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給皂器的擠壓輸出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給皂器的擠壓輸出裝置。
背景技術:
一般坊間市售所見的“給皂機裝置”,可概分為壁固式及立放式兩種不同的使用功能,其中壁固式是將給皂容器倒放,利用水平按壓操作使皂液由垂直向流出;由于早期結構的軸桿與軸環(huán)設計不當,造成使用上軸桿推動時會產生較大阻力現(xiàn)象,因此會形成按壓塊推動不易的缺失,故而有針對上述習用產品改良的多種結構完成。如見臺灣專利公告號為353362的專利“給皂盒推進結構改良”(附件一)、臺灣專利公告號為559188的專利“給皂機之出皂頭結構改良”(附件二)及臺灣專利公告號為392495的專利“乳皂擠壓器”(附件三)。其中,附件一不但因組成構件復雜,而有成本較高與組裝不易的困擾,亦因其清潔液是先流入容置管,經由壓塊按壓后才會進入中空活塞內部,并透過中空管的孔流入軸環(huán)中,再由軸環(huán)的孔滴落于流出管以供使用,其不但因中空管的孔必須與軸環(huán)的孔對應時,才可產生出液作用且滴出量相當微小、不穩(wěn)定,故其使用性不如預期般理想,加上,由于其清潔液常態(tài)下是持續(xù)性流入容置管為止其圓珠才會上升抵止于給皂容器的底部,于是容置管內的清潔液,將會對中空活塞形成推動阻力,故使用上仍是相當費力。而附件二則是將出皂頭一側設輸入口、底側設輸出口,利用按壓力使活塞桿向下位移,待止皂頭偏離輸出口時,即可使皂液順暢推出,此種確可改善推動阻力的問題(推力形成時即已同步產生出液,所以阻力會較小),但此種結構的操作向與入、出液方向,必須呈制式化的搭配才可完成其使用功能,以致結構成型受限而無法提供適當?shù)睦茫虼耸褂脙r值不高。至于,附件三是由位于外殼體內部且與皂乳容器連結的擠出單元及突出殼體外用于擠出皂乳或牙膏的壓出部構成,其擠出單元包含有突出殼體與皂乳容器連結的連結部,及局部相通的第一活塞室與第二活塞室,壓出部一端由通孔伸入第一活塞室內與彈簧頂?shù)郑诙钊沂墙柚鷨蜗蜷y門與連結部相通,第二活塞室內設有套置彈簧的閥桿,且閥桿端是以錐形閥堵塞閥門,而壓出部除有內設套置彈簧的閥桿,閥桿端亦有錐形閥封堵閥門,且在延伸端形成一釋出管;其結構都是利用進液方式使錐形閥偏離閥門,因此液流量的推力必須大于彈簧張力,才可使閥桿產生動作,所以,常因操作性不穩(wěn)定而失效,當皂乳液量不多時此種現(xiàn)象最易發(fā)生,其同樣有構型受限的問題,且壓出部方向的延伸性極占空間,造成使用上的不便;另外,請再配合圖1及圖2的說明所示,是為立放式給皂器的結構,泛用于一般洗發(fā)精或沐浴乳,其主要是利用鎖接于容器瓶1瓶口的螺帽A,將容置管11拘固并以垂直方式向瓶內延伸,且在底部接合一汲液管12,而容置管11外突端則與定位座13鎖固,該定位座13以內槽131擋卡穿設的導引管14定位,而導引管14突伸端是與一具有出液管15的按壓體16連結,導引管14另一端則是與活塞管17固接,利用活塞管17的端部延桿171及凹槽172,頂?shù)种糜谌葜霉?1內的彈簧S,并使按壓體16得以產生彈性位移動作;另在活塞管17上形成數(shù)個進液孔173,以及在進液孔173附近套有卡合容置管11內壁的彈性塞18;常態(tài)時利用定位座13底部迫頂