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豆精品无码国产在线播放,国产亚洲精品成人AA片新蒲金,国模无码大尺度一区二区三区,神马免费午夜福利剧场

一種下肢康復訓練床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11877218閱讀:462來源:國知局
一種下肢康復訓練床的制作方法與工藝

本實用新型涉及康復醫療器械領域,具體是一種下肢康復訓練床。



背景技術:

心腦血管疾病或神經系統疾病患者多數伴有癱瘓癥狀和下肢運動障礙,醫學理論和臨床醫學證明,這類患者除了早期的手術治療和必要的藥物治療外,正確的、科學的康復訓練對于肢體運動功能的恢復和提高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目前現有的下肢康復訓練設備多采用懸吊式減重步行結構,例如瑞士Hocoma公司研制生產的一種Lokomat步行康復訓練機器人系統,該機器人主要由跑步機、體重支持系統和以滾珠絲杠結構為驅動單元的左右兩條下肢外骨骼組成,是一種懸吊式的下肢康復訓練機器人。存在的缺點在于:整套機構穿戴繁瑣,控制復雜,適用于已有步行能力康復后期患者,對早期臥床的患者訓練難度大。

目前現有的針對早期臥床患者的康復訓練床的訓練模式單一,針對髖關節、膝關節和踝關節大多只有單個的轉動運動,與康復訓練所需要的多自由度運動有很大的差距。



技術實現要素:

為了克服現有技術中的不足,本實用新型擬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下肢康復訓練床。該訓練床對于康復早期臥床的患者能進行全方位的下肢康復訓練,包括髖關節的屈伸、外旋和外展運動,髖膝關節聯合運動,膝關節單獨屈伸以及踝關節的背屈和跖屈運動。

本實用新型解決所述技術問題采用的技術方案為:提供一種下肢康復訓練床,包括床架、起背裝置、下肢懸掛裝置和升降裝置,其特征在于該訓練床還包括可移動床板裝置和下肢訓練裝置,所述床架包括底座、床板支架和臀部支板,床板支架固定在底座床頭方向的上方,床板支架的床尾方向連接有臀部支板,在底座上,且沿床架的長度方向上,設有兩組滑槽,內側為短滑槽,外側為長滑槽,短滑槽靠近床尾側,用于與可移動床板裝置連接;長滑槽用于安裝下肢懸掛裝置;在兩個短滑槽之間的底座上固定升降裝置,升降裝置上部與下肢訓練裝置連接;所述升降裝置上表面后部設有滑槽;

所述可移動床板裝置包括導輪、下部床板和插銷,下部床板包括“凹”字形平板,“凹”字形平板的內凹處與臀部支板相對接,平板的下側設置有支腿,平板的前端設置有連接塊,下部床板的支腿上連接有導輪,導輪通過短滑槽與床架滑動連接,下部床板的連接塊伸進床架的對應孔內,通過插銷將下部床板與床架固定連接;

所述下肢訓練裝置包括寬度調節組件、外展外旋運動支撐組件、直線運動組件、髖膝關節外骨骼支撐組件和踝關節支撐組件;所述寬度調節組件平行布置在升降裝置的上表面,在寬度調節組件的左右兩端分別連接有一組外展外旋運動支撐組件,在外展外旋運動支撐組件上方依次設置直線運動組件、髖膝關節外骨骼支撐組件和踝關節支撐組件;

所述寬度調節組件包括兩個第三電動推桿和兩個連接滑塊,連接滑塊由橫板和豎板組成,橫板的下表面與升降裝置上表面連接,豎板的外側與第三電動推桿的活動端連接,第三電動推桿的座套端部與升降裝置上部相鉸接,通過驅動兩個第三電動推桿來調節兩個連接滑塊達到適合患者的訓練位置;

所述外展外旋運動支撐組件包括第四電動推桿、外展支架、外旋立板、第五電動推桿、滑動支撐桿、滑塊、外旋支架和外展立板,外展支架的后端與外展立板通過螺栓固定連接,外展支架的前端與連接滑塊的橫板鉸接,外展支架的底部設有與滑塊上部連接的滑槽,滑塊的底部與滑動支撐桿旋轉連接,滑動支撐桿在升降裝置上表面的滑槽內滑動,第四電動推桿的座套端部與連接滑塊的豎板相鉸接,第四電動推桿的活動端與外展支架鉸接;外旋支架末端與外展立板轉動連接,外旋支架的前端與外旋立板通過螺栓固定連接,外旋立板與外展支架轉動連接,第五電動推桿的座套端部與外展支架中部鉸接,第五電動推桿的活動端與外旋支架底部鉸接;

