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一種下肢康健訓練器,屬于康復醫療和運動健身器械領域。
背景技術:
:
社會老齡化程度日益加深、腦卒中、脊髓損傷等原因導致肢體功能運動降低,甚至全部喪失,嚴重影響了生活質量。康復治療是恢復運動功能的有效途徑,傳統物理治療師與病人一對一的康復治療方式存在勞動強度大、治療費用高等不足,因此,康復訓練設備解決這一矛盾的有效途徑。從上世紀中葉以來在康復訓練設備上取得了諸多成果,如單自由度式、外骨骼、懸吊式等。但它們存在著以下不足:操作復雜、運動形式單一、難以模擬人體空間運動、不能適應多種主體的訓練等,研制一款能夠實現平面內各種軌跡運動的人體下肢康復訓練裝置具有一定現實意義。
技術實現要素:
:
為克服現有技術的缺陷,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結構簡單緊湊、應用范圍廣泛、能應用在下肢的康復和健身訓練的下肢康健訓練器。
本發明解決技術問題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下肢康健訓練器:
所述康健訓練器包括下肢訓練機和調節裝置,所述調節裝置包括角度調節機構和帶動所述角度調節機構水平位移的水平運動機構;
所述下肢訓練機固定設于所述角度調節機構的蓋板上。
所述角度調節機構包括所述蓋板、底板、直線推桿;所述蓋板與所述底板之間在底端邊部相互鉸接,所述直線推桿的一端與蓋板的中部鉸接,另一端與底板的前端邊部鉸接形成四桿機構。
所述水平運動機構包括電機、絲杠、導軌以及滑塊,所述絲杠的一端通過聯軸器與所述電機的輸出軸連接,另一端與所述滑塊的中部連接形成螺旋副,所述導軌用于對所述滑塊支撐、導向;所述角度調節機構的底板固定于所述滑塊上。
與已有技術相比,本發明的有益效果體現在:
所述角度調節架包括蓋板后端與底板后端鉸接形成轉動副;直線推桿一端與蓋板中部鉸接,另一端與底板后端鉸接形成四桿機構構,由直線推桿帶動蓋板轉動,用于康復訓練器適應不同使用人群的高度調節。
本發明可快速調節訓練機的位置,由于滑塊卡在導軌上形成滑動副,使下肢康復訓練器適應不同人群的遠近距離調節;適應不同身高的人群。
本發明可在豎直平面內進行軌跡規劃,通過訓練機、直線推桿及電機聯動實現在豎直平面內的軌跡規劃;滿足使用者對不同訓練軌跡、不同訓練幅度的需求。
本發明應用范圍廣,康復訓練模式多樣,可實現主動/被動訓練。
本發明結構緊湊靈活,可以自由收放,占用空間小,可適用于座椅、輪椅、床等多種主體。
本發明主動訓練時,不僅可以作為康復訓練器使用來康復肢體,而且能夠作為健身器械使用來增強體質。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的主視結構示意圖;圖2為俯視圖;圖3為左視圖。
圖中標號:1電機,2絲杠,3導軌,4滑塊,5底板,6蓋板,7訓練機,8直線推桿。
以下通過具體實施方式,并結合附圖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說明。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本發明的下肢康健訓練器:其包括下肢訓練機和調節裝置,該調節裝置包括角度調節機構和帶動角度調節機構水平位移的水平運動機構。
參見附圖,訓練機7固定設于角度調節機構的蓋板6上。
角度調節機構包括蓋板6、底板5、直線推桿8;蓋板6的底邊與底板5的底邊相互鉸接,直線推桿處于蓋板與底板的相向面之間,并且,直線推桿8的一端與蓋板6的中部鉸接,另一端與底板5的前端邊部鉸接形成四桿機構。
水平運動機構包括電機1、絲杠2、導軌3以及滑塊4,絲杠的一端通過聯軸器與電機1的輸出軸連接,另一端與滑塊4的中部連接形成螺旋副,導軌3用于對滑塊4支撐以及導向;角度調節機構的底板5固定于滑塊4上。
具體設置中,上述直線推桿8可以是電動、液動、氣動以及其它驅動方式,本實施例采用電動驅動。
本發明可應用于下肢運動功能下降或喪失人群的訓練恢復,幫助其輕松實現多種標準運動軌跡下的康復訓練。對于下肢體功能健全的普通人群來說,也可以進行健康訓練,幫助其增強身體運動能力,本發明下肢康健訓練器能耗低且性價比高,應用范圍廣,具有非常大的產業化應用前景。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的優選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發明,對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本發明可以有各種更改和變化。凡在本發明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