彈性塞18確實將進液孔173封閉,使皂液不能由進液孔173進入(詳見圖1所示,為不給皂的定位狀態(tài));當施力P迫推按壓體16向下位移時,外圍緊密配合的彈性塞18即可利用套設位的預留空間產生滑動,此時進液孔173不再被彈性塞18封住,其皂液即會由進液孔173進入,透過出液管15完成皂液輸出(可參考圖2所示),主要是利用汲液原理將皂液由下往上輸送,因此瓶內壓力愈大汲液效果愈佳,反之壓力愈小則汲液效果愈差,因此常見前述構造的洗發(fā)精或沐浴乳,只要內裝皂液低于一半即會不易汲出,甚至完全無法汲出而必須打開瓶口才可倒出皂液,故使用不便的經驗相信大家都有體會。
有鑒于此,本發(fā)明人為積極謀求流體或半流體清潔劑擠壓使用上的便利性,在歷經研發(fā)創(chuàng)作及實品測試后,證明本案確可達到預期的理想效果,深具實用價值。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的主要目的是在于一種給皂器的擠壓輸出裝置,其給皂方向不受限,擠壓操作省力,可精確控制出、止液。
本發(fā)明的次要目的是在于一種給皂器的擠壓輸出裝置,其不會有皂液殘留余滴現(xiàn)象。
本發(fā)明的另一目的是在于一種給皂器的擠壓輸出裝置,以免使用前皂液外溢。
本發(fā)明的再一目的是在于一種給皂器的擠壓輸出裝置,給皂出口可依據(jù)放置空間及外觀造型需求,使成型產品極且豐富變化性。
本發(fā)明的復一目的是在于給皂器的擠壓輸出設置,以利手指卡定壓掣。
為達成上述目的,本發(fā)明的解決方案是給皂器的擠壓輸出裝置,主要是用于提供液或半液狀流體,通過分配操作區(qū)與通路導引的控制,形成給皂出口可在任意位設置的結構,其中,給皂容器的出口端,是與內裝隔置墊片的螺帽鎖接,該墊片中央設有容置珠座,且將墊片固設在一容置管體的進液口端,而容置管體則在進液口下緣形成橫置的容置空間,并在空間外圍任意位設具有螺紋的出液口,利用單向擋止塞的設置,配設有輸出口的給皂頭配合出液口螺紋鎖接,在容置管體的容置空間內固設一活塞套管,由此形成雙管體的組配,且在活塞套管內部穿設活塞桿,而活塞桿的一端是嵌合彈簧,且通過一封蓋固接在活塞桿的另端,該封蓋得與活塞套管的軸孔端螺合,一旦釋放封蓋的嚙合定位后,封蓋即可通過彈簧張力產生自由位移,達到給皂方向不受限及擠壓操作省力、精確控制出、止液的實用目的。
給皂器的擠壓輸出裝置,主要是用于提供液或半液狀流體,通過分配操作區(qū)與通路導引的控制,形成給皂出口可在任意位設置的結構,其中,給皂容器的出口端,是與內裝隔置墊片的螺帽鎖接,該墊片中央設有容置珠座,且將墊片固設在一容置管體的進液口端,而容置管體則在進液口下緣形成橫置的容置空間,并在空間外圍任意位設具有螺紋的出液口,利用單向擋止塞的設置,配設有輸出口的給皂頭配合出液口螺紋鎖接,擋止塞設有可閉止式氣口,由此達到當封蓋在釋放彈復的同時,因活塞桿的彈力作用會令容置空間產生吸力,致使擋止塞的氣口略為開啟而具有吸力,故該輸出口處不會有皂液殘留余滴現(xiàn)象。
所述之給皂器的擠壓輸出裝置是得將容置管體改設成不具出液口,或直接封住原有的出液口,再利用汲液方式導引皂液由封蓋的出液管輸出,不論給皂容器是呈立放或壁固倒放狀,都可順利完成給皂動作。
所述之給皂器的擠壓輸出裝置中活塞桿的末端是得恰可密合卡抵于容置空間的凸環(huán)部,并避免該給皂器在使用前,容置空間中的皂液流入活塞桿中而外溢。