所述髖膝關節外骨骼支撐組件包括伸縮支桿、大腿伸縮桿、大腿約束件、大腿支桿、驅動連桿、第六電動推桿、小腿約束件、小腿支桿和小腿伸縮桿,伸縮支桿呈“L”型,伸縮支桿的長桿通過調節旋鈕固定在外旋立板的伸出套筒內,伸縮支桿的短桿與大腿伸縮桿的一端鉸接,大腿伸縮桿的另一端通過調節旋鈕固定在大腿支桿一端的套筒內,在大腿支桿的套筒內側連接大腿約束件,小腿支桿與大腿支桿另一端鉸接,小腿伸縮桿的一端通過調節旋鈕固定在小腿支桿一端的套筒內,小腿伸縮桿的另一端與踝關節支撐組件連接,在小腿支桿的套筒內側安裝小腿約束件;驅動連桿的一端與大腿支桿中部鉸接,驅動連桿的另一端與直線運動組件的動平臺鉸接,第六電動推桿的座套端部與驅動連桿的中部鉸接,第六電動推桿的活動端與小腿支桿的中部鉸接;

所述踝關節支撐組件包括腳底板、搖臂、轉動軸、安裝板、減速電機、緊定螺釘、驅動臂和驅動軸,所述搖臂呈L型,包括橫向臂和縱向臂,在縱向臂和橫向臂之間連接有加強板,橫向臂的下端與腳底板的后部連接,橫向臂與縱向臂的交接處通過轉動軸與安裝板連接,縱向臂上設有縱向槽;所述減速電機安裝在安裝板后部,減速電機的輸出軸穿過安裝板,并與驅動臂的一端通過緊定螺釘固定連接,驅動臂的另一端徑向排列有若干數量的驅動安裝孔,驅動軸一端安裝在驅動臂的一個驅動安裝孔內,另一端安裝在搖臂的縱向槽內,安裝板的上部與小腿伸縮桿連接。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有益效果在于:本實用新型根據不同體型的患者可進行大腿和小腿長度及骨盆寬度的調節,可以針對早期臥床的患者進行下肢全方位的康復訓練,包括髖關節的屈伸、外旋和外展運動,髖膝關節聯合運動,膝關節單獨屈伸以及踝關節的背屈和跖屈運動。

本實用新型可用于心腦血管疾病或神經系統疾病等患者的康復,在下肢康復技術領域特別是早期臥床患者的康復將有廣泛的應用前景。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下肢康復訓練床一種實施例的休息模式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下肢康復訓練床一種實施例的訓練模式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下肢康復訓練床一種實施例的床架1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下肢康復訓練床一種實施例的起背裝置2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5為本實用新型下肢康復訓練床一種實施例的可移動床板裝置3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6為本實用新型下肢康復訓練床一種實施例的下肢訓練裝置5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7為本實用新型下肢康復訓練床一種實施例的寬度調節組件51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8為本實用新型下肢康復訓練床一種實施例的右側下肢外展外旋運動支撐組件52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9為本實用新型下肢康復訓練床一種實施例的滑動支撐桿525與滑塊526的連接結構示意圖。

圖10為本實用新型下肢康復訓練床一種實施例的右側髖膝關節外骨骼支撐組件54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11為本實用新型下肢康復訓練床一種實施例的右側踝關節支撐組件55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中,1—床架,2—起背裝置,3—可移動床板裝置,4—升降裝置,5—下肢訓練裝置,6—下肢懸掛裝置;11—萬向腳輪;21—第一電動推桿,22—轉臂支架,23—傳動連桿,24—背板;31—導輪,32—下部床板,33—插銷;51—寬度調節組件,52—外展外旋運動支撐組件,53—直線運動組件,54—髖膝關節外骨骼支撐組件,55—踝關節支撐組件;511—第三電動推桿,512—連接滑塊;521—第四電動推桿,522—外展支架,523—外旋立板,524—第五電動推桿,525—滑動支撐桿,526—滑塊,527—外旋支架,528—外展立板;541—伸縮支桿,542—大腿伸縮桿,543—大腿約束件,544—大腿支桿,545—驅動連桿,546—第六電動推桿,547—小腿約束件,548—小腿支桿,549—小腿伸縮桿;551—腳底板,552—搖臂,553—轉動軸,554—安裝板,555—減速電機,556—緊定螺釘,557—驅動臂,558—驅動軸;61—滑動支座,62—套管,63—橫桿,64—立桿,65—懸掛吊件,66—連接套。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實施例及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說明,但并不以此作為對本申請權利要求保護范圍的限定。

