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醫療器械領域,尤其涉及一種用于骨折內固定的樹狀組配式骨科內固定釘板系統。
背景技術:
我國每年的骨折患者超過450萬人,并以每年10%的速度遞增,在骨科臨床工作中有很多時候需要用到內固定器,近年來,根據不同部位解剖形態設計的解剖型鋼板發揮了巨大優勢,但對于肩胛骨、髖臼等處扁骨骨折,由于此處骨折通常無定型,特別是粉碎性骨折,臨床治療中一般都無法用某一特定形狀的解剖鋼板去完成固定,故重建鋼板為其首選;另外,扁骨具有骨骼厚度低的特點,內固定后的穩定性常常需要一定的螺釘數量來保證,有時也會出現重建鋼板位置相互干擾的情況,因此,內固定板的選擇及位置擺放密切關系到內固定后的最終效果,若能根據不同的骨折情況將多個內固定板自由組配并使之成為一個整體,還能兼顧內固定板的擺放方向,對于扁骨骨折的固定將會使得程序更為簡化,接骨螺釘數量得到減少,穩定性卻能有效提高。
目前,骨科內固定領域并無真正有效的適用于扁骨固定的組配式鋼板出現,申請公布號為CN 101884564A的中國發明專利公開了一種“骨科組配式鋼板螺釘固定系統”,該發明經多個相似單元的分體鋼板進行組配后使用,理論上具有自由組配的效果,但該發明在實施例中并未說明分體鋼板之間是通過幾枚鎖定螺釘固定的,若是兩枚,與配圖不符,也不能達到“轉向”的效果,而只能是在軸線上不斷延長,如此設計有何意義?若是一枚,可實現“轉向”效果,但此時一枚鎖定螺釘就能牢靠的固定連接處嗎?整體穩定性如何保證?所以,該專利并不是一個可行的方案。而申請公布號為CN 103961170A的中國發明專利也公開了“一種骨科組配式鋼板螺釘固定系統”,其結構言之不詳,同樣沒有解決上述問題。
技術實現要素:
為了克服現有的扁骨骨折內固定手術中需要使用多個重建鋼板,且整體穩定性欠佳的問題,本發明提供了一種“樹狀組配式骨科內固定釘板系統”,通過干鎖定板上的關節連接處來連接多個支鎖定板,且能實現支鎖定板的靈活轉向,還能實現穩定性提高,最終將扁骨各骨塊有效的連接為一個整體。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樹狀組配式骨科內固定釘板系統,包括干鎖定板,支鎖定板及其固定螺釘,接骨螺釘。
所述的干鎖定板,在板體的橫軸上分布有數個接骨鎖定螺孔,在板體的一側或端頭設置有數個關節連接處,關節連接處整體較板體均勻下沉,其厚度約為板體厚度的2/3,呈半圓形向外凸出,其翼部呈扇形張開可配合支鎖定板的轉向,端頭的關節連接處其外形似火柴頭,其翼部則完全打開呈一直線。干鎖定板關節連接處的圓心位置設置有一轉軸加壓螺孔,該螺孔設置有內絲,在板體正面該螺孔周圍呈環形均勻分布有12個球面形凸起,似鐘表的1-12點分布,在向外凸起部分的弧頂內側,沿對稱軸對稱設置有三枚外圍加壓螺孔,該螺孔也帶有內絲,三枚外圍加壓螺孔在同一弧線上,其圓心點與轉軸加壓螺孔的圓心點重疊,三枚螺孔共同組成的弧線其弧度為90°,端頭的關節連接處則沿對稱軸對稱設置有五枚外圍加壓螺孔,五枚螺孔共同組成的弧線其弧度為200°,兩兩之間弧度為50°。
所述的支鎖定板整體厚度約為干鎖定板板體厚度的2/3,在支鎖定板板體的中軸線上也分布有數個接骨鎖定螺孔,同時還設置一枚滑動加壓孔,在板體近端設置有一個關節連接處,板體以一“Z”字形呈直角的向上折彎與關節連接處分界,直角折彎上抬的高度與干鎖定板關節連接處厚度一致,支鎖定板關節連接處的俯視外形似火柴頭,其圓心位置設置有一與干鎖定板相對應的轉軸螺孔,其直徑略大于干鎖定板的轉軸加壓螺孔,與后者絲口外徑一致,支鎖定板的轉軸螺孔內壁光滑無絲口,在支鎖定板關節連接處與干鎖定板的嵌合面上,呈環形均勻分布有12個球面形凹陷,該凹陷大小與干鎖定板關節連接處的球面形凸起大小相匹配,可以進行嵌合,該關節連接處靠板體一側設置有弧形釘槽,該弧形釘槽在支鎖定板對稱軸兩側對稱分布,釘槽寬度與干鎖定板外圍加壓螺孔的絲口外徑一致,該弧形釘槽圓心點與轉軸螺孔的圓心點重疊,該段弧形的弧度約為40°。