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術涉及重癥護理,具體為一種重癥患者護理支撐裝置。
背景技術:
1、支撐裝置是指在醫療護理中使用的一類器具,用于支持和維持患者的特定身體部位或功能,在對腿部受傷或骨折的重癥患者,通常需要使用支撐裝置對重癥患者的腿部進行支撐,用于康復治療、手術后的恢復等。
2、根據現有的專利公開號:cn214018291u一種重癥護理用患者護理輔助支撐裝置,包括底座,底座的表面固定連接有伸縮桿,伸縮桿的頂部焊接有固定架,固定架的頂部活動連接有可轉動的轉動架,轉動架的頂部固定連接有連接塊,連接塊的一側活動連接有第一連接桿。該重癥護理用患者護理輔助支撐裝置,通過伸縮桿設置,能夠通過調節螺紋來調節該裝置的高度,但在使用中暴露出以下缺陷:
3、1、如參考專利所述,在對支撐裝置的高度進行調節時,需要將調節螺栓對準撐桿表面的栓孔,不斷松動再鎖緊調節螺栓以對其固定,導致操作較為繁瑣。
4、2、并且通常直接將腿部放置于支撐臺上方,而支撐臺上方通常為開放設置,如參考專利所述,將腿部放置于第一弧形板與第二弧形板表面,而弧形板上方缺乏一定限位結構,使得患者腿部稍不注意則易從兩側滑落。
技術實現思路
1、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重癥患者護理支撐裝置,以解決上述背景技術中提出現有的支撐裝置在使用過程中的問題。
2、為了實現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了如下的技術方案:
3、一種重癥患者護理支撐裝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頂部固定有支撐柱,所述支撐柱的表面下方安裝有轉輪,且轉輪的一端連接有蝸桿;
4、螺紋桿,其通過底部的軸承連接于支撐柱的內部,且螺紋桿的底部安裝有與蝸桿相嚙合的蝸輪;
5、升降柱,其底部連接于支撐柱的內部,且升降柱通過內壁的螺紋與螺紋桿相嚙合;
6、支撐臺,其固定于升降柱的頂部,且支撐臺的表面一側連接有轉柄;
7、雙向螺桿,其連接于轉柄的一端并位于支撐臺的內部;
8、活動板,其均通過下方的螺紋套與雙向螺桿相嚙合。
9、優選的,所述底座和支撐柱還包括:
10、墊腳,其安裝在所述底座的底部四角;
11、置物盒,其固定于所述支撐柱的表面。
12、優選的,所述支撐柱的表面下方固定有三組加強板,且加強板的底部均與底座的上方相固定。
13、優選的,所述支撐柱的內壁對稱開設有滾珠槽,所述升降柱的表面下方對稱連接有滾珠,且滾珠與滾珠槽相適配。
14、優選的,所述支撐臺的頂部中央開設有活動槽,且活動槽的寬度大于活動板下方螺紋套的寬度。
15、優選的,所述支撐臺的頂部安裝有固定板,且固定板以支撐臺的豎直中心線為中心呈對稱分布設置。
16、優選的,所述支撐臺、活動板與固定板的表面均貼合設置有提高舒適性的海綿墊。
17、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了一種重癥患者護理支撐裝置,具備以下有益效果:
18、1.通過設置轉輪、蝸輪以及蝸桿,轉動轉輪,轉輪通過蝸桿轉動與蝸輪嚙合,使得蝸輪及螺紋桿隨著底部的軸承在支撐柱內部轉動,而螺紋桿在轉動過程中與升降柱內壁相嚙合,帶動升降柱向下活動,從而實現支撐臺的向下活動,以便于對支撐臺的高度進行調節。
19、2.通過設置轉柄、固定板以及活動板,重癥患者將雙腿放置于支撐臺上方靠近固定板位置,而后轉動轉柄帶動雙向螺桿轉動,與之相嚙合的兩組活動板隨之互相遠離,將活動板調節至合適位置后使得對患者的雙腿進行限位,減少患者腿部因稍不注意而從兩側滑落的情況出現,配合海綿墊以提高患者支撐的舒適性。
1.一種重癥患者護理支撐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重癥患者護理支撐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和支撐柱(3)還包括: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重癥患者護理支撐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撐柱(3)的表面下方固定有三組加強板(4),且加強板(4)的底部均與底座(1)的上方相固定。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重癥患者護理支撐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撐柱(3)的內壁對稱開設有滾珠槽(18),所述升降柱(7)的表面下方對稱連接有滾珠(19),且滾珠(19)與滾珠槽(18)相適配。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重癥患者護理支撐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撐臺(8)的頂部中央開設有活動槽(10),且活動槽(10)的寬度大于活動板(13)下方螺紋套的寬度。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重癥患者護理支撐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撐臺(8)的頂部安裝有固定板(12),且固定板(12)以支撐臺(8)的豎直中心線為中心呈對稱分布設置。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重癥患者護理支撐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撐臺(8)、活動板(13)與固定板(12)的表面均貼合設置有提高舒適性的海綿墊(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