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機械領域,具體說是一種平衡調節裝置。
背景技術:
隨著科學的進步,機械產品為加進服務業的發展不斷融入新的理念,殘疾人的生活問題更是愈發引起社會的關注,隨著越障機器人,爬樓梯輪椅的逐步研發,如何能更好,更經濟地將這類科技產品融入殘疾人的生活成為科學研究熱點,現階段對上述機器的研究已具備雛形,然而仍存在諸多缺陷或需要改進的地方,現有的機器人平衡調節機構精度不夠,支撐力不足,難以應對市場需要。
技術實現要素:
:
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問題,本發明提出了一種適用于機器人的平衡調節改進機構,可以調節機器人的重心,防止設備傾倒。
為實現以上目的,本發明采取以下方案:
一種機器人上下樓梯的輔助平衡調節機構,包括絲杠框架,所述絲杠框架與機器人固定;所述絲杠框架上設置絲杠,所述絲杠由固定在絲杠端部的電機驅動;所述絲杠與滑塊配合;滑塊與上框架軸接;上框架的另外一端與下框架的一端軸接;下框架的另外一端與絲杠框架的下端軸接;電動推桿的一端與上框架中部軸接,另外一端與三角履帶下支撐框架的中部軸接;尾桿的一端與上框架軸接,另外一端與尾輪軸接;三角履帶下支撐框架一端與上框架軸接,另外一端設置第一滾筒;所述尾桿的中部設置第二滑塊,所述第二滑塊上設置第二滾筒;所述第二滾筒與尾桿下端的第三滾筒間設置彈簧。履帶繞過三角履帶下支撐框架端部的第一滾筒、尾桿中部的第二滾筒及尾桿下端的第三滾筒。
所述電動推桿包括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上設置旋轉電機,旋轉電機的輸出軸與旋轉套固定,旋轉套內部設置螺孔,螺桿旋入所述螺孔中;固定板的一端及螺桿的一端設置軸接環。
本發明的優點及效果:
所述三角履帶的引入,相較于已有的同類發明,本發明的臺階接觸面積更大,支撐效果更穩;上述底架上連接有電動推桿,機動性更好,重心更容易調整;安裝在機器人或其他設備的后部,可以平穩地調節重心,防止因重心不穩而傾倒;相較于同類產品,本發明支撐效果更穩,機動性更好。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實施例與輪椅結合后的一個結構示意圖;
圖2是圖1的側視圖;
圖3是圖1的后視圖;
圖4是電動推桿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具體說明本發明,如圖所示,本發明包括絲杠框架20,所述絲杠框架20與機器人固定(本實施例是以電動輪椅作為示例);所述絲杠框架20上設置絲杠1,所述絲杠1由固定在絲杠端部的電機9驅動;所述絲杠1與滑塊2配合;滑塊2與上框架3軸接;上框架3的另外一端與下框架8的一端軸接;下框架8的另外一端與絲杠框架20的下端軸接;電動推桿4的一端與上框架3中部軸接,另外一端與三角履帶下支撐框架11的中部軸接;所述尾桿6的一端與上框架3軸接,另外一端與尾輪7軸接;三角履帶下支撐框架11一端與上框架3軸接,另外一端設置第一滾筒22;履帶5繞過三角履帶下支撐框架11端部的第一滾筒22、尾桿6中部的第二滾筒23及尾桿6下端的第三滾筒24。
所述尾桿6的中部設置第二滑塊21,所述第二滑塊21上設置第二滾筒23,所述第二滑塊21與尾桿下端的第三滾筒24間設置彈簧10,該彈簧的作用是保證履帶的張緊力。
所述電動推桿4包括固定板41,所述固定板41上設置旋轉電機42,旋轉電機42的輸出軸與旋轉套43固定,旋轉套43內部設置螺孔,螺桿44旋入所述螺孔中;固定板41的一端及螺桿的一端設置軸接環。
本發明的原理是:先將本發明的絲杠支架固定在機器人(本實例為輪椅)后部,在機器人的下樓梯過程中,機身出現前傾的情況,可以通過絲杠電機9正向旋轉,使滑塊2向上移動,移動的距離視臺階高度而定,達到自適應的作用,且電動推桿4收縮到最短,使下框架8與尾桿6之間夾角足夠大,支撐架11下端位于下一個臺階,尾輪7位于與之相鄰的上一個臺階,起到支撐作用,使機器人更平穩地下樓;在機器人上樓梯的過程中,機身出現后傾的情況,可以通過絲杠電機9反向轉動,使滑塊2向下移動,移動的距離視臺階高度而定,達到自適應的作用,且電動推桿拉伸到最長,此時支撐架11下端位于上個臺階尾輪7位于與之相鄰的下一個臺階,起到支撐作用,從而達到了重心調整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