支鎖定板相對于干鎖定板的角度旋轉以30°為基本單位進行;角度調整到位后支鎖定板靠兩枚螺釘來與干鎖定板固定,其中固定轉軸螺孔處的螺釘可通過支鎖定板的轉軸螺孔后,與干鎖定板的轉軸加壓螺孔形成對吻,并可對結合部進行加壓;而在弧形釘槽內必然能找到一個外圍加壓螺孔的位置,此處再用另一枚螺釘進行固定;球面形凹陷和球面形凸起的嵌合則可防止支鎖定板的旋轉移動。支鎖定板上設置有鎖定螺孔及滑動加壓孔,可用來對骨塊進行加壓固定。支鎖定板關節連接處使用的固定螺釘直徑較板體的接骨鎖定螺釘小,該固定螺釘的螺帽與板接觸面為平面,螺釘尖端可埋入骨內。
所述的鎖定接骨螺釘即為常規使用的鎖定螺釘,根據本系統不同型號的固定板配置有相應直徑的鎖定螺釘,在滑動加壓孔內使用普通接骨螺釘。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在進行扁骨骨折的固定時,術者只需要將干鎖定板連接于主要穩定骨折塊之間,以此完成初步固定,其他的骨折塊可以通過在干鎖定板上連接支鎖定板后再進行固定,支鎖定板可根據實際情況選擇不同的長度配置和不同的連接位置,還可調整不同的轉向角度。本發明為了方便說明情況設置的基本轉向單位為30°,這個度數應該已能滿足臨床需求,若想達到更小的轉向單位,配套增加球面形凸起和球面形凹陷的數量即可實現。當固定板的關節處連接完成后,支鎖定板的骨接觸面與干鎖定板的骨接觸面處于同一平面,如此固定可將所有骨折塊有效的連接為一個整體,達到更佳的穩定性。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說明。
圖1為本發明干鎖定板的俯視結構圖。
圖2為本發明干鎖定板的立體圖。
圖3為本發明支鎖定板的仰視結構圖。
圖4為本發明支鎖定板的立體圖。
圖5為本發明聯合使用的效果圖。
附圖標記說明
1.干鎖定板;2.支鎖定板;11.干鎖定板鎖定螺孔;12.干鎖定板上方關節連接處;13.干鎖定板關節連接處翼部;14.轉軸加壓螺孔;15.球面形凸起;16.外圍加壓螺孔;17.干鎖定板下方關節連接處;18.干鎖定板端頭關節連接處;19.干鎖定板端頭關節連接處翼部;21.直角折彎;22.轉軸螺孔;23.球面形凹陷;24.弧形釘槽;25.支鎖定板接骨鎖定螺孔;26.支鎖定板滑動加壓孔;27.支鎖定板關節連接處翼部;28.支鎖定板關節連接處。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具體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說明。
如圖1~圖2所示,干鎖定板1的橫軸上分布有多個干鎖定板鎖定螺孔11,在干鎖定板1的上方、下方和端頭分別設置有干鎖定板上方關節連接處12、干鎖定板下方關節連接處17和干鎖定板端頭關節連接處18,上述關節連接處的整體較板體均勻下沉,其厚度約為板體厚度的2/3,其中干鎖定板上方關節連接處12和干鎖定板下方關節連接處17呈半圓形向外凸出,干鎖定板關節連接處翼部13呈扇形張開,與干鎖定板1邊緣呈約30°夾角。而干鎖定板端頭關節連接處18俯視外形似火柴頭,干鎖定板端頭關節連接處翼部19完全打開呈一直線,上述關節連接處的中央均有一轉軸加壓螺孔14,該螺孔均設有內絲,在板體正面該螺孔周圍呈環形均勻分布有12個球面形凸起15,似鐘表的1-12點分布,其中在干鎖定板上方關節連接處12和干鎖定板下方關節連接處17向外凸起部分的弧頂內側,沿對稱軸對稱設置有三枚外圍加壓螺孔16,該螺孔也帶有內絲,三枚外圍加壓螺孔16在同一弧線上,其圓心點與轉軸加壓螺孔14的圓心點重疊,三枚螺孔共同組成的弧線其弧度為90°,干鎖定板端頭關節連接處18沿對稱軸對稱設置有五枚外圍加壓螺孔16,其圓心點也與該處轉軸加壓螺孔14的圓心點重疊,五枚螺孔共同組成的弧線其弧度為200°,兩兩之間弧度為50°。
