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屬于中醫中藥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治療疝氣的中藥貼及其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疝氣,即人體組織或器官一部分離開了原來的部位,通過人體間隙、缺損或薄弱部位進入另一部位。俗稱“小腸串氣”,有臍疝、腹股溝直疝、斜疝、切口疝、手術復發疝、白線疝、股疝等。疝氣多是因為咳嗽、噴嚏、用力過度、腹部過肥、用力排便、婦女妊娠、小兒過度啼哭、老年腹壁強度退行性變等原因引起。疝氣的癥狀最主要的是在腹股溝區,可以看到或摸到腫塊。嬰兒多系母親在換尿布時發現,較大的小兒則多于入浴時或健康門診時發現的。引起腫塊出現的誘因是腹壓的上升,最常見的原因是哭泣,其他的還有咳嗽、排便、排尿等。較年長的小孩可令其站立,腹部用力也可誘發腫塊的出現,腫塊可能只見于腹股溝區,有些則會到達陰囊或陰唇。當病兒安靜或睡眠時,則忽隱忽現。腫塊系由腹腔內的器官脫出到疝氣袋所形成,脫出的器官以小腸居多,因此摸起來感覺柔軟,退回去時常會伴有咕嚕咕嚕的雜音,其他如大腸、闌尾、大網膜等亦可能脫出。女性則以卵巢脫出較多,因此常可摸到似拇指大、較硬且多半有壓痛的腫塊。除了可以看到或摸到腫塊之外,有些小孩會有便秘、食欲不振、吐奶等現象,也有些可能會變得易哭、不安等。陰囊疝氣太大則會引起行動的不便。
疝氣首先影響患者的消化系統,從而出現下腹部墜漲、脹氣、腹痛、便秘、營養吸收功能差、易疲勞和體質下降等癥狀。又由于腹股溝部與泌尿生殖系統相鄰,所以老年患者易出現尿頻、尿急、夜尿增多等膀胱或前列腺疾病;小孩則可因疝氣的擠壓而影響睪丸的正常發育;而中青年患者則易導致性功能障礙。還由于疝囊內的腸管或網膜易受到擠壓或碰撞引起炎性腫脹,致使疝氣回納困難,導致疝氣嵌頓,以及腸梗阻、腸壞死、腹部劇痛等危險情況。中醫認為,疝氣病是由于小孩發育不健全,老年人體質虛弱、中氣不足、寒氣、濕氣、濁氣、怒氣乘虛進入導致氣血運行受阻不暢滯留,腹腔內產生負壓,導致腹腔內氣壓增大,迫使腹腔內的游離臟器如:小腸、盲腸、大網膜、膀胱、卵巢、輸卵管等臟器見孔就鉆,也就是說,導致疝氣的根本原因就是氣血不暢。
目前,治療疝氣有手術治療和藥物治療兩種方式。手術治療能夠有效的治療疝氣,但存在著治療費用高、患者較為痛苦等問題,此外,小兒疝氣采用手術治療是比較困難的,因為小兒各部位器官和組織都較細微,輸精管、精索動脈等極易受到損傷,疝氣手術有可能影響到患者將來的生育,造成不育。藥物治療能緩解疝氣導致的腹脹、腹痛、便秘等癥狀,從而使疝氣減輕。吃藥、打針、輸液,給病人帶來巨大痛苦,尤其對小兒來說,服藥困難,打針、輸液帶來的副作用大。現有的用于治療疝氣的藥物大多存在療效差、見效慢等缺陷,有待改進。
技術實現要素:
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治療疝氣的中藥貼,具有療效確切、治愈率高、操作方便、不吃藥、不打針、不輸液、無任何不適及傷痛、利于疝氣患者施治的特點;本發明同時提供其簡單易行的制備方法。
本發明所述的治療疝氣的中藥貼,其膏藥配方由以下重量份數的中藥原料制成:丁香1-5份、冰片1-5份、肉桂3-9份、桂圓核5-10份和山茱萸2-10份。
其膏藥配方優選為由以下重量份數的中藥原料制成:丁香2-4份、冰片2-4份、肉桂4-8份、桂圓核6-9份和山茱萸4-8份。
其膏藥配方更優選為由以下重量份數的中藥原料制成:丁香3份、冰片2份、肉桂6份、桂圓核8份和山茱萸6份。
所述的治療疝氣的中藥貼的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按比例稱取各種原料,焙干,混合,研磨成粉,過篩,得藥粉;
(2)將藥粉用蜂蜜調成糊狀,平鋪在空白藥貼上,即得所述的治療疝氣的中藥貼。
其中,所述的過篩為過100-300目篩,優選為過200目篩。
用法及用量:將本發明治療疝氣的中藥貼貼于神闕穴,利用肚臍的敏感性,肚臍給藥,便于藥物的迅速吸收。每貼用藥20g,每貼貼7天,一貼為一個療程。新病用藥1個療程,陳病用藥3個療程。
