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術涉及醫用設備領域,尤其涉及一種便于持握的針電極。
背景技術:
1、在臨床電生理檢測領域,由于皮下針電極的優勢較大,得到了廣泛使用,電極針插入皮下待檢測的肌肉或神經周圍,采集皮下電生理信號,并經導線輸送到記錄設備中放大、顯示和貯存。
2、根據公告號為:cn218220300u的實用新型專利,公開了一種電極針,涉及醫療設備技術領域,其有益效果為:本實用新型的電極針的手柄上具有滑槽,滑槽內有多個t字形卡槽連接而成的刻度條,滑動裝置具有卡扣,卡扣能夠卡接于手柄的卡槽內,當需要移動時只要按下滑動裝置上的推扭,即可將卡扣按下解鎖于卡槽之下,通過推動推扭到合適位置,松開推扭能夠將卡扣重新卡接于另一個卡槽,從而限制滑動裝置的移動,確保了絕緣層包裹長度不發生偏移,使得手術過程中電極頭裸露部分不會發生改變,保證了手術的精確性;滑動裝置上具有指示標,隨滑動裝置在滑槽內移動,方便觀察推柄的推動位置,便于調節穿刺針工作端的長度,本實用新型的電極針能夠精確消融不同體積的多發腫瘤,提高了手術精度和安全性。
3、上述針電極的手柄部分比較細小,由于醫護人員的手掌大小不同,從而不方便醫護人員進針時持握,容易導致醫護人員在進針時不方便把握精準度。
4、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種新的便于持握的針電極解決上述技術問題。
技術實現思路
1、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便于醫護人員持握的針電極,以解決上述背景技術中提出的問題。
2、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一種便于持握的針電極,包括針頭,所述針頭的外側設置有手柄,所述手柄的外側設置有持握機構,所述持握機構上設置有連接機構,所述針頭的一端設置有導線,所述導線的一端設置有連接器,所述持握機構用于方便醫護人員持握手柄,所述連接機構用于將持握機構拆裝。
3、為了達到方便醫護人員持握手柄的效果,作為本實用新型提供便于持握的針電極,優選的,所述持握機構包括設置于所述手柄外側的第一套環與第二套環,所述第一套環與第二套環的內壁均開設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槽上套設有防滑套,所述防滑套的上設置有凸點。
4、為了達到便于將第一套環和第二套環固定在手柄上的效果,作為本實用新型提供便于持握的針電極,優選的,所述連接機構包括固定于所述第一套環底部的定位塊,所述定位塊的內部滑動連接有弧形卡塊,所述弧形卡塊的一側固定連接有彈簧,所述第二套環的頂部開設有定位槽,所述定位槽的內壁開設有弧形卡槽。
5、為了達到使第一套環和第二套環穩固的效果,作為本實用新型提供便于持握的針電極,優選的,所述定位塊的數量為四個,所述每個定位塊上分別設置有兩個弧形卡塊。
6、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7、該一種便于持握的針電極,通過連接機構將持握機構固定安裝在手柄外側,從而增加了手柄的外徑,便于醫護人員進針時持握手柄,方便醫護人員把握進針時的精準度。
1.一種便于持握的針電極,其特征在于,包括針頭(1),所述針頭(1)的外側設置有手柄(2),所述手柄(2)的外側設置有持握機構(3),所述持握機構(3)上設置有連接機構(4),所述針頭(1)的一端設置有導線(5),所述導線(5)的一端設置有連接器(6),所述持握機構(3)用于方便醫護人員持握手柄(2),所述連接機構(4)用于將持握機構(3)拆裝。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便于持握的針電極,其特征在于,所述持握機構(3)包括設置于所述手柄(2)外側的第一套環(31)與第二套環(32),所述第一套環(31)與第二套環(32)的內壁均開設有限位槽(33),所述限位槽(33)上套設有防滑套(34),所述防滑套(34)的上設置有凸點(35)。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便于持握的針電極,其特征在于,所述連接機構(4)包括固定于所述第一套環(31)底部的定位塊(41),所述定位塊(41)的內部滑動連接有弧形卡塊(42),所述弧形卡塊(42)的一側固定連接有彈簧(43),所述第二套環(32)的頂部開設有定位槽(44),所述定位槽(44)的內壁開設有弧形卡槽(45)。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便于持握的針電極,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塊(41)的數量為四個,所述每個定位塊(41)上分別設置有兩個弧形卡塊(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