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屬于臨床藥物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創面麻醉洗劑及其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人體在皮膚軟組織撕裂傷后,需要行清創縫合術,局部麻醉往往在清洗傷口后才實施。病人會因此再次承受傷口清洗過程中的巨大痛苦。
綜上所述,現有技術存在的問題是:很多患者在創傷后對消毒傷口帶來的疼痛明顯拒絕,未成年或醉酒患者無法配合完成清洗創面過程;在麻醉準備過程中,創面繼續出血,無有效干預措施;大部分患者難以忍受皮下浸潤麻醉的疼痛。
技術實現要素:
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問題,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創面麻醉洗劑及其制備方法。
本發明是這樣實現的,一種創面麻醉洗劑,所述創面麻醉洗劑由鹽酸丁卡因30克、葡萄糖酸氯己定50毫克和鹽酸腎上腺素1毫克組成。
進一步,所述創面麻醉洗劑噴灑或濕敷于傷口創面,或周圍皮膚。
本發明另一目的一種創面麻醉洗劑的制備方法包括:
取鹽酸丁卡因30克溶解于1000毫升蒸餾水中,配置成溶液a;
取葡萄糖氯己定50毫克加入溶液a,形成溶液b;
取鹽酸腎上腺素1毫克加入溶液b中,攪勻;制得創面麻醉洗劑。
本發明的優點及積極效果為:
1)本發明清洗創面、止血、局部麻醉一步完成,耗時不到3分鐘,比目前臨床清洗創面的平均時限6-8分鐘明顯縮短;
2)在野外或院前可自行清洗創面,及時減低創面感染幾率;
3)創面清洗過程同時包含止血效果,有效降低出血損傷,對嚴重污染和出血創面優勢明顯;
4)局部麻醉時間長約1小時以上,大大優于目前利多卡因局部浸潤麻醉的半小時,易于為患者及醫師接受。
5)該藥物性質穩定,常溫儲存可達5年以上;成本低廉,以小清創縫合為例,可直接節約治療費用40%以上。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創面麻醉洗劑的制備方法流程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本發明的目的、技術方案及優點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結合實施例,對本發明進行進一步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用以解釋本發明,并不用于限定本發明。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的應用原理作詳細的描述。
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創面麻醉洗劑,所述創面麻醉洗劑由鹽酸丁卡因30克、葡萄糖酸氯己定50毫克和鹽酸腎上腺素1毫克組成。
所述創面麻醉洗劑噴灑或濕敷于傷口創面,或周圍皮膚。
如圖1所示,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創面麻醉洗劑的制備方法包括:
s101:取鹽酸丁卡因30克溶解于1000毫升蒸餾水中,配置成溶液a;
s102:取葡萄糖氯己定50毫克加入溶液a,形成溶液b;
s103:取鹽酸腎上腺素1毫克加入溶液b中,攪勻;制得創面麻醉洗劑。
本發明清洗創面、止血、局部麻醉一步完成,耗時不到3分鐘,比目前臨床清洗創面的平均時限6-8分鐘明顯縮短;在野外或院前可自行清洗創面,及時減低創面感染幾率;創面清洗過程同時包含止血效果,有效降低出血損傷,對嚴重污染和出血創面優勢明顯;局部麻醉時間長約1小時以上,大大優于目前利多卡因局部浸潤麻醉的半小時,易于為患者及醫師接受。該藥物性質穩定,常溫儲存可達5年以上;成本低廉,以小清創縫合為例,可直接節約治療費用40%以上。
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創面麻醉洗劑噴灑或濕敷于傷口創面,或周圍皮膚,在短時間內(3分鐘內為佳),完全達到麻醉或鎮痛效果,并且作用時間保持至少1小時以上。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發明,凡在本發明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和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