所述之給皂器的擠壓輸出裝置中活塞套管的一端是設有卡抵部,并利手指卡定壓掣。
所述之給皂器的擠壓輸出裝置中容置管體的軸向兩端部或徑向任意位設置,是得以配合各種樣式外殼組裝,而使成型產品極具豐富變化性。
給皂器的擠壓輸出裝置,主要是用于提供液或半液狀流體,通過分配操作區(qū)與通路導引的控制,形成給皂出口可在任意位設置的結構,其中,給皂容器的出口端,是與內裝隔置墊片的螺帽鎖接,該墊片中央設有容置珠座,且將墊片固設在一容置管體的進液口端,而容置管體則在進液口下緣形成橫置的容置空間,并在空間外圍任意位設具有螺紋的出液口,利用單向擋止塞的設置,配設有輸出口的給皂頭配合出液口螺紋鎖接,在墊片及給皂容器的出口端之間是套設有一圈形進氣閥片,常態(tài)時是呈閉止狀,即環(huán)圈部貼抵墊片,而當給皂容器內部的皂液排出后,其容器內部會因空氣不足,而產生吸力致容器周壁產生凹陷現(xiàn)象,此時,該進氣閥片的環(huán)圈部則會成掀起狀,并使外界空氣會由皂容器的出口端外螺紋部進入容器內,由此自動補充容器內部氣體。
采用上述結構后,本發(fā)明是利用容置管體以容置空間,組裝提供擠壓操作的活塞桿及活塞套管,使得操作區(qū)與給皂通路有所區(qū)隔,因而降低動作上的阻力以及給皂出口設置位的限制,具有提高給皂器利用效益、操作省力性、組合成本經濟、精確控制出、止液的功效。
圖1是習知結構的組合剖示圖;圖2是習知結構的使用操作示意圖;圖3是本發(fā)明的立體分解圖;圖3A是本發(fā)明進氣閥片的仰視圖;圖4是本發(fā)明的組合剖示圖(為不出液的常態(tài)狀);圖5是本發(fā)明的操作示意圖(為給皂的出液狀態(tài));圖6是本發(fā)明另一裝置的組合圖(為不出液的常態(tài)狀);圖7是本發(fā)明另一裝置的操作示意圖(為給皂的出液狀態(tài));圖8是本發(fā)明容置管體的套殼示意圖;圖9是圖8套殼的立體圖。
主要元件標號說明1容器瓶 11容置管12汲液管A螺帽13定位座131 內槽14 導引管 15出液管16按壓體17 活塞管 171 端部延桿172 凹槽S 彈簧 173 進液孔18 彈性塞 P 施力 2 給皂容器21 出口端 3 隔置墊片 A 螺帽R珠塞31珠座 4 容置管體41 進液口 42容置空間 8 外殼43 出液口 44凸環(huán)部51輸出口B擋止塞 B1氣口 5 給皂頭6活塞套管61軸孔端62卡抵部S彈簧7 活塞桿71末端9封蓋91出液管311 通孔4A 另一容置管體32進氣閥片 321 環(huán)圈部
具體實施例方式
首先,請配合參閱圖3及圖4、圖5的說明所示,本案主要特征乃在于給皂容器2的出口端21,是與內裝隔置墊片3的螺帽A鎖接,該墊片3中央設有容置珠塞R的珠座31,且將墊片3固設在一容置管體4的進液口端41,而容置管體4則在進液口41下緣形成橫置的容置空間42,并在容置空間42外圍任意位設具有螺紋的出液口43,且出液口43與設有輸出口51的給皂頭5配合出液口43螺紋鎖接,其中,給皂頭5的輸出口51向上延設有具剖槽52的柱桿521,且該柱桿521是套設有可閉止式氣口B1的單向檔止塞B;另在容置空間42內固設一活塞套管6,并于套管6中穿設一嵌合彈簧S的活塞桿7,而活塞桿7系呈空心管狀其另端乃固接一封蓋9(即壓蓋),一旦釋放該對蓋9的螺合定位后,封蓋9即可借助彈簧S張力產生自由位移,常態(tài)時本案的珠塞R是以自然降落方式將珠座31的通