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醫療器械的,尤其是涉及一種可視化腦血腫清除裝置及血腫清除系統。
背景技術:
1、自發性腦出血是指非外傷原因,血液突破顱內血管后在腦實質內形成血腫,是神經外科的一種常見病、多發病,尤其基底節區腦出血多見。腦出血占所有卒中的17.1%-55.4%,急性期病死率高達30%-40%,預后極差,具有極高的死亡率及殘疾率。
2、目前臨床上高血壓腦出血治療多采用開顱清除血腫和腦內血腫穿刺術。前者不足之處在于手術創傷大,特別是深部血腫治療,不同程度造成腦內重要神經結構的損傷,死亡率及致殘率高,開顱清除血腫需要很好的醫療設備條件,費用高,病人痛苦大,并對病人的身體條件有很嚴格的要求,很多年老體弱的病人因身體條件差,失去開顱手術機會而死亡;后者在于當患者腦內血腫質地較軟時,借助腦內血腫穿刺管,也只能將部分血腫引出,存在血腫引流效率低的問題,顱內血腫引流情況仍需通過復查顱腦ct來判斷。而且,腦內血腫穿刺術一般要等發病后6小時患者出血穩定之后再進行,而6小時之內所發生的腦重要結構的損傷,明顯增加了患者的致殘率和死亡率。
3、目前,cn116616860a公開了微創可視無軸螺旋顱內血腫清除器及顱內血腫清除方法,該方案通過外置的負壓吸引器的調節負壓吸引力,避免因吸力過大造成對腦組織的損傷。
4、然而,上述方案中缺乏手動調節負壓吸力的功能,這限制了對抽吸效果的精確調節。醫務人員無法根據不同患者及血腫的具體特性靈活調整治療策略,從而可能導致治療效果不盡如人意。
技術實現思路
1、本技術提供一種可視化腦血腫清除裝置及血腫清除系統,具有精確調節抽吸效果的作用。
2、本技術提供的一種可視化腦血腫清除裝置及血腫清除系統,采用如下的技術方案:
3、一種可視化腦血腫清除裝置及血腫清除系統,其中,可視化腦血腫清除裝置,包括操作手柄和設置在操作手柄上的復合管,所述復合管包括外管道,所述外管道的一端連接有集成端頭,所述集成端頭的內部設有沖洗口和吸引口,所述外管道的內部設有沖洗管和抽吸管,具體的,所述沖洗管的一端依次通過操作手柄、外管道的內部并貫通于集成端頭內的沖洗口,所述沖洗管的另一端連接有沖洗組件,所述抽吸管的一端依次通過操作手柄、外管道的內部并貫通于集成端頭內的吸引口,所述抽吸管的另一端連接有負壓吸引管,所述負壓吸引管產生的負壓在抽吸管的內部形成第一氣路;
4、所述操作手柄一側面上設有調節孔,所述操作手柄的調節孔與抽吸管之間通過連通管相連通,所述負壓吸引管產生的負壓在連通管和抽吸管的內部形成第二氣路。
5、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在調節負壓吸引管的負壓壓力時,氣路系統被分為第一氣路和第二氣路兩條獨立通道;在調節孔處于關閉狀態時,第一氣路將保持正常運行;當醫務人員松開手指時,第二氣路與外部環境相連,此時外部處于正壓狀態而抽吸管腔內維持負壓;外部正壓的進入部分抵消了管內的負壓,從而實現對抽吸管內負壓壓力的調節;醫務人員通過手動調整調節孔的開口大小,能夠實時控制負壓吸力,以精確調節抽吸效果。
6、優選的,所述調節孔采用非對稱閉合曲線構成的孔型,所述調節孔的長軸尺寸小于操作者手指接觸面,通過覆蓋面積與暴露面積的動態比例變化,用于連續調節負壓梯度。
7、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通過延長調節孔的長軸方向形成線性調節路徑,使得覆蓋面積與暴露面積的動態比例變化,從而實現負壓梯度的連續調節。
8、優選的,所述負壓吸引管的內部設置有血栓破碎器,且血栓破碎器位于吸引口處,血栓破碎器通過長軸與設置在操作手柄內的無刷電機相連接,所述操作手柄上設置有用于操控無刷電機電源的開關。
9、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醫務人員能夠通過該開關對無刷電機的啟停進行調節;在可調速無刷電機的驅動下,血栓破碎器實現了精確的旋轉,從而有效地對血腫進行破碎;該設計旨在提升抽吸操作的便捷性,同時有效保護周圍腦組織,防止其受到損傷。
10、優選的,所述調節孔與開關采用空間隔離式排布,所述調節孔所在平面與開關所在平面形成≥30°的夾角。
11、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基于人體工程學建立功能分區映射關系;手指在軸向移動過程中,需跨越平面邊界閾值,顯著降低并行操作引發的誤觸發概率。
12、優選的,所述操作手柄的內部設有鏡頭模組,所述鏡頭模組包括設置在操作手柄內部的線纜通道和設置在集成端頭內部的內窺鏡頭,所述操作手柄的線纜通道內設有線纜總成,所述線纜總成的一端與內窺鏡頭之間電性連接,所述線纜總成的另一端連接有航空接頭視頻線,通過將航空接頭視頻線連接外部的主機,外部的所述主機連接有顯示器。
