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術涉及醫療設備,特別涉及一種智能搶救車。
背景技術:
1、隨著醫療技術的不斷發展,智能搶救推車作為一種配備了先進技術和設備的移動醫療設施,在急救和緊急情況下提供了快速、高效的醫療救護服務,這種搶救車利用先進的傳感器和監測設備,可以實時監測患者的生命體征和健康狀況,及時傳輸數據給醫護人員進行遠程診斷,并且配備了功能齊全的藥品,能夠在緊急情況下為患者提供急救處理和基本醫療護理,同時具備一個手觸屏和一整套操作系統,具備對內部儲存藥品記載整理,并定時提醒藥品過期情況。
2、但在實際的應用中,病人需要在科室和醫院之間進行轉移,在轉移的過程中為保證能應對病人的突發安全狀況,此搶救車需進行跟隨,在此過程中的不足之處在于,在對病人的轉移過程中需要兩種消耗兩種醫療人力,分別推動病床和搶救車,導致病人轉移的醫療人力資源成本過高,因此,本申請提供了一種智能搶救車來滿足需求。
技術實現思路
1、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智能搶救車以解決現有的病人轉移成本上升的問題。
2、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如下技術方案:
3、一種智能搶救車,包括搶救車主體,所述搶救車主體頂部固定連接有帶墊床板,所述搶救車主體一側固定連接有帶臂操作屏,所述帶墊床板的一側固定連接有防護欄,所述搶救車主體外壁的兩側均固定連接有病床拼裝組件,所述病床拼裝組件用于配合所述帶墊床板和所述防護欄并形成床身,所述病床拼裝組件固定連接在所述搶救車主體的兩側。
4、可選地,所述病床拼裝組件包括通過安裝板固定連接在所述搶救車主體兩側的帶桿轉動軸一,所述帶桿轉動軸一的外壁通過連接塊固定連接有帶墊側床板,所述帶墊側床板一端內側固定連接有帶桿轉動軸二,所述帶桿轉動軸二底部固定連接有上支架,所述上支架的內部滑動連接有下支架,且所述下支架延伸至所述上支架的下方。
5、可選地,所述上支架的內部一側固定連接有復位彈簧,且所述復位彈簧的另一端固定連接在所述下支架的頂部,所述上支架的內部一側滑動連接有帶桿活動塊,所述帶桿活動塊包括活動塊和兩個活動桿,所述帶桿活動塊的活動桿外部套設有緩沖彈簧,所述緩沖彈簧遠離所述帶桿活動塊的一端固定連接有活動柱,且所述延伸至所述上支架的外部,所述活動柱的外部滑動連接有撥片,所述緩沖彈簧靠近所述上支架的一側固定連接有限位塊一,所述帶桿活動塊與所述撥片之間固定連接有連接桿。
6、可選地,所述下支架的頂部固定連接有限位板,且所述限位板固定連接在所述復位彈簧的底部,所述限位板底部兩側均固定連接有傾斜接觸面。
7、可選地,,所述帶桿活動塊的一側設置有與所述傾斜接觸面外形相適配的斜面。
8、可選地,所述帶桿轉動軸二的一側固定連接有卡塊,所述帶墊側床板的頂部開設有與所述卡塊外形相適配的卡接槽。
9、可選地,所述搶救車主體的外壁兩側均固定連接有緩沖座,所述搶救車主體外壁的兩側均固定連接有緩沖座,所述緩沖座遠離所述搶救車主體的一側開設有與活動柱外形相適配的適配槽。
10、可選地,所述搶救車主體兩側的頂部均固定連接有限位塊二。
11、可選地,所述帶墊側床板遠離所述搶救車主體一端的頂部固定連接有頭枕。
12、可選地,所述下支架和搶救車主體的底部均固定連接有萬向輪。
13、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4、上述方案中,通過設置病床拼裝組件,轉運病人時,醫護人員可以迅速將病床拼裝組件組裝成簡易病床,極大地節省了時間,提高了醫療救援效率,這一設計克服了現有技術中轉運過程中缺乏適應性病床的缺陷,實現了醫療資源的靈活配置,減少了轉運病人所需的人力,使得醫護人員可以將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其他醫療工作中,提高了醫療工作的整體效率。
15、通過設置上支架和下支架,醫護人員可以輕松完成支架的展開和收納,僅需用腳踩踏和用手撥動即可完成操作,降低了操作難度,減少了醫護人員在轉運過程中的體力消耗。
16、通過此設計使得展開病床的操作過程更加簡便、快捷,進一步提升了醫護人員展開病床的速度,設置減震彈簧,有效緩沖了病床拼裝組件與搶救車主體之間的撞擊,確保了醫護人員在進行收納折疊操作時手部的安全。
17、通過此設計避免了在對病進行收納時了潛在的傷害風險,降低了維護成本。
1.一種智能搶救車,其特征在于,包括搶救車主體,所述搶救車主體頂部固定連接有帶墊床板,所述搶救車主體一側固定連接有帶臂操作屏,所述帶墊床板的一側固定連接有防護欄;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搶救車,其特征在于,所述病床拼裝組件包括通過安裝板固定連接在所述搶救車主體兩側的帶桿轉動軸一,所述帶桿轉動軸一的外壁通過連接塊固定連接有帶墊側床板,所述帶墊側床板一端內側固定連接有帶桿轉動軸二,所述帶桿轉動軸二底部固定連接有上支架,所述上支架的內部滑動連接有下支架,且所述下支架延伸至所述上支架的下方。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搶救車,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支架內壁的頂部固定連接有復位彈簧,且所述復位彈簧的另一端固定連接在所述下支架的頂部,所述上支架的內壁一側滑動連接有帶桿活動塊,所述帶桿活動塊包括活動塊和兩個活動桿,所述帶桿活動塊的活動桿外部套設有緩沖彈簧,所述緩沖彈簧遠離所述帶桿活動塊的一端固定連接有活動柱,且所述活動柱延伸至所述上支架的外部,所述活動柱的外部滑動連接有撥片,所述緩沖彈簧靠近所述上支架的一側固定連接有限位塊一,所述帶桿活動塊與所述撥片之間固定連接有連接桿。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智能搶救車,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支架的頂部固定連接有限位板,且所述限位板固定連接在所述復位彈簧的底部,所述限位板底部兩側均固定連接有傾斜接觸面。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智能搶救車,其特征在于,所述帶桿活動塊的一側設置有與所述傾斜接觸面外形相適配的斜面。
6.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搶救車,其特征在于,所述帶桿轉動軸二的一側固定連接有卡塊,所述帶墊側床板的頂部開設有與所述卡塊外形相適配的卡接槽。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搶救車,其特征在于,所述搶救車主體外壁的兩側均固定連接有緩沖座,所述緩沖座遠離所述搶救車主體的一側開設有與活動柱外形相適配的適配槽。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搶救車,其特征在于,所述搶救車主體兩側的頂部均固定連接有限位塊二。
9.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搶救車,其特征在于,所述帶墊側床板遠離所述搶救車主體一端的頂部固定連接有頭枕。
10.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搶救車,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支架和搶救車主體的底部均固定連接有萬向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