孔311開啟,致使給皂容器2的皂液得以流入并導通容置管體4的容置空間42中,而不受壓力的單向擋止塞B亦呈正常伸展狀,并與出液口43內壁形成密閉堵塞,此時皂液不會由給皂頭5的輸出口51流出(參考圖4所示);當施力P推動按封蓋9時,因活塞桿7依附活塞套管6緊密滑動,會產生推擠壓力將珠塞R上頂,由于通孔311被擋止,因此容置管體4中的皂液,僅隨著液壓及推擠壓力使擋止塞B周緣彎折,使之與出液口43內壁接觸形成余隙,致使皂液可由給皂頭5的輸出口51流出(即為輸出皂液的操作,詳見圖5所揭示)。
必須加以補充說明的是,由于擋止塞B設有可閉止式氣口B1,借此達到當封蓋9在釋放彈力的同時,因活塞桿7的彈力作用會令容置空間42產生吸力,故珠塞R落下使珠座31的通孔311開啟,則皂液可順利流入該容置空間42,同時也會令擋止塞B的氣口B1略為開啟而對給皂頭5的輸出口51中的皂液產生吸力,故當封蓋9在后位完成后,該輸出口51處不會有皂液殘留余滴現(xiàn)象。
再則,活塞桿7的末端71是恰可密合卡抵于容置空間的凸環(huán)部44,并避免該給皂器在使用前,容置空間中的皂液流入活塞桿中而外溢。又活塞套管6的一端設有卡抵部63,并利手指卡定壓掣,而卡抵部63內側為具內螺紋的軸孔端61,由此得與給皂容器2未拆封之前封蓋9螺接。
另外,請再配合圖6及7圖的說明所示,本發(fā)明結構可將容置管體4A改設成不具出液口43,或直接封住原有的出液口43,再使封蓋9及活塞桿7固接,而封蓋9的內側中央延設出具剖槽91的軸柱92,該軸柱92乃套設有擋止塞B,而封蓋9的一側設有一出液管93,利用活塞桿7的一端頂?shù)种糜谌葜霉荏w4A內的彈簧S,使封蓋9得以產生彈性位移動作;常態(tài)時利用擋止塞S確實將出液管93封閉,并使容置管體4A內的皂液不能通過出液管93(此為不給皂的定位狀態(tài),詳見圖6所示);當施力P迫推封蓋9向內壓縮時,外圍緊密配合的擋止塞S則張開,因而使出液管93導通出皂(使用情形如圖7所示),進而使結構不論給皂容器2是呈立放或壁固倒放狀,都可順利完成給皂動作。
請參閱圖8及圖9,給皂出口可依據(jù)放置空間及外觀造型需求,選擇在容置管體4的軸向兩端部或徑向任意位置,配合組裝各種樣式外殼8,除可提供合乎人體工學操作的效果外,更使成型產品極且豐富變化性。
又,在墊片3及給皂容器2的出口端21之間套設有一圈形進氣閥片32,常態(tài)時是呈閉止狀(即環(huán)圈部321貼抵墊片),而當給皂容器2內部的皂液排出后,其容器2內部會因空氣不足,而產生吸力致容器2周壁產生凹陷現(xiàn)象,此時,該進氣閥片32的環(huán)圈部32則會成掀起狀,并使外界空氣會經由皂容器2的出口端21外螺紋部進入容器內,由此自動補充容器2內部氣體,特并予指明。
綜上所述,本案裝置利用構件簡化的組成方式,制作出成型經濟、便利的擠壓輸出裝置,借助出液管口可在任意位設置的活用特征,提高給皂器人性化的使用功效,尤其給皂頭的輸出口具有不殘留余滴的實用效果。
權利要求
1.給皂器的擠壓輸出裝置,主要是用于提供液或半液狀流體,通過分配操作區(qū)與通路導引的控制,形成給皂出口可在任意位設置的結構,其中,給皂容器的出口端,是與內裝隔置墊片的螺帽鎖接,該墊片中央設有容置珠座,且將墊片固設在一容置管體的進液口端,而容置管體則在進液口下緣形成橫置的容置空間,并在空間外圍任意位設具有螺紋的出液口,利用單向擋止塞的設置,配設有輸出口的給皂頭配合出液口螺紋鎖接,其特征在于在容置管體的容置空間內固設一活塞套管,由此形成雙管體的組配,且在活塞套管內部穿設活塞桿,而活塞桿的一端是嵌合彈簧,且通過一封蓋固接在活塞桿的另端,該封蓋得與活塞套管的軸孔端螺合,當釋放封蓋的嚙合定位后,封蓋即可通過彈簧張力產生自由位移。
