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申請屬于醫療器械,更具體地說,是涉及一種剛度可調彎曲結構、內窺鏡及內窺鏡系統。
背景技術:
1、醫生在消化道檢測、呼吸道檢測及治療手術等場合經常使用到內窺鏡,內窺鏡一般由連接部、操作部和插入部三大部分組成。插入部包括依次連接的柔性部、彎曲部和前端部,柔性部與操作部連接。一方面,當內窺鏡插入人體內時,為了保證醫生操作內窺鏡的力能夠傳遞到插入部,為了保證插入部能夠順暢的插入自然腔道內,需要插入部有足夠的剛度;另外一方面,人體自然腔道,特別是腸道的結構形式復雜,插入部過大的剛度會導致插入部碰到腸道壁,從而使病患感到不適,影響內窺鏡的用戶體驗。
2、因此需要一種剛度可調的插入部以滿足實際需求。
技術實現思路
1、本申請實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種剛度可調彎曲結構、內窺鏡及內窺鏡系統,以解決現有技術中存在的需要一種剛度可調的插入部以滿足實際需求的技術問題。
2、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申請采用的技術方案是: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種剛度可調彎曲結構,包括內管以及套設于所述內管之外的外管,所述內管與所述外管之間間隔形成有空腔;所述內管朝向所述外管的一側形成有第一配合部,所述外管朝向所述內管的一側形成有第二配合部;所述內管及所述外管均為可彎曲通道;當所述空腔被充氣或抽氣時,所述內管和/或所述外管能夠在氣壓作用下產生形變以使所述第一配合部與所述第二配合部之間形成不同的配合程度。
3、在一個實施例中,所述內管在不同氣壓作用下,產生的形變程度不完全相同;
4、和/或,所述外管在不同氣壓作用下,產生的形變程度不完全相同。
5、在一個實施例中,所述配合程度包括所述第一配合部與所述第二配合部相互嵌入的深度;
6、和/或,所述配合程度包括所述第一配合部與所述第二配合部相互之間的過盈擠壓程度。
7、在一個實施例中,所述第一配合部包括多個第一凸部及多個第一凹部,各所述第一凸部及各所述第一凹部沿所述內管軸向依次間隔設置;
8、所述第二配合部包括多個第二凸部及多個第二凹部,各所述第二凸部及各所述第二凹部沿所述外管軸向依次間隔設置;
9、各所述第一凸部與各所述第二凹部一一對應設置,并能夠形成插接配合;
10、各所述第二凸部與各所述第一凹部一一對應設置,并能夠形成插接配合。
11、在一個實施例中,當所述空腔被抽氣至預設程度時,所述第一凸部沿所述內管軸向上的至少一個側面與所述第二凸部沿所述外管軸向上的至少一個側面過盈抵接。
12、在一個實施例中,所述第一凸部沿所述內管軸向上具有至少一個與所述內管的內壁面互成鈍角的第一傾斜面;所述第二凸部沿所述外管軸向上具有至少一個與所述外管的內壁面互成鈍角的第二傾斜面。
13、在一個實施例中,所述第一配合部與所述第二配合部中的至少一個能夠在外力作用下產生形變。
14、在一個實施例中,所述內管具有相對設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外管具有相對設置的第三端和第四端;所述剛度可調彎曲結構還包括第一連接件和第二連接件;所述第一連接件封蓋于所述第一端及所述第三端上;所述第二連接件封蓋于第二端及所述第四端上。
15、在一個實施例中,所述第一連接件或第二連接件上設有進氣口和出氣口,所述進氣口用于與外部充氣單元連接,所述出氣口用于與外部抽氣單元連接。
16、在一個實施例中,所述內管上還形成有至少一條第一通道,所述第一通道的相對兩端分別貫穿第一配合部沿軸向上的相對兩端;
17、和/或,所述外管上還形成有至少一條第二通道,所述第二通道的相對兩端貫穿所述第二配合部沿軸向上的相對兩端。
18、本申請提供的剛度可調彎曲結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申請實施例提供的剛度可調彎曲結構,通過設置內管和外管,在內管與外管之間間隔形成空腔,并在內管及外管上分別形成第一配合部及第二配合部,使得當空腔被充氣或抽氣時,內管和/或外管能夠在氣壓作用下產生形變以使第一配合部與第二配合部具有不同的靠近程度,以調節第一配合部與第二配合部之間的配合程度,從而可以調節內管與外管的總剛度。本申請實施例中,當在內管與外管之間的空腔內充氣時,內管與外管間隔設置,內管與外管均為可彎曲通道,從而使得該剛度可調彎曲結構可以插入到具有復雜彎曲的通道中;當將內管與外管之間的氣體被抽掉時,第一配合部與第二配合部相互配合,從而增強了內管與外管的總剛度,使得彎曲部和前端部在經過復雜的通道中能夠保持方向的穩定,保證醫生操作內窺鏡的力能夠傳遞到插入部,保證插入部能夠順暢的插入自然腔道內,使醫生觀察到的圖像可以達到預期的效果;另外,還可以根據實際需求選擇抽氣程度,使得第一配合部與第二配合部之間具有不同的配合程度,進而調節內管與外管之間的總剛度。