如圖3~圖4所示,支鎖定板2的整體厚度約為干鎖定板1板體厚度的2/3,支鎖定板2的對稱軸上也分布有數個支鎖定板接骨鎖定螺孔25和支鎖定板滑動加壓孔26,在支鎖定板2近端設置有支鎖定板關節連接處28,該處厚度與板體保持一致,板體以一“Z”字形向上的直角折彎21與支鎖定板關節連接處28分界,直角折彎21上抬的高度與干鎖定板關節連接處厚度一致,支鎖定板關節連接處翼部27也呈一直線,支鎖定板關節連接處28的俯視外形似火柴頭,其圓心位置設置有一與干鎖定板1相對應的轉軸螺孔22,其直徑略大于轉軸加壓螺孔14,與后者絲口外徑一致,轉軸螺孔22內壁光滑,在支鎖定板關節連接處28與干鎖定板1的嵌合面上,呈環形均勻分布有12個球面形凹陷23,該凹陷大小與干鎖定板關節連接處的球面形凸起15的大小匹配,可以相互嵌合,該關節連接處靠板體一側設置有弧形釘槽24,該弧形釘槽24在支鎖定板2對稱軸兩側對稱分布,釘槽寬度與外圍加壓螺孔16的絲口外徑一致,該弧形釘槽24圓心點與轉軸螺孔22的圓心點重疊,該段弧形的弧度約為40°。
如圖5所示為本發明在使用時的效果圖,此處僅展示了基本型的使用情況,更多型號及配置方式未一一列舉。
本發明的具體使用方法為,先對扁骨的主要骨折塊進行復位,然后根據扁骨的基本形態適當塑形貼服骨面,一般情況下不在關節連接處塑形,將干鎖定板1連接于主要骨折塊之間,并進行鎖定固定,其后,根據骨折情況選擇適合的支鎖定板2,將支鎖定板關節連接處28與干鎖定板關節連接處(12、17、18)對接,此時,支鎖定板上的球面形凹陷23套入干鎖定板上的球面形凸起15,起到防止支鎖定板旋轉的作用,球面形凸起15和球面形凹陷23均為環形12枚均勻分布,相當于圓周的12等份,因此,可進行以30°為基本單位的變向,若選擇干鎖定板上方關節連接處12進行嵌合,支鎖定板2可在30°、60°、90°、120°、150°夾角等處自由調節,而選擇干鎖定板端頭關節連接處18進行連接,支鎖定板2可在60°、90°、120°、150°、180°、210°、240°、270°夾角等處自由調節,若選擇干鎖定板下方關節連接處17進行嵌合,則可在210°、240°、270°、300°、330°夾角等處自由調節,這種自由選擇的調節方式完全可以滿足臨床手術中的各種需要。當調節角度滿意后,用兩枚螺釘對關節連接處進行固定,由于支鎖定板2的弧形釘槽24沒有螺紋,當螺釘進入外圍加壓螺孔16后,則對關節連接處形成加壓作用,而在弧形釘槽內必然能找到一個外圍加壓螺孔的位置,此處再用另一枚螺釘進行固定,上述兩枚螺釘的尖端可埋入骨內增加整體穩定性,球面形凹陷和球面形凸起的嵌合則可進一步防止支鎖定板的旋轉移動,由此可穩固的進行關節處連接,連接完成后支鎖定板2的骨接觸面與干鎖定板1的骨接觸面處于同一平面,支鎖定板2的直角折彎21也不影響角度調整,最后再進行支鎖定板2上的接骨螺釘固定,若需要對骨塊進行加壓可使用支鎖定板滑動加壓孔26。
上述實施例僅用來進一步說明本發明的樹狀組配式骨科內固定釘板系統,但本發明并不局限于實施例,凡是依據本發明的技術實質對以上實施例所作的任何簡單修改、等同變化與修飾,均落入本發明技術方案的保護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