2.給皂器的擠壓輸出裝置,主要是用于提供液或半液狀流體,通過分配操作區(qū)與通路導引的控制,形成給皂出口可在任意位設置的結構,其中,給皂容器的出口端,是與內裝隔置墊片的螺帽鎖接,該墊片中央設有容置珠座,且將墊片固設在一容置管體的進液口端,而容置管體則在進液口下緣形成橫置的容置空間,并在空間外圍任意位設具有螺紋的出液口,利用單向擋止塞的設置,配設有輸出口的給皂頭配合出液口螺紋鎖接,其特征在于擋止塞設有可閉止式氣口,當封蓋在釋放彈復的同時,活塞桿的彈力作用會令容置空間產生吸力,致使擋止塞的氣口略為開啟而具有吸力。
3.如權利要求1所述之給皂器的擠壓輸出裝置,其特征在于是將容置管體改設成不具出液口,或直接封住原有的出液口,利用汲液方式導引皂液由封蓋的出液管輸出。
4.如權利要求1所述之給皂器的擠壓輸出裝置,其特征在于活塞桿的末端是恰可密合卡抵于容置空間的凸環(huán)部。
5.如權利要求1所述之給皂器的擠壓輸出裝置,其特征在于活塞套管的一端是設有利手指卡定壓掣的卡抵部。
6.如權利要求1所述之給皂器的擠壓輸出裝置,其特征在于容置管體的軸向兩端部或徑向任意位設置,配合各種樣式外殼組裝。
7.給皂器的擠壓輸出裝置,主要是用于提供液或半液狀流體,通過分配操作區(qū)與通路導引的控制,形成給皂出口可在任意位設置的結構,其中,給皂容器的出口端,是與內裝隔置墊片的螺帽鎖接,該墊片中央設有容置珠座,且將墊片固設在一容置管體的進液口端,而容置管體則在進液口下緣形成橫置的容置空間,并在空間外圍任意位設具有螺紋的出液口,利用單向擋止塞的設置,配設有輸出口的給皂頭配合出液口螺紋鎖接,其特征在于在墊片及給皂容器的出口端之間是套設有一圈形進氣閥片,常態(tài)時是呈閉止狀,即環(huán)圈部貼抵墊片,而當給皂容器內部的皂液排出后,容器周壁產生凹陷現(xiàn)象,此時,該進氣閥片的環(huán)圈部則會成掀起狀,并使外界空氣會由皂容器的出口端外螺紋部進入容器內,由此自動補充容器內部氣體。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公開一種給皂器的擠壓輸出裝置,主要是用于提供液或半液狀流體,借助分配操作區(qū)與通路導引的控制,形成給皂出口可在任意位設置的發(fā)明,其中給皂容器的出口端與內裝隔置墊片的螺帽鎖接,該墊片中央設有容置珠塞的珠座,且墊片固設在一容置管體的進液口端,而容置管體則在進液口下緣形成橫置的容置空間,并在容置空間外圍任意位設出液口,出液口上安裝單向擋止塞,在容置管體的容置空間內固設一活塞套管,借助形成雙管體的組配,且在活塞套管內部穿設活塞桿,而活塞桿的一端是嵌合彈簧,且通過一封蓋固接于活塞桿的另端,該封蓋得與活塞套管的軸孔端螺合,一旦釋放封蓋的的螺合定位后,封蓋即可通過彈簧張力產生自由位移,達到給皂方向不受限及擠壓操作省力、精確控制出、止液的實用目的。
文檔編號A47K5/122GK1871984SQ20051004037
公開日2006年12月6日 申請日期2005年5月30日 優(yōu)先權日2005年5月30日
發(fā)明者林燕堂 申請人:林燕堂