本實用新型下肢康復訓練床(簡稱訓練床,參見圖1-11)包括床架1、起背裝置2、可移動床板裝置3、升降裝置4、下肢訓練裝置5和下肢懸掛裝置6,所述床架1包括底座12、床板支架13和臀部支板14,床板支架固定在底座床頭方向的上方,床板支架的床尾方向連接有臀部支板14,在底座12上,且沿床架的長度方向上,設有兩組滑槽,內側為短滑槽122,外側為長滑槽121,短滑槽122靠近床尾側,用于與可移動床板裝置3連接;長滑槽121用于安裝下肢懸掛裝置6;在兩個短滑槽122之間的底座上固定升降裝置4,升降裝置4上部與下肢訓練裝置5連接;所述升降裝置4上表面后部設有滑槽;

所述可移動床板裝置3(參見圖5)包括導輪31、下部床板32和插銷33,下部床板32包括“凹”字形平板,“凹”字形平板的內凹處與臀部支板14相對接,平板的下側設置有四個支腿,平板的前端左右各設置有帶孔的連接塊,下部床板32的四個支腿上連接有導輪31,導輪31通過短滑槽122與床架1滑動連接,下部床板的連接塊伸進床架1的對應孔內,通過插銷33將下部床板與床架固定連接,以實現患者康復訓練和休息兩種模式的切換;

所述下肢訓練裝置5(參見圖6)包括寬度調節組件51、外展外旋運動支撐組件52、直線運動組件53、髖膝關節外骨骼支撐組件54和踝關節支撐組件55;所述寬度調節組件51平行布置在升降裝置4的上表面,在寬度調節組件51的左右兩端分別連接有一組外展外旋運動支撐組件52,在外展外旋運動支撐組件52上方依次設置直線運動組件53、髖膝關節外骨骼支撐組件54和踝關節支撐組件55;

所述寬度調節組件51(參見圖7)包括兩個第三電動推桿511和兩個連接滑塊512,連接滑塊512由橫板和豎板組成,橫板的下表面與升降裝置4上表面連接,豎板的外側與第三電動推桿511的活動端連接,第三電動推桿511的座套端部與升降裝置4上部相鉸接,通過驅動兩個第三電動推桿511來調節兩個連接滑塊512達到適合患者的訓練位置;

所述外展外旋運動支撐組件52(參見圖8-9)包括第四電動推桿521、外展支架522、外旋立板523、第五電動推桿524、滑動支撐桿525、滑塊526、外旋支架527和外展立板528,外展支架522的后端與外展立板528通過螺栓固定連接,外展支架522的前端與連接滑塊512的橫板鉸接,外展支架522的底部設有與滑塊526上部連接的滑槽,滑塊526的底部與滑動支撐桿525旋轉連接,滑動支撐桿525在升降裝置4上表面的滑槽內滑動,第四電動推桿521的座套端部與連接滑塊512的豎板相鉸接,第四電動推桿521的活動端與外展支架522鉸接,驅動第四電動推桿521可實現外展支架522和外展立板528的外展運動;外旋支架527末端與外展立板528轉動連接,外旋支架527的前端與外旋立板523通過螺栓固定連接,外旋立板523與外展支架522轉動連接,第五電動推桿524的座套端部與外展支架522中部鉸接,第五電動推桿524的活動端與外旋支架527底部鉸接,驅動第五電動推桿524可實現外旋支架527和外旋立板523的外旋運動;

所述直線運動組件53采用絲杠-光杠形式實現動平臺的直線運動;

所述髖膝關節外骨骼支撐組件54(參見圖10)包括伸縮支桿541、大腿伸縮桿542、大腿約束件543、大腿支桿544、驅動連桿545、第六電動推桿546、小腿約束件547、小腿支桿548和小腿伸縮桿549,伸縮支桿541呈“L”型,伸縮支桿541的長桿通過調節旋鈕固定在外旋立板523的伸出套筒內,伸縮支桿541的短桿與大腿伸縮桿542的一端鉸接,大腿伸縮桿542的另一端通過調節旋鈕固定在大腿支桿544一端的套筒內,在大腿支桿544的套筒內側連接大腿約束件543,小腿支桿548與大腿支桿544另一端鉸接,小腿伸縮桿549的一端通過調節旋鈕固定在小腿支桿548一端的套筒內,小腿伸縮桿549的另一端與踝關節支撐組件55連接,在小腿支桿548的套筒內側安裝小腿約束件547;驅動連桿545的一端與大腿支桿544中部鉸接,驅動連桿541的另一端與直線運動組件53的動平臺鉸接,第六電動推桿546的座套端部與驅動連桿545的中部鉸接,第六電動推桿546的活動端與小腿支桿548的中部鉸接,驅動第六電動推桿546實現對膝關節的單獨屈伸運動;

