理解,而不應當被視為承認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該信息構成已為本領域技術人員所公知的現有技術。
技術實現要素: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干式水療艙,其能夠快速、精確地調節水溫,從而很好地實現熱療。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干式水療艙,其包括水箱,所述水箱用于儲存水療所需的水,其特征在于,還包括溫控系統,所述溫控系統包括:
溫度傳感器,所述溫度傳感器置于所述水箱內以用于感測所述水箱內的水溫,
單片機,所述單片機用于接收所述溫度傳感器測得的水溫信號,并將所述水溫與治療溫度進行比較,
加熱元件,所述加熱元件用于在所述水溫低于治療溫度的時候加熱所述水箱內的水,
冷卻元件,所述冷卻元件用于在所述水溫高于治療溫度時冷卻所述水箱內的水,以及
繼電器,所述繼電器由所述單片機控制以啟動所述加熱元件或者所述冷卻元件。
優選地,所述加熱元件為置于所述水箱內的加熱棒。
優選地,所述加熱棒為兩個,所述單片機設置為在所述水溫與治療溫度的溫差在2℃以上時控制兩個所述加熱棒共同加熱所述水箱內的水。
優選地,兩個所述加熱棒的加熱功率分別為1000W和2000W,所述單片機設置為在所述水溫與治療溫度的溫差不足2℃時控制加熱功率為1000W的所述加熱棒加熱所述水箱內的水。
優選地,所述冷卻元件為風冷卻器,所述風冷卻器布置在所述水箱向所述干式水療艙的用水部位供水的管路中。
優選地,所述溫度傳感器為PT100溫度傳感器。
溫控系統根據水箱內的實際水溫控制加熱元件和冷卻元件交替啟動,保證水箱內的水溫總是接近治療溫度,實現該干式水療艙智能化、自動化控溫的目的;另外,單片機與溫度傳感器、繼電器形成點連接回路,實時調整水箱內的水溫,實現干式水療艙快速調溫的目的。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干式水療艙的溫控系統的連接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干式水療艙的供水回水系統的連接示意圖。
附圖標記說明:
水箱 100
加熱棒 10
風冷卻器 20
繼電器 30
水泵 200。
應當了解,所附附圖并非按比例地顯示了本實用新型的基本原理的圖示性的各種特征的略微簡化的畫法。本文所公開的本實用新型的具體設計特征包括例如具體尺寸、方向、位置和外形將部分地由具體所要應用和使用的環境來確定。
具體實施方式
現在將對本實用新型的各個實施方式詳細地作出引用,這些實施方式的實例被顯示在附圖中并描述如下。盡管本實用新型將與示例性實施方式相結合進行描述,但是應當意識到,本說明書并非旨在將本實用新型限制為那些示例性實施方式。相反,本實用新型旨在不但覆蓋這些示例性實施方式,而且覆蓋可以被包括在由所附權利要求所限定的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圍之內的各種選擇形式、修改形式、等價形式及其它實施方式。
請參考圖1和圖2,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干式水療艙,其中,圖1為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干式水療艙的溫控系統的連接示意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干式水療艙的供水回水系統的連接示意圖。
為了提供一種干式水療艙,使其能夠快速、精確地調節水溫,從而很好地實現熱療,本實用新型的干式水療艙具有溫控系統,該溫控系統用于調節干式水療艙的儲水箱100中的水溫,使得水溫與治療溫度一致,改善治療效果。