19、第二方面,本申請還提供了一種內窺鏡,包括連接部、操作部及插入部,所述插入部包括彎曲部、前端部以及第一方面任一實施例所述的剛度可調彎曲結構。
20、在一些實施例中,所述內管的一端及所述外管的一端分別與所述彎曲部連接,所述內管的另一端及所述外管的另一端分別與所述操作部連接;所述操作部或者所述連接部上設有連接口,所述空腔與所述連接口連通,所述連接口用于連接外部氣源裝置。
21、本申請提供的內窺鏡的有益效果在于:本申請實施例提供的內窺鏡,通過使用上述剛度可調彎曲結構作為插入部中的柔性部,從而使得插入部的剛度可調,使得插入部能夠順暢的插入自然腔道內,且碰到復雜通道的腸道壁,提高用戶體驗。
22、第三方面,本申請還提供了一種內窺鏡系統,包括圖像處理設備、光源設備、顯示設備以及上述內窺鏡。
23、本申請提供的內窺鏡系統的有益效果在于:本申請實施例提供的內窺鏡系統,通過上述內窺鏡的設置,使得該內窺鏡系統圖像顯示精度高,利于手術成功,且提高用戶體驗。
1.一種剛度可調彎曲結構(100),其特征在于,包括內管(110)以及套設于所述內管(110)之外的外管(120),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剛度可調彎曲結構(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內管(110)在不同氣壓作用下,產生的形變程度不完全相同;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剛度可調彎曲結構(100),其特征在于,所述配合程度包括所述第一配合部(111)與所述第二配合部(121)相互嵌入的深度;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剛度可調彎曲結構(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配合部(111)包括多個第一凸部(1111)及多個第一凹部(1112),各所述第一凸部(1111)及各所述第一凹部(1112)沿所述內管(110)軸向依次間隔設置;
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剛度可調彎曲結構(100),其特征在于,當所述空腔(150)被抽氣至預設程度時,所述第一凸部(1111)沿所述內管(110)軸向上的至少一個側面與所述第二凸部(1211)沿所述外管(120)軸向上的至少一個側面過盈抵接。
6.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剛度可調彎曲結構(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部(1111)沿所述內管(110)軸向上具有至少一個與所述內管(110)的內壁面互成鈍角的第一傾斜面;所述第二凸部(1211)沿所述外管(120)軸向上具有至少一個與所述外管(120)的內壁面互成鈍角的第二傾斜面。
7.如權利要求1至6任一項所述的剛度可調彎曲結構(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配合部(111)與所述第二配合部(121)中的至少一個能夠在外力作用下產生形變。
8.如權利要求1至6任一項所述的剛度可調彎曲結構(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內管(110)具有相對設置的第一端(112)和第二端(113),所述外管(120)具有相對設置的第三端(122)和第四端(123);所述剛度可調彎曲結構(100)還包括第一連接件(130)和第二連接件(140);所述第一連接件(130)封蓋于所述第一端(112)及所述第三端(122)上;所述第二連接件(140)封蓋于第二端(113)及所述第四端(123)上。
9.如權利要求8所述的剛度可調彎曲結構(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連接件(130)或第二連接件(140)上設有進氣口(141)和出氣口(142),所述進氣口(141)用于與外部充氣單元連接,所述出氣口(142)用于與外部抽氣單元連接。
10.如權利要求9所述的剛度可調彎曲結構(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內管(110)上還形成有至少一條第一通道(114),所述第一通道(114)的相對兩端分別貫穿第一配合部(111)沿軸向上的相對兩端;
11.一種內窺鏡,其特征在于,包括連接部(3)、操作部(2)及插入部(1),所述插入部(1)包括如權利要求1至10任一項所述的剛度可調彎曲結構(100)。
12.一種內窺鏡系統,其特征在于,包括圖像處理設備、光源設備、顯示設備以及如權利要求11所述的內窺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