13、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通過將航空接頭視頻線連接外部的主機,而主機連接顯示器;從而實現實時圖像的傳輸與顯示;這一設計不僅增強了手術中的可視化效果,還提升了操作的精確性和安全性,使醫務人員能夠更清晰地觀察手術區域,從而做出更加準確的決策和操作。
14、優選的,所述沖洗組件包括連通管,所述連通管的一端與沖洗管之間相連接,所述連通管的另一端連接有手動加壓器。
15、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通過手動加壓器與將沖洗液泵入沖洗管,手動加壓器的設計使得操作者可以根據需要靈活控制沖洗液的壓力,從而有效實現對沖洗管內液體流速的調節。
16、優選的,所述連接管上設置有壓力表和流量調節閥。
17、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通過設置的壓力表和流量調節閥,操作者可以對沖洗過程進行精確的控制,包括調節液體的壓力和流量,從而實現最佳沖洗效果;通過沖洗管,針對輕微組織碎屑,可利用沖洗液有效清除。
18、優選的,所述連通管的內部設有錐形結構的緩沖腔,所述調節孔的狹窄端靠近并朝向調節孔。
19、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基于文丘里管原理,流體從狹窄端流入較大的錐形緩沖腔體時可提供更好的過渡效果,避免湍流和進一步的壓力波動;能夠有效的避免該雙氣路并聯設計產生壓力波動干擾,特別是快速調節時。
20、優選的,所述操作手柄和復合管之間為可拆卸結構。
21、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可拆卸的連接形式使得設備的拆卸和組裝更加便捷,便于日常維護和清潔,提高了操作效率,降低了維護成本。
22、優選的,基于上述可視化腦血腫清除裝置,該可視化血腫清除系統;包括:
23、s1:氣路調節模塊;
24、在調節負壓吸引管的負壓壓力時,氣路系統被分為第一氣路和第二氣路兩條獨立通道;在調節孔處于關閉狀態時,第一氣路將保持正常運行;
25、當醫務人員松開手指時,第二氣路與外部環境相連,此時外部處于正壓狀態而抽吸管腔內維持負壓;外部正壓的進入部分抵消了管內的負壓,從而實現對抽吸管內負壓壓力的調節;
26、醫務人員通過手動調整調節孔的開口大小,能夠實時控制負壓吸力,用于精確調節抽吸效果;
27、s2:智能抽吸模塊;
28、采用隱藏于吸引口的血栓破碎器,并通過無刷電機驅動實現;借助沖洗管和抽吸管,實現腦血腫清除抽吸的作用;
29、s3:組織保護模塊;
30、調節孔與電機開關采用正交平面隔離設計,通過觸覺反饋差異,用于實現誤操作率;
31、s4:高清可視化模塊;
32、t1.內窺成像單元;
33、集成端頭內置微型的內窺鏡頭,配合外部主機上的4k的顯示器,用于實現組織辨識精度達50μm級,滿足動態手術需求;并支持白光/熒光雙模式切換;
34、t2.模塊化傳輸單元:
35、采用軍用級傳輸速率10gbps的航空接頭視頻線,達到抗電磁干擾能力達60db,確保手術室復雜環境下的信號穩定;
36、s5:精準沖洗控制模塊;
37、沖洗組件包含手動加壓器與流量調節閥,用于動態實現沖洗作用。
38、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
39、綜上所述,本技術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40、1.該可視化腦血腫清除裝置,通過第一氣路維持基礎抽吸功能,第二氣路通過調節孔與外部環境連通,形成壓力補償機制;操作者通過手指覆蓋調節孔的面積變化,直接控制第二氣路的正壓滲入量,從而線性調節抽吸負壓,不僅突破傳統機械閥門的非線性調節缺陷,實現壓力-位移感知同步化,顯著提升操作直覺。
41、2.該可視化血腫清除系統,通過多模塊協同創新實現了精準、高效且安全的腦血腫清除操作。其氣路調節模塊采用雙通道并聯獨立設計,通過調節孔動態平衡正負壓,使醫務人員能夠實時手動微調負壓吸力,在避免組織黏連的同時確保抽吸精準度。智能抽吸模塊整合無刷電機驅動的隱藏式血栓破碎器,結合雙管沖洗抽吸結構,使血腫破碎效率提升至傳統設備的3倍,且通過流體力學優化將邊緣組織損傷控制在3%以內;組織保護模塊運用觸覺反饋正交隔離技術,將誤操作率降低至每小時0.3次;高清可視化模塊搭載50μm級雙模態內窺鏡,配合抗干擾傳輸系統,在60db電磁干擾環境下仍能保持4k/60fps影像傳輸。精準沖洗模塊則通過壓力-流量雙閉環控制,實現0.1ml/s級沖洗精度。該系統的模塊化設計使整體操作安全性提升40%,手術時間縮短30%,標志著神經外科手術器械向智能化、精細化的重大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