所述踝關節支撐組件55(參見圖11)包括腳底板551、搖臂552、轉動軸553、安裝板554、減速電機555、緊定螺釘556、驅動臂557和驅動軸558,所述搖臂552呈L型,包括橫向臂和縱向臂,在縱向臂和橫向臂之間連接有加強板,橫向臂的下端與腳底板551的后部連接,橫向臂與縱向臂的交接處通過轉動軸553與安裝板554連接,縱向臂上設有縱向槽;所述減速電機555安裝在安裝板554后部,減速電機555的輸出軸穿過安裝板554,并與驅動臂557的一端通過緊定螺釘556固定連接,驅動臂557的另一端徑向排列有若干數量的驅動安裝孔,驅動軸558一端安裝在驅動臂557的一個驅動安裝孔內,另一端安裝在搖臂552的縱向槽內,通過更換驅動軸558的安裝位置來調節踝關節的轉動幅度,安裝板554的上部與小腿伸縮桿549連接;

所述下肢懸掛裝置6(參見圖2)包括兩個滑動支座61、兩個套管62、兩個立桿64、懸掛吊件65、連接套66和橫桿63,兩個滑動支座61與底座12的長滑槽滑動連接,兩個套管62分別固連在兩個滑動支座61上,兩個套管62的上部通過調節旋鈕與兩個立桿64的下部連接,兩個立桿64的上部之間通過連接套66連接橫桿63,調節連接套66上的調節旋鈕來緊固;所述懸掛吊件65安裝在橫桿63上;通過移動滑動支座61,將患者的下肢懸吊在下肢懸掛裝置6上,以實現將患者從床上的休息模式轉換到下肢的康復訓練模式;

所述起背裝置2(參見圖4)包括第一電動推桿21、轉臂支架22、傳動連桿23和背板24,背板24鉸接在床板支架13上,供患者躺臥,第一電動推桿21的座套端部固定在床板支架13前部下側,第一電動推桿21的活動端與轉臂支架22驅動端相鉸接,轉臂支架22的兩端分別與鉸接于背板24底部的兩個傳動連桿23相鉸接,驅動第一電動推桿21實現背板24繞床架轉動,以配合下肢康復訓練的需要。

所述床架1的底部安裝有萬向腳輪11,方便訓練床移動。

本實用新型下肢康復訓練床的具體工作過程是:患者平躺在下肢康復訓練床上,由看護人員移動下肢懸掛裝置6到合適位置,將患者的下肢懸吊在懸掛吊件65上,拔出可移動床板裝置3兩側的插銷33,將可移動床板裝置3移出,升降裝置4將下肢訓練裝置5升起到適合患者的位置,驅動第三電動推桿511調節下肢訓練裝置5達到患者的最佳訓練位置,將患者的下肢從懸掛吊件65上轉移并固定到下肢康復訓練裝置5的大腿約束件543、小腿約束件547和腳底板551上,將下肢懸掛裝置6移回到床尾,驅動第一電動推桿21,調節患者的仰臥位置進行下肢康復訓練,通過驅動第四電動推桿521,對患者下肢進行外展訓練,通過驅動第五電動推桿524,對患者下肢進行外旋訓練,通過驅動直線運動組件53,對患者的髖膝關節進行聯合屈伸訓練,通過驅動第六電動推桿546,對患者的膝關節進行單獨屈伸訓練,通過驅動減速電機555,對患者的踝關節進行背屈和跖屈訓練,訓練結束后按照相反的程序將患者恢復到休息狀態。

本實用新型中所述“前”、“后”、“左”、“右”等方位詞是一個相對概念,定義前指床頭方向,后指床尾方向,床的寬度方向為左右。

本實用新型不局限上述實施方式,任何人在本實用新型的啟示下都可以得出其他各種形式的下肢康復訓練床。凡依本實用新型申請專利范圍所做的均等變化與修飾,皆應屬本申請權利要求的保護范圍。

當前第1頁1 2 3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庆城县| 长兴县| 吴堡县| 包头市| 万州区| 新竹县| 革吉县| 卢氏县| 黄石市| 沛县| 岫岩| 友谊县| 铜川市| 五大连池市| 资兴市| 伊春市| 德州市| 康乐县| 杨浦区| 仙居县| 封开县| 嘉峪关市| 临沂市| 弥渡县| 北安市| 乐清市| 衡东县| 台江县| 叶城县| 五寨县| 盱眙县| 铜鼓县| 宜阳县| 双桥区| 梅州市| 永修县| 泸西县| 金昌市| 永年县| 晋州市| 常宁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