該溫控系統包括溫度傳感器、單片機、加熱元件、冷卻元件進而繼電器30。溫度傳感器設置在所述水箱100內部,與水箱100內的水直接接觸,精準地、實時地測量水箱100內的水溫。溫度傳感器測得水溫信號后傳遞給單片機,單片機將通過溫度傳感器獲得的水溫與治療溫度進行比較,并按照下列三種情況處理:
當水溫高于治療溫度的時候,單片機控制繼電器30連通冷卻元件,使得冷卻元件啟動從而降低水箱100內水的溫度;
當水溫低于治療溫度的時候,單片機控制繼電器30連通加熱元件,使得加熱元件啟動從而提升水箱100內水的溫度;
當水溫等于治療溫度的時候,單片機控制繼電器30不與加熱元件和冷卻元件的任一者連通,即加熱元件和冷卻元件均不工作。
如圖1所示,溫度傳感器、單片機、繼電器30、加熱元件和冷卻元件均電連接,溫控系統根據水箱100內的實際水溫控制加熱元件和冷卻元件交替啟動,保證水箱100內的水溫總是接近治療溫度,實現該干式水療艙智能化、自動化控溫的目的;另外,單片機與溫度傳感器、繼電器30形成點連接回路,實時調整水箱100內的水溫,實現干式水療艙快速調溫的目的。
本方案采用PT100溫度傳感器,以及PT100二線制電橋測量法實現溫度智能調節。電路采用REF310基準電壓源產生4.0V的參考電源PT_REF,采用R180,R181,VR190與PT100構成測量電橋,其中R180=R181,R190為100Ω精密電阻。當PT100的電阻值和R190的電阻值不相等時,電橋輸出一個mV級的壓差信號,這個壓差信號經過運放LM324放大后輸出期望大小的電壓信號,該信號再送給AD轉換芯片ADS7816U轉換,再由光耦隔離后送給單片機(MCU)處理。
當然,也可以采用其它種類的溫度傳感器,但是計量準度可能受到影響。
從而,進一步提高溫度控制的精確度。
優選地,上述加熱元件為加熱棒10,其置于水箱100內部,加熱棒10具有加熱效率高、加熱速度快、使用方便的優點,相比于外置的加熱元件,在節省安裝空間方面更具優越性。
優選地,加熱棒10可以設置有兩個,當水箱100內的水溫與治療溫度相差2℃以上時,單片機控制兩個加熱棒10同時啟動,共同加熱水箱100內的水,從而提高加熱效率,提高溫控系統對溫度變化的敏感度。
更為優選地,上述兩個加熱棒10可以分別為1000W和2000W,當水箱100內的水溫與治療溫度的差不足2℃時,單片機僅控制1000W的加熱棒10啟動,即僅該加熱棒10對水箱100內的水進行加熱。當溫差不足2℃時,水溫仍然處于接近治療溫度的程度,此時,使用小功率加熱棒10即能夠達到升溫目的,而不必過分消耗能源,有利于節約資源。
當然,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構思的情況下,還可以根據干式水療艙的使用參數,如大小尺寸、治療溫度等,改變加熱棒10的加熱功率,以及啟動雙加熱棒10的溫差范圍。
優選地,上述冷卻元件可以為風冷卻器20,并且風冷卻器20布置在所述水箱100向所述干式水療艙的用水部位供水的管路中。如圖2所示,水箱100依次連接至水泵200、風冷卻器20直至出水口(即用水部位),并通過回水口回水。在整個水循環的線路中,水通過管路而擴大與外部環境的接觸面積,在這種情況下,水溫已經通過自然的熱輻射有所降低,在流經風冷卻器20得以進一步降低,這種布置最大化地利用資源,加快降溫速度。
當然,也可以使用其他類型的冷卻元件,例如水冷卻器,還可以采用其它布置形式,例如直接布置在水箱100處,使得直接對水箱100進行降溫,但是顯然,水箱100內水聚集,直接針對水箱100的降溫效果可能并不理想。
前面對本實用新型具體示例性實施方式所呈現的描述是出于說明和描述的目的。前面的描述并不想要成為毫無遺漏的,也不是想要把本實用新型限制為所公開的精確形式,顯然,根據上述教導很多改變和變化都是可能的。選擇示例性實施方式并進行描述是為了解釋本實用新型的特定原理及其實際應用,從而使得本領域的其它技術人員能夠實現并利用本實用新型的各種示例性實施方式及其各種選擇形式和修改形式。本實用新型的范圍意在由所附權利要求書及其等效形式所限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