本發明中的藥物機理如下:
丁香:溫中降逆、散寒止痛、溫腎助陽。
冰片:開竅醒神,本品苦寒,清熱止痛、消腫,有較好的清熱解毒的作用。
肉桂:補火助陽,散寒止痛,溫經通脈。
桂圓核:味微苦、澀,平;內用于胃痛、疝氣痛;外用治外傷出血、用于止血止痛、燒燙傷、刀傷出血等。
山茱萸:補肝腎、收斂、固澀,本品味酸、微溫質潤,其性溫而不燥,既能補腎陰又能補腎陽,是補益肝腎之要藥。
以上諸藥的主治及功效均參考:中醫藥院校本科教材《中藥學》。
以下為臨床試驗總結:臨床試驗治療疝氣患者60例。
疝氣的癥狀:腹股溝區可以看到或摸到腫塊。腹部用力時也可誘發腫塊的出現,腫塊可能只見于腹股溝區,有些則會到達陰囊或陰唇。女性以卵巢脫出較多,常可摸到似拇指大、較硬且多半有壓痛的腫塊。尿頻、尿急、夜尿增多;腹脹、腹痛、便秘。
治療方案:施用實施例治療疝氣的中藥貼,每貼用藥20g,每貼貼7天,一貼為一個療程。新病用藥1個療程,陳病用藥3個療程。
治療標準:
痊愈:腹股溝區腫塊消失,腹部用力時也不會再出現,尿頻、尿急、夜尿增多、腹脹、腹痛、便秘癥狀隨之消失。
有效:腹股溝區腫塊消失,尿頻、尿急、夜尿增多、腹脹、腹痛、便秘癥狀隨之消失。半年內無復發或用力過度時偶有復發,但癥狀減輕。
無效:腹股溝區腫塊不消失,尿頻、尿急、夜尿增多、腹脹、腹痛、便秘癥狀得不到改善。
治療結果:疝氣患者經過一個療程治療后,痊愈57例,占95%;有效2例,占3.33%;無效1例,占1.67%。總有效率為98.33%。
以下列舉幾個典型病例:
病例1:患者王某某,女,48歲,腹部用力時,腹股溝區出現腫塊,確診為疝氣后,給予本發明治療疝氣的中藥貼,每貼用藥20g,每貼貼7天,一貼為一個療程。一療程后癥狀消失,隨訪半年未復發。
病例2:患者徐某某,男,70歲,腹股溝區可以看到腫塊,經確診為疝氣3年,因為手術費用昂貴,僅用一些中成藥進行控制,每遇勞累過度時復發,出現尿頻、尿急、夜尿增多、腹脹、腹痛、便秘等癥狀。給予本發明治療疝氣的中藥貼,每貼用藥20g,每貼貼7天,一貼為一個療程。三療程后癥狀消失,隨訪1年未復發。
病例3:患者趙某某,男,半歲,哭泣時腹股溝區可以看到腫塊,給予本發明治療疝氣的中藥貼,每貼用藥20g,每貼貼7天,一貼為一個療程。一療程后癥狀消失,隨訪8個月未復發。
本發明藥物臨床使用表明有如下優點:
(1)本發明所選中草藥均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規定。
(2)本發明采用不同藥效的中藥材,進行科學配伍,相輔相成,具有協同作用,療效確切,治愈率高,且操作方便、不吃藥、不打針、不輸液、無任何不適及傷痛、利于疝氣患者施治。
(3)本發明構思巧妙,配方合理,用藥精良。
(4)本發明所述的制備方法,科學合理、簡單易行。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實施例對本發明做進一步說明,但不限定本發明。
實施例1
本實施例所述的治療疝氣的中藥貼,其膏藥配方由以下重量份數的中藥原料制成:丁香3份、冰片2份、肉桂6份、桂圓核8份和山茱萸6份。
其制備方法如下:
(1)按比例稱取各種原料,焙干,混合,研磨成粉,過200目篩,得藥粉;
(2)將藥粉用蜂蜜調成糊狀,平鋪在空白藥貼上,即得所述的治療疝氣的中藥貼。
實施例2
本實施例所述的治療疝氣的中藥貼,其膏藥配方由以下重量份數的中藥原料制成:丁香1份、冰片1份、肉桂3份、桂圓核5份和山茱萸2份。
其制備方法如下:
(1)按比例稱取各種原料,焙干,混合,研磨成粉,過100目篩,得藥粉;
(2)將藥粉用蜂蜜調成糊狀,平鋪在空白藥貼上,即得所述的治療疝氣的中藥貼。
實施例3
本實施例所述的治療疝氣的中藥貼,其膏藥配方由以下重量份數的中藥原料制成:丁香5份、冰片5份、肉桂9份、桂圓核10份和山茱萸10份。
其制備方法如下:
(1)按比例稱取各種原料,焙干,混合,研磨成粉,過300目篩,得藥粉;
(2)將藥粉用蜂蜜調成糊狀,平鋪在空白藥貼上,即得所述的治